埃及對中國航空貢獻有多大?秘密交換米格23,讓中國研究新型號

2022-01-09 大內密探008

收錄於話題 #毅叔說軍事歷史 2個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原創首發公號:大內密探008(Scop008)

北京航空博物館裡的有一架米格23戰鬥機,關於這架蘇聯戰鬥機的來歷很多人猜測。因為它長期廢棄在原地甚至抹掉原來的國籍型號,似乎隱藏了什麼秘密。眾所周知,中國沒有裝備過米格23,因為那時候和蘇聯的關係不太好。著名的殲8戰鬥機設計者、航空專家顧誦芬院士曾在媒體上向大眾詳細介紹了米格23的性能。但是說到這架米格23的來歷時,顧老爺子就閉口不言了。

(如今這架從埃及獲得的米格23重新塗刷上國籍標誌在北京展出)

起源

其實故事還要從我國自主研發的強5最後期型號開始說起。強5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強擊機,但是到了上世紀80年代強5就開始漸漸落後。此時,中國的國門已經打開,很多和外國交流合作的機會就在眼前。

1974年,南越軍隊在南海故意找茬,侵犯我國邊界。我國海軍立刻予以反擊,擊沉擊傷敵軍4艘敵艦。但戰役也充分暴露出沒有航空兵掩護的弱點,因此軍隊強烈提出要求要研發一種新的強擊機來裝備部隊。當時的強5已經不能勝任新時代的要求,所以需要研發一種全新的戰機來同時滿足空軍、海軍的需求。新戰機還可以裝備不同型號的武備,這樣可以分別滿足海軍和空軍的不同任務。

(強5航程段短,載彈量不足。已經漸漸落後於時代,南海的局勢需要一種全新的飛機替代它)

三機部對這個請求非常重視,1976年6月,召集了所有設計部門的人員到北京開會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出設計方案。瀋陽飛機製造廠和南昌飛機製造廠就分別拿出了自己的方案。瀋陽提出的方案是殲轟8,說白了就是殲8飛機的對地攻擊型。三機部最早也是傾向於瀋陽的方案,但在60-70年代,世界上的流行潮流設計是可變後掠翼設計。這種設計是為了平衡高、低速度飛行時對主翼要求的矛盾。但是也會帶來結構重量變重,研發設計難度增加等弊端。但當時這股潮流對中國航空工業影響非常大,所以當時有一個機密的項目行動:我國用6架殲6從中東某個國家換回了一架米格23,科研人員對這種變後掠翼機構進行了研究。

(強5的總師陸孝彭,在他的堅持下,發展了米格23為基礎的強6型號。老爺子曾經在美國設計過戰鬥機,在國內航空界他具有很高的威信力。可謂是中國航空工業的泰山北鬥)

在埃及的秘密項目

1978年8月,中國突然組織一個代表團前往埃及執行機密任務。這個代表團都是航空方面的專家,其中就有顧誦芬院士。當時事出突然,代表團也僅僅說明了一下注意事項和紀律就上了飛機,之後大家才知道目的地是埃及。到了開羅以後,代表團就住在大使館區域內,大使和武館特意來說明了任務:中國要用殲6換取埃及的米格23來進行殲7戰鬥機的新型號研發(這裡是出於保密制度,大使館方面不知道研發的新型號不是殲7,而是強6)。所有代表團成員一律穿便服,不接觸無關人員。埃及方面來接洽的是一名上校,負責提供安全保衛的是兩名警察(他們也身穿便服)。當時的中國專家看見那架米格23頓時眼睛一亮,因為那時候這型號在中國可是寶貝(當時在國內,J8已經是先進型號了)。

那幾天,中國專家團忙裡忙外,從飛機拆卸到聯繫貨船都累壞了。雖然人們很疲憊,但是一想到這個寶貝型號能讓我們獲得的利益,人人又振作起精神來。儘管是在埃及地盤上,但是中國代表團必須時刻防備著這裡的蘇聯人。雖然米格23是屬於埃及政府的財產,但是蘇聯人有嚴格限制米格23的使用,他們更不會把戰鬥機送給我國。所以這個行動必須在蘇聯人監視下秘密進行,埃及政府提供的專車都沒有任何標誌。現在的焦點就是儘快行動在蘇聯人發現之前把飛機偷運到我國境內。

誰知這時候英國人又出來攪局。就在我國代表團從巴基斯坦中轉休息過境時,後續的成員正在埃及驗收技術資料。BBC媒體突然公布了中國代表團在埃及活動的信息,項目立刻有了曝光的危險。代表團立刻全體提前回國,這才保證了米格23的安全引進。

(強6的現代三維圖和在北京博物館展出的模型。它很大程度上參考的是米格23,而並不是美國的F16)

新的型號誕生

米格23弄到手以後,我國科研人員從這架飛機身上和越南獲得的F111殘骸基礎上開始研發我國的下一代殲擊轟炸機。

在中國,唯一具有強擊機製造經驗的只有南昌飛機製造廠。在強5飛機設計師堅持下,我國開始研發一種在米格23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單座單發超音速強擊機。它作為強5、和殲6的後續型號,被命名為強6。由於這架飛機是在米格23的基礎上研發出來,當然兩者之間非常相似。新飛機也有個缺點,就是機動性不太好。空軍希望新的戰機有一定的空戰能力,於是設計被改成是機腹進氣,適應飛機在大仰角時的進氣量問題。發動機採用的WS-6渦噴扇發動機。

總體上說,這架飛機的設計非常時髦。非常接近當時的國際上先進軍機「時尚潮流」。加上WS-6發動機在1980年10月的研發工作也達到了指標。三機部開始改變想法,傾向於採用南昌飛機廠的方案。

(美制F111轟炸機的殘骸曾經在越南獲得,它也被我國利用來參考。但最終80年代中後期這種變後掠翼不再是時髦的設計了。另一方面我國也缺乏控制系統的技術)

困境,強6型號的放棄

然而隨著研發進度的深入,科研人員發現難度在不斷增加。雖然可變後掠翼的結構我們已經摸清了,但是這個控制系統我們沒法解決。而且也不可能從美國和蘇聯獲得技術。在缺乏經驗的情況下,我們只能一步步自己試驗,飛機的研製計劃也拖延了下來。

(最終服役的是飛豹戰機。當時放棄強6也是明智的選擇)

到了80年代中後期,軍隊認為可變後掠翼設計已經不是將來的主流。因此強6的項目也就下馬了,配套的渦噴扇6發動機也停止了研發。1984年,這架飛機就全面停止了研發工作。現在看,這架飛機的基本設計還是不錯的;沒有早期社會運動造成的浮躁心理;對國外的變後掠翼設計理念也進行了論證和研究。但是因為我們缺乏這方面的氣動布局經驗,造成後期的研發工作停滯,而且繼續研發下去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在80年代中後期,這種設計已經不是主流了,所以停止強6的研發也是明智的選擇。參考資料《航空史》

由於你懂的原因,不想失聯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並加毅叔的私人微信teufelsy,備註粉絲即可。

 贊 賞  

(有讀者反映收不到推文,騰訊新規是,大家只有在我們的文章末尾「點讚」點「在看」,或者星標,才能每天正常收到推送。另外不要只看頭條和次條文章哦,每天都有多條推送,其他文章一樣精彩!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曾搞到一架完好無損的米格23:過程猶如間諜大片
    在今天的中國航空博物館,有一架埃及空軍的米格-23變後掠翼戰鬥機。
  • 米格-23戰鬥機
    在最終設計裡,米格-23戰鬥機的主翼後掠角可以在16/45/72度之間切換,來滿足不同條件下對飛機氣動布局的要求,但不具備西方類似的飛機的無級後掠角調節能力。 武器系統各型米格-23戰鬥機機身內部均固定安裝1門23mm的ГШ-23雙管炮,備彈量200rds。機載武器多,空戰能力較強。米格-23有5個武器掛架:即左右機翼下各有1個,左右進氣道下各有1個,機身下中央有1個。
  • 硬貨 | 「米格-23、米格-27、米格-29、蘇-27」退役發動機,適合科研!
    均已退役,部件完整,適合科學研究、工業改裝,學校教學,靜態展示等。詳情諮詢極客飛機網線上或線下代理商。1. 米格23:R-27-F2M-300發動機米格-23「鞭撻者」變後掠翼、戰鬥機,是蘇聯/俄羅斯一型單座單發可變後掠翼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在世代上屬於第二代戰鬥機。
  • 【穿越60年】中國製造的米格戰鬥機
    在那個信息傳播並不便捷的年代,《航空知識》每期選登國外媒體對中國武器裝備發展的觀點,讓讀者有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這是一篇來自1987年第3期《航空知識》的文章,題目為《中國製造的米格戰鬥機》。時隔30餘年,在《航空知識》60年之際,我們重新找出這篇文章,再回頭看一看當年的中國。
  • 「永恆的佩格」——美國空軍的秘密米格戰機
    「侵略者」假想敵訓練項目就這樣慢慢形成了規模,武器學校的教官採用A-4艦載攻擊機來模擬米格-17。  接下來,他們就自然會想使用真正的米格戰機來提高模擬空戰的真實性了。當時美國情報機構已經實施過一些秘密行動,搞回一些米格機進行研究。
  • 印度航空製造業兩大悲催史 為何遠遠被中國超越
    按照印度空軍參謀部的要求,這種新飛機應該是一種飛行速度超過兩倍音速,既有良好機動性適合截擊作戰,又有一定的低空性能適合對地攻擊的飛機。升限必須超過18500米,作戰半徑超過805千米。而且還要求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和從航空母艦上起降的能力。此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要求:所有零部件必須國內製造。
  • 埃及航空也要停飛中國航線了嗎?
    今天,我們收到多位網友留言確認,埃及航空也要停飛中國航線了嗎?
  • 米格23為啥名聲這麼臭?美軍曾罵它是「圈養豬」
    米格-23作為蘇聯首批可變後掠翼戰鬥機在上世紀60年代末問世時,可以說是有諸多先進耀眼光環加持,其機翼可手動設定在16、45、72度三個後掠角度,以適應起降、亞音速機動和超音速衝刺三種飛行狀態。圖曼斯基R-29-300渦噴發動機的加力推力高達12.5噸,可輕鬆使戰鬥機達到2.4馬赫的最大速度。
  • 蘇-27、米格-23、米格-29、米格-31教具,機殼完整,適合科普、教學,科研等!
    該批裝備外觀完整,適合靜態展示、科學研究、國防科普教育等,詳情諮詢極客飛機網線上或線下代理商。米格-31戰鬥機震撼飛行蘇-27戰鬥機機動飛行表演1. 米格-23戰鬥機米格-23戰鬥機,是蘇聯/俄羅斯一型超音速噴氣式第二代戰鬥機,採用單座可變後掠翼氣動布局,安裝一臺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米格-23是設計師米高揚一生中最後一個親自設計的項目,1967年6月10日首飛,1970年服役,該機是20世紀70至80年代蘇聯國土防空部隊的主要裝備,也被朝鮮及華約國家使用,已退役 。
  • 中國航空工業的基石——12位中國當代飛機設計大師
    1961年8月任新成立的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技術副所長,組織專業建設,領導開展對蘇制米格一21飛機的「摸透」和高空高速殲擊機——殲8的設計方案論證和技術準備工作。1964年7月,調往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任技術副所長兼首任總設計師,組織領導了轟-6飛機改進改型設計,為運7和殲轟7的研製做出奠基性貢獻。
  • 諜戰米格──美國搜集米格戰鬥機的故事
    在美國國內某處的一座保險庫內,也許正靜靜地鎖著一份研究資料,一份關於美利堅合眾國如何搜集有關多個型號的米格戰鬥機的情報的研究資料,以及隨之而產生的情報報告,以及──這些情報的準確性究竟如何。在韓戰期間,由蘇聯飛行員駕駛的米格-15戰鬥機依託位於中國境內的基地,與美軍的F-86「佩刀」戰鬥機展開了激烈的空中角逐。1950年8月,美軍的RB-29偵察機發現,有122架米格戰鬥機抵達了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機場。
  • 中國造米格-21超40年,新一代米格機,到手後壓根看不上?
    米格-21戰鬥機使得中國人第一次接觸到兩倍音速戰鬥機,這也是中國新型戰鬥機殲-8的基石,在米格-21基礎上中國人終於學會了如何設計製造兩倍音速戰鬥機,米格-21戰鬥機最大的弱點是,機頭進氣導致雷達口徑太小,僅僅280毫米直徑的雷達天線,嚴重影響戰鬥機,而俄羅斯人也意識到這一點,新一代戰鬥機放棄了機頭進氣,改成過兩側進氣,這就是米格-23戰鬥機!
  • 中國空軍引進米格31?別逗了,殲20比它先進兩代
    前蘇聯已經意識到米格-31潛力有限,解體之前就曾經設想發展新一代截擊機-米格701實際上這並不是海外媒體第一次報導中國空軍引進米格-31截擊機,上一次應該是在90年代初,航空知識等國內刊物曾經轉載俄羅斯方面說法,中國有可能從俄羅斯引進米格
  • 紅色蘇聯的空中傳奇--米格25!
    為了前期的戰略偵察,特地從蘇聯租借了4架蘇聯米格-25偵察型進駐埃及,方便對以色列的軍隊部署、調動進行偵察。這四架米格-25作為北約尚未知曉的秘密武器受到了嚴密的保護,一切飛行偵察和後勤維護都由蘇聯人負責,連埃及空軍都無法接近。以色列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發現這一情況後馬上出動了當時整個西方世界最好的戰鬥機美國F-4「鬼怪」進行攔截。
  • 中國戰鬥機全部型號
    強6攻擊機,是為了解決中國海軍在作戰中無法得到有效的空中支援的問題,所上馬的項目,與其一起研製的還有殲轟8和飛豹,該機從外形上看,強-6仿佛就是結合F-16和米格-23特點的「混血兒」,該機充分體現出了中國航空工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強烈願望
  • 【中國戰鬥機全部型號】
    強6攻擊機,是為了解決中國海軍在作戰中無法得到有效的空中支援的問題,所上馬的項目,與其一起研製的還有殲轟8和飛豹,該機從外形上看,強-6仿佛就是結合F-16和米格-23特點的「混血兒」,該機充分體現出了中國航空工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強烈願望
  • 中國軍機事故影響航空發展 多重點型號開展適航
    2014年12月30日, ARJ21成功取得適航證,至此,國內適航性技術研究成果在型號工程中得到全面應用。針對我國適航性技術研究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本報記者專訪了中航工業綜合所總工程師徐明。  《中國航空報》:近年來,我國的適航性研究及應用取得了哪些發展進步?  徐明:民用航空工業一直處於激烈的競爭之中,新技術的突破與應用是民用航空工業競爭獲勝的有效手段。
  • 米格-23、米格-31、蘇-27戰機機殼,適合靜展和國防科普教育!
    該批裝備外觀完整,適合靜態展示、科學研究、國防科普教育等,詳情諮詢極客飛機網線上或線下代理商。米格-31戰鬥機震撼飛行蘇-27戰鬥機機動飛行表演1. 米格-23戰鬥機米格-23戰鬥機,是蘇聯/俄羅斯一型超音速噴氣式第二代戰鬥機,採用單座可變後掠翼氣動布局,安裝一臺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米格-23是設計師米高揚一生中最後一個親自設計的項目,1967年6月10日首飛,1970年服役,該機是20世紀70至80年代蘇聯國土防空部隊的主要裝備,也被朝鮮及華約國家使用,已退役 。
  • 敘軍修復米格23,掛滿飛彈飛上天,曾是殲8學習對象
    戰爭爆發伊始,就有不少空軍基地成為了極端武器和叛軍的攻擊重點,大量沒有來得及疏散的戰機被武裝分子摧毀,使得敘利亞政府軍空軍一度出現沒有飛機可用的情況。隨著戰爭形勢日漸好轉,加上俄羅斯的幫助,敘利亞空軍已經逐漸修復了一些戰爭中損壞的戰機,恢復了一絲戰鬥力。近期,敘利亞電視臺就播出了敘利亞空軍再次修好一架米格-23MS戰鬥機,讓其滿掛空空飛彈重返藍天。
  • 差點被引進中國?「最後的截擊機」——米格-31
    ,「米格」幾乎成了蘇式戰機的代名詞,在引進蘇-27之前,中國曾經的主力噴氣式戰鬥機也全是仿自米格系。在之後面對西方戰機時,米格-25的戰績還要好於後來的型號,在海灣戰爭中,已經不再年輕的米格-25甚至為伊拉克撈到了唯一的勝利——擊落了一架美國海軍的F/A-18,美軍飛行員斯科特•斯派克(ScottSpeicher)陣亡。2002年12月23日,伊拉克空軍在體系對抗完全處於下風的情況下,再次用寶刀不老的米格-25擊落了一架美軍「捕食者」無人機,充分顯示了「米格」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