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昭通地震看我國空中救援的實力

2021-03-01 民航資源網

  圖:8月5日,一架直升機從魯甸縣龍頭山鎮上空飛過。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6.5級地震發生後,災區道路交通尚未完全恢復,上千名傷員急需轉移救治。某陸航旅的多架直升機執行災情勘查、傷員轉移、物資投送等任務,確保「空中通道」暢通。

  8月3日下午4時30分,在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北緯27.1度,東經103.3度)發生了6.5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這場地震是自2000年以來雲南境內發生的震級最大的地震,當地通信完全終止,餘震不斷。由于震級大、震源淺、人口密集、房屋簡陋等原因,截止至目前(8月4日下午5點)已造成398人死亡、3人失蹤、1801人受傷。

  政府已出動官兵5262人、民兵預備役人員1709人。各界人士、各地救援醫療組織紛紛趕赴現場,但災區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尤其是災民從昨日下午一直到現在都沒能得到充足的補給,災區急需食物。

  事發以來,全國人民一直深切關注著昭通的每一個動靜,隨之而來的,航空救援又再一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說到航空救援,今天最受關注的無疑是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和成都軍區13集團的某陸航旅了。

  在昭通魯甸發生6.5級地震後,東航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響應機制,進入隨時急救飛行的準備狀態,緊急調集兩架飛機運力馳援雲南昭通地震災區。昨日19:04(事發2個半小時後),東航的MU7691起飛,搭載著124名救災工作人員飛赴昭通。今天早上09:57,MU5969又搭載了近30位救援人員飛赴災區。今天下午,東航又發布消息,稱未來幾天內,將每天安排兩套機組,以提供運輸支援。

  東航的響應速度不可謂不快,但就救援工作而言,也僅僅起到了最初步的人員及物資運輸方面的幫助。真正的航空救援工作,還是要進入災區才能展開。很顯然,東航的民用客機只能呆在昭通機場的跑道上,要在災區降落,只能使用救援直升機。

  昭通機場距離魯甸空中距離大約25公裡,直升機前往只需10分鐘左右。

  今天早上7:15,成都軍區13集團軍某陸航旅駐滇外訓分隊的2架運輸直升機開始飛往災區。

  8:10,飛機分抵達昭通機場。

  8:40,起飛奔赴魯甸,降落於魯甸縣龍頭山鎮龍泉中學。

  10:55,首架空中救援直升機終於將首批4名重傷員運出震中,轉往就近醫院救治。

  11:03,空中通道打通,4名傷員被成功運至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救治。

  截止至今天中午,2架直升機分三個批次已運送21名重傷傷員到昭通,由雲南省醫療專家組成救援組在昭通為重傷病人進行救治工作。

  除此之外,成都鳳凰山也有4架直升機於清晨6時就開始待命,並於9:30出發奔赴災區。下午5:00,這4架飛機已加入當地到救援隊伍當中。

  該陸航旅在08年的時候就是參與汶川地震的救援明星(那時候還是陸航團),那時候所投入使用的也是2架運輸直升機,只是不清楚是否就是今天的這兩架。軍隊,是一個國家在面對大型災難時所要依靠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力量,他們就是救援工作的核心部分,對航空救援來說也一樣。

  然而,儘管陸航旅的工作可圈可點,在網上還是出現了民眾對中國現階段航空救援大為不滿的議論。

  如網友@你又不是鄧揮怎麼懂我的澎湃與騷說到:「媽蛋錄爸爸去哪兒一個小節目動用了多少駕直升機空投食物,現在跟說進不去會不會太搞笑!!」

  圖:網友對中國現階段航空救援現狀的議論。

  圖:網友對中國現階段航空救援現狀的議論。

  @康少見更是一陣見血的指出:「肩扛人抬。陸路交通損毀嚴重,在救助傷者,尋找失蹤者的寶貴救援時間內,救災卻反而最依賴最脆弱的陸路交通系統。空中救援系統聊勝於無。這個場景,從汶川到蘆山,到彝良,再到目前的魯甸,一再重演。軍隊直升機救援力量極弱,而低空空域不開放,也導致民間力量難以在此領域生發。積貧積弱,真是悲哀。」

  圖:武警8750部隊官兵翻山越嶺,為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包穀堖鄉紅石巖村的災民運送生活物資。

  事實上,東航和陸航旅雖然響應迅速,但在救援技術方面,他們依然展示了中國依舊落後的一面。而低空空域不開放,政府響應極慢,也導致大批的通航救援團隊被迫待命,在自家機場干著急而不能飛赴現場。

  比如今天下午2:06,首航直升機網便發布了狀態:「首航直升機昭通作業隊,距離震中28公裡,首航直升機與相關政府部門取得聯繫,正式接到待命通知,AS350B3直升機可隨時赴魯甸災區救援。」另外,雲南共擁有8家通航企業,在數量上排全國前十。由此可知,從08年汶川地震到現在,中國的航空救援飛機力量並不是沒有增加,而只是到現在為止,他們都還被迫沒能登場而已。

  圖:中國內地通航企業實力報告2014數據。

  雖然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沒有低空領域開放的經驗,所以循序漸進地把一個個飛行救援隊調入災區似乎更加安全可靠,但在災害面前,時間就是一切。僅僅只憑陸航旅的力量,還是遠遠不夠的。

  事發至今,已經過去了26個小時,黃金的24小時已經過盡。可就目前網上能夠看到的信息來看,陸航旅營救的人數不足百人。而災區亟待運輸的受傷者卻有一千八百人。

  如果說政策只是一個方面,那麼我們的技術又如何呢?

  就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陸航旅的直升機依然採用目視飛行。這就意味著,隨著夜幕降臨,航空救援的工作也將被迫終止。而目前實際的情況是,從今天早上開始,通往災區的唯一的一條主幹道昭巧線已經因山體坍塌而嚴重損毀,地面交通已基本癱瘓。這種時候,先進的大規模的航空救援力量就是救星,就是希望。而顯然,我們的這股希望就要因為不具備夜視飛行能力而隨著夜幕退場了。

  那麼白天的救援情況又如何呢?

  今天昭通的天氣是雷陣雨轉中雨,在高海拔山區中,這種雨霧天氣下,我們的救援飛機是無法完成降落的。而目前,我們的救援飛機基本不具備空中懸停,使用絞車、繩索進行傷員的救援和轉運工作,所以一旦下雨,空中救援就又要被迫終止。

  德紅紅石崖,由於垮山,堵住江形成堰塞湖,所有房子被淹,沒人到達現場救援。我們的救援飛機去了嗎?就目前來看是沒有。如果去了又能怎樣呢?我們的飛機不能懸停,沒有水上救援的技能,所以去了的話結果又會如何呢?

  如果說,我們的陸航旅缺乏相應的訓練。那麼,既然連軍人的訓練達不到應有的質量和次數、強度,我們的民間救援組織的培訓能夠過關嗎?我們不禁要打一個問號。

除了以上的情況以外,我們空中醫療轉運到裝備依然缺乏。上一張對比圖就可明白。

  圖:年初,華彬航空全國首架醫療救援直升機正式使用。 

  對這種大型災難,空投也是救援的一部分。顯然我們在這方面也不具備什麼經驗。

  更重要的是對災區的空中搜索能力,今天下午,數個村落通過微博等方式發出求救,告訴救援機構自己的村子還沒有被發現,無人來救援。而這種事情,本該是利用直升機進行偵查,主動搜索到的。

  雖說如此,相比汶川和雅安地震,這次昭通的救援工作依然有改觀。如災區的直升機起降點在第一時間被建立起來;又如無人機第一次被使用到救援當中,為航拍、偵查、搜索提供額外的力量。藍天救援隊以及新成立的中國緊急救援基地救援小隊都及時奔赴現場,並體現出了越來越專業的災難應對能力。

  在筆者完成這篇文章的時候,又有4名傷者被送到了昭通醫院。筆者真心希望災區更多的同胞們能夠化險為夷,能夠更加堅強。

  我們的救援搶險及醫療人員十分偉大,他們付出了很多很多。但筆者卻並不希望每次當災難來臨,我們都是靠人力不靠科技,在被感動的同時卻也留下了更多的遺憾。要知道:「效率比數量更重要!」這句話也同樣送給廣大從事空中醫緊急療救援行業的同仁們。

  最後,希望當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們那些待命已久的民間空中救援力量,可以真的奔赴現場,為拯救生命多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相關閱讀

昭通地震(8.5)空中救援回顧

  距離8月3日魯甸發生地震已過去48個小時。到目前為止,遇難人數上升至410人,另有13人失蹤(包括1名救災官兵),1927人受傷。

  8月5日早上,震中指揮部指出,今天的工作重點是「抓緊救援,做到全覆蓋,不漏掉一個自然村不漏掉一個人。並將會加派直升機運送重災員。」昨天晚上,通往災區的部分道路已經疏通,但大量救援物資無法送達重災區仍然是現在面臨的最嚴峻問題。

  下面梳理一下空中部隊今天的表現,首先還是要說的還是東航和13集團軍某陸航旅。

  今天,東航雲南公司拆卸了一架波音737飛機的部分座椅,方便安裝醫護專用擔架,根據災情救援需要隨時調用,確保傷員能及時送往昆明救治。

  另外,雲南昭通強震後,中石油中緬管線有部分支線正好在災區範圍內,正在雲南保山地區執行管道巡檢的一架機號為7316的東航直升機今日進入待命狀態。在東航接到國家測繪局緊急通知後,另一架機號為3551的直升機也開始待命,為做好災區地貌測繪應急飛行進行準備。

  下午,東航集團宣布,向雲南昭通地震災區捐款人民幣2000萬元。其中現金600萬元,運力投入和免費運送人員、物資折合1400萬元。

  截至至下午3點,東航共執行16班救援保障飛行任務,運送救援人員776人,運送救災物資約30噸。並宣傳即日起將救援運力加倍,每天往返8個航班,搭建空中救援通道。

  成都軍區第十三集團軍某陸航6架直升機全面起飛,向災區空投食品和水。除此以外,另有4架直升機正在調撥中。除了運送物資外,該部還將繼續在空中勘察災情並運送傷員。

  目前天氣情況轉好,直升機可以起飛繼續運送900件方便麵和400件飲用水,基本能保證1萬人左右食用一餐或是供給3千人一天。

  除了兩位明星以外,通過今天早上的新訊息,我們了解到:昨日,南航在接到湖北省武警總隊通知後,南航湖北分公司迅速調配CZ3469和CZ3423兩個航班接運了5901公斤衣服、手套、食品和救援工具,從卸貨、安檢到裝機僅用35分鐘。

  昨日,中國飛龍通航接到消息後,也立刻啟動應急救援響應預案進入待命狀態。他們要求直升機應急救援隊明確人員分工,確保航空器適航,保證在接到命令後第一時間開赴災區,切實發揮國家應急救援「主力隊」作用。

  雲南的祥鵬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祥鵬航空」)也全面啟動了應急救援響應,成立抗震救災工作小組,緊急開通昆明=昭通航線,並承諾免費承運所有由民政部門、基金會、社會組織運往魯甸災區的抗震救災物資。

  截至目前,祥鵬航空已通過自營航線從西安、成都、三亞等地向雲南運送多名醫療救援人員以及大量應急醫療設備。並於今天早上率先向災區捐款1000萬元。

  最後,首航直升機以「隨時準備著」的心態,繼續待命了一天。

  最後想提醒大家關注堰塞湖狀況。目前,堰塞湖的水位正在以1.1m/h的速度迅速上升。附近的老百姓被安排在山上,淋著大雨,沒有食物沒地方睡覺。據說,專業人員正在設法解決堰塞湖一事。方案有三:1、人工去給堰塞湖掏開一個口子,從而降低水位;2、爆破;3、直升機吊莊。可最終方案至今沒有敲定。希望救援人員能夠對此事迅速作出行動決定。

相關焦點

  • 中國式大救援怎與時間賽跑
    8月3日,雲南昭通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
  • 空中救援:救護直升機及其救護體系
    國內由於近年來全國性災難事故的多發(如 2008 年的四川汶川地震及 2009 年 5 月的青海玉樹地震)以及軍事行動越來越多樣化,迫切需要增強立體化的航空醫療救護能力,因此發展救護直升機和建設航空救援體系已經迫在眉睫。
  • 「防災減災日」地震救援演練
    搜救犬現場搜救被困人員,寧夏消防總隊聯合公安廳、教育廳、民政廳、地震局、應急辦等部門舉辦了「寧夏回族自治區2015消防地震應急救援演習」。災害發生後,學校第一時間發布地震警報,並立即按照地震自救疏散預案組織引導學生迅速有序撤離至學校空曠安全地域。接到寧夏職業技術學院有大量人員受災的消息後,消防總隊立即啟動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預案,調派銀川支隊特勤一、二、三中隊、西夏區懷遠中隊和總隊搜救犬中隊共計11輛消防車100餘名官兵趕赴災害現場實施救援。
  • 【5.12銘記】734機組:空中救援 英雄長眠泣山河
    遇難的734機組,將被永遠銘記。汶川地震時,空中救援場景。▲5·12大地震救援生命的可能本是無限可能的人生,還有各種可期的生活狀態,盡數在災難發生的那一刻,被定格——義無反顧救援生命的戰士,留下英雄的墓碑。
  • 盤點世界地震史 唯有一次地震被準確提前預測
    地震形成的海浪以每小時700公裡的速度橫掃太平洋,15小時後高達10米的海浪呼嘯而至襲擊了夏威夷群島。海浪繼續西進,8小時後4米高的海浪衝向日本的海港和碼頭。在巖手縣,海浪把大漁船推上了碼頭,跌落在一個房頂上。這次海嘯造成日本800人死亡,15萬人無家可歸。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海城發生7.3級地震。
  • 【新時代應急先鋒】地震搜救中心培訓部王念法:曾在汶川地震中救援「可樂男孩」
    「陽關女孩」馬小鳳、「可樂男孩」薛梟、被埋164小時老人李明翠……這些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倖存者與王念法息息相關。「哪裡有災難,哪裡需要我,哪裡就有我。」王念法說,他的初心就是讓更多的人有安全感,他的使命便是救援。2002年,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成立,王念法憑藉著過硬的軍事素質,從部隊脫穎而出,選拔進入救援隊,成為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第一批隊員。
  • 希望和悲痛:伊茲密爾地震後救援人員爭分奪秒地尋找更多倖存者
    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茲密爾6.6級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11月1日增加到69人,整個周末,救援人員都在爭分奪秒地救出被困在倒塌建築下的人們。10月30日下午發生在土耳其愛琴海沿岸和希臘薩莫斯島以北的地震嚴重損壞了伊茲密爾的建築物,並對包括鄰近省份的數百座建築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據11月1日的數據表明,目前至少69人死亡,949人受傷。
  • 記憶|唐山大地震救援戰士:救災首日為今生「最長一天」
    地震當晚,我們都被驚醒跑到院裡。後來天剛亮,就接到團部叫我們回去集合的通知。天下過雨,我們的車陷到泥裡,命令緊急,我們跑步十幾公裡趕到團部。  等返回團部已是地震當日上午7時左右,救災的先遣部隊已經出發了。我們駕著後勤部門的車,匆匆吃了兩口早飯也出發了,並在第二天早上9點抵達唐山。  我們是第一批進入唐山救援的戰士。
  • 礪劍祁連山丨青海省消防救援總隊舉行高原地震實戰拉動演練
    為檢驗隊伍在高原極寒缺氧、斷路斷網斷電情況下,應對突發大震巨災事故救援的處置能力,12月24日至25日,青海省消防救援總隊在海北藏族自治州舉行「礪劍祁連山—高原地震實戰拉動演練」。演練共調集3支重型地震救援隊,2支輕型地震救援隊,以及1個戰勤保障支隊和5個支隊級戰勤保障分隊,共482名消防救援指戰員,108輛搶險救援車,27109件套救援器材裝備,6頭搜救犬;143000餘件套生活物資以及600餘件套攜行器材趕赴設定災區,應急、公安、通信、醫療、氣象等10家單位參加演練。
  • 最新:地震已致12死134傷,被困14人救出,闢謠和後續預測看這裡
    救援行動還在進行中。記者從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獲悉,截至18日凌晨1時,四川消防救援總隊已調派宜賓、成都、自貢、瀘州、內江、樂山、雅安、眉山、資陽、遂寧共10個支隊及總隊全勤指揮部、總隊戰勤保障大隊共148車、669人趕赴震中開展救援。
  • 無人機成為公安、消防、反恐、應急救援等領域的常備兵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警用航空裝備以直升機為主,部分公安機關配備了警用無人機和少量的動力傘。國外警航有的還配備了固定翼飛機。從未來發展來看,警用無人機的應用將會更加普及,將形成以警用直升機與無人機配合為主,並根據特定環境輔以固定翼飛機及動力傘等航空設備的警用空中力量。
  • 空中「120」來啦!新洲開啟空中救援新時代
    11月2日,由人保財險公司新洲支公司和交警大隊聯合舉辦的「新洲區空中救援項目」正式啟動,這標誌著我區保險服務水平邁上了新臺階。活動中,區委副書記童賽雄與人保財險公司新洲支公司、區人民醫院、區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一起乘坐直升機體驗空中救援演練,通過直升機救援演練,使現場嘉賓直觀了解到在對危、重、急病人的應急救援上,直升機救援擁有的突出優勢。
  • 昭通老兵故事|林永清 · 9歲「兵娃」勤務兵
    這裡的地名當時是雲南省昭通專區鹽津縣興隆區半河溝木古壩順山。我8歲時,村上的保地副帶人來抓我去當兵多次,我都跑脫了,沒抓到我。後來,他們就把我的父親捆綁起來,一邊打一邊喊交人,還說只要拿出二升包穀就不抓我了。父親拿不出包穀又不想把我交給他們,就被打得頭破血流。我9歲那年的正月十六的早晨,天快亮的時候,我還睡在床上,保地副帶人把我家房子包圍了,衝進屋來抓人。
  • |機器人內參| 墨西哥大地震現場蛇型機器人救援找尋倖存者
    近日,墨西哥發生了7.1級大地震。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蛇型機器人研究小分隊迅速奔赴現場參加救援並啟用蛇型機器人在倒塌樓宇廢墟下搜尋地震倖存者或遇難者。該蛇型機器人由16個關節組成,體長約1米、5釐米厚,通過遙控操作進入狹小縫隙或空間。機器人頭部裝備有照明光源和照相機,操作者可以隨意觀察搜尋現場區域情況。
  • 「空中生命線」——駝峰航線
    飛機殘骸(圖片來源網絡)據臨雲行小編了解,「駝峰航線」是二戰時期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通道,始於1942年,終於二戰結束,為打擊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貢獻。(圖片來源網絡)「駝峰航線」作為二戰時期盟國向抗戰中的中國輸送戰略物資的 「空中生命線」,是世界戰爭空運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付出代價最大的一次悲壯的一條空運航線。
  • 船員公海遇險,海上空中救援
    1月10日下午,一架救援直升機飛抵澳門以南約100海裡公海海面,懸停在一艘貨輪之上,一場海上空中救援隨即展開。
  • 基礎知識 | 德國空中救援組織ADAC Luftrettung
    1970年11月1日,即空中救援的誕生時刻,第一架民用永久性救援直升機Christoph 1進駐了慕尼黑哈拉興醫院。      1982年,ADAC Luftrettung GmbH成立並受委託經營ADAC e.V.收購的救援直升機。1984年,根據ADAC的建議專門為救援飛行而開發的新型救援直升機BK117投入使用。
  • 汶川地震十周年國際研討會暨第四屆大陸地震國際研討會在成都開幕 王勇宣讀致信並致辭 黃明主持開幕式
    王勇宣讀致信並致辭 黃明主持開幕式5月12日,由應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等共同主辦的汶川地震十周年國際研討會暨第四屆大陸地震國際研討會在四川省成都市開幕,回顧我國防震減災工作和汶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成就,總結交流十年來國際社會在地震科學研究領域取得的進展和成果。
  • 【軍武MINI】震區雄鷹 -------5.12地震直升機盤點
    512地震——在高達8.0級的震級強度和西南地區本身就複雜多樣的地形環境的雙重影響下,通往災區的交通路線幾乎全部癱瘓,隧道塌方,橋梁中斷,某些路基在滑坡衝擊之下蕩然無存,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這場災害之後的救援工作變得異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