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悲催航母「信濃」號,首航當天被擊沉,慘不忍睹

2021-02-23 守望戰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儼然變成了航母之間的較量。有許多航母在二戰中被擊沉,特別是日本,日本半個多世紀積累起來的強大海軍,幾乎在太平洋上全軍覆沒。

這其中就包括一艘十分悲催的航母,「信濃」號。在首航的當天,它就被美軍的魚雷命中沉沒,畫面慘不忍睹。


其實一開始,「信濃」號並非是航母,而是一艘戰列艦。它身上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太平洋艦隊很快恢復元氣,計劃報這一箭之仇,這就有了後來的中途島海戰。中途島海戰中日本的四艘主力航母全部被擊沉,戰爭的天平徹底向美軍傾斜。為了迅速彌補航母數量的不足,日本海軍決定把正在打造的戰列艦「信濃」號,改造成航母。


「信濃」號1940年5月開工打造,原本是作為「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艘,中途島海戰時,「信濃」號已經完工了50%,隨著日本艦隊在太平洋上的節節敗退,「信濃」號的修建也成為了當務之急,日軍要求1944年必須完工,為此「信濃」號的建設只能盲目提速,忽視了許多必要的流程,比如艙門的水密性測試等。

1944年11月19日,「信濃」號終於完工,它的排水量達到了7.1萬噸,是整個二戰中最大的航母,也是日本海軍最後一點底氣。


讓誰都沒有想到的是,1944年11月28日凌晨三點,第一次出海執行任務的「信濃」號就被四枚美國魚雷擊中沉沒,航行時間才17個小時,這也讓「信濃」號名留史冊,被稱為最短命的航母。

如此大噸位的航母,為什麼被4枚魚雷輕鬆擊沉了?


實際上,「信濃」號中看不中用,它本身為了趕工期,就是一個豆腐渣工程。魚雷在「信濃」號上炸出了大口,海水湧入而水密艙根本無法使用,這才是它沉沒的主要原因。

相關焦點

  • 世界最短命的航母「信濃」號,首航17小時就沉了,成為軍中笑柄
    它是航母史上壽命最短的一艘,出自日本,名為「信濃」號航母,死因是被美軍的4枚魚雷所擊中,它的壽命只有17個小時,這艘處女航就這樣成為了軍中笑柄
  • 史上「最短命」的航母:二戰日本「信濃」號航空母艦
    因為航母的價值、作戰能力以及建造成本,一般來說一艘航母在下水後往往會使用幾十年的時間。但是在歷史上,卻有一艘航母在服役17天後就被擊沉,堪稱史上最短命的航母。隨著中途島海戰的爆發,日本和美國的海軍差距進一步的拉大。
  • 日本最大航母信濃號覆滅記
    2017年歲末日本媒體放出風來,稱日本防衛省正考慮進口F-35B型隱形戰機,並準備將其搭載在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所謂準航母上,使其成為真正的航母。更有日本人宣稱,這還不夠,終極目標是建造新航母,名字都想好了,還是用日本曾經的最大航母信濃號來命名。
  • 二戰日本最大的航空母艦「信濃號」的命運
    二戰期間,為了謀求海戰優勢,日本把其建造的第3艘大和級戰列艦改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這就是「信濃」號。1944年,日本在雷伊泰灣海戰失利後,被迫把尚未徹底完工的「信濃」號投入使用,企圖以此「秘密武器」扭轉被動局面。
  • 二戰中噸位最大航母:信濃號航空母艦,出航僅17小時被擊沉
    信濃號航空母艦是二戰時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是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在服役後的第一次正式出航中,被美軍潛艇的魚雷擊沉,創造了世界艦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艦的記錄。信濃號航空母艦以日本藩國信濃國命名,裝甲消耗鋼材1.7萬噸,滿載排水量71890噸。
  • 巨獸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濃」號是如何慘死的
    圖4. 5個月前,「大鳳」號裝甲航母被「大青花魚」號用一條魚雷擊沉,該艦的封閉式艦首害了她現在,這個令日軍膽寒的信號又來了!「信濃」號此時已經是日本僅存的大型航空母艦。中途島海戰是日本海軍的噩夢,大部分精銳航母被擊沉,平頂船荒出現1943年4月18日,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被擊斃在布幹維爾島前線(詳見同名公號搜索「山本五十六」),據說因其家鄉在信濃,110號艦後來也就被命名為「信濃」。實際上,日本古國名是用來命名戰列艦的,光這個名字就可見「信濃」號是大和級老三的特點。
  • 被日本視作救命稻草的信濃號航空母艦,最終死於建造時的偷工減料
    但如果說起最倒黴的航空母艦,那麼十之八九應該就是日本的信濃號航空母艦。這艘航空母艦曾被日本海軍視為救命稻草,然而卻在自己的首次試航裡就被美軍潛艇射水魚號擊沉。彼時距離信濃號下水還不足兩個月,首次航行也不足24小時,以至於它成了二戰最短命的航空母艦。一、戰列艦變航母得說二戰的日本就和動畫片裡的反派一樣,通常是帥不過三秒就會被打回原形。
  • 二戰祥瑞-雪風號
    但海軍部的人不知道是不信邪還是別的什麼:11月29日,由大和級3號艦船體改裝,當時世界上體積最大、技術也比較先進的新銳航空母艦「信濃」號由雪風與另外兩艘驅逐艦護航,在瀨戶內海試航。雪風詛咒很快便發揮了效力:美軍潛艇「射水魚」號發現信濃,發射了6顆魚雷,其中4顆擊中信濃。由於船體尚未完工加上損管人員經驗不足,信濃很快便由於進水過多而沉沒,成了海軍史上最短命的航母——從首航到沉沒僅有不到20小時。
  • 巨獸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濃」號是如何慘死的
    圖4. 5個月前,「大鳳」號裝甲航母被「大青花魚」號用一條魚雷擊沉,該艦的封閉式艦首害了她現在,這個令日軍膽寒的信號又來了!「信濃」號此時已經是日本僅存的大型航空母艦。中途島海戰是日本海軍的噩夢,大部分精銳航母被擊沉,平頂船荒出現1943年4月18日,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被擊斃在布幹維爾島前線(詳見同名公號搜索「山本五十六」),據說因其家鄉在信濃,110號艦後來也就被命名為「信濃」。實際上,日本古國名是用來命名戰列艦的,光這個名字就可見「信濃」號是大和級老三的特點。
  • 二戰日本「金剛號戰列艦」日本少數一艘擊沉航母的戰列艦
    說到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海戰,日本在1941年時期海軍的實力屬於巔峰狀態,1941年12月7日不宣而戰偷襲日本珍珠港,公然向當時的工業強國美國宣戰。
  • 二戰時期日本航母一覽
    在這裡,航母戰鬥力的強弱成為了海戰勝敗的關鍵。從日本海軍以6艘航母為主力偷襲珍珠港開始,歷經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瓜達爾卡納爾爭奪戰、馬裡亞納海戰,到雷伊泰灣海戰期間日本海軍航空母艦的有效戰鬥力被完全摧毀為止,幾乎每次海戰都有航母出現。  在此,本文詳細盤點了日本二戰期間使用的航母,他們大致可分為艦隊航空母艦、輕型航空母艦和護航航空母艦三種。
  • 《戰艦帝國》活動船詳解系列——末落貴族信濃號巨型航母
    信濃號航空母艦,原定為大和級的三號艦。然在戰爭的後期。聯合艦隊已經意識到,大炮巨艦時代的終結。航母才是海上戰鬥的關鍵。於是將信濃號改造為一艘巨型航母以彌補中途島和雷伊泰灣大海戰中損失殆盡的聯合艦隊航母第一編隊。戰術大神——貼吧ID:hanzishuang123信濃號,作為日本軍國主義最後的一艘航空母艦。
  • 日本海軍二戰中的航母
    排水量5000多噸的「若宮丸」號在1919年被進一步改裝升級,前甲板安裝近20米的滑跑甲板,飛機從艦上的停機區準備好後就進入滑跑甲板,這個改裝極大提升了「若宮丸」號艦載機的出勤速率,也為後續航母的建造積累了經驗。同時,日本邀請英國專家來幫助水上飛機航母的改裝,從英國獲得了一些航母建造的經驗。1918年,日本海軍開始醞釀直接建造一艘真正的航母,而不是通過改裝其他商船實現航母的建造。
  • 二戰日本海軍最怕的戰艦 雖然不是敵軍 但提到這艘戰艦就令人聞風喪膽!
    雖說二戰時的日本是個島國,受限於國土資源等因素,始終無法與蘇聯、美國這樣真正的世界大國相比,但客觀地講,當時的日本還是很強的,尤其是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前,日本海軍擁有10艘航母,10艘戰列艦,18艘重巡洋艦以及多達百餘艘其他各類戰艦,總排水量達106.8萬噸,雖總體不及美國,但這也足以讓日本海軍穩坐世界前三的位置了。依仗著強大實力,二戰時日本海軍可謂是啥都不怕。
  • 原創二戰日本海軍最後一次大勝,珊瑚海大海戰擊沉美軍航母
    得到消息的日本海軍司令部隨即命令登陸船隊停止前進,並急令高木正雄海軍少將所指揮的翔鶴號、瑞鶴號兩艘航母緊急出擊,以攔截美國海軍航母的進攻。珊瑚海海戰由此正式拉開大幕。日本海軍翔鶴號航母線條圖5月7日當天,美日雙方都派出了大量的偵察機,相互尋找對方的具體位置。但是不巧的是,雙方都沒有發現對方。日本機動部隊僅發現了剛剛為美軍航母進行加油補給後的油船,並在隨後擊沉了一艘美軍油船和一艘為油船護航的驅逐艦。而美軍就比較走運,儘管沒有發現日本機動部隊的大型航母,但是卻發現了為圖拉吉島登陸戰提供過掩護的翔鳳號輕型航空母艦。
  • 要擊沉美國軍艦有多難?開了掛的美國損管讓對手懷疑人生|軍情晚報
    在二戰期間,美國海軍除了早期因被日本偷襲了珍珠港導致腎虧外,其餘時間幾乎都是把日本聯合艦隊按倒在地上花式摩擦。二戰中美軍的企業號航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1942年7月,企業號航母被7顆250公斤炸彈直接命中,燃起熊熊大火,在損管人員的努力下,企業號是撲滅了火災,成功返回珍珠港。
  • 超級航母信濃號:第一天出海就被美軍潛艇擊沉,是意外還是宿命?
    大家都知道,在二戰期間日本建造出了全世界最為龐大的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作為日本的象徵,大和級戰列艦極盡豪華,簡直如同日本的海上國土一般。在1936年,日本退出了倫敦海軍限制軍備,開始了艦艇補充計劃。在這次計劃當中,兩艘大和級戰列艦被建成下水。而隨後日本方面認為僅僅有兩艘超級戰列艦不足以形成對美國海軍的優勢。於是,他們立刻開始了三號艦和四號艦的建造。
  • 日本二戰歷史唯一,一艘擊沉美軍航母的戰列艦,金剛號,戰列艦 雷伊泰灣大海戰
    按照日本海軍命名慣例,以巡洋戰列 艦命名方式, 艦名的是以 大阪府的 金剛山來命名。 金剛號建造過程中以引進英國技術和設計的目的,在英國設計、建造,日本隨後還依據隨金剛引進的設計圖自行建造了比叡、榛名、 霧島3艘和金剛號一樣的同型艦。以上四艘稱為金剛級。1912年5月18日下水,隨後4艦也經過一系列改裝成為戰列艦。 「金剛號」戰列艦經過改裝後於1931年9月完成。
  • 戰火硝煙,二戰各國沉沒王牌航母紀實
    更可悲的是,在印度洋中第一艘被敵人擊沉的航空母艦也屬英國海軍,這就是「使者」號輕型航空母艦。「使者」號是英國新設計的,排水量13000噸,最高速度25節,攜帶飛機20架,1923年服役,但到二戰開始時已經落伍,無法承擔第一線艦隊航空母艦的任務。1942年4月9日,「使者」號輕航空母艦在錫蘭海外被日本「飛龍」號、「蒼龍」號及「赤城」號航空母艦上的艦載俯衝轟炸機炸沉。
  • 【頭條周末特供】日軍夢魘——永不沉沒的瘟神雪風號
    不知道大家知道雪風號的故事嗎?今天頭條哥給大家講講.二戰,全世界人民的苦難。作為二戰的五大戰場之一,中國戰場上,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更是全中國軍民之殤。但美軍的技術裝備展現了優勢,躲在「南達科他」號後面的「華盛頓 」號利用雷達準確的制導,7分鐘內命中霧島號406mm炮彈9發,127mm炮彈40餘發,霧島號被擊沉,雪風號毫髮無傷,從船到人完好無損。42年底到43年初,雪風先後護送「飛鷹」、「瑞鳳」兩艘航母,3次運輸瓜島陸軍撤退,並順便將重傷的姊妹艦「舞風」拖回魯特克。在這一連串作戰中,雪風號始終沒有受到什麼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