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儼然變成了航母之間的較量。有許多航母在二戰中被擊沉,特別是日本,日本半個多世紀積累起來的強大海軍,幾乎在太平洋上全軍覆沒。
這其中就包括一艘十分悲催的航母,「信濃」號。在首航的當天,它就被美軍的魚雷命中沉沒,畫面慘不忍睹。
其實一開始,「信濃」號並非是航母,而是一艘戰列艦。它身上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太平洋艦隊很快恢復元氣,計劃報這一箭之仇,這就有了後來的中途島海戰。中途島海戰中日本的四艘主力航母全部被擊沉,戰爭的天平徹底向美軍傾斜。為了迅速彌補航母數量的不足,日本海軍決定把正在打造的戰列艦「信濃」號,改造成航母。
「信濃」號1940年5月開工打造,原本是作為「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艘,中途島海戰時,「信濃」號已經完工了50%,隨著日本艦隊在太平洋上的節節敗退,「信濃」號的修建也成為了當務之急,日軍要求1944年必須完工,為此「信濃」號的建設只能盲目提速,忽視了許多必要的流程,比如艙門的水密性測試等。
1944年11月19日,「信濃」號終於完工,它的排水量達到了7.1萬噸,是整個二戰中最大的航母,也是日本海軍最後一點底氣。
讓誰都沒有想到的是,1944年11月28日凌晨三點,第一次出海執行任務的「信濃」號就被四枚美國魚雷擊中沉沒,航行時間才17個小時,這也讓「信濃」號名留史冊,被稱為最短命的航母。
如此大噸位的航母,為什麼被4枚魚雷輕鬆擊沉了?
實際上,「信濃」號中看不中用,它本身為了趕工期,就是一個豆腐渣工程。魚雷在「信濃」號上炸出了大口,海水湧入而水密艙根本無法使用,這才是它沉沒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