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作死劇透!扒一扒「臺獨」的前世今生.

2021-02-14 泊心讀友會

來源:李子熙(ID:Lizixi_2020)作者:李子熙

1月7日,蓬佩奧宣稱,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凱利·克拉夫特將訪問臺灣。接著,環球時報發表社評,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訪臺之日,就是中國大陸軍機飛臨臺灣上空之時,如果美方膽敢讓蓬佩奧在任期結束之前訪問臺灣,北京的反應將是排山倒海式的。

1月28日,在國防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就臺防務部門持續炒作所謂大陸軍機進入臺「西南防空識別區」一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海地區開展的軍事活動,是針對當前臺海安全形勢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需要採取的必要行動,是對外部勢力幹涉和「臺獨」勢力挑釁的嚴正回應。發言人吳謙大校說,我們正告那些「臺獨」分子:玩火者必自焚,「臺獨」就意味著戰爭。

「臺獨」勢力是如何一步步在挨打的邊緣拼命作死?接下來給大家扒一扒「臺獨」的前世今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之後的幾天裡,臺北陽明山,一群人緊鑼密鼓地密謀。

他們在策劃「臺灣獨立」。

他們是,日本在臺灣的最後一任總督——安藤利吉,主戰派軍官牧澤義夫和宮中啎郎等。其中,還有幾位臺灣本土的「帶路黨」,林熊祥、許丙等人。

這些「帶路黨」,是日本殖民時期的受益者。如今臺灣光復了,面臨被清算的危險,他們決心孤注一擲,與日本人狼狽為奸。

自此,「臺獨」這頭兇惡醜陋的怪獸,從籠子裡被放了出來,為禍華夏,直到今天。

 1 

這次會議密謀成立所謂的「臺灣自治委員會」,以駐臺日軍為後盾,妄圖在中國政府正式接手臺灣之前,搶先宣布「獨立」。

這個計劃如果得以實施,必然會是一場腥風血雨。

好在世界大勢,浩浩湯湯,不以一小撮跳梁小丑的意志為轉移。

到了8月22日,安藤利吉迫於形勢壓力,不得不宣布「日本軍人只能聽從天皇的命令」,下令40萬駐臺灣日軍放下武器,接受投降。

這場「臺獨」鬧劇,草草收場。

蔣介石聽說了這個消息,下令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徹查此事,嚴懲「臺獨」組織。

1946年7月29日,所謂「臺灣自治委員會」的主要,成員林熊祥、許丙等人,被判處「共同陰謀竊據國土罪」,處以重刑。

為了杜絕類似事件發生,1947年12月,時任臺灣省主席魏道明強調:

「如果少數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600萬臺灣人民和4億大陸人民不惜為之流血犧牲。」

表明了當時的國民黨政權,對「臺獨」絕不姑息養奸的態度,這讓「臺獨」勢力在臺灣島內難有立錐之地。

 2 

但「臺獨」很快找到了新的根據地——日本。

由於日本在臺灣殖民統治長達五十年,很多臺灣中上層人士與日本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有大約五萬臺灣人生活在日本。

另外,一些日本人對中國依然是賊心不死,希望藉助「臺獨」勢力達成分裂中國的險惡目的。

這些都為「臺獨」分子將日本作為新的大本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1956年,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臺獨」分子廖文毅,在東京成立「臺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發表「臺灣共和國獨立宣言」。

廖文毅以前在臺灣生活,曾在日據時期受到日本人的重用。日本戰敗投降後,廖文毅的政治生涯遭受挫折,對當時的國民黨政權十分不滿,懷恨在心。

於是,開始了他的「臺獨」之路,希望通過政治投機,撈取好處,但遭到彈壓。

1949年逃亡日本後,炮製了「日本統治臺灣有理論」,漢奸嘴臉暴露無遺。

成立所謂的「臺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後,他將「國旗」設計成日本太陽旗的右側,加一彎新月。紀年不使用公曆,使用日本「昭和」年號。

剛才說了,對他來說,「臺獨」是個政治投機工具,為了撈取個人利益。

1965年,廖文毅被國民黨當局招安,返回臺灣,跟隨他的人也如鳥獸散,這齣鬧劇宣告落幕。

 3 

就在廖文毅的「臨時政府」土崩瓦解之際,其他「臺獨」組織為了各自的目的,相繼興起。

1960年,36歲的王育德看到了「臨時政府」內部的烏煙瘴氣,決心另立門戶。他在日本組織成立了「臺灣青年社」,後來發展為「臺灣青年獨立聯盟」。

該組織吸收了大量臺灣在日本的留學生,主導了六十年代的「臺獨」活動。

王育德還創辦了《臺灣青年》雜誌,發表大量宣揚「臺灣民族論」的文章,叫囂臺灣人與祖國大陸的中國人並非同根同種。

強調「臺灣人必須講自己的母語閩南語,不能講漢語」,從而構建所謂的「臺灣文化體系」。

他因此而成為「文化臺獨論」的最早鼓吹者,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此外,他還強調,「臺獨」必須依賴日本。

1967年,另一個「臺獨」分子史明,勾結一批人在日本成立「獨立臺灣會」。

史明,原名施朝暉,出身臺灣士紳家庭,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

1952年,史明偷渡到日本,在日本反華勢力的支持下開展「臺獨」活動。

他喜歡做研究,自創了一套「臺獨」理論,具有一定煽動性,被「臺獨」分子追捧為「臺獨理論大師」,擁有一批臭味相投的擁躉。

「臺獨」分子在日本活動猖獗,離不開日本政壇的縱容和支持。日本一位外務省官員曾說:

「我們可以等到下一代,臺灣將成為另外一個國家,日本將從「兩個中國」獲得最大經濟利益和最小政治冒險。」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進入60年代後期,隨著中日兩國關係逐漸正常化,日本對「臺獨」扶持力度減弱。加上「臺獨」勢力之間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最終走向消亡。

 4 — 

這一次,「臺獨」主場搬到了大洋彼岸的燈塔國。

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隨著赴美臺灣人的激增,加上美國制約中國的需要,美國各地湧現多個「臺獨」組織。

1970年1月,各地「臺獨」分子整合力量,成立了「臺獨聯盟」,標誌著「臺獨」活動重心,由日本轉移到了美國,同時標誌著海外「臺獨」勢力走向聯合。

「臺獨聯盟」從成立伊始,就是一個暴力組織,自稱是「嚴密的革命組織」。

他們將矛頭直接指向臺灣島上的「蔣家王朝」,發表《臺灣獨立自救手冊》,傳授製造燃燒彈、炸彈的方法以及如何投擲,呼籲臺灣人民「把他們的命奪」,暴露出恐怖主義傾向。

該組織成立後,進行了多次恐怖暴力活動。

1976年,「臺灣省主席」謝東閔收到「臺獨聯盟」成員寄來的包裹,拆封時被藏在裡面的炸彈炸斷左手。

1980年1月,臺灣「中華航空公司」位於洛杉磯和芝加哥的兩個辦事處被炸。

4月,《世界日報》紐約辦事處和國民黨舊金山總支部被縱火焚燒,國民黨高雄市市長之子在洛杉磯的住所被炸。

10月9日,臺灣桃園慈湖水壩被炸。

11月22日,「中興號」客車、「國光號」客車被炸。

12月,國民黨成員曾燕山在紐約被毆打。

最震驚世界的襲擊事件,發生在1970年4月24日,紐約布拉薩大酒店門前。

當時在美「出訪」的蔣經國從車上走下,準備走入酒店正門,去參加一場午宴。

離他不遠的地方,幾十名「臺獨」分子手持標語抗議示威。

忽然「砰」的一聲槍響,一顆子彈划過蔣經國的頭頂,所幸沒有擊中。

抗議人群中一名男子向蔣經國舉槍射擊,由於距離遠,沒有打中。就在他準備衝過去打第二槍的時候,警衛迅速將其擒拿。

同時,另一名協助行刺的男子也被制服。

事後調查發現,這兩名暗殺者是來自「臺獨聯盟」的狂熱分子。

頻繁的恐怖暴力活動不得人心。

1981年5月,美國加州司法部宣布「臺獨聯盟」為暴力恐怖集團。

進入上世紀80年代,一些海外「臺獨」分子對暴力活動進行了反思,選擇了一條「溫和路線」。

1982年2月,蔡同榮、彭明敏等人在洛杉磯成立「臺灣人公共事務協會」,通過遊說美國國會議員、加強國際聯繫等手段,意在爭取有利於「臺獨」的國際環境。

他們與美國反華勢力一拍即合,經過長年的搖唇鼓舌,「臺獨」問題成了美國國會持續關注的重點議題,包括「支持臺灣加入聯合國」在內的法案被不斷提及。因此,該協會有「臺獨外交部」之稱。 

 5 

上世紀70年代中期,一批反對國民黨統治的「黨外」勢力,登上了臺灣的政治舞臺。

此時的美國,一方面支持臺灣當局,一方面暗地裡支持「黨外」勢力。

時任美國駐臺「大使館」政治參事班立德,曾對「黨外」人士、「臺獨」分子施明德表示,美國贊成「臺灣獨立」。還補充道:「但這些話不能由美國人講,應該你們自己去講。」

從中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中充當的角色,自始至終就是一根攪屎棍。

1986年,這批「黨外」勢力合流,宣布成立「臺灣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

民進黨初期是一個反對國民黨的大雜燴,但隨著「臺獨」團體紛紛加盟,「臺獨」成了民進黨的主流意志。

1991年8月,民進黨召開所謂「人民制憲會議」,通過「臺灣憲法草案」,主張定臺灣為「臺灣共和國」,以「臺灣共和國」名義加入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

10月,民進黨修改了黨綱,公然宣稱「基於國民主權原理,建立主權獨立的臺灣共和國暨制訂新憲法,應交由臺灣人民以全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

該黨綱的通過,標誌著民進黨淪為徹頭徹尾的「臺獨黨」、中華民族的「不肖子孫黨」。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海外「臺獨」勢力紛紛回臺,「臺獨」中心從美國轉移回了島內。

由此,民進黨成為「臺獨」勢力的主導力量,成為祖國「反臺獨」鬥爭的主要對象。

這裡必須提到一個人,就是去年剛死掉的民族敗類、歷史罪人——李登輝。

李登輝自稱22歲以前是日本人,說國民黨是外來政權,自己加入國民黨,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蔣經國看錯了這頭披著羊皮的野心狼,對李登輝委以重任。

1988年,蔣經國去世,李登輝繼任臺灣地區領導人。

他上臺後,致力於打破國民黨外省籍對政治權力的壟斷,積極扶持「獨派」,打壓「統派」,並推動「憲政改革」。

從1991年到2000年間,李登輝主導六次修憲,取消了臺灣省一級建制,為「中華民國在臺灣」提供法理基礎。

1999年,他悍然拋出「兩國論」,否認一個中國的基本原則。聲稱:

「1991年「修憲」以來,已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團體,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個中國的內部關係。」

當時協助他起草「兩國論」的人,正是今天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 

 6 

 李登輝的政治接班人,「兩國論」的繼承者,是民進黨人陳水扁。

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臺獨」分子。

任臺北市市長期間,美國媒體曾評價他,「一心想把臺灣獨立於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共和國」。

2000年,陳水扁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從此開始了「去中國化」「漸進式臺獨」之路。

他宣稱「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鼓吹「公民投票」決定臺灣前途。

在文化教育上用心險惡,指使教育部門廢棄漢語拼音,建立一套「臺灣獨立使用的拼音系統」。

政府內大量任用「臺獨」分子,使臺灣政治全面「綠化」。

對外推行「臺灣問題國際化」,推動臺灣加入聯合國、加入各國際組織。

任內,大肆購買美國武器,以實現其「以武拒統」的企圖。

陳水扁任內八年,把臺灣政壇搞得烏煙瘴氣,「黑金政治」橫行,經濟萎靡不振,兩岸關係持續緊張。

卸任後,因貪汙和洗錢等腐敗問題,被捕入獄。

2016年,民進黨蔡英文上臺。

她一改陳水扁的強硬路線,使用柔性隱蔽的手段,小動作頻頻,按部就班地推動她的「漸進式臺獨」路線。

她的兩岸政策,聲稱「維持現狀」,卻又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目的是為了麻痺我們。

以「維持現狀」之名,行「事實臺獨」之實。

2016年,川普上臺,美國政府對華態度逐漸強硬,這給蔡英文打了雞血。

她通過社交媒體等方式,頻頻向美國示好。在軍購問題上更是大下血本,四年砸了175億美元,購買美國武器。

最瘋狂的時候,曾在兩周內達成三起美臺軍售案。為了抱美國人的大腿,不惜揮霍民脂民膏。

對內進行政治清算,對國民黨大開殺戒,成立「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對國民党進行抄家。

成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實現「去孫化」「去蔣化」。

最終目的還是「去中國化」,阻止祖國統一。

2020年5月,蔡英文連任,在演說中她迴避兩岸關係根本問題,暴露出自己堅持「漸進式臺獨」的頑固立場。

 7 

兩岸都是中國人。

作為華夏子孫,我們心系同胞手足之情,不到最後一刻,決不放棄和平統一的希望。

但眼前的事實是,如今臺灣的政治舞臺,被以蔡英文為首的「臺獨」分子為佔據。

他們逆歷史潮流而為,妄圖將寶島臺灣,從祖國母親的身體上分割出去,這是我們絕不能允許的。

我們不能做歷史的罪人!

我們看到,近半年以來,人民解放軍的軍艦、戰機每天在臺海領域進行正常巡航,宣示我們對臺灣擁有的主權。

這是解放軍針對當前臺海安全形勢,所採取的必要行動,表達了我們堅決捍衛國家領土完整,最終實現祖國統一的堅定信心!

全國人民在臺灣問題上的認識非常一致: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領土神聖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任何企圖分裂祖國的人,都是中華民族的罪人,是中國人民的死敵!

「臺獨」,是死路一條!

同時,我們也深知,等待是沒有用的。我們不可能無限期等待下去。

面對「臺獨」勢力的逆行倒施、漸行漸遠,我們不得不為統一大業做好充足的準備。

總書記在2018年12月18日紀念《告臺灣同胞書》四十周年會上,提出:

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

預示著臺灣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實現!

惟願祖國繁榮昌盛,早日統一!

相關焦點

  • 「臺獨」也想「上天」?扒一扒臺灣航天的畫皮 | 任念東
    近日有好消息傳來,經過國外無線電愛好者的幫助,臺「中央大學」終於接收到「飛鼠」衛星的信號。喜訊裹挾熱浪而來,冬日的寶島仿佛回到稻花芬芳的時節,臺媒歡呼跳躍,百家爭鳴,聽取盛讚一片。這次臺灣省搭車發射的「飛鼠」「玉山」屬於立方星(CubeSat),這是一種高度標準化的微納衛星,以10釐米邊長的立方體為一個單位,即1U。
  • 深度扒一扒:「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的前世今生
    由於鋒刃尖皆可殺敵,使用方便靈活,所以一問世,就為世人所喜,在戰車為步兵代替後,就成為軍中主力。雖說如果將它和其他冷兵器一比,其威力並不是很強大,但作為冷兵器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百兵之王」,劍不僅是力量與權柄的象徵,亦是完美體現那個時代最高冶煉水平的產物。
  • 今日磁典扒一扒磁鐵中的戰鬥機——強力磁鐵
    小慈今天給大家扒一下磁鐵中的戰鬥機——強力磁鐵在科普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那些年,強力磁鐵「惹的禍」:看完這些,小慈恍然大悟,原來還有「磁令智昏」這一說!然而更作死的還在後面
  • 扒一扒蘇聯米格戰鬥機家族譜
    在航知之前吐血整理的四扒+一匯總美軍戰機家族過後,第五扒終於來了!什麼?忘了之前的四扒都是啥了?
  • 扒一扒車機那些事(下)
    車機端現在有很多應用,實際上並不太需要用戶一直操作才能呈現最後的結果,但是設計卻依舊如此,比如導航,我們在去往一個目的地時,往往需要經過啟動導航、目的地搜索、路線選擇等一大堆流程,實際上是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車主的常去目的地以及經驗路線,幫用戶主動完成前面一堆需要操作的步驟,直接通過語音喚醒導航即可,通過一些技術及產品手段減少了許多中間交互的環節,很多時候產品上稍微多做一些,用戶遇到的麻煩會減少很多,這也許就是車機的一小步
  • 扒一扒蘇聯雅克戰鬥機家族譜
    前幾個月,在龐大的蘇聯戰鬥機家譜中,米格、蘇霍伊系列已經為大家扒過了,文章回顧請見文末連結。今天,咱們繼續來開扒蘇聯雅克家族戰鬥機。
  •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1)
    「banshee」一詞源於愛爾蘭神話中的女妖,還有一說法是之所以取名為「女妖」是因為其高速飛行時兩臺噴氣發動機會發出悽癘的尖叫聲。最後一架F-94A/B 於1959年從空中國民警衛隊退役。F-84F「雷電」是一款後掠翼戰鬥轟炸機,雖然繼承了前文第5款平直翼的F-84「雷電噴氣」(Thunderjet)戰鬥機的命名編號,但卻是一種全新的設計,採用了後掠翼和後掠的尾翼面,以及萊特J65渦輪噴氣發動機,幾乎找不到「雷電噴氣」的影子。另外,RF-84F(Thunderflash)是F-84F的照相偵察版本。
  • 空心地球:扒一扒神秘的地心世界
    下面神秘學君就來給大家扒一扒神秘的地心世界。扒一扒靈異古城——南昌的十大靈異事件監控:火車站臺拍到來自地獄的幽靈列車恐怖歸來!盤點香港20個猛鬼之地
  •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2)
    西歐噴氣式戰鬥機第一扒後,雖然閱讀量和轉發量沒有達到小編心中的預期,但說話算話,小編趕緊開扒第二撥!超級馬林公司出品,綽號「彎刀」,英文名稱Supermarine Scimitar,是一款雙發、中單翼噴氣式艦載戰鬥轟炸機。「彎刀」採用可摺疊機翼,兩臺發動機位於機身兩側,機翼下設計有掛架,能夠攜帶各種彈藥或掛載副油箱。採用全後掠翼設計的525型原型機於1954年4月首飛,是當時英國生產過體型最大的單座戰鬥機。
  • 扒一扒硬漢卡斯楚戴過的勞力士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不是他作為政治領袖的成就,而是扒一扒喜歡一隻手戴兩支勞力士的國家領導人,戴什麼款式的勞力士。卡斯楚非常喜歡勞力士,在很多場合都可以看到卡斯楚佩戴勞力士的樣子。
  • 扒一扒日本的軍工企業 就在你身邊
    今天老兵就跟各位扒一扒那些就在你身邊的日本軍工企業,託好你的下巴!(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 旭日旗格外顯眼)那老兵就從飛機開始說起好了,為日本自衛隊提供飛機的廠家主要有三菱重工、富士重工、川崎重工及新明和工業,後兩者是這一領域的主力。
  • 扒一扒,納粹那些奇葩的末日科技
    在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之際,讓我們來扒一扒,當年納粹發明的那些末日科技。Hs 132
  • 扒一扒海軍軍旗設計,哪國的最霸氣?
    海軍旗是一國海軍軍種和艦艇國籍的標誌,是海軍團結戰鬥、榮譽和勇敢的象徵。對比世界海軍強國,如何評價中國海軍軍旗的設計?
  • 狩獵之旅微分享@請來專家扒一扒美軍口糧MRE到底有點啥?
    今天我們請來了在美國20多年美籍華人魏司令給大家扒一扒美軍的戰備口糧。我們的樣品是第15號口味。這哥們拿到口糧的心情猶如俺們搶到一個520大紅包,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肚子餓啦!它的特點是重量輕,熱量高,營養均衡。至於口味,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作為一種在特殊情況下使用的「速食」,口味有時候顯得不那麼重要。
  • 扒一扒伊拉剋星門,遺失的遠古聖物
    爭奪星門相傳在20世紀20年代,伊拉克地區發現了一個古文明的傳送門,也稱星門。後來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世界各國政府都開始意識到了這一發現的重要性,因此為了獲得其中的遠古高科技,於是便有越來越多的情報組織以考古學家身份來到伊拉克地區調查所謂的星門。
  •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3)
    西歐噴氣式戰鬥機第三扒來了!在正式開扒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前兩扒。(此表和下面的正文在時間上有一二處不一樣,小編無法考證,表依據第一張大圖,正文依據小編搜到的信息)達索公司出品,綽號「幻影Ⅲ」,英文名稱Dassault Mirage Ⅲ,單座單發三角翼戰鬥機,可用於截擊、制空或對地攻擊,是歐洲第一種批量裝備部隊的2馬赫(平飛)超音速戰機。
  •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2)
    ,但小編也得說話算數啊,趕緊開扒第二撥!!!美國最後一架F-101「巫毒」一直在空軍國民警衛隊服役到1982年;加拿大則一直服役到1984年。 1964年,CVN-65「企業號」航母上的2架F-8E(問一哈,趴在白線上的那位紅衣俠在幹哈?)
  • 如何自製一款火箭爐扒爐烤箱
    本期特別為大家推送一款火箭爐扒爐烤箱,這款扒爐烤箱是在新墨西哥州金斯敦的黑山小屋自然建築討論會上建造的。扒爐烤箱由福尼特能源公司的弗萊明·亞伯拉罕設計,並由弗萊明和消防隊員馬克斯·埃德爾森建築完成。扒爐烤爐的特點是火箭式的燃燒箱,提供了清潔的燃燒,煙囪幾乎沒有可見的煙霧。產生的熱量在扒爐下傳播,同時熱量在離開煙囪前完全包裹在桶式烤爐周圍。
  • 終於扒到你,F-14「雄貓」!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3)
    ,發現這個50款飛機族譜的繪製者也對「雄貓」情有獨種,「雄貓」佔了3/50——F-14A、F-14B、F-14D,所以,小編決定為「雄貓」單開一扒。兩臺由普·惠公司生產的TF30-P-412型渦扇發動機並列安裝在F-14的後機身,單臺加力推力93千牛。1987年,發動機開始升級為推力更的的通用公司的發動機GE F110-400。起落架為前三點式,著艦鉤位於後機身下部。F-14A是F-14第一個型號,前12架F-14A是原型版本(有時稱為YF-14A)。
  •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4)
    小編很後悔,為什麼第二篇文章留下了一架F-5,說實在的,真心覺得它和今天這一扒的其他戰機差距有點大。裝兩臺通用電氣公司研製的F404-GE-400低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7200千克,發動機重量為983千克,具有較高的推重比。可以攜帶多種炸彈和飛彈,包括空對空和空對地飛彈,並輔以20毫米M61火神炮。1986年3月,「草原烈火」行動中,F/A-18首次參與實戰,對利比亞的岸基設備實施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