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壺鈴!玩轉體能訓練!

2021-02-13 古德體育


壺鈴最早起源於18世紀的沙俄,其外形就像一個裝著把手的大鐵球。當時農民用它來壓收割下來的莊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民們發現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壯,收穫的季節大家都紛紛用壺鈴來展示自己的力量。很快俄國軍隊開始引入這種接地氣的工具來訓練自己的戰士,從此各國競相模仿。到上世紀中期壺鈴已經被當作一種訓練器材在歐洲流行起來,逐漸成為最經典的訓練小器械之一。

 

*圖源網絡

和傳統的啞鈴不同,壺鈴的重量分配不平均,所以當我們拿起壺鈴的時候其重心是在我們的手心以外,而這種重心分布會產生搖擺式和彈道式的軌跡運動。這種重心的不固定會加大我們運動過程中的不穩定因素,正是這種「不穩定」增加了身體對壺鈴的控制要求,也是壺鈴訓練的特別所在

 

根據其特性,衍生出一些基本的訓練動作例如擺蕩、高抓、挺舉。壺鈴做為一個可以一次性調動全身多處肌肉的器械,運動時間較長,休息時間較短,這種特性也讓壺鈴訓練更偏向有氧或者HIIT去燃燒脂肪。

*圖源網絡

同樣,壺鈴的結構特性可以體現在體能訓練的多個方面。體能訓練金字塔邏輯中,最底層也是最重要的關節功能和核心控制就可以通過壺鈴來改善。去穩定「不穩定」的壺鈴,需要充分調動我們的核心

 

初次接觸壺鈴的練習者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壺鈴弓步上舉

這個動作看似是一個肩部肌肉的練習,但是其中的偏載穩定控制對核心穩定性的提升更具意義。

 

動作細節:弓步,左腿在前,右腿在後,左臂側平舉,右手倒持一個小重量的壺鈴垂直向上推舉,然後下放。上舉時吐氣,下放時吸氣,注意收緊核心,反覆幾次換另一側。

2.壺鈴Arm bar

 

在改善關節功能方面,壺鈴同樣也是很好的幫手,以肩關節為例,我們可以做壺鈴Arm bar(並非格鬥術語中的Arm bar),這個動作可以提高我們的肩關節穩定性。

 

首先我們要著重說一下仰臥位使用壺鈴的起始方法,以保證訓練的安全,預防運動損傷。

起始方法:做這個動作時我們首先選用一個相對較輕的壺鈴,仰臥在地面上。壺鈴放置於身體右側胸口位置,然後轉身右手握鈴左手輔助,用身體帶起壺鈴平躺在地面上,穩定後右手持鈴上舉的同時屈起右腿。

然後,吸氣準備,吐氣時右腳蹬地,右側身體慢慢離開地面,右腿慢慢跨過左腿,雙側膝蓋著地,右手握鈴始終保持垂直於地面,眼睛看著壺鈴,然後挺胸控制5秒後還原。

 

建議單側做5次後交換到另一側再做5次。這個動作不僅可以訓練肩關節穩定性,還可以增加胸椎的靈活性。

3.壺鈴擺蕩

 

體能訓練金字塔中的五大運動素質的耐力,力量,柔韌等素質也可以通過壺鈴來練習。一般的壺鈴比賽中,選手們比的就是在單位時間內完成次數的多少,這些比賽以體現耐力屬性為主。以壺鈴擺蕩為例:

 

 

動作細節

1.雙腿開立比髖略寬一些,微微屈膝,腰背挺直、核心收緊。

2.雙手伸直握住壺鈴把手,手臂不要用力,挺髖發力使壺鈴加速遠離身體,引導壺鈴自然在雙腿之間擺蕩,藉助慣性和伸髖的力量如此往復。

 

這個動作整體發力主要來自於髖,手臂和腿基本不參與發力只是起到維持動作的作用。壺鈴向下擺蕩時主要是屈髖而不是下蹲;向上擺蕩壺鈴時,身體挺直不要向後仰,上行高度到雙臂幾乎與地面平行即可。

  Tips:

壺鈴搖擺的關鍵之一是不要屈髖過早,屈髖過早時,壺鈴給予腰椎垂直方向上的分力很大,不僅力量的使用和控制不高效,也會使得脊柱受力過大,從而出現更高的損傷風險。

而當壺鈴即將接觸到我們身體再去屈髖的時候,壺鈴施加給我們脊柱的力,垂直於脊柱方向上就很少,因為壺鈴與軀幹接近平行,這個時候脊柱承受的力,大部分就由腹部肌群以及腹壓提供,會更安全高效。

當我們選用較小重量的壺鈴時,壺鈴擺蕩的耐力屬性就被顯現出來,在姿勢穩定的前提下持續做上幾分鐘、十幾分鐘或是更長時間來鍛鍊心肺、燃燒脂肪。另外,選用大重量的壺鈴做擺蕩還可以發展力量屬性中的快速力量,筆者在學習槓鈴高翻時就靠壺鈴擺蕩這個動作學會了快速伸髖。

4.壺鈴推舉

 

壺鈴的力量屬性就和啞鈴的訓練比較類似了,我們會單純地利用壺鈴當成負重來做抗阻訓練,以站姿推舉為例:

 

動作細節:雙腿開立與肩同寬,單手反握住壺鈴把手,將壺鈴放置在靠近肩膀的位置,臀、腿、核心收緊,軀幹保持穩定,然後將壺鈴向上推舉直到手臂伸直,慢慢回歸到初始位置,如此往復,休息一下換另一隻手。

 

如果我們把這個這個動作當成是肩部力量訓練的話和啞鈴推肩是非常相似的,由於壺鈴的不穩定屬性,我們必須加入更多的核心控制去穩定身體,相較於啞鈴推肩則更具備功能性

 

5.壺鈴柔韌訓練

 

體能訓練中的柔韌屬性一般分為被動關節活動度和主動關節活動度,其中被動關節活動度指我們的肢體被動的運動所能到達的最大範圍,而並不是我們的肢體自己隨意運動所能達到的最大範圍,所以往往需要一些外力來幫助。壺鈴可以幫助我們來改善我們的被動關節活動度,以改善胸椎的靈活性為例:

 

動作細節

1.側臥在地面上,左右腿屈膝,做類似於剪蹲的姿勢,用左手壓住右腿保持穩定。

2.右手反握壺鈴上舉,手臂與地面垂直。

3.肩胛鎖定,吸氣含住,吐氣右側肩膀下放一點(注意不要一次將肩膀放到底),再次吸氣含住,吐氣將右側肩膀再下放一點,反覆幾次後直至右側肩膀儘量貼近地面。

換一側繼續,靈活性差的那一側可以做的久一點。


雖然壺鈴是體能訓練的好幫手,但是壺鈴的訓練對於背部,肩膀有傷,核心弱的人會存在較高風險,壺鈴的訓練一開始應該從小重量入手,然後逐漸增加負荷,以保護關節、防止受傷。

記得點讚還有在看!健身話題歡迎留言告訴小編


詳情請掃碼諮詢運營小姐姐

相關焦點

  • 雙壺鈴訓練:進階者的高效之選
    雙壺鈴訓練:進階者的高效之選
  • 防身 & 訓練良品 - 棒鈴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比較冷門的訓練器械——棒鈴(Clubbell)棒鈴,顧名思義
  • 健身房私教常用功能性小器械的使用及訓練方法(全網獨家總結)
    壺鈴在國際各種體能訓練中無處不在,也是很多頂尖運動員的必備健身器械。在訓練過程中,超多個肌肉群一起協動,能量系統也一直在過程中運轉。壺鈴一個小時可以燃燒1200卡的熱量。參考閱讀:七個適合新手的壺鈴訓練動作                   9個壺鈴進階訓練動作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特種部隊體能選拔訓練(第二集):體能訓練整體概念丨體能訓練
    在本站新開的專題-體能訓練的上一集《找準方向再發力-特種部隊選拔(第二集):體能準備原則》中(點擊上圖或藍字即可自動跳轉),體能教官就已經介紹過,為了應對特種部隊嚴苛的選拔訓練與選拔條件,我們如果想儘可能地滿足這些體能要求,需要遵循哪幾條原則,並且在日常訓練中,做一些怎樣的改變。
  • 體能訓練與健身健美訓練的區別
    當你的訓練年限越長,健身健美越像藝術,越來越追求科學訓練。體能訓練不僅有力量訓練,還包含其他素質的訓練,只不過力量訓練是基礎,是體能訓練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般都是拿體能訓練的力量訓練和健身健美訓練比較。體能訓練裡的力量訓練按照OPT模型,最終追求的是爆發力或專項爆發力。肌耐力、肌肥大、最大力量訓練只是其中的過程。當然最重要的是不同專項的運動員的力量訓練也千差萬別。
  • 消防員職業體能訓練的思考
    最初,人們普遍認為,只有那些對於力量和速度有高度要求的運動員才需要進行體能訓練。近幾十年,隨著體能訓練理論的提高以及普及,其他類型的運動員也開始將體能訓練加入至訓練計劃之中。目前,在眾多國際知名健身與健康組織的推廣之下,越來越多的非運動員開始重視對體能的訓練。
  • 戰術力量與體能訓練的特點
    如果時間不足,應該優先訓練下肢推或下肢拉,停止訓練上肢。即使如此,上肢力量通常不會退步,除非跑去減肥或大量心肺耐力訓練。上肢訓練又有一個特性,就是上肢的受傷跟上肢力量失衡有關,也就是跟不訓練什麼動作有關。所以只要安排上肢訓練,就應該推、拉平衡。
  • 淺談消防員力量和體能訓練
    小編微信號:850324309  消防員在實際工作所遇到的複雜狀況,會體能和心理素質提出挑戰。  這一點在高強度長時間的工作中會被放大,任何一個力量和體能儲備上的不足,在實際救援現場中都將是致命的。但是在國內,針對消防員的力量與體能訓練是缺失的。
  • 間歇訓練的#運休比#漸進安排(心跳率測算)
    關於HIIT高強度間歇,也就是互換不同的訓練強度,即高強度、低強度交錯來進行間歇性的訓練。在進行HIIT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我們的身體適應同一訓練強度。我們建議HIIT的訓練時間維持在15到30分鐘之內,每周進行3次即可。如果我們的訓練時間過長或者是頻率過高的話,反而會造成我們肌肉不必要的流失與分解。這裡先要注意一下。
  • 美國空軍軍官學校的體能訓練
    美軍目前仍是世界最強大的軍事力量,美軍的體能訓練在許多方面也代表了世界的一流水,因此也受到體能訓練從業者的極大興趣。
  • 評述美國陸軍體能訓練的最新標準,以供我軍部隊體能訓練研究工作者參考
    體能訓練目的與政策、組織機構與職能、制定與執行訓練計劃的原則、體能測試(考核)的管理等方面,都是研究世界各國軍隊體能訓練的重要內容。
  • 【體能】美國海軍特種作戰部隊(SWCC)體能訓練
    越戰時期的"雨燕"或"褐水海軍"是SWCC(美國海軍特種作戰部隊)的祖先。該計劃為期九周,由基本水下爆破/海豹訓練(BUD/S)指揮。未來的SWCC作戰人員要經歷一個類似於海豹突擊隊訓練的密集教學課程。它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 玩轉WKO5:從看懂首頁開始
    WKO5界面繼上一篇「玩轉WKO5:WKO5是什麼」之後,我們開始進入到WKO5的日常使用環節。
  • 一起來認識美國體能訓練體系——EXOS
    曾是橄欖球運動員的馬克在訓練中脖子扭傷,在接受康復治療期間,他意識到:運動員訓練有太多的損傷,在訓練中卻難以預防,而且一旦受傷之後,想要接受科學系統的恢復卻非常困難。他產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將傷病預防、訓練、恢復、康復、營養等結合在一起,為運動員提供一個「一站式」服務機構?這個想法最終促使了EXOS的誕生和發展。
  • 健身房裡私教小工具詳解系列,讓你了解它們功能和訓練方法之壺鈴
    壺鈴是一種鑄鐵或鑄鋼球,球的頂端有一個把手(類似有把手的炮彈)。它被用於進行多種類型的運動,它是效提高心肺功能、力量和柔韌性訓練方式。它們也是壺鈴舉重比賽使用的主要器械。最早在俄羅斯是一種金屬重量標準, 在18世紀主要用於類似砝碼作用來衡量作物重量。
  • 班長「代代傳」的體能訓練模式如何破?
    近年來,軍事體育訓練作為軍事訓練的重要組成,受到全軍部隊的高度重視,自覺強體能、練技能、促智能成為共識和熱潮,但記者在與參訓的參謀骨幹座談時也深深感到,重視、熱情甚至體能達標的「硬槓槓」,並不必然帶來我軍軍事體育建設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全面提高軍事體育訓練科學化專業化實戰化水平,仍需要多方用力、多措並舉。其中,解決基層部隊組訓人才短缺的問題就是一個有力抓手。
  • 實力裝兵指南:八周變成特種兵……的體能訓練
    實力裝兵第一步,當然是體能。裝兵不健身,都是扯犢子。本文就是如何在八周內達到陸軍特種兵體能標準的官方指南(USAJFKSWCS的SFAS體能訓練手冊)。大家好,我是王牌自行車駕駛員,這次要帶來的話題是如何在八周內將自己的體能提升到足以參加陸軍特種部隊選拔的標準。
  • 初上高原,新兵如何進行體能訓練?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老兵可以做到只穿著一件單衣,就在寒風刺骨的冬天裡精神抖擻地進行體能訓練。可是,我們的新戰友穿著厚厚的棉衣,有時待在溫暖的屋裡可能還會感冒發燒。為什麼?這是因為新兵初上高原,身體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還沒有完全適應高原的環境、氣候,體能水平也沒有與高海拔、低氣壓、氧氣稀缺的環境相適應,往年有很多新兵初生牛犢不怕虎,但高原反應還是讓他們吃盡了苦頭,最終見識到了高原的「厲害」。又一批新戰友下連。如何讓他們少走彎路,儘快適應高原環境,早日走上新戰位?或許,除了以積極的心態勇敢面對,科學的訓練亦是加速身體與高原環境相適應的關鍵途徑。
  • 資料 消防員功能性體能訓練圖文指導手冊
    傳統的體能訓練在一 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消防員的基本身體素質,但也存在方法枯 燥、效率低、 與實戰結合不夠緊密以及容易出現傷病等問題。 特別是訓練傷病,目前已經成為影響消防員身體健康,降低 戰鬥力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