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媒體公開了俄軍第五代戰鬥機T-50的機炮測試畫面。
T-50戰鬥機是一款由俄羅斯聯邦聯合航空製造公司旗下蘇霍伊航空集團主導,在「未來戰術空軍戰鬥複合體」計劃進行下開發、生產的高性能多用途戰機。
T-50作為第五代戰鬥機,其原型機於2010年1月29日進行了首次試飛,於2010年2月6日和2月12日,進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飛行。
T-50截至2010年8月31日,試飛17次,到11月中旬,總共已經進行了40次試飛。第二架原型機由2010年年底開始飛行試驗,但是也被延遲到2011年3月。
2012年後,俄羅斯國防部將購買首批10架評估試驗機,然後在2016年後裝備60架標準型號。
T-50工程被當時工程師稱為飢餓工程,因俄羅斯軍方只能給科研部門提供20%的軍費支持。
蘇霍伊公司當時只提供百分之四十的經費,還有餘下的百分之四十的經費,沒有著落。直到2005年美國裝備F-22後,2006年進入批量生產階段俄軍方才開始著急,2005-2016國防採購計劃,對T-50的投入才有所增加。
俄羅斯第四代戰機研製計劃比F-22早2年,但它的首飛比F22遲15年。
T-50試飛時間原定為2007年,但由於引擎研發及其他技術問題,試飛時間延期為2009年8月,但是在該年5月時,負責引擎的土星公司已暫停研發。
因為國防部資金短缺及合約到期,可能影響T-50試飛時間。
儘管首飛日期多次延遲,但T-50仍然於2010年1月29日進行了首飛,第2架原型機於2011年3月3日進行了44分鐘的試飛。
此兩架原型機都未裝上雷達及武器控制系統,至12年月3日,T-50共進行了100次試飛,其後的9個月再進行多20次。第三架原型機於2012年8月試飛中開始進行對主動電子掃描雷達的測試。
第四架原形機於2012年12月2日首飛。截至今日,俄羅斯已經製造了5架T-50試驗樣機,有一架飛機因發生火災而嚴重受損。
2010年10月,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表示在年底前可能與印度籤訂設計草案協議。印度空軍總參謀長表示採購該飛機的費用為250億美元左右。由於印度計劃大量採購西方新型戰鬥機,但是也在T-50合作項目內投入不少資金,是否仍將訂購T50戰鬥機仍然未定。
T-50是俄羅斯空軍操作的首架隱形戰機,雖然大部分有關T-50的資料仍然是保密,俄軍方宣稱T-50擁有隱形性能,超機動性能,能作超音速巡航飛行,配備主動電子掃描雷達及傳感器融合設計,能滿足下一代空戰、對地攻擊及反艦作戰等任務的需要。
T-50機體為翼身融合設計,水平及垂直安定面(尾翼)皆為全動式,該機設有翼前緣渦流控制器(LEVCON),用作控制前緣根延伸面(LERX)所產生的渦流,以調整及改善於高攻角狀態下的性能,包括在需要時(例如向量控制失靈時)於失速裝態下快速改出。當中垂直安定面能大幅度內轉成為空氣制動器。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