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互為鄰居的中國和日本經常在國防軍事領域被拿到一塊進行比較。日本作為曾經亞洲經濟最強的國家,儘管二戰後在軍事領域被極大限制,但仍然取得了一定發展。從相關機構數據來看,日本以其不差的綜合軍力排名世界第九位。而中國最近幾年在國防軍事領域所得的成就也是顯而易見的,綜合實力可以排名世界第三位。再加上歷史因素的影響,中日兩國軍力現狀的對比更受關注。在這其中,兩國航空工業實力的對比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說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值得每一個中國人驕傲自豪,因為中國人在航空工業領域實現了從無到有,再到領先的歷史地位。我們都知道,目前世界戰機已經發展到第四代了。中國也成為了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可以獨立研發四代機的國家,其他兩個國家就是美國和俄羅斯。相比於俄羅斯飽受爭議的蘇-57戰機,中國殲-20看起來更勝一籌。在四代機之前,中國依靠著蘇聯和俄羅斯的支持,仿製了第一代和第二代戰機。然後通過引進第三代戰機蘇-27的生產線製造出了殲-11戰機,最終國產殲-10戰機被獨立研發製造了出來。
相似之處是,日本也有一款幾乎與殲-10戰機同時代的三代機——F-2戰機。儘管兩者都是第三代單發中型戰鬥機,但在各自國家空中作戰體系中的地位卻幾乎完全不同。毫無疑問,作為一款多用途戰機,殲-10戰機從一開就是為爭奪制空權而生的,這是它的主業,在解放軍空軍整體空中作戰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最新數據來看,截止到2020年,殲-10戰機已經量產468架。
雖然日本航空自衛隊的F-2戰機在也是一款多用途戰機,但其定位卻是對地打擊和反艦作戰,配備有先進的電子作戰系統及有源相控陣雷達。說得直白一些,F-2戰機就是用來執行"扔泥巴"這種任務的,而對於空中格鬥來說,絕對不是它所擅長的。因此,F-2戰機完全與殲-10戰機不是一個檔次的戰機。值得一提的是,日裔美國防務作家曾發表文章稱,在與殲-10戰機的對抗中,F-2戰機可以利用其超視距攻擊提前對殲-10動手。
但實際上,由於F-2戰機在整體軟體上漏洞百出,導致其性能相當不穩,探測距離大幅度縮水,也就說是"近視眼"。所以,即使想提前攻擊殲-10也很難做到。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F-2戰機的生產線早就停止了,到最後連4架原型機和94架量產型加起來也不到100架。而與之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殲-10戰機的生產線仍然沒有停,甚至還衍生出來了包括殲-10B和殲-10C在內的一系列後續型號。放眼F-2戰機的全部生產周期,長達十年,而殲-10戰機僅僅兩年的產量就超過了其全部機群數量。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F-2戰機與殲-10戰機如此,中日航空工業今天的現狀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