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航空工業差距有多大?三代機產量,中國兩年頂日本十年

2021-02-18 利刃號

眾所周知,互為鄰居的中國和日本經常在國防軍事領域被拿到一塊進行比較。日本作為曾經亞洲經濟最強的國家,儘管二戰後在軍事領域被極大限制,但仍然取得了一定發展。從相關機構數據來看,日本以其不差的綜合軍力排名世界第九位。而中國最近幾年在國防軍事領域所得的成就也是顯而易見的,綜合實力可以排名世界第三位。再加上歷史因素的影響,中日兩國軍力現狀的對比更受關注。在這其中,兩國航空工業實力的對比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說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值得每一個中國人驕傲自豪,因為中國人在航空工業領域實現了從無到有,再到領先的歷史地位。我們都知道,目前世界戰機已經發展到第四代了。中國也成為了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可以獨立研發四代機的國家,其他兩個國家就是美國和俄羅斯。相比於俄羅斯飽受爭議的蘇-57戰機,中國殲-20看起來更勝一籌。在四代機之前,中國依靠著蘇聯和俄羅斯的支持,仿製了第一代和第二代戰機。然後通過引進第三代戰機蘇-27的生產線製造出了殲-11戰機,最終國產殲-10戰機被獨立研發製造了出來。

相似之處是,日本也有一款幾乎與殲-10戰機同時代的三代機——F-2戰機。儘管兩者都是第三代單發中型戰鬥機,但在各自國家空中作戰體系中的地位卻幾乎完全不同。毫無疑問,作為一款多用途戰機,殲-10戰機從一開就是為爭奪制空權而生的,這是它的主業,在解放軍空軍整體空中作戰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最新數據來看,截止到2020年,殲-10戰機已經量產468架。

雖然日本航空自衛隊的F-2戰機在也是一款多用途戰機,但其定位卻是對地打擊和反艦作戰,配備有先進的電子作戰系統及有源相控陣雷達。說得直白一些,F-2戰機就是用來執行"扔泥巴"這種任務的,而對於空中格鬥來說,絕對不是它所擅長的。因此,F-2戰機完全與殲-10戰機不是一個檔次的戰機。值得一提的是,日裔美國防務作家曾發表文章稱,在與殲-10戰機的對抗中,F-2戰機可以利用其超視距攻擊提前對殲-10動手。

但實際上,由於F-2戰機在整體軟體上漏洞百出,導致其性能相當不穩,探測距離大幅度縮水,也就說是"近視眼"。所以,即使想提前攻擊殲-10也很難做到。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F-2戰機的生產線早就停止了,到最後連4架原型機和94架量產型加起來也不到100架。而與之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殲-10戰機的生產線仍然沒有停,甚至還衍生出來了包括殲-10B和殲-10C在內的一系列後續型號。放眼F-2戰機的全部生產周期,長達十年,而殲-10戰機僅僅兩年的產量就超過了其全部機群數量。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F-2戰機與殲-10戰機如此,中日航空工業今天的現狀更是如此!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中日軍力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岡村寧次曾說「敵非敵」
    二戰前夕,史達林曾經說:中國沒有軍事工業,現在只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躪她。
  • 【對話】中國和美國戰鬥機實力差距有多大
    中國和美國戰鬥機實力差距有多大?  你能認出這張圖上的飛機是哪種嗎?這是我們中國自己製造的無人機。
  • 日本工程師吐露驚人真相:中日開戰日本必敗!
    中日都生產了自己的第3代戰鬥機。日本是F-2,中國是殲10和殲11。通過研製、仿製,中國完全掌握了第四代戰機的設計和生產技術。而日本雖然在某些技術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日本並沒有完全掌握第四代戰機的設計和生產技術,日本任何新戰機仍然必須依靠美國。而中國在第3代戰機已經畢業了,同時具備了第4代戰機的研製能力。下面通過具體技術分析,來看看中日兩國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 踢館 日本能封鎖東海黃海所有潛艇出海口嗎?中日反潛差距有多大?
    就說無人機,幾年前堂主去珠海,展出的無人機基本都是模型,少數幾架實物看起來也跟遙控愛好者玩得水平高不到哪裡去,現在,恐怕沒人敢質疑中國無人機的水平了吧?不過,興奮之餘,我們依然需要冷靜下來,正視差距:航展參展的軍用飛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先進了,但使用我們自己的「中國心」的機型仍然屈指可數,20姬也已確定用的還是三姨夫。
  • 中國與日本空軍最新對比:結果令人吃驚!
    日本是F-2,中國是殲11和殲10。通過研製、仿製,第3代戰機的設計和生產技術中國完全掌握了。雖然日本在某些技術上處於世界的領先地位,但日本並沒有完全掌握第3代戰機的設計和生產技術,日本任何新戰機仍然必須依靠美國。而中國在第3代戰機已經畢業了,同時具備了第4代戰機的研製能力。下面通過具體技術分析兩國的差距。(1)空氣動力設計;中國已經基本解決先進戰機的氣動設計問題。
  • 三菱重工F-15J高清組圖,航空自衛隊的老舊機型,經典三代機
    關於現役主流三代機,筆者近幾年在自媒體平臺上更新得不少。今天繼續與大家分享日本航空自衛隊F-15J戰鬥機的圖片。
  • 抗日戰爭時期中日軍力對比
    這種落伍,首先在中國和日本的較量中殘酷地展現出來。當時的中國與日本,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呢?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的時候,因為中日之間的實力相差懸殊是非常驚人的。從經濟基礎角度看,日本每年的工業產值相當於60億美元,中國當年的經濟產值也就13.6億美元,日本當年的鋼產量是580萬噸,而中國當年的鋼產量只有4萬噸。日本當年煤的產量是5070萬噸,中國是2800萬噸。
  • 日本「宇宙十年計劃」野心勃勃!
    不過,近年來以日本的實力,足以支撐這樣的野心嗎?資料圖:當地時間2015年8月24日,日本無人貨運飛船「鸛」5號機抵達國際空間站,並通過機械臂順利連接上空間站。 十年計劃出爐,意在「備戰」太空? 在此次敲定的「宇宙十年計劃」中,開篇就提到宇宙空間安保的重要性。
  • 抗日戰爭初期,中日之間的綜合國力,相差到底有多大?
    1937年的日本,其工業增長速度接近10%,工業產值佔國民經濟總產值的80%,是世界上資本主義國家中發展最迅速的。而這個時候的中國,仍舊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即使把外國在中國創辦的企業算進來,工業產值也僅佔10%,而且分布不均,大部分都在沿海地區。1937年,中日兩國的經濟指標是:工業總產值:日本60億美元,中國13億美元。
  • 83年過去了,你還信「中日必有一戰」嗎?
    雖然後來我國的軍人數量持續增多,但是相比於從小接受軍國教育思想的日本軍人來說,當時的中國軍人體力和戰鬥力都與前者有很大的差距,而在紙面數據方面,中國無論是工業發展還是經濟水平,都與進行了明治維新改革後的日本不可同日而語。當時的中國主要以農業經濟為主,而日本早就搭上了工業革命的便車,國內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是工業發展。
  • 美國六代機已經首飛,我們的差距還有多大?
    不僅中國、俄羅斯的五代機已經進入現役,英國、法國、日本、韓國這些地區強國也開始了自己的五代機研發。美國空軍引以為豪的「代差」優勢,已經很難再保持下去了。「新概念」,還提出了大航程、高機動性等指標,明確指出六代機必須有能力應對區域拒止/反介入(A2/D2)作戰體系,目標直指中國。
  • 中國能把「飛豹」魔改成三代機嗎?這些難關很難克服!
    「飛豹」魔改成三代機嗎?因此,怎樣對這些飛機進行中期技術改進(MLU)使其儘量縮小與三代半戰鬥機之間的差距、提升其在高烈度空中戰役中的戰場生存能力無疑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至於這些飛機怎麼改,筆者私認為,空軍所秉持的原則應該跟殲轟-7A升級到殲轟-7AII是差不多的,簡單來講還是這四句話:機體結構不大動、升級費用很合理、返廠周期可接受、改裝具有針對性。
  • 踢館 | 中俄空軍換裝速度差距多大?全俄戰機產量只及成飛一家
    而我國不光有成飛,還有沈飛、西飛,尤其是這些年來還交付了大量的轟-6K轟炸機,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交付量差不多有毛子的三倍了。 圖:同一時間,中國的三代機數量從大約550漲到950,這個量就是毛子的倍數了。
  • F4服役49年後,日本二代機全部退役,我們的七爺八爺啥時候退呀?
    這意味著,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二代機全部退役,以後就只剩下F-15J/DJ、F-2和F-35三種戰鬥機,空自全面進入四代和五代戰鬥機時代。但是與此同時,解放軍空軍至今還裝備有大約500架左右的殲-7、殲-8系列戰鬥機,大約佔當前我國戰鬥機總數的四分之一。
  • 「國機國造」計劃背後的臺灣國防工業幻夢
    臺《青年參考》批評,臺灣的建軍規劃始終在武器外購與自行開發之間搖擺,每當「中山科學院」的研發有突破時,美國往往會批准同類型武器售臺,嚴重打擊研發信心。有學者質疑,軍方計劃700 億研製66 架教練機,比外購高100 億,市場上的教練機安全性能更好,臺灣首次設計的「國造」機難以保障飛行員安全。
  • 臺灣最新噴氣式高級教練機T-5「勇鷹」首飛,它能挽救臺灣航空工業嗎?
    然而大量F-5的退役,意味著短時間內臺灣地區空軍戰鬥機總數和機隊規模驟降,現有機隊和飛行員面臨對岸大陸人民解放軍空軍日益頻繁的巡邏和飛行訓練有任務壓力,執行升空攔截和監視任務「不堪重負」,因此必須有新的戰機頂上來。
  • 日本軍事期刊對比中日海上力量,差距又何止是水面作戰艦船
    、及未來日本在應對中國海軍迅速發展方面策略的文章,引發了讀者們的拍磚和吐槽(這篇文章幾乎哪個軍事網站近期都有轉載,內容方面筆者就不廢話了)。這篇文章發布在日本期刊《軍事研究》2020年1月號上,到目前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不過從文章中分析的側重點來看,仍然能夠看出日本軍事研究者在中日兩國海上力量發展方面見解的一些端倪。說老實話,筆者看到這篇文章之後,第一感覺並不是日本人有多關注中國海軍的發展情況、或對日本與中國之間海上力量差距越拉越大的現實有多憂慮,而是這篇文章實在是不太專業。
  • 殲20碾壓國內三代機,亞音速頂級,超音速無敵,秘密何在?
    成都飛機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長,宋文聰老先生,幼年時期親身經曆日本人的狂轟濫炸,隨家人躲避敵機轟炸,多次看到親戚朋友鄰居直接被日本人的炸彈炸死炸殘,血肉滿地,哀號滿天,慘不忍睹。於是立志航空報國,鐵血男兒,以身許國,花了一生的時間,把中國航空工業從世界三流變成世界準一流,殲10戰鬥機是成功的三代機,殲20戰鬥機是世界先進的隱身戰鬥機,和世界最先進水平,已經不存在代差。
  • 中日武器到底誰強, 日本三菱重工的總工程師說了大實話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中國和日本都生產了自己的第三代戰鬥機。日本是F-2,中國是殲10和殲11。通過研究和模仿,中國完全掌握了第三代戰鬥機的設計和生產技術。
  • 中日空中作戰飛機對比後 便知開戰後誰輸誰贏
    中國空軍的作戰飛機近日,有日媒報導宣稱,中國戰機數量雖然是日本的5倍,但開戰必敗,其根據是兩者的雷達性能差距明顯。有中國專家就對這一言論做出反駁,說到這一分析有失偏頗。飛彈性能在空戰中的影響力大於雷達性能,而在這一方面,日本比中國要落後一個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