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高掛免戰牌」後,敵人就真不進攻了?

2021-02-13 朝文社

歷史迷聚集地,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話題

音頻

探究

視頻

闢謠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字數:2406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

一:「掛上就不打」的神器

豐富多彩的野史戰場上,免戰牌是個人氣極高的神器。別管雙方血流成河,犬牙交錯殺到白熱化,只要軍營前免戰牌一掛,兩家大軍就齊刷刷消停。比如《說嶽全傳》裡,嶽飛在牛頭山把免戰牌一掛,兇悍的金軍就立刻歇班。《三國演義》裡,司馬懿把免戰牌一掛,諸葛亮急的連罵帶病都沒招。這「掛上就不打」的強大威力,叫多少歷史票友印象深刻。

那真實的歷史上,這威力強大的免戰牌,又真的存在嗎?

理論上說,打仗不是老朋友敘舊,更不是請客吃飯。發動一場重大戰爭,人力物力財力消耗巨大,且關乎家國王朝命運,哪能掛上個牌子就不打?如果真有哪支軍隊,扛上「免戰牌」上戰場,掛軍營前後就高枕無憂睡大覺?接下來,必然是天雷滾滾的慘案。

所以說,叫「免戰牌」的物件,歷朝歷代的戰場上,只要靠譜的仗,都絕不會出現。

但有形的免戰牌沒有,「無形」的免戰牌,在幾千年的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卻有好幾樣。每一樣,都意味著多少戰爭史的記憶與思索。

二:「免戰牌」的規矩與智慧

首先,「免戰牌」沒有,但「免戰」的規矩,中國古代確實有,特別是春秋年間,那一度是硬規矩。

春秋時代,講究的是「春秋禮數」,徵戰殺伐這大事,也要按諸侯的規矩來:戰場上不能抓頭髮花白的老人,不能攻擊受傷的敵人。至於「什麼時候打仗」這事兒,更是硬規矩——開戰要約好時間地點,敵人沒列好隊伍,決不能貿然開打。倘若敵人遇到特殊情況?說不打那就真不打!

這些後世看上去迂腐的規矩,春秋諸侯們遵守起來,也是動真格。就以「打不打」這事說,秦晉韓原大戰時,先列好隊的秦國,就在原地乾等,等著對方晉國列好陣勢後,這才瞪圓了眼開打。十分講規矩。「禮不伐喪」更是硬規矩,齊晉大戰時,正趕上齊靈公辦喪事,於是兩家爽快收兵不打,「免戰」毫不含糊。

但這一類規矩,也只屬於特定時代,一直當真那就坑了。典型宋襄公大戰楚國,還想講禮數,等人家排好隊列再打,沒想到人家根本不按套路出牌,上來就把宋襄公打的稀裡譁啦,差點命都搭到戰場上。當戰爭由「春秋禮數」變成你死我活,規矩也就不作數。

但是,自戰國年間起,「春秋禮數」早不作數,哪怕戰場上你死我活,「免戰」的奇景象,其實也不少見。很多時候,「免戰」這事,恰是戰場態勢的生動縮影。

比如三國時代,諸葛亮與司馬懿的煎熬消耗,又比如安史之亂前期,潼關戰役第一階段時的雙方乾耗。都是因為一方佔據著絕對優勢的地理和戰略形勢,只需穩守就能達成戰略目的。另一方卻陷入到進退不能的戰略困局裡。

這樣的「免戰」,進攻方攻擊沒把握,退兵不甘心。防守方穩守有把握,但對峙太煎熬。這種時候,也就更考驗意志品質。典型安史之亂時的潼關戰役,明明潼關糧草充足,哥舒翰帶著唐軍守住就好,安史叛軍前面後潼關進不去,後方有郭子儀李光弼抄老窩,攻攻不下退退不出。雙方也就心照不宣的「免戰」,一天天對著「磨」。偏偏是唐王朝沉不住氣,死催哥舒翰提前決戰,終於把穩贏的唐軍,「催」進了安史叛軍的口袋裡,繁華的長安城也就此搭上。

而比起這類心理素質考驗,「免戰」的局面,有時也更是主動的心理戰。漢宣帝時代,老將趙充國討伐河西羌族叛軍。漢軍重兵壓境,卻主動「免戰」,一邊面對面乾耗,扎住了不打,一邊故意散布流言蜚語,終叫惶恐不安的叛軍窩裡反,竟在漢軍眼皮底下自相殘殺,殺完了就痛哭流涕求投降——不費一兵一卒,叛亂平定。

這種捏準對手心理的「免戰」攻勢,永樂皇帝朱棣,也曾深深體會。他當年扯旗造反,發起靖難之役時,大軍一度直撲重鎮濟南,眼看就要砸碎濟南城牆,卻見城門樓子上,守城的山東參政鐵鉉,咬牙立起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畫像——你牛?你打你爹一下試試。果然驚得朱棣慌忙退兵,乖乖繞路而去,堪稱數千年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經典的「免戰牌」戰例——朱元璋的畫像,做了「免戰牌」。

但比起這些關於免戰牌的戰爭智慧,更叫後人嘆息的,卻也有關於免戰牌的,一些至為恥辱的景象。

因為免戰牌,在有些時候,也成為一個王朝,軍力衰敗的縮影。

三:「免戰」背後的恥辱

說起「免戰」的雷景象,轟轟烈烈的明末農民戰爭,就是生動寫照:崇禎年間,李自成等人的數十萬農民軍席捲中原,明王朝急調重兵圍攻,那戰事得有多慘烈?《明史》上就有生動描述:「臨陣相勞苦,拋生口,棄輜重,即縱之去,謂之『打活仗』」。也就是雙方假模假樣列陣,然後就在陣前談判,討價還價商量一番,農民軍交上些錢財物資,官軍就讓開條路,放這群「敵人」到別處去——既能拿錢,又能立功,這「活仗」,真是好處多多。

可就是這越打越活的「活仗」,「免戰」的雷景象下,是農民大起義席捲中原的慘狀,是大明王朝越發水深火熱的悲催局面——這個王朝腐敗的行政與敗壞的軍政,也就只能打得起「活仗」,又怎能有救?

這樣的軍隊,碰上兇狠南下的清軍,也就衍生出了另一個版本的「免戰牌」:明末年間,每次清軍入關劫掠,「兵強馬壯」的明軍,只敢遠遠觀望,根本不敢上去打一把,只能幹看著搶得盆滿缽滿的清軍,大搖大擺的離開。而得意洋洋的清軍呢?臨走還砍了沿途樹木,做成刺眼的木牌,上書大字「各官免送」,等於送給怯懦明軍的免戰牌。

但曾兇悍到送明軍「免戰牌」的清軍,到了落後挨打的清末,卻做出更不要臉的事:求著敵人送免戰牌——甲午戰爭的平壤大戰上,面對打到筋疲力盡的日軍,清軍主帥葉志超卻嚇得腿軟,竟派人給日軍送信,請求日軍放一條路給清軍逃命。眼睛發亮的日軍,假裝應允了下來,還寫了書信保證。拿到「免戰牌」的葉志超,這下受寵若驚,下來部隊撒腿逃命,然後不出意外,就落進日軍的埋伏圈……

一位甲午戰爭時的被俘軍官,就在回憶錄裡,形容了帶著「免戰牌」喜悅逃命的清軍,接下來的慘狀:「死屍遍地,血水成渠,慘目傷心,不堪言狀」。在平壤,這個明朝軍隊曾碾壓日軍的地方,幾百年後的清軍,就這樣陷入了日軍肆意的殺戮中。

「免戰牌」帶來的慘案背後,是一個喪失自強意志的王朝,一支兵魂喪盡的軍隊,更是一個落後挨打到恥辱的時代。這「不堪言狀」的景象,縱是再過百年,縱是再痛,依然值得國人反覆回味,聆聽警鐘長鳴。

參考資料:《甲午戰爭史》、《明史》、《明季北略》、《日清戰爭》、《漢書》

相關焦點

  • 古代打仗總是進攻城池,為何不直接繞過去?專家:傻子才那樣幹
    此後兩千多年內,戰爭仍然是主題,漢取代秦,曹魏取代漢,西晉一統三國,唐取代隋,直至清朝滅亡,朝代不斷更迭,天下多次易主,幾乎每次都伴隨著戰爭。《孫子兵法》云:「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古代戰爭為什麼要去攻城,如果不攻能不能繞過去?
    古代戰爭都是冷兵器的較量,弓弩在當時就算是遠射程的先進武器了,不用人去刺去砍就能斃敵命於幾十米開外,剩下的大刀長矛需要近距離拼殺才能有作用。還有就是古代打仗的衝鋒形式,以步兵騎兵為主,呼啦啦往前衝,這些步兵騎兵的缺點就是適合地形平坦之地。古代各國也講究居住生產,總是被別人騷擾不是個事,而築城可有效的抵域敵方的進攻,城內不但有居民,更是有大量的士兵,糧草。
  • 中國古代戰爭究竟怎麼打?
    但是當時大家都是貴族,有約定俗成,這和後世戰爭不太一樣,後世戰爭沒有貴族,你死我活,打贏就行。但貴族時代不一樣,貴族時代的戰爭像一種遊戲,像下棋和打牌一樣,得按規矩來,如果不按規矩來,贏了好意思嗎?你看春秋時期就是玩兒戰車,而且很講規矩。結果後來因為各國內部競爭越來越激烈,有些不按規矩來了,不按規矩來的到底是誰?
  • 印度若真打'臺灣牌',中國可以打'東北牌
    不過,印度並未通過正式渠道向中國提出過上述要求,印度國內很多人對此也不清楚。事實上,「臺灣牌」在印度對華政策和戰略討論中一直存在,並常被用來與「西藏牌」比較。尤其是在中印關係出現波折或出現其他形勢變化時,它們會快速浮上檯面。比如2016年年底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打破傳統與蔡英文通話,當時就有印度媒體人稱這是印度的戰略機遇,可以打「臺灣牌」。
  • 「印度若真打'臺灣牌',中國可以打'東北牌'」
    誠然,印度與臺灣2018年籤署投資協議後,雙方貿易額迅速提升18%,至70多億美元。不過,這與中(大陸)印間近1000億美元的貿易額相比,明顯是「小巫見大巫」。最為重要的是,印度市場在短期內不可能擺脫對中國原料藥、核心電子零配件、輪胎等產品的依賴,如果「重小利而輕大義」,對印度而言將得不償失。
  • 古代人打仗,敵人攻城時,守城士兵為何不推翻梯子?
    從古代開始就有戰爭,而古代的戰爭用的兵器和戰術都是比較原始,從各方面來說都是比較落後,但是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時候的技術以及教育處於比較原始的,人類只能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發明兵器,並且和一些有勇有謀的軍臣計劃戰術。在古代不是以國家來命名的,而是用城池,因為各城之間的相互競爭,很多事情都不能和平解決,最終只能挑起戰爭,搶奪礦石資源,搶奪城池,戰爭中少不了死亡。
  • 專訪《帝國神話》製作人孟亮:我們要還原古代戰爭的真面目
    鐵礦銅礦等資源被發現,冶金技術帶來的鍛造升級,各種聚落和勢力的形成,武器兵種等戰爭要素的完善,玩家才終於一步步參與到了戰爭之中。最終類似封建諸侯制的勢力格局形成後,戰爭的重點也不再僅是資源或是生存,而是由文明、政治、徵服欲混雜而成的真正鬥爭。玩家將從個人視角出發,去見證戰爭的形成,甚至是聚落、文明的演進。這種從個人角度展開的宏大敘事,能夠營造出非常沉浸式的體驗。
  • 《西洋古代軍事戰略》中世紀晚期 第十七講 義大利戰爭(3)
    義大利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查理五世——提香 在馬裡尼亞諾會戰後,根據法西兩國籤訂的努瓦永和約(1516年8月),米蘭歸屬法國,那不勒斯歸屬西班牙。義大利形成法國西班牙南北對峙的局面,然而,弗朗索瓦一世對這一局面並不滿意。1521年,弗朗索瓦一世再次率軍入侵義大利,次年4月,法軍在比科卡會戰中被德意志僱傭軍打敗,放棄米蘭。
  • 軍事|古代戰爭中的」生化武器「大起底
    在人類戰爭史的恢宏畫卷中,除了疆場上金戈鐵馬的壯麗豪邁,也有草廬中決勝千裡之外的詭詐奇謀,還有真正詮釋了戰爭「無所不用其極」本質的事物——生化武器。雖然因為影視文學作品的取捨,生化武器的「戲份」在人們印象中的戰爭故事中並不多見,但實際上,人類在戰爭中使用生化武器。,相當的古早且廣泛。人類在戰爭中使用生化武器的歷史很早,早到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 為啥真有人相信鐵布衫能刀槍不入?說說古代戰爭裡的宗教與魔術
    全文共1568字 | 閱讀需4分鐘用魔術來表演所謂的「神跡」在古代並不罕見,尤其是在古代戰爭中,這種陣前耍把戲的人更是從不缺乏。在科學落後的古代,由於人們普遍對宗教的依賴心理,因此即使在事關國家大事的戰爭中,也依然不會缺乏宗教信仰的身影。
  • 遊民專欄|從《騎馬與砍殺2》看歐洲古代的戰爭器械
    徵戰的士兵們歸來後訴說著馬革裹屍的殘酷,舞文弄墨的文人們描述著對戰場的嚮往,各種各樣的作品為我們勾勒出了戰場的模樣。但是當真正認識到戰爭的時候卻發現,戰爭除了戰術和將領,最重要的還有戰略武器的運營與發展。  古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縱觀古今,幾乎每次重大戰役的勝利都和先進的戰爭武器有關。
  • 古代戰場上的小兵到底怎樣才能增大生存機率?
    而且這其中有他們殺死的敵人,也有被他們坑死的隊友。所以,那些古代的大頭兵們,真上了戰場,建功立業什麼的往往都拋到腦後了,怎麼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那麼,對於小兵來說,怎樣才能在殘酷的戰場上生存下來?或者說,怎麼做才能增大自己的存活機率?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ID:LBQYJS)授權轉載。
  • 埃及將一手好牌打爛?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戰場究竟發生了什麼?
    "埃及將一手好牌打爛?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戰場究竟發生了什麼?在中東地區,因為以色列猶太人的種族,和歷史原因,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紛爭一直便沒有停止過,總的來說一直是以色列佔優,但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作為阿拉伯國家的埃及在開始佔據了很大的優勢,並迅速擊潰了以色列的防守部隊,可隨著戰爭的進行,很快,戰場的局勢便發生了逆轉,這是為什麼?
  • 皇室戰爭七大傳奇卡點評:調整後誰是最強?
    公主優點:能夠在距離外攻擊防禦塔、引誘對手法術牌、狙擊對方的公主、消滅亡靈大軍等蟲群部隊……不僅能夠迫使對手優先對付你的公主(特別是在你有聖水優勢的情況下)並且還能夠全面支援進攻缺點:等級高3級以上的小電就能秒殺她,因此你需要儘可能將公主升到2
  • 皇室戰爭:如何有效破解戈侖石人
    皇室戰爭中的戈侖石人,作為一個超強的進攻單位,他有高於巨人的生命值,且具備二次打擊能力,在本體被消滅時,能分裂成兩個小石頭人繼續推塔,是比巨人更難對付的超級坦克
  • 古代軍事武器小知識
    中國古代兵器是古代進攻性兵器和防護裝具的總稱,可以從原始社會晚期到清朝後期(19世紀中葉)的戰爭中體現出來。我國古代兵器多達成千上百種,它們的大小形狀各不相同,具有刺、砍、切、劃、砸、擊和抓等功能,在功夫高手的手中它們都是致命的武器。
  • 《西洋古代軍事戰略》中世紀晚期 第八講 胡斯戰爭
    西洋古代軍事戰略第五章 中世紀晚期 第八講 胡斯戰爭主講人: 約翰 傑士卡 綺羅生整理人:約翰 傑士卡
  • 城市進攻作戰,難在哪?
    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指出,「防禦是一種較強的作戰樣式」。在城市這種障礙度高的地形中更是這樣,許多堅固建築物為防禦一方提供了絕佳的防禦位置,對防禦一方來說更為有利。在古代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直到19世紀,無論是在城市、城堡,還是專門建造的星形堡壘,從城牆後面防禦都佔據巨大優勢。防禦者可以在城牆內儲存資源,等待圍城部隊撤退,或者在城牆上實施反擊,讓進攻的軍隊成為攻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