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航空工業通飛官方微信號發布文章稱,12月26日,由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鯤龍」1003架機在珠海實現總裝下架,標誌著該架機機體結構和機載系統安裝工作正式完成,全面進入地面聯調聯試階段,項目研製工作取得又一重大進展,填補了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研製空白。目前「鯤龍」AG600正在進行科學實驗和試飛工作,預計將會在2024年正式完成交付使用。
AG600飛機1003架機從6月24日正式進入總裝工作階段,歷時186天,先後完成機身三段對接、翼身對接、垂尾機身對接、發動機短艙安裝、螺旋槳安裝等多項總裝工作和增壓艙、動力環控系統氣密試驗,液壓系統耐壓試驗,全機航電系統導通等多項關鍵試驗,按照計劃節點高質量圓滿實現飛機總裝下架。
據航空工業官網介紹,2009年6月,作為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AG600經國家正式批覆立項;2012年攻克關鍵技術,完成初步設計;2014年完成詳細設計、全面轉入試製;2015年機體大部件陸續交付和部件總裝。2016年7月23日正式完成總裝下線,隨後全面進入聯調聯試階段;2017年12月24日成功實現陸上首飛;2018年10月20日成功實現水上首飛。
AG600是目前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和運-20及C919一起並稱我國大飛機「三兄弟」。水陸兩棲飛機最顯著的特點是,上半部分是飛機,下半部分是船形結構。AG600像是一艘「會飛的船」,可以在陸地和水面上起降,巡航速度每小時500公裡,最大航程為4500公裡,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款水陸兩用飛機,可以適應80%的海況,未來可以執行維權、反潛、反艦、救援和物資運輸等任務,大大增加了中國應對突發事態的能力,將成為中國維護海洋權益的又一大國重器。
水陸兩棲飛機除了常規的機翼、機身、起落架這些部件,大多是單翼單發或多發的布局形式,採用T形尾翼。這是為了適應在水上高速滑行的時候,能夠滿足水動力設計的特性和要求。機翼的兩側會比普通飛機多出兩個懸掛的浮筒裝置,這是為了增強飛機在水面上的橫向穩定性,起到輔助支撐的作用。它的低空、低速性能特別好,短距離起降性能突出。AG600採用的是懸臂上單翼、前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單船身水陸兩棲飛機布局形式,選裝4臺國產渦槳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53.5噸,具有載重量大、航程遠、續航時間長的特點。
從使用功能上來看,水陸兩棲飛機大多用於執行一些特殊的任務,AG600也不例外。相比艦船和直升機,水陸兩棲飛機速度快、航程長,還可以在海上直接降落,可以從驚濤駭浪中搶回生命。AG600汲水滿載起飛,水上起飛的滑行距離只有1200米。考慮到安全的餘度,只要2000米長度內沒有大型障礙物、寬度200米、水深3米的水域,AG600就可以進行汲水作業。同時可在水源與火場之間多次往返投水滅火,森林滅火、特種滅火效率高,20秒內可一次汲水12噸,單次投水救火面積可達4000餘平方米;海上救援能力強,可快速響應、快速到達,可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實施救援行動,起降抗浪能力不低於2米,可一次救助50名海上遇險人員。
軍事專家尹卓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憑藉較大的航程,AG600可第一時間到達南海的任何角落,是我國在南海進行巡邏和救援的很好工具。此外,AG600是四發螺旋槳發動機,能夠長時間低空低速飛行或著水飛行,也適合用作反潛巡邏機,對潛艇形成很好的壓制效果。
圖:AG600飛機總設計師黃領才
AG600飛機總設計師黃領才此前也表示,AG600可抗2米海浪,適應3-4級海況,適應75-80%的南海自然海況。如遇險情,AG600在1-2小時內就可飛抵現場,比如,從海南三亞機場趕赴南海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只需不到4小時,在事發水域降落救起人員之後,可迅速回返,直接飛抵大陸,將遇險人員轉向後方醫院救治,這正是AG600兩棲飛機的獨特本領。
除此之外,軍事專家傅前哨還認為,AG600完全可以改為水陸兩棲預警機,中國航母目前只能搭載艦載預警直升機,極大限制了航母的整體戰鬥力,而兩棲預警機的航程比直升機甚至艦載固定翼預警機都要遠,它雖然上不了航母,但它完全可以降落在航母周邊,再到航母附近進行油水補給,之後配合航母執行任務。
AG600水陸兩用、裝載量大、航程遠、超低空飛行性能好等諸多優點,將來與無人機、直升機、其他固定翼飛機共同構建適應我國森林航空消防、地震地質氣象災害救援、海上救援、交通事故救援以及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的航空應急救援網,助力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有效支撐建設平安中國、航空強國的戰略發展需要。
軍工黑科技小店鋪
大優惠開始啦
全店滿減活動
全面開啟
爆款軍事模型
持續熱銷中
單位個人 收藏送禮 兩相宜
合金材質 完美細節 更加專業
點擊下圖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