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是否真的存在公海?

2021-03-02 張殿成

據防務新聞網站10月22日報導,雖然美國海軍號稱要進中國南海12海裡來表明自己「區域秩序維護者」的角色,但是到現在還是沒來。當然,這並不妨礙嘴上說的更兇一些。剛上任一個月的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約翰·理察森海軍上將在提及南海時,他張嘴就說:「南海是『大家的海』,全球30%的貿易航線都要通過南海。沒有人擁有南海,南海是開放的,就是公海。」那麼,南海是否真的存在公海?美國在南海是否享有「航行自由」和「飛越自由」?

筆者認為,南海從來就不存在公海,中國對南海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和「歷史性權利」證據。中國最早發現南海諸島,最先開發南海資源,中國人民長期在這裡從事漁業、航運等生產活動。自唐代以來,中國人就先後命名了南海諸島,歷代航海圖上都有南海諸島的明顯標誌。明、清時期南沙群島被列入中國版圖、劃歸瓊州府管轄。1947年中國政府公布了南海「九段線」。「九段線」框定了中國的南海主權歸屬與海域管轄範圍,是中國在南海主權與權益的邊界和依據。在當時和此後20多年的時間裡沒有其他國家反對和外交交涉。包括美歐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版的地圖,均將九段線內的南海海域標繪為中國疆域。由此可見,中國在南海的「九段線」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的承認和默認,中國在南海「九段線」的「歷史性權利」是有據可循的,南海「九段線」內水域沒有公海存在的空間,而「九段線」外則是南海周邊國家的專屬經濟區。因此,南海並不存在所謂的公海。

近年來,一些國家加大了對「九段線」的攻擊力度,並指責「九段線」不符合1994年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南海周邊國家依據《公約》可以享有200海裡專屬經濟區,但部分水域將與中國南海「九段線」內的管轄區出現重疊。因此,南海周邊國家更傾向於通過《公約》解決南海爭端。然而,「九段線」的產生先於1994年生效的《公約》40多年,要求前者符合後者,甚至企圖用後者否定前者,違背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國際法基本原則。因此,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權益完全符合涉及領土主權的國際法原則和規則要求並受其保護。

南海爭端的性質是中國與相關聲索國之間的主權爭端。因此,島礁的主權歸屬是南海問題的根本內容。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以來,南海周邊國家大肆侵佔「九段線」內中國島礁、分割控制南海水域,掠奪南海資源為己用。目前,南沙群島189個已命名的島礁灘沙中,露出海面的41個島礁分別被周邊鄰國控制,其中越南28個、菲律賓7個、馬來西亞3個、印度尼西亞2個、汶萊1個。這些侵佔和掠奪行為於法無據、於理由虧。因此,這些國家一方面片面強調《公約》的在解決南海爭端的主導地位,最大限度分割控制南海水域;另一方面拉攏域外大國尤其是美國的戰略投入,遏制中國主權及海洋權益。

當然,美國也一直試圖積極插手南海問題。隨著美國「再平衡」的加速實施,美國有意加強對南海周邊國家的政治和軍事支持,挑動相關國家尤其是菲律賓和越南公開在南海挑釁和對抗中國,利用各種多邊平臺和各種場合渲染南海「緊張局勢」、影射中國「不遵守國際規則」、並揚言派遣艦機進入中國南海島礁12海裡範圍內。此次美國聲稱「南海是公海」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否定中國對「九段線」內的領海主權,使自己在南海「航行自由」能夠「名正言順」。

其實,南海的航行始終都是暢通無阻且安全自由的。每年有4萬多艘各類船舶在南海通過,除了偶遇海盜襲擾外,從來沒有聽說過任何國家包括美國的船舶在無害通過時受到阻攔;即便是在中國「合法、合理、合情」的南海島礁建設期間,南海也依然沒有出現過任何不暢通的現象。不過,美國主張的絕對的航行自由(包括軍事行動)不可能在南海實現,因為南海不是公海,南海九段線內是中國歷史性權利所在,九段線外則是南海周邊國家的專屬經濟區。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航行自由」只能限於領海之外,領海以內必須接受主權國家的有效管理;「航行自由」必須是無害航行,不能從事威脅他國安全、幹擾破壞合法商業活動的行為。因此,南海並不適用於《公約》對於公海自由的條款。

綜上所述,中國擁有由「九段線」所確立的南海島礁主權及附近海域的管轄權。中國一向主張各國依據國際法在南海和世界各地享有航行和飛越自由,但航行和飛越自由絕不等於外國軍艦、軍機可以隨意進入一國領海、領空。中國絕不允許任何國家以任何藉口,侵犯中國的領土主權和國家安全。


相關焦點

  • 南海已無公海,航行自由可以,橫行自由沒門兒!
    過去傳統的海洋法,公海的範圍就是3海裡,再往前還有個大炮射程說,大炮射程3海裡內是領海,射程以外就是公海。美國沒有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以說它現在還堅持3海裡以外就是公海。按照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一些看法,領海是12海裡內,12海裡以外是200海裡專屬經濟區,南海一共350海裡,周邊國家都宣布了領海和專屬經濟區之後,南海哪還有公海?所以,公海航行自由不適用於南海。因為南海已經沒有公海。
  • 車諾比事件之後,流傳的變異生物,是否真的存在?
    核爆炸發生後的車諾比,真的存在變異生物嗎?自從附近的居民遷移後,這裡成了「動物的天堂」,據說有人被巨型老鼠襲擊過!
  • 中美在南海是否會有一戰?
    在這種複雜、多變、高度危險的形勢下,雙方是否真的有可能會爆發一場局部戰爭呢?答案是,在其他南海聲索國有力設計的背景下,美軍有可能在不經意間介入,包括但不限於提供武器裝備、軍事顧問等形式。而且,戰爭的場所極有可能是南海南部海域。對於中國來說,我們在南海享有歷史性權利和應有的島礁主權,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是沒有任何退路的。
  • 南海 九段線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至於凍結南海島礁建設的倡議,不是今天,去年甚至更早就有人提出了,但至今難以形成共識。因為到底凍結什麼,標準如何界定,由誰來做出判斷,各國都有不同意見。這類倡議貌似公允,但並不是現實的可具操作性的做法。中國已提出建議,在中國-東協商談「南海行為準則」聯合工作組框架下,討論海上風險管控的預防性措施。各方的有關倡議都可在這一平臺上進行開放性討論,看看是否切實可行,是否能為大家所認同。
  • 為什麼南海局勢近來會變得十分詭異?
    南海局勢近來十分詭異.11月中旬,南海風波不斷,先是東協國家在新加坡舉行峰會,杜特爾特提醒美國停止挑釁,勿將小摩擦演變為軍事衝突,李顯龍則不無悲觀地預測,東協未來將不得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在中美戰略對話上,兩國就南海問題激烈交鋒,美國首次要求中國撤出南海部署的先進反艦飛彈,而中國則要求美軍停止派遣艦機抵近南海島礁附近。
  • 中國在南海的軍事是否強大?比過去是否強硬?
    主題: 我們還是回到主題,中國在南海、臺灣、釣魚島的軍事是否強大了,強硬了多少?   一、 南海:關於南海我們首先要弄清九段線的歷史,為什麼有爭議?這樣才能知道中國在南海的一些做法是否強大了?是否強硬了?
  • 【法眼·聚焦】郭中元、鄒立剛:南海無人潛航器事件的國際法評析
    該款特意排除公海自由的第87條就是表明EEZ不同於公海。(4)《公約》第86條強調公海部分適用於不包括在國家的專屬經濟區、領海或內水或群島國的群島水域內的全部海域;同時各國在EEZ根據第58條所享有的自由不因本條的規定受到任何減損。這些均體現出EEZ為獨立存在的制度,而不是所謂「國際水域」。
  • 【南海研究】閆巖:美軍艦再赴南海:"無害通過"幌子下的橫行自由
    關於「無害通過」,中美主要的法理分歧在於外國軍艦通過領海時是否需要向沿岸國通報以及批准的問題。然而必須指出的是,美國軍艦頻繁穿越中國控制的南海島礁附近12海裡,本意並不在於「無害通過」。然而,軍艦是否與商船一樣享有無害通過權一直是一個爭議問題。首先,《公約》第17條規定的「船舶」並未作出定義。商船是全球海上貿易的重要載體,而軍艦的性質卻完全不一樣。軍艦作為武裝力量,特別是現代軍艦可以艦載飛機、飛彈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穿越距離沿岸國12海裡的領海會成為對沿岸國的安全威脅。
  • 解析中國南海九段線的前世今生
    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中,在南中國海中存在一條由9條斷續的線組成的U形線,通常稱為「九段線」。為了使確定的南海領土範圍具體化,1947年12月1日,民國政府內政部重新審定南海諸島地名172個,並進行公告。原南沙群島改名為中沙群島,團沙群島改名為南沙群島。同時還出版了《南海諸島位置圖》,在南海標出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群島,並採用四群島的最外緣島礁與鄰國海岸線之間的中線在其周邊標繪了11條斷續線,線的最南端標在北緯4°左右。這就是在中國南海地圖上正式標出的U形斷續線。
  • 【最新消息】南海局勢最新消息
    杜特爾特一早就指示官員,要在仲裁案上取得「軟著陸」,避免與中國關係鬧僵,他也一再表明願就南海問題與中國對話。杜特爾特說,他還得就此事跟拉莫斯進行磋商,然後懇請拉莫斯「前往中國進行談判」。杜特爾特的講話贏得了熱烈掌聲。拉莫斯作為榮譽校友也出席了這一晚宴,但他在講話時沒有明確表示是否接受總統杜特爾特提出的這一特殊使命。
  • 諸神的黃昏:1916-1918年德國公海艦隊的掙扎和沒落
    戰後,昔日德國海軍的巨頭們,比如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和萊茵哈德·舍爾,都按照這一基調描述戰爭的軌跡,即便是曾經擔任公海艦隊司令的舍爾在情緒上傾向於水面艦隊,也承認潛艇的效能要勝過戰列艦。不過,事實上在日德蘭海戰之後的兩年多時間裡,德國公海艦隊的水面戰艦並未停止證明自身價值的努力,它們的行動要比後人所知的事實更為積極和複雜。
  • 從十一段線到九段線——解析中國南海的前世今生
    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中,在南中國海中存在一條由9條斷續的線組成的U形線,通常稱為「九段線」。 為了使確定的南海領土範圍具體化,1947年12月1日,民國政府內政部重新審定南海諸島地名172個,並進行公告。原南沙群島改名為中沙群島,團沙群島改名為南沙群島。同時還出版了《南海諸島位置圖》,在南海標出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群島,並採用四群島的最外緣島礁與鄰國海岸線之間的中線在其周邊標繪了11條斷續線,線的最南端標在北緯4°左右。這就是在中國南海地圖上正式標出的U形斷續線。
  • 歷史上的今天 : 公海艦隊自沉事件
    曾經雄極一時德國公海艦隊,徹底消失在水平線上。 ▲在斯卡帕灣內傾覆的公海艦隊主力艦興登堡號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8年11月11日落下帷幕,隸屬德國公海艦隊的74艘軍艦,在上百艘協約國海軍艦隻的押送之下,於11月21日抵達了英國皇家海軍的核心基地——斯卡帕灣。
  • 美國航母再進南海,這次想要「拿」到什麼?
    航拍中國南海島嶼。圖|新華社不久,美國便將與其在亞洲海域進行貿易、資源開採和軍事部署等活動息息相關的「航行自由」列為它在南海最重要的「國家利益」,逐步把戰略重心轉移到了西太平洋,矛頭直指南海和東海。更直白地說,對美國而言,如果想繼續維持在全球海域無孔不入的存在,「九段線」內的廣袤海域「不宜」屬於中國。在這種認知之下,美國勢必一步步採取行動來否定中國在南海的主權主張。
  • 在南海問題上,「強硬反擊」真的好嗎
    這一「戰略模糊」給中國的南海政策預留了空間和靈活性,並可以為逐步發展更合理有效的南海戰略爭取時間。中國輿論界「強硬派」反應正中美國下懷但現在,中國輿論界「強硬派」對美軍「航行自由」的強烈反應,正在加大中國維持「戰略模糊」的難度。
  • 美軍艦再赴南海:"無害通過"幌子下的橫行自由
    關於「無害通過」,中美主要的法理分歧在於外國軍艦通過領海時是否需要向沿岸國通報以及批准的問題。然而必須指出的是,美國軍艦頻繁穿越中國控制的南海島礁附近12海裡,本意並不在於「無害通過」。然而,軍艦是否與商船一樣享有無害通過權一直是一個爭議問題。首先,《公約》第17條規定的「船舶」並未作出定義。商船是全球海上貿易的重要載體,而軍艦的性質卻完全不一樣。軍艦作為武裝力量,特別是現代軍艦可以艦載飛機、飛彈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穿越距離沿岸國12海裡的領海會成為對沿岸國的安全威脅。
  • 中國軍艦驅離闖南海美艦照片曝光 高速切入逼其轉彎
    據外媒當地時間2日報導,美軍公布了9月30日美國海軍「迪凱特」號飛彈驅逐艦與中國海軍170艦在南海對峙的圖片。  ▲2018年9月30日,美國海軍照片顯示美國飛彈驅逐艦「迪凱特」號(左)和中國海軍170號軍艦(右)在南海發生對峙。  據外媒gCaptain獲得的一組美國海軍公布的圖片顯示,對峙現場兩艘軍艦的距離頗為接近。
  • 「諸神的黃昏」——德國公海艦隊的最後戰鬥
    ▲曾經顯赫一時的公海艦隊,成為德意志第二帝國最後的翻盤希望 10月29日,公海艦隊的22艘主力艦、12艘輕型巡洋艦和70艘驅逐艦按計劃駛離港口,踏上最後的徵途。作為公海艦隊主力的10艘戰列艦、6艘戰列巡洋艦、8艘輕型巡洋艦和50艘驅逐艦將被解除武裝,並作為人質拘押於中立國或協約國的港口,直至由最終和平條約來決定它們的命運。所有引渡軍艦的名單由協約國提供。德國必須不折不扣地予以執行。這意味著,公海艦隊中將不得不交出他們手中最精良的軍艦。
  • 轟轟烈烈的日德蘭大海戰,德國公海艦隊輸的其實並不冤
    全靠自己最後時刻的決定,讓德國公海艦隊從英國大艦隊中穿插突圍,才避免被對方「包了餃子」,轟轟烈烈的日德蘭大海戰算是落下了帷幕。萊因哈特•舍爾雖說將公海艦隊全須全尾帶回家,並且從紙面上看英國人比自己損失更大,但是舍爾心裡明白,此次行動的戰略目標並沒有達成。隨後的事實證明這次海戰英國人果然是真正的贏家,德國海軍依然處於劣勢被封鎖在錨地,廣袤的大洋還是在英國人手中。
  • 南海爭端始末:中國的逆天改命
    中國用巨大的犧牲換來了自己在國際上的江湖地位,我們在南海的主權也就理所當然的獲得了當時列強的認可。所以,一個國家的疆域雖然表面上看是由歷史地理法理等各種因素綜合決定而來;不過在法理和認同上佔據先機並不等於這片領土真的歸你控制,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超越所有國家的力量來維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