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防務新聞網站10月22日報導,雖然美國海軍號稱要進中國南海12海裡來表明自己「區域秩序維護者」的角色,但是到現在還是沒來。當然,這並不妨礙嘴上說的更兇一些。剛上任一個月的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約翰·理察森海軍上將在提及南海時,他張嘴就說:「南海是『大家的海』,全球30%的貿易航線都要通過南海。沒有人擁有南海,南海是開放的,就是公海。」那麼,南海是否真的存在公海?美國在南海是否享有「航行自由」和「飛越自由」?
筆者認為,南海從來就不存在公海,中國對南海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和「歷史性權利」證據。中國最早發現南海諸島,最先開發南海資源,中國人民長期在這裡從事漁業、航運等生產活動。自唐代以來,中國人就先後命名了南海諸島,歷代航海圖上都有南海諸島的明顯標誌。明、清時期南沙群島被列入中國版圖、劃歸瓊州府管轄。1947年中國政府公布了南海「九段線」。「九段線」框定了中國的南海主權歸屬與海域管轄範圍,是中國在南海主權與權益的邊界和依據。在當時和此後20多年的時間裡沒有其他國家反對和外交交涉。包括美歐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版的地圖,均將九段線內的南海海域標繪為中國疆域。由此可見,中國在南海的「九段線」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的承認和默認,中國在南海「九段線」的「歷史性權利」是有據可循的,南海「九段線」內水域沒有公海存在的空間,而「九段線」外則是南海周邊國家的專屬經濟區。因此,南海並不存在所謂的公海。
近年來,一些國家加大了對「九段線」的攻擊力度,並指責「九段線」不符合1994年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南海周邊國家依據《公約》可以享有200海裡專屬經濟區,但部分水域將與中國南海「九段線」內的管轄區出現重疊。因此,南海周邊國家更傾向於通過《公約》解決南海爭端。然而,「九段線」的產生先於1994年生效的《公約》40多年,要求前者符合後者,甚至企圖用後者否定前者,違背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國際法基本原則。因此,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權益完全符合涉及領土主權的國際法原則和規則要求並受其保護。
南海爭端的性質是中國與相關聲索國之間的主權爭端。因此,島礁的主權歸屬是南海問題的根本內容。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以來,南海周邊國家大肆侵佔「九段線」內中國島礁、分割控制南海水域,掠奪南海資源為己用。目前,南沙群島189個已命名的島礁灘沙中,露出海面的41個島礁分別被周邊鄰國控制,其中越南28個、菲律賓7個、馬來西亞3個、印度尼西亞2個、汶萊1個。這些侵佔和掠奪行為於法無據、於理由虧。因此,這些國家一方面片面強調《公約》的在解決南海爭端的主導地位,最大限度分割控制南海水域;另一方面拉攏域外大國尤其是美國的戰略投入,遏制中國主權及海洋權益。
當然,美國也一直試圖積極插手南海問題。隨著美國「再平衡」的加速實施,美國有意加強對南海周邊國家的政治和軍事支持,挑動相關國家尤其是菲律賓和越南公開在南海挑釁和對抗中國,利用各種多邊平臺和各種場合渲染南海「緊張局勢」、影射中國「不遵守國際規則」、並揚言派遣艦機進入中國南海島礁12海裡範圍內。此次美國聲稱「南海是公海」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否定中國對「九段線」內的領海主權,使自己在南海「航行自由」能夠「名正言順」。
其實,南海的航行始終都是暢通無阻且安全自由的。每年有4萬多艘各類船舶在南海通過,除了偶遇海盜襲擾外,從來沒有聽說過任何國家包括美國的船舶在無害通過時受到阻攔;即便是在中國「合法、合理、合情」的南海島礁建設期間,南海也依然沒有出現過任何不暢通的現象。不過,美國主張的絕對的航行自由(包括軍事行動)不可能在南海實現,因為南海不是公海,南海九段線內是中國歷史性權利所在,九段線外則是南海周邊國家的專屬經濟區。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航行自由」只能限於領海之外,領海以內必須接受主權國家的有效管理;「航行自由」必須是無害航行,不能從事威脅他國安全、幹擾破壞合法商業活動的行為。因此,南海並不適用於《公約》對於公海自由的條款。
綜上所述,中國擁有由「九段線」所確立的南海島礁主權及附近海域的管轄權。中國一向主張各國依據國際法在南海和世界各地享有航行和飛越自由,但航行和飛越自由絕不等於外國軍艦、軍機可以隨意進入一國領海、領空。中國絕不允許任何國家以任何藉口,侵犯中國的領土主權和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