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發展】美國空軍將在九月授出下一代遠程轟炸機項目工程研製合同

2021-02-13 空天防務觀察

2015年7月,美國空軍官員透露,計劃在2015年9月宣布下一代遠程轟炸機項目——「遠程打擊轟炸機」(LRS-B)項目決標結果,並授出競標獲勝方合同。這表明該項目的工程與製造發展(EMD)合同授予時間又再一次略有推遲。美國空軍高層官員稱,在項目早期花費更多時間將確保最終選擇是正確的,並將在整個採辦過程節省更多時間和成本。目前,美空軍計劃使該機在2025年左右形成初始作戰能力,首批採購80-100架機,並用該機替換包括B-2A隱身轟炸機和B-1B、B-52H轟炸機在內的全部現役轟炸機。


諾格公司在2015年1月29日公布的疑似其下一代遠程轟炸機技術驗證機圖片,僅從外部輪廓來看,其前緣線條有折角、進氣口緊靠座艙及其後部結構且尺寸較小,是與該公司研製生產的B-2A轟炸機最明顯的區別。關於此疑似驗證機的公布,詳見《空天防務觀察》2015年2月2日的文章(美國諾格公司圖片)

LRS-B項目的基本情況是保密的,美空軍已為該項目在「技術發展」階段投入超過10億美元,從投資額度和其他採辦項目在「技術發展」階段進行的工作綜合分析,可推測此階段很可能開展了全尺寸或至少縮尺技術驗證機的製造和試飛工作。另外,已知LRS-B項目的競爭雙方分別是諾格公司和波音公司/洛馬公司團隊。根據美國國防部的指示,美國空軍還要求該機的出廠單價不超過5.5億美元。


諾格公司曾公布過的下一代遠程轟炸機概念方案圖,一些特徵與前面的疑似驗證機圖片極為相似(諾格公司圖片)

儘管LRS-B項目是保密的,但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曾在2015年3月刊文稱,從開源信息可以確定該項目/該機很多特徵,包括:

(1)不進行空中加油的航程超過5000海裡(9300千米),作戰半徑2000-2500海裡(3700-4600千米);


為什麼作戰半徑可能是2000-2500海裡?美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防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的資深學者們通過分析對中國和伊朗的作戰,在2010年就得出這一需求。圖中為對我國的作戰分析,兩個前沿基地是關島和迪戈加西亞(上圖),基準目標是北京和青海省德令哈,先測量基地與基準目標之間的距離;基本要求是出擊後在距離我國海岸線500海裡(930千米)處進行空中加油(對我國東部)或在恆河口上空進行空中加油(對我國西部)之後,可在我國領土全境停留至少1小時以上——美國人認為這是待機獵殺彈道飛彈發射車所需要的時間。這樣綜合考慮,得出下一代轟炸機需要2000-2500海裡的作戰半徑。如果其作戰半徑是2500海裡,則突防之後可在北京上空持續飛行近5個小時,在青海德令哈上空持續飛行4-5個小時(CSBA圖片)

(2)載彈量小於現役轟炸機,不超過4萬磅(18噸),但可以攜帶大量的輕型精確制飛彈藥打擊大量目標,24架飛機在一天之內就可以打擊1000個獨立的瞄準點;

(3)出廠單價5.5億美元是按2010年美元值,考慮到通貨膨脹,服役時的實際單價更可能是7億美元,這兩個價位都沒有計入200億美元的研發成本分攤,如果計入(按100架飛機),服役時的實際單價可能是9億美元;

(4)會是尖端的,但不會採用各種突破性的全新技術;

(5)不會是超聲速的,因為這難以與隱身性能折衷,同時也會抬高成本;


儘管目前看LRS-B確實很可能是亞聲速的,但美國也對超聲速飛翼布局遠程打擊飛機方案進行過探索性研究,例如圖示的美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斜掠飛翼」項目方案想像圖,該方案既可以亞聲速持久巡航,又可以以馬赫數1.6進行超聲速巡航,而衝刺速度可達馬赫數2.0(DARPA圖片)

(6)不會是無人的,美國空軍在2016財年預算概要中將該機描述為「可選有人駕駛」,考慮到在嚴酷環境中突防、瞄準、脫離等作戰行為的需要,加上該機需要有核打擊能力,美國空軍可能考慮完全放棄「可選有人駕駛」,以保障任務和節約經費;


諾格公司在「下一代轟炸機」(NGB)項目實施期間公布的超聲速、無人駕駛概念方案。NGB是LRS-B項目的前身,後者系在NGB項目的基礎上根據美國防部指令,調整需求並重定基線而來,於2011財年啟動(諾格公司圖片)

(7)它看上去會與B-2轟炸機有所不同。許多專家認為該機出於隱身考慮,會和B-2一樣採用飛翼布局,但B-2是在20世紀70年代構思的,現在的隱身技術與以往不同。此外,B-2在未來長波雷達面前的隱身能力正遭到懷疑,而且該機主要考慮在夜間使用,而美國空軍希望LRS-B具有更好的作戰靈活性。因此,即使LRS-B也是飛翼布局,它也不會被人誤認為是B-2;

(8)它將更加依賴於機外的能力。它將是美國空軍在資訊時代發展的首型轟炸機,將具有很好的互聯互通互用特性,是遠程打擊「系統簇」的一部分,可從外部獲得瞄準數據和電子對抗等支援;


LRS-B將取代美國空軍現役轟炸機機隊的「三駕馬車」——B-2A(下)、B-1B(中)和B-52H(上)轟炸機,包括將繼承B-2A和B-52H的空基戰略核威懾/核打擊任務、B-2A的突防嚴密設防的防空系統實施打擊的任務及「三駕馬車」都承擔的常規打擊任務(美國空軍圖片)

(9)它的生產數量將超過100架。因為它要取代現役的近160架轟炸機,因此如果它的各項關鍵性能參數令美國空軍滿意,並且實踐證明該機具有更好的可維護性,美國空軍就將採購超過100架機來全面替換現有機隊;


波音公司/洛馬公司在2008年公布的競標「下一代轟炸機」(NGB)項目概念方案圖(上)和在2010年戰術的該概念方案縮尺模型(下)(波音公司&美國《航空周刊與空間技術》圖片)

(10)波音公司/洛馬公司團隊將贏得競爭。在2014年,波音公司/洛馬公司交付了300多架軍機,其中一些是世界上最隱身的;諾格公司只交付了9架,其中沒有一架是隱身的。波音公司、洛馬公司是美國空軍過去30年中95%的戰鬥機和轟炸機機型的總承包商,而諾格公司則公開表示它打算放棄保持為軍機的總承包商,因此分析家們懷疑諾格公司是否有足夠的基礎設施來管理複雜如LRS-B這樣的項目,而且波音公司/洛馬公司團隊的財務狀況也比諾格公司好得多。

《福布斯》雜誌的上述十點分析確實都有開源信息可供支持,那麼它的分析和預測是否最終會被證實?《空天防務觀察》一直在持續關注美國遠程打擊能力發展情況,而LRS-B項目的決標無疑將是今年的「重頭戲」,請各位讀者與我們一起保持共同關注。

(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 吳蔚 張洋)

關注本公眾號有以下三種方式:

1、點擊本文頂部藍色「空天防務觀察」字樣,點擊「關注」;

2、在微信的「通訊錄」-「公眾號」中,點擊右上角的「+」號,輸入「AerospaceWatch」查到到本公眾號之後點擊,再點擊「關注」;

3、利用微信的「發現」-「掃一掃」功能,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感謝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裝備發展】美空軍授出E-6B「墨丘利」戰略指揮與控制飛機新一代機載發射控制系統研發合同
    美軍目前共裝備有16架,可對美軍潛射和陸射洲際彈道飛彈發射進行指揮控制(美國戰略司令部圖片)授出上述合同標誌著美軍下一代陸基洲際彈道飛彈ALCS的設計競爭正式開始。按照合同,兩家公司將開展下一代ALCS設計工作,通過初步設計審查,交付2套全功能樣機。
  • 2021年世界空軍武器裝備發展綜述 |
    三是日本防衛省表示F-X戰鬥機將採用數字工程技術來提高設計、研製、生產和維護的效率;研發上以三菱重工為主承包商,多家企業共同參與研製。四是英國國防部在7月正式授出「暴風」戰鬥機設計和開發合同,標誌著正式啟動概念和評估階段。五是法德西三國在8月30日籤署協議,推動「未來空戰系統」(FCAS)進入驗證機設計階段。
  • 【裝備發展】美國內探討將下一代遠程轟炸機的採購數量增至200架
    2015年11月18日,美國空軍協會協會米切爾空中力量研究所舉行其最新研究報告《美國轟炸機力量:保持規模以為美國維持一個非對稱優勢》的發布儀式。莫勒認為,100架LRS-B加上20架現役的B-2轟炸機,不足以應對未來需求。僅有100架LRS-B將嚴重減少國家決策者在危機爆發或不穩定時期可獲得的手段選擇,而200架的轟炸機規模將可在未來的數十年中維持美國在遠程精確打擊方面的非對稱優勢。
  • 2020年國外航空裝備與技術發展綜述
    這一年,主要國家大力開展下一代戰鬥機、先進無人機、機載武器等航空武器裝備與技術研發,推進凸顯網、雲、數字、智能等特徵的體系建設發展,航空裝備更新換代和技術發展朝著2030年及之後實現重大變革的願景快速邁進,並取得重要突破。美俄將新型遠程轟炸機作為空基戰略威懾能力的重要組成,並積極推動發展。
  • B-21「突襲者」遠程轟炸機
    >聯合攻擊戰鬥機是美國空軍當前的三大重點採購項目,跟蹤掌握B-21轟炸機的規劃、研製、規模、部署和應用等情況,對研究美國空軍遠程打擊力量的現狀以及美國空軍的戰略動向有重要意義,現全文編譯如下:摘要美國國防部正在研製一種新型的遠程轟炸機
  • 【裝備發展】高超攻防4:美海陸空高超助推滑翔彈新細節;DARPA高超飛機TBCC發動機進展;MDA授出21份高超防禦概念研究合同
    >——DARPA項目經理披露高超聲速飛機TBCC發動機地面驗證項目最新進展,已完成雙模態衝壓發動機低馬赫數模態轉換試驗;——美國飛彈防禦局同時授出21份「高超聲速防禦武器系統概念定義」合同。基於「戰術助推滑翔」(TBG)項目,美空軍8月份將「空射快速響應武器」(ARRW)項目4.8億美元研製合同授予了洛馬公司。同時,雷神在DAPRA的主管下也在研發海軍用的艦射型TBG飛彈。作為DARPA 「作戰火力」(OpFires)項目的後繼項目,美陸軍也在論證立項一種更加先進的武器系統。
  • 【防務技術】洛·馬公司遠程反艦飛彈(LRASM)發展歷程
    作為未來B-1B戰略轟炸機(以下簡稱B-1B轟炸機)的「殺手鐧」武器,其發展歷程值得關注。LRASM飛彈是基於美國空軍「聯合防區外空對地飛彈」(JASSM)的概念發展而來。隨著美軍作戰概念的不斷進化,以及美軍所謂的「反介入/區域拒止」威脅日趨嚴重,需要重點提升遠程打擊能力,JASSM項目不斷進化,最終形成了LRASM飛彈。
  • 2020年世界空軍武器裝備發展綜述
    另外,美國空軍取消了原計劃發展新機替換現役4架E-4B「末日飛機」的計劃,10月更改為對其升級,C-130J-30運輸機將臨時承擔「末日飛機」任務。12月7日,美空軍授予波音公司、通用原子公司和克拉託斯公司合同,製造「天空博格人」原型機,該機擬於2023年試飛。
  • 美國戰略轟炸機發展歷程
    此外,今年美國空軍還不斷向外界釋放有關B-21「突襲者」(Raider)戰略轟炸機的研發情況,試圖以此對外展示其「下一代戰略轟炸機」戰略武器的日常威脅力。美國戰略轟炸機的研製始於二戰時期,在美蘇爭霸的冷戰期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包括美軍現役的B-52H、B-1B和B-2A都是在此期間的集大成者。
  • 美國空軍下一代「過頂持續紅外」(OPIR)預警衛星系統項目
    美國空軍下一代「過頂持續紅外」(OPIR)預警衛星系統項目美國下一代「過頂持續紅外」(OPIR)預警衛星系統項目是天基紅外系統的後續項目,天基紅外系統是國防部飛彈預警架構的關鍵部分。為瞄準未來太空作戰,轉變裝備發展理念,著力構建在「競爭性環境」中具有更強的生存能力和體系彈性的天基預警體系,以應對新出現的和預期的威脅,空軍在下一代「過頂持續紅外」(OPIR)預警衛星項目中提出通過「採用成熟的衛星平臺+重點關注傳感器技術」的方式,使美國在未來保持甚至獲得更強預警能力的同時,有效降低單個預警衛星的成本,從而降低己方飛彈預警衛星的作戰目標價值,獲得更高的生存概率。
  •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將為美國海軍研發下一代魚雷
    當地時間7月6日,軍工巨頭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其官方網站宣布,美國海軍已向其授出一份價值960萬美元的合同,為現役的Mk 48重型魚雷研製新型轉換器陣列和鼻錐殼體總成,如果進展順利,該合同的總金額將提升至4050萬美元。
  • B-21轟炸機進入關鍵設計審查階段
    美空軍助理部長辦公室軍事代表邦奇中將表示,B-21轟炸機項目將繼續開展工程製造研發與風險降低,B-21轟炸機的第一套軟體已經交付,並且正在設置下一套軟體進行,美空軍對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該項目上的進展感到滿意,並正在為將來該項目測試做準備。
  • 美國空軍下一代教練機定名T-7A「紅鷹」將於2023年開始交付
    9月16日,美國空軍部長馬修·多諾萬在馬裡蘭州空軍協會航空航天和網絡會議上發表講話,宣布T-X教練機將裝備美國空軍,官方編號為T-
  • 簡談美國LRS-B轟炸機計劃及其影響
    1999年,美國空軍在其「遠程空軍白皮書」中公布了「轟炸機路線圖」,在此文件中,將2037年作為下一代遠程空中打擊系統具備初始作戰能力的日期,同時,該白皮書還指出,空軍將推動轟炸機部隊的現代化進程,以確保其在未來40年內仍能執行相關任務。2001年,美國空軍正式提出研發下一代轟炸機以替代年事已高的B-52和B-1B,而此時距其最新型B-2轟炸機服役僅僅過去短短數年。
  • 【裝備發展】無限打擊!美三巨頭研發空射高超巡航彈;美海軍研發AGM-158C-2巡航彈
    》網站2021年9月1日消息,美空軍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的未來高超聲速辦公室授予波音、洛馬和雷神公司「南十字星綜合飛行研究實驗」(SCIFiRE)吸氣式高超聲速飛彈項目合同,以完成項目第一階段的初始項目評審。
  • 美空軍「先鋒」計劃項目基本情況及影響淺析
    2019年6月20日,美空軍研究實驗室稱,將聯合美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及多家企業啟動「金帳汗國」項目。按計劃,美軍將在一年內對「金帳汗國」項目進行首次演示,並授出技術集成合同,分階段驗證單一型號和不同型號機載武器的自主協同能力。
  • 【裝備發展】增程!美國AGM-88G增程型先進反輻射飛彈進入工程研製階段
    ,開展AGM-88G「增程型先進反輻射飛彈」(AARGM-ER)的工程與製造發展,包括為將該飛彈配裝F/A-18E/F、EA-18G乙方將在加州北嶺(98%)和裡奇克萊斯特(2%)履行合同規定的工作,預計在2023年12月完成。在授出合同時,美海軍將從2019財年研究、發展、試驗與鑑定經費中撥付5508.7929萬美元,這筆經費在2019財年結束時將不會到期。
  • 李沅栩 趙群力 ¦ 美空軍「先鋒」計劃項目基本情況及影響淺析
    2019年6月20日,美空軍研究實驗室稱,將聯合美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及多家企業啟動「金帳汗國」項目。按計劃,美軍將在一年內對「金帳汗國」項目進行首次演示,並授出技術集成合同,分階段驗證單一型號和不同型號機載武器的自主協同能力。
  • 美空軍「遠程打擊」力量的再平衡將何去何從
    那麼米切爾研究所為何要研究美國「遠程打擊」力量的再平衡問題?美國軍方遠程打擊力量的組成是什麼?存在什麼問題?未來又將如何發展?等等,這一系列問題可能都與美國的最新國家安全戰略緊密相關,歸根結底與針對中俄的大國競爭戰略相關。美國遠程打擊力量當前主要是服務於其大國競爭戰略而發展。遠程力量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受預算調整、新遠程力量發展以及武庫機發展的影響。
  • 2020年世界電子戰裝備發展綜述
    美海軍穩步推進下一代幹擾機項目,德國研製基於人工智慧的機載電子戰系統,美海軍聯合波音公司進行EA-18G無人飛行試驗,法國接收首架「空中國王350」信號情報飛機,美國太空軍首套進攻性武器Block 10.2型「反通信系統」(CCS B10.2)達到初始作戰能力。外軍電子戰裝備研發取得諸多階段性成果,各國電子戰裝備體系不斷豐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