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軍「遠程打擊」力量的再平衡將何去何從

2021-02-13 軍鷹資訊

近期,一則由美國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發布的《遠程打擊:恢復防區內與防區外力量的平衡》報告信息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注,也因此引發了對美國「遠程打擊」力量發展的密切關注。那麼米切爾研究所為何要研究美國「遠程打擊」力量的再平衡問題?美國軍方遠程打擊力量的組成是什麼?存在什麼問題?未來又將如何發展?等等,這一系列問題可能都與美國的最新國家安全戰略緊密相關,歸根結底與針對中俄的大國競爭戰略相關。

美國遠程打擊力量當前主要是服務於其大國競爭戰略而發展。遠程力量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受預算調整、新遠程力量發展以及武庫機發展的影響。當前,美空軍轟炸機主要由B-52H、B-1B和B-2組成,未來還將包括B-21轟炸機。目前美空軍轟炸機現役數量共有158架,包括76架B-52H、62架B1-B以及20架B-2。美國武庫機的發展候選項包括B-52轟炸機以及C-17和C-130運輸機等多個機型。遠程打擊力量是服務於美國當代軍事戰略「印-太戰略」的一種重要力量組成,其主要用於對西太平洋地區主要大國目標的戰略威懾和潛在的武裝打擊。一直以來,美軍的遠程打擊能力主要依賴空軍的遠程戰略轟炸機力量。2019年11月20日,美國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所長、空軍學院高級軍事學者Dave Deptula曾指出,轟炸機是美國空軍支持2018年國防戰略所需的一種關鍵能力,其射程、有效載荷、留空時間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使目標處於危險狀態。目前還沒有其他國家擁有可以與之匹敵的類似能力。美空軍也因此曾於2018年提出增加五個轟炸機中隊能力的需求。按照米切爾研究所的最新報告的說法,美空軍的遠程打擊力量在防區內和防區外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這將會嚴重影響戰略目標的實現。而實質上,無論是在數量規模上,還是實際作戰能力上,美空軍的遠程轟炸機力量都已是全球屈指可數的,無一匹敵。之所以該問題仍引起多方爭議和重視,背後主要有幾方面原因,以致影響了美空軍轟炸機力量的擴展尤其是B-21新型隱身轟炸機項目的發展,最終致使美空軍轟炸機的未來發展仍是一團迷霧,而迫切需要尋求一種「合理的」或是折中的方案:(1)美國防預算的緊縮、調整及向其他優先事項方面傾斜的可能;(2)新的戰略對海軍和陸軍發展遠程打擊力量的支持打破了一直以來美空軍獨有遠程打擊能力的局面;(3)武庫機的發展方案對運輸機型的支持以及可能重啟B-52等停產轟炸機型不能滿足美空軍轟炸機隊建設與發展的需求。首先應說明的是,這裡的「防區外」及「防區內」,是從美國角度,指其敵方的防禦區域之外和防禦區域之內。2020年6月18日,美空軍退役飛行員、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未來概念和能力評估辦公室主任馬克•岡津格(Mark Gunzinger)曾指出,遠程打擊有兩種基本方法:一是防區內打擊,使用隱身轟炸機突防,並在接近目標時投放彈藥;二是防區外打擊,即使用非隱身飛機、艦船和位於交戰區域外的陸基發射裝置向目標發射飛彈。當前,美空軍轟炸機主要由B-52H、B-1B和B-2組成,未來還將包括B-21轟炸機。其中,B-52H和B1-B屬於防區外轟炸機,B-2和B-21屬於防區內(突防)轟炸機(均屬於隱身轟炸機)。目前美空軍轟炸機現役數量共有158架,包括76架B-52H、62架B1-B以及20架B-2。2018年初,美空軍領導層要求在現有B-1B、B-2和B-52轟炸機機隊繼續服役的情況下,裝備80~100架B-21轟炸機。隨後,美空軍發布了「轟炸機矢量」(Bomber Vector)計劃,要求在B-21服役時,B-2和B-1B退役,只保留B-52。但2018年9月發布的「我們所需的空軍」計劃重新調整了數量,要求僅裝備「最少」100架B-21與75架換發的B-52。2019年9月,美國空軍參謀長戈德費恩將軍在空軍協會年會上發表的講話中重申,空軍要求裝備175架轟炸機,但是「理想情況下」的數量應為220架。而全球打擊司令部司令蒂莫西·雷將軍在2020年4月初的一次電話會議上表示,220架轟炸機的目標應該被視為最低限度,而不是最高限度。以往提出的175架只是一個程序計算的結果。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在2050年後美國空軍將裝備75架B-52和100架B-21,那麼如何增加45架的機隊規模呢?可能有三種方式:方式一,增加B-21的數量,由於B-52已經停產60年了,增加B-21機隊是最簡單的方法。方式二,在2030年代延後B-2或B-1B的退役計劃,繼續使用B-2或一部分的B-1B。方式三,武庫機開發計劃。數十年來,美國空軍一直在研究武庫機的概念。這是一個大型運輸機和轟炸機的折衷概念。從目前的發展看,美國武庫機的發展候選項包括B-52轟炸機以及C-17和C-130運輸機等多個機型,甚至是巡邏機或加油機。2019年11月,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司令蒂莫西·雷曾透露,除了外界推測的B-52轟炸機外,運輸機也在候選之列。目前,美空軍已對C-17和C-130運輸機成功進行了試驗。2020年5月27日,美國空軍作戰集成能力(AFWIC)計劃副主管柯林頓·辛諾特準將透露,美空軍「正在嚴肅考慮開發一種類似武庫機的能力,並且已經使用C-17和C-130運輸機進行了成功試驗」。2016年,「武庫機」概念由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重申提出,近年來一直由其主持發展。美空軍2016年發布的宣傳視頻顯示,其設想的武庫機是一種多發大型平臺,搭載大量「網絡賦能的半自主武器」配合無人機和戰鬥機作戰。時任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將其描述為「將某種老式飛機改裝為可掛載和發射各種類型常規武器的空中發射平臺」,先進戰鬥機通過通信網絡與其實施連接,引導其打擊敵方目標。而目前來看,武庫機的發展已經引起了爭議。美空軍轟炸機規模削減近期已經得到證實,主要削減可能集中在B-1B作戰力量。按照米切爾研究所的最新研究報告,美空軍計劃於2021財年削減17架B-1B轟炸機,屆時將僅剩下141架轟炸機,將遠遠少於冷戰末期的411架轟炸機。導致B-1B被削減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其自身的特點所致,即其航程、有效載荷、速度和留空時間都較適用於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等地區,且因使用量大,維修經費不足。國會已沒有為其提供足夠的資金,以維持B-1B飛行所需的後置維護以及結構性維修,因此空軍將不得不退役部分B-1B機隊。此外,美空軍還有可能削減B-2隱身轟炸機的防禦性管理系統現代化計劃(DMS-M的升級)以釋放資金。DMS-M的設計目的包括:為了提升B-2在複雜防禦和高致命、高競爭性空域環境內的目標接近能力;危險點規避;生存力提升;老舊部件替換。DMS-M為B-2提供的性能還包括,採用開放式任務系統,使升級更快和更經濟。而如果削減DMS-M計劃,B-2的生存能力將在未來幾年逐漸減弱,並限制其執行其戰略性關鍵任務的能力。B-21擁有先進的隱身、傳感器和數據鏈路,以及類似第五代戰鬥機F-35的信息融合能力。B-21的補充以及最終部署可能會減少一些擔憂,且目前公開的信息表明其已走上了良好的發展道路。但是,B-21目前存在著幾方面不利因素,包括:(1)B-21目前仍處於設計階段。(2)存在預算削減的不確定性。(3)生產問題。(4)面臨的挑戰及其他問題,尤其像核認證等特定能力方面的問題挑戰。這些因素可能會導致其在本世紀20年代後期甚至30年代才能投入使用。鑑於此,有方案提出通過投資B-2,一方面來滿足消除快速增長的威脅需求,另一方面形成對衝手段來降低B-21問題的負面影響。對轟炸機力量再平衡的研究目前主要以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為主。對美空軍轟炸機發展的一些觀點也主要來自該研究所。2019年11月20日,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所長、空軍學院高級軍事學者Dave Deptula在美國福布斯網站刊文指出,美國應重視轟炸機發展,並反對削減相關計劃。其認為,一旦削減B-2的升級投資計劃,美國可能會失去在本世紀20年代進行遠程穿透打擊(敵防區內突防)的能力和手段,這將是一種嚴重的損失。同時,B-2的DMS-M升級項目已經開展了多年,大部分發展資金已經被使用,後續如果切斷計劃轉而發展其他能力,不僅得不償失,而且可能會事倍功半。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堅持原有計劃,實現在本世紀30年代投入使用的可能。2020年3月底,美國空軍參謀長戈德費恩曾表示,應重新評估如何發展遠程打擊力量。他指出,美國國防預算一方面越來越緊張,另一方面也在調整。同時,隨著美國軍事與安全戰略的調整,以前一直被空軍獨有的遠程打擊能力正在向海軍和陸軍發展。但是,美國防部應重新評估如何投資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他認為,各軍種需要合作,充分利用各自優勢,發展飛彈與飛機的混合力量將是致勝的最佳選擇。2020年6月18日,美空軍退役飛行員、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未來概念和能力評估)辦公室主任馬克•岡津格(Mark Gunzinger)發表研究評論文章指出,武庫機不是重新平衡美國遠程打擊力量的最佳選擇,並給出了5個理由證明此觀點。2020年6月18日,美《空軍雜誌》編輯總監約翰·A·蒂爾帕克(John A. Tirpak)發文指出,按照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最新的研究報告結論,防區外武器、武庫機都不能代替轟炸機的能力。總之,美空軍遠程打擊力量的再平衡問題已經引發多方關注,美空軍在武庫機、轟炸機發展方面面臨著抉擇。儘管目前相關問題尚未明確,但再平衡問題勢在必行,未來在一個較短時期內,該問題的解決方案將可能即被明確。是美空軍一型八發動機、遠程亞聲速噴氣動力戰略轟炸機B-52轟炸機由美國波音公司研製,於1948年提出設計方案,1952年第一架原型機首飛,1955年批生產型開始交付使用,先後發展了B-52A、B、C、D、E、F、G、H等8種型別,1962年停止生產,總共生產了744架。B-52現役76架,仍然是美國空軍戰略轟炸主力,美國空軍預算讓B-52一路服役至2050年。這使得服役時間高達90年。美軍願意讓B-52繼續服役的其中一個原因是B-52是美國戰略轟炸機當中可以發射巡航飛彈的唯一型號。B-1轟炸機由北美航空(後與羅克韋爾公司合併,又被波音公司收購)於20世紀70年代研製,在1974年首次試飛,並於1985年服役,冷戰末期開始使用。在生產方面,B-1A共製造4架、B-1B製造100架。B-1B是其主要的改型,亦為美國空軍戰略威懾的主要力量之一。B-2是由諾格和波音公司聯合麻省理工學院為美國空軍研製的執行戰略核/常規打擊任務的低可探測性飛翼式轟炸機,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低可探測性即隱身性。B-2在空中不加油的情況下,作戰航程可達1.2萬千米,空中加油一次則可達1.8萬千米。每次執行任務的空中飛行時間一般不少於10小時,美國空軍稱其具有「全球到達」和「全球摧毀」能力。B-2轟炸機的隱身性能可與小型的F-117攻擊機相比,而作戰能力卻與龐大的B-1B轟炸機類似。1997年,首批六架B-2轟炸機正式服役,一共只生產21架。每架B-2造價為24億美元。武器系統。B-2轟炸機的兩個旋轉彈架能攜帶16枚AGM-129型巡航飛彈,也可攜帶80枚MK82型或16枚MK84型普通炸彈或36枚CBU-87型集束炸彈,使用新型的TSSM遠程攻擊彈藥時攜彈量為16枚。當使用核武器時可攜帶16枚B63型核炸彈。此外AGM-129型巡航飛彈也可裝載核彈頭。B-21轟炸機:新型隱身戰略轟炸機/防區內戰略轟炸機將由諾格公司研製生產,新型隱身轟炸機外形接近B2,仍採用飛翼外形,超聲速巡航或難以實現。

相關焦點

  • 重置防區內外打擊力量平衡—— 反介入/區域拒止環境下的美國空軍遠程打擊體系
    6月的研究報告——《遠程打擊:重置防區內與防區外打擊力量的平衡》。、平衡的打擊手段。考慮到美國國防部越來越重視對對手進行遠程精確打擊,現在是重新評估美國空軍轟炸機力量結構的關鍵時刻。多項分析表明,無論是完全防區外打擊力量,還是完全的防區內打擊力量,都無法在眾多衝突場景中獲勝。相反,(要適應大國競爭時代)實際上需要一種平衡的空中打擊力量組合。未來美國的轟炸機隊,在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環境下,對於為美國的盟友及合作夥伴提供安全保證與防衛至關重要。
  • 【報告簡介】遠程打擊:重塑防區內外打擊力量的平衡
    這發生在當所有軍種都在慎重考慮是否要將必要的關鍵力量現代化並重新奪回威懾力(必要時在任何大國勢力中佔上風)的時候,要實現與中、俄不斷上升軍事實力的有效競爭,美軍傳統作戰方式、作戰手段大都(即使不完整)需要進行重新設計;當然,儘管如此,美國武器庫中的很多關鍵打擊能力還在持久性地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全球遠程打擊能力——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對目標實施攻擊的能力。
  • 美研究在日本部署中程飛彈 施洋:將成默認打擊對象
    美國總統軍控事務高級特使馬歇爾·比林斯利宣稱,「美國研發的中程飛彈是日本等國家未來必要的防衛力量,而日本也是部署這一飛彈的候選地」。據美媒透露,美國可能優先部署地面機動發射的「戰斧」巡航飛彈。有分析指,相比「薩德」來說,美國有意在日本部署的陸基中程飛彈更具有攻擊性。美國此時在「第一島鏈」國家部署中程飛彈,意欲何為?
  • 【裝備發展】美國空軍將在九月授出下一代遠程轟炸機項目工程研製合同
    2015年7月,美國空軍官員透露,計劃在2015年9月宣布下一代遠程轟炸機項目——「遠程打擊轟炸機」(LRS-B)項目決標結果,並授出競標獲勝方合同。這表明該項目的工程與製造發展(EMD)合同授予時間又再一次略有推遲。美國空軍高層官員稱,在項目早期花費更多時間將確保最終選擇是正確的,並將在整個採辦過程節省更多時間和成本。目前,美空軍計劃使該機在2025年左右形成初始作戰能力,首批採購80-100架機,並用該機替換包括B-2A隱身轟炸機和B-1B、B-52H轟炸機在內的全部現役轟炸機。
  • 【裝備發展】美國內探討將下一代遠程轟炸機的採購數量增至200架
    2015年11月18日,美國空軍協會協會米切爾空中力量研究所舉行其最新研究報告《美國轟炸機力量:保持規模以為美國維持一個非對稱優勢》的發布儀式。該報告本身和參加發布儀式的部分分析家和美國國會議員均呼籲美國國防部批准美國空軍採購更多的「遠程打擊轟炸機」(LRS-B),可能需要多至200架,相當於當前計劃採購的生產型機數量(100架)的一倍。
  • 新的力量平衡正在形成中東地區將迎來巨變
    這一調整有可能在中東引發新的力量平衡改變,給中東局勢帶來重大變化。 拜登入主白宮之後,第一撥行政令就與中東有關。緊急叫停了對阿聯的軍售案,也暫停了川普的撤軍計劃,同時也停止了給沙特聯盟發動的葉門戰爭的支持。而近日又突然重提當年的卡舒吉案,並因此做出制裁沙特方面的相關決定。
  • 揭秘美空軍「超級機密計劃」與B61-12核彈
    美空軍「超級機密計劃」到底有多神秘?美國空軍部長希瑟·威爾遜的「爆炸性消息」一公布,立即引起諸多猜測和質疑,媒體更關注的是這個「超級機密計劃」究竟是什麼?既然已經到了評審階段為什麼還要遮遮掩掩?於是,一些媒體則開始「刨根問底」。
  • 李晨: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的美國軍事同盟(下)
    首先,如前所述,由於地理環境和冷戰歷史的影響,美國在亞太雙邊軍事同盟體系,包括美國在多個敏感地區中希望借力的美日同盟,長期以來專注於盟國本土防衛,在戰略、指揮協同和武器裝備等方面,並不適應跨區和遠程攻防作戰。根據2015年4月修訂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在日本遭受攻擊時的海上作戰中,日本自衛隊的主要任務是保衛日本的主要港口和海峽,以及在日本周邊海域的船隻,美軍將支援和補充日本的行動。
  • 美空軍「先鋒」計劃穩步推進,將為空軍開發「天空博格人」原型機
    美空軍將這類項目定義為能夠「成為遊戲規則改變者」,「大幅改變(美國空軍)作戰和運用空中力量方式」的項目。這3個項目是由美空軍高層於2019年秋季從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空軍作戰能力集成中心(AFWIC)和空軍能力開發委員會(AFCDC)提交的候選項目清單中篩選出的。
  • 500本美君條令+34本美軍空軍條令+全球軍力平衡報告十年合輯——祝一直支持戰例譯註的諸位大佬節日快樂!
    500本美君條令+34本美軍空軍條令+全球軍力平衡報告十年合輯——祝一直支持戰例譯註的諸位大佬節日快樂!戰場戰鬥搜救聯合戰略能力計劃和統一指揮計劃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Operation Scenario常規快速全球打擊和遠程彈道飛彈的背景和問題C-130J任務計劃
  • 伊朗的無人機打破了中東地區的力量平衡
    這篇文章接著引用了歐洲、美國和以色列未具名的消息來源,他們說伊朗在設計、製造和部署無人機方面的快速擴張能力「正在改變該地區的力量平衡。繼2021年10月10日伊朗製造的無人機襲擊敘利亞阿爾塔夫基地的美軍後,美國政府對伊朗從事無人機設計和製造的人員和行業實施了制裁。看來,美國和以色列對這一新的威脅有著相似的看法。
  • 美海空力量的戰略陰謀!
    中國海軍依法對美艦進行了識別查證,並予以了警告驅離」。今年以來美軍在我周邊的活動還有:4月28日美軍「勞倫斯」號和「斯坦塞姆」號飛彈驅逐艦自臺灣西南海域由南向北航經臺灣海峽。這是自去年7月以來,美軍艦艇第7次航經臺灣海峽。美空軍駐關島2架B-52H戰略轟炸機於3月13日在我國南海上空巡邏。這是十天內美B-52H戰略轟炸機第二次飛越南海上空。
  • 三叉戟將何去何從?脫歐與拜登上臺 前途未卜的英國核威懾力量
    但如蘇格蘭要再辦類似2014年那樣的獨立公投,蘇格蘭首席部長斯特金需要得到依照蘇格蘭法令第30條發出的授權令。不管怎樣,當前有關蘇格蘭獨立的話題,又重新復活了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前突然出現的防務難題,即英國核威懾何去何從此一或將動搖國本之大問題。
  • 天基武器或成新戰略威懾力量 美媒再炒中國威脅論
    而不久的將來,這些「來自星星的石頭」或將改變未來戰爭形態,被研製成空間對地作戰的新型武器,甚至可能取代令人聞之色變的核武器,成為軍事領域新的戰略級威懾力量。專家指出,這類武器既可人工製造地震、海嘯、山崩、雪崩、山洪等災害,還能形成人造隕石雨對航母等重點目標進行飽和攻擊,或製成天基反衛星武器摧毀敵方衛星。
  • 美空軍宣布研發AIM-260遠距空空飛彈
    Anthony Genatempo)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空軍正在研製代號為AIM-260的遠距空空飛彈,該彈的射程將超過雷神公司的AIM-120先進中距空空飛彈(AMRAAM),目的是對抗中國研製的霹靂15空空飛彈。
  • 美媒: 中印核大戰將毀滅地球 中國火箭軍可隨意打擊印軍
    該文章聲稱,在空中力量方面,印度空軍裝備的蘇-30MKI、米格-29和幻影-2000戰鬥機能夠與中國的多數軍機對抗,甚至有著「更強的性能」(註:該文章在盤點中國空軍戰力時沒有算上殲-16和殲-10C等新銳機型,反而把殲-7這種二三線的老舊戰機給算了進去),加之印度在中印邊境附近擁有更多軍用機場,因此該文章認為印度空軍在空中衝突方面「比中國更有優勢」。
  • 美再提"亞太穩定計劃" 專家:比"亞太再平衡"戰略指向更明確
    資料圖: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re-balance Asia Pacific)。(人民網北京5月9日電)據美媒5月8日報導,五角大樓支持一項未來五年內向亞太地區投入75億美元的軍事計劃,用於加強在本地區的軍事存在。軍事專家尹卓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75億美元的投入並不能根本改變亞太地區的安全形勢,但能夠增強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能力,對美軍在亞太地區的盟國也是一種鼓勵。
  • 東南亞彈丸小國,卻擁有區域第一的空軍力量,還準備買5代戰鬥機
    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表示:「新加坡是美國在安全領域的戰略盟友和重要合作夥伴,也是確保亞太地區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這款飛機的銷售和維護不會改變該地區的基本軍事平衡。」如果新加坡能夠順利購入F-35戰鬥機,那就是東南亞國家中第一個擁有五代機的國家。必將極大地拉開和周邊國家的空中優勢地位,鞏固其東南亞第一強空軍的地位。
  • 美智庫和媒體猜測解放軍統一臺灣的打擊目標和戰術,看看靠譜嗎?
    與此同時,美國智庫和媒體又發出了另一種聲音,認為解放軍的目標是打擊臺灣本島,美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甚至列出解放軍打擊臺灣目標的清單,美國《福布斯》網站則揣測了解放軍攻擊臺灣可能使用的戰術。到底如何認清美國智庫和媒體的企圖,秦安戰略智庫為大家進行深入的分析。
  • 開放天空條約成一紙空文,再進行偵察將遭飛彈打擊
    圖片:冷戰時期想要飛越偵察,就將面臨防空飛彈的打擊。美蘇在冷戰時期為了能夠偵察對方領空,相繼研製了一系列高性能偵察機。U-2飛機被擊落後,美國認為緩慢的高空偵察機已經難以躲避遠程防空飛彈的打擊,因此研製了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擁有3倍音速的高速,能夠快速穿越威脅空域,並比現在已知的所有戰鬥機飛得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