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則由美國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發布的《遠程打擊:恢復防區內與防區外力量的平衡》報告信息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注,也因此引發了對美國「遠程打擊」力量發展的密切關注。那麼米切爾研究所為何要研究美國「遠程打擊」力量的再平衡問題?美國軍方遠程打擊力量的組成是什麼?存在什麼問題?未來又將如何發展?等等,這一系列問題可能都與美國的最新國家安全戰略緊密相關,歸根結底與針對中俄的大國競爭戰略相關。
美國遠程打擊力量當前主要是服務於其大國競爭戰略而發展。遠程力量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受預算調整、新遠程力量發展以及武庫機發展的影響。當前,美空軍轟炸機主要由B-52H、B-1B和B-2組成,未來還將包括B-21轟炸機。目前美空軍轟炸機現役數量共有158架,包括76架B-52H、62架B1-B以及20架B-2。美國武庫機的發展候選項包括B-52轟炸機以及C-17和C-130運輸機等多個機型。遠程打擊力量是服務於美國當代軍事戰略「印-太戰略」的一種重要力量組成,其主要用於對西太平洋地區主要大國目標的戰略威懾和潛在的武裝打擊。一直以來,美軍的遠程打擊能力主要依賴空軍的遠程戰略轟炸機力量。2019年11月20日,美國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所長、空軍學院高級軍事學者Dave Deptula曾指出,轟炸機是美國空軍支持2018年國防戰略所需的一種關鍵能力,其射程、有效載荷、留空時間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使目標處於危險狀態。目前還沒有其他國家擁有可以與之匹敵的類似能力。美空軍也因此曾於2018年提出增加五個轟炸機中隊能力的需求。按照米切爾研究所的最新報告的說法,美空軍的遠程打擊力量在防區內和防區外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這將會嚴重影響戰略目標的實現。而實質上,無論是在數量規模上,還是實際作戰能力上,美空軍的遠程轟炸機力量都已是全球屈指可數的,無一匹敵。之所以該問題仍引起多方爭議和重視,背後主要有幾方面原因,以致影響了美空軍轟炸機力量的擴展尤其是B-21新型隱身轟炸機項目的發展,最終致使美空軍轟炸機的未來發展仍是一團迷霧,而迫切需要尋求一種「合理的」或是折中的方案:(1)美國防預算的緊縮、調整及向其他優先事項方面傾斜的可能;(2)新的戰略對海軍和陸軍發展遠程打擊力量的支持打破了一直以來美空軍獨有遠程打擊能力的局面;(3)武庫機的發展方案對運輸機型的支持以及可能重啟B-52等停產轟炸機型不能滿足美空軍轟炸機隊建設與發展的需求。首先應說明的是,這裡的「防區外」及「防區內」,是從美國角度,指其敵方的防禦區域之外和防禦區域之內。2020年6月18日,美空軍退役飛行員、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未來概念和能力評估辦公室主任馬克•岡津格(Mark Gunzinger)曾指出,遠程打擊有兩種基本方法:一是防區內打擊,使用隱身轟炸機突防,並在接近目標時投放彈藥;二是防區外打擊,即使用非隱身飛機、艦船和位於交戰區域外的陸基發射裝置向目標發射飛彈。當前,美空軍轟炸機主要由B-52H、B-1B和B-2組成,未來還將包括B-21轟炸機。其中,B-52H和B1-B屬於防區外轟炸機,B-2和B-21屬於防區內(突防)轟炸機(均屬於隱身轟炸機)。目前美空軍轟炸機現役數量共有158架,包括76架B-52H、62架B1-B以及20架B-2。2018年初,美空軍領導層要求在現有B-1B、B-2和B-52轟炸機機隊繼續服役的情況下,裝備80~100架B-21轟炸機。隨後,美空軍發布了「轟炸機矢量」(Bomber Vector)計劃,要求在B-21服役時,B-2和B-1B退役,只保留B-52。但2018年9月發布的「我們所需的空軍」計劃重新調整了數量,要求僅裝備「最少」100架B-21與75架換發的B-52。2019年9月,美國空軍參謀長戈德費恩將軍在空軍協會年會上發表的講話中重申,空軍要求裝備175架轟炸機,但是「理想情況下」的數量應為220架。而全球打擊司令部司令蒂莫西·雷將軍在2020年4月初的一次電話會議上表示,220架轟炸機的目標應該被視為最低限度,而不是最高限度。以往提出的175架只是一個程序計算的結果。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在2050年後美國空軍將裝備75架B-52和100架B-21,那麼如何增加45架的機隊規模呢?可能有三種方式:方式一,增加B-21的數量,由於B-52已經停產60年了,增加B-21機隊是最簡單的方法。方式二,在2030年代延後B-2或B-1B的退役計劃,繼續使用B-2或一部分的B-1B。方式三,武庫機開發計劃。數十年來,美國空軍一直在研究武庫機的概念。這是一個大型運輸機和轟炸機的折衷概念。從目前的發展看,美國武庫機的發展候選項包括B-52轟炸機以及C-17和C-130運輸機等多個機型,甚至是巡邏機或加油機。2019年11月,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司令蒂莫西·雷曾透露,除了外界推測的B-52轟炸機外,運輸機也在候選之列。目前,美空軍已對C-17和C-130運輸機成功進行了試驗。2020年5月27日,美國空軍作戰集成能力(AFWIC)計劃副主管柯林頓·辛諾特準將透露,美空軍「正在嚴肅考慮開發一種類似武庫機的能力,並且已經使用C-17和C-130運輸機進行了成功試驗」。2016年,「武庫機」概念由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重申提出,近年來一直由其主持發展。美空軍2016年發布的宣傳視頻顯示,其設想的武庫機是一種多發大型平臺,搭載大量「網絡賦能的半自主武器」配合無人機和戰鬥機作戰。時任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將其描述為「將某種老式飛機改裝為可掛載和發射各種類型常規武器的空中發射平臺」,先進戰鬥機通過通信網絡與其實施連接,引導其打擊敵方目標。而目前來看,武庫機的發展已經引起了爭議。美空軍轟炸機規模削減近期已經得到證實,主要削減可能集中在B-1B作戰力量。按照米切爾研究所的最新研究報告,美空軍計劃於2021財年削減17架B-1B轟炸機,屆時將僅剩下141架轟炸機,將遠遠少於冷戰末期的411架轟炸機。導致B-1B被削減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其自身的特點所致,即其航程、有效載荷、速度和留空時間都較適用於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等地區,且因使用量大,維修經費不足。國會已沒有為其提供足夠的資金,以維持B-1B飛行所需的後置維護以及結構性維修,因此空軍將不得不退役部分B-1B機隊。此外,美空軍還有可能削減B-2隱身轟炸機的防禦性管理系統現代化計劃(DMS-M的升級)以釋放資金。DMS-M的設計目的包括:為了提升B-2在複雜防禦和高致命、高競爭性空域環境內的目標接近能力;危險點規避;生存力提升;老舊部件替換。DMS-M為B-2提供的性能還包括,採用開放式任務系統,使升級更快和更經濟。而如果削減DMS-M計劃,B-2的生存能力將在未來幾年逐漸減弱,並限制其執行其戰略性關鍵任務的能力。B-21擁有先進的隱身、傳感器和數據鏈路,以及類似第五代戰鬥機F-35的信息融合能力。B-21的補充以及最終部署可能會減少一些擔憂,且目前公開的信息表明其已走上了良好的發展道路。但是,B-21目前存在著幾方面不利因素,包括:(1)B-21目前仍處於設計階段。(2)存在預算削減的不確定性。(3)生產問題。(4)面臨的挑戰及其他問題,尤其像核認證等特定能力方面的問題挑戰。這些因素可能會導致其在本世紀20年代後期甚至30年代才能投入使用。鑑於此,有方案提出通過投資B-2,一方面來滿足消除快速增長的威脅需求,另一方面形成對衝手段來降低B-21問題的負面影響。對轟炸機力量再平衡的研究目前主要以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為主。對美空軍轟炸機發展的一些觀點也主要來自該研究所。2019年11月20日,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所長、空軍學院高級軍事學者Dave Deptula在美國福布斯網站刊文指出,美國應重視轟炸機發展,並反對削減相關計劃。其認為,一旦削減B-2的升級投資計劃,美國可能會失去在本世紀20年代進行遠程穿透打擊(敵防區內突防)的能力和手段,這將是一種嚴重的損失。同時,B-2的DMS-M升級項目已經開展了多年,大部分發展資金已經被使用,後續如果切斷計劃轉而發展其他能力,不僅得不償失,而且可能會事倍功半。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堅持原有計劃,實現在本世紀30年代投入使用的可能。2020年3月底,美國空軍參謀長戈德費恩曾表示,應重新評估如何發展遠程打擊力量。他指出,美國國防預算一方面越來越緊張,另一方面也在調整。同時,隨著美國軍事與安全戰略的調整,以前一直被空軍獨有的遠程打擊能力正在向海軍和陸軍發展。但是,美國防部應重新評估如何投資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他認為,各軍種需要合作,充分利用各自優勢,發展飛彈與飛機的混合力量將是致勝的最佳選擇。2020年6月18日,美空軍退役飛行員、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未來概念和能力評估)辦公室主任馬克•岡津格(Mark Gunzinger)發表研究評論文章指出,武庫機不是重新平衡美國遠程打擊力量的最佳選擇,並給出了5個理由證明此觀點。2020年6月18日,美《空軍雜誌》編輯總監約翰·A·蒂爾帕克(John A. Tirpak)發文指出,按照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最新的研究報告結論,防區外武器、武庫機都不能代替轟炸機的能力。總之,美空軍遠程打擊力量的再平衡問題已經引發多方關注,美空軍在武庫機、轟炸機發展方面面臨著抉擇。儘管目前相關問題尚未明確,但再平衡問題勢在必行,未來在一個較短時期內,該問題的解決方案將可能即被明確。是美空軍一型八發動機、遠程亞聲速噴氣動力戰略轟炸機B-52轟炸機由美國波音公司研製,於1948年提出設計方案,1952年第一架原型機首飛,1955年批生產型開始交付使用,先後發展了B-52A、B、C、D、E、F、G、H等8種型別,1962年停止生產,總共生產了744架。B-52現役76架,仍然是美國空軍戰略轟炸主力,美國空軍預算讓B-52一路服役至2050年。這使得服役時間高達90年。美軍願意讓B-52繼續服役的其中一個原因是B-52是美國戰略轟炸機當中可以發射巡航飛彈的唯一型號。B-1轟炸機由北美航空(後與羅克韋爾公司合併,又被波音公司收購)於20世紀70年代研製,在1974年首次試飛,並於1985年服役,冷戰末期開始使用。在生產方面,B-1A共製造4架、B-1B製造100架。B-1B是其主要的改型,亦為美國空軍戰略威懾的主要力量之一。B-2是由諾格和波音公司聯合麻省理工學院為美國空軍研製的執行戰略核/常規打擊任務的低可探測性飛翼式轟炸機,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低可探測性即隱身性。B-2在空中不加油的情況下,作戰航程可達1.2萬千米,空中加油一次則可達1.8萬千米。每次執行任務的空中飛行時間一般不少於10小時,美國空軍稱其具有「全球到達」和「全球摧毀」能力。B-2轟炸機的隱身性能可與小型的F-117攻擊機相比,而作戰能力卻與龐大的B-1B轟炸機類似。1997年,首批六架B-2轟炸機正式服役,一共只生產21架。每架B-2造價為24億美元。武器系統。B-2轟炸機的兩個旋轉彈架能攜帶16枚AGM-129型巡航飛彈,也可攜帶80枚MK82型或16枚MK84型普通炸彈或36枚CBU-87型集束炸彈,使用新型的TSSM遠程攻擊彈藥時攜彈量為16枚。當使用核武器時可攜帶16枚B63型核炸彈。此外AGM-129型巡航飛彈也可裝載核彈頭。B-21轟炸機:新型隱身戰略轟炸機/防區內戰略轟炸機將由諾格公司研製生產,新型隱身轟炸機外形接近B2,仍採用飛翼外形,超聲速巡航或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