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力量平衡正在形成中東地區將迎來巨變

2021-03-06 動態大參考

中東地區的局勢一直動蕩不安。已經成了世界不穩定的熱點地區。近來,隨著拜登入主白宮,其中東戰略似乎正在進行重大的戰略調整。這一調整有可能在中東引發新的力量平衡改變,給中東局勢帶來重大變化。

 

拜登入主白宮之後,第一撥行政令就與中東有關。緊急叫停了對阿聯的軍售案,也暫停了川普的撤軍計劃,同時也停止了給沙特聯盟發動的葉門戰爭的支持。而近日又突然重提當年的卡舒吉案,並因此做出制裁沙特方面的相關決定。

 

雖然美國務院表示,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關係重要,美方正在「重新校準」雙邊關係,但不尋求關係破裂。但以價值觀的名義重新校準,就意味著美國對沙特和中東政策已經開始發生微妙變化。

 

雖然沙特方面也強調了與美國關係的重要性,但也公開表示了強烈的不滿和對美國單方面行動的指責。分歧和矛盾已經產生,就難以消除。利益的合作難掩利益上的分歧。合作之勢就一定會大打折扣。

 

在重新調整對沙特這一重要盟友的關係之後,與另一個重要的盟友以色列的關係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或許是由於川普被視為是以色列堅定的支持者,也或許是為了重返伊核協議,更或許是因為以色列近年來對巴勒斯坦的強力鎮壓形成的人道主義危機,也或許是為了重返人權理事會和科教文衛組織(當年川普的退出就是為了以色列),總之拜登明顯的是欲對美以關係也要進行重大的調整。

 

在重返伊核協議問題上,以色列和沙特都是堅定的反對者。一個強大的伊朗,對於這兩個國家來說,都是一大威脅。換句話說,這兩個國家都希望把伊朗整垮。更希望美國對伊朗發動一場戰爭。

 

雖然川普堅定站在這兩國一邊,且退出了伊核協議並制裁伊朗,但最終還是沒有敢發動戰爭。這已經令兩國非常失望。在中東局勢沒有穩定的情況之下,就急忙撤軍,也令兩國不滿。

 

如果美國重返伊核協議,就意味著要解除制裁。這樣就給了伊朗發展壯大的機會。以伊朗目前的軍事能力和發展後勁。

 

此前在籤署伊核協議的時候,以色列就公開表示要對伊朗發動戰爭。而沙特也威脅表示也要發展核武。總之就是表達了對美國的強烈不滿。

 

如果美國不重返伊核協議,長時間的制裁很可能摧毀伊朗經濟,或者引發伊朗的社會動亂。

 

此時拜登要重返協議,勢必緩解伊朗的壓力,對兩個國家來說就不是好消息。雖然以沙兩國不至於聯手打壓伊朗,但都會不斷的製造矛盾衝突,不斷製造緊張空氣,就可以把美國牽制在其中。甚至不排除有主動發動戰爭把拉美國下水的可能。

 

目前,美國既沒有能力完全控制中東局勢,也沒有能力發動戰爭,更不想被中東亂局所牽制。所以,就必須在中東建立新的戰略平衡。

 

疏遠或調整對以沙的關係,是為了防止這兩方勢力忍不住與伊朗發生正面衝突。而也不想因為過於對伊強硬而逼得伊朗重啟核武政策。衡量的結果,就是用伊朗協議牽制伊朗發展核武計劃。建立新的力量平衡穩定中東局勢。

 

葉門戰爭已經製造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而以色列也在製造巴勒斯坦的人道主義危機。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頭痛的問題。也是重返國際社會的重要障礙。這也是美國疏遠以沙兩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目前法德英三國堅定維護伊核協議的有效性,這也成了美國與盟友修復關係的重要課題。因此,重返伊朗協議是勢在必行。也或者是想通過重返協議的過程牽制伊朗或穩住伊朗。

 

以色列勢要維持在中東的絕對軍事打擊能力,以避免被圍攻。而沙特在伊拉克被美國摧毀之後,也想借著美伊矛盾成為新中東王。這兩方勢力的無限制擴大對美國控制中東的能力也是一大影響。用伊朗來牽制或平衡以沙兩國,也可能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因此,目前拜登政府很可能是想通過建立這個三方勢力平衡來穩定中東局勢。這才是重點。

 

這樣的做的好處也是可以牽制中俄以及歐盟這三方勢力擴大在中東的存在。

 

目前影響中東局勢的另一個變數就是土耳其。土耳其也想成為中東王,至少得讓美歐認識到土耳其在中東的重要性。所以目前土耳其與美國和歐盟的關係也存在裂痕。好在土耳其正在向拜登政府示好。

 

其實,當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時,就有人提出這是在打破中東地區的力量平衡,會引發局勢更加的動蕩。果然,在沒有了伊拉克的競爭力之後,伊朗很快取得了崛起成為除以色列之外的最強國。美國不得不應對這失去平衡的中東亂局。

 

總之,目前拜登政府所做的一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建立新的中東力量平衡。希望藉此來穩定中東,減少對美國的牽制。美國好騰出手、集中精力應對中俄。

 

但是,這一戰略思想也存在巨大的漏洞。一是沙特似乎是扶不起的阿鬥。二是伊朗有可能迅速的壯大實力。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都有可能成為伊朗勢力的一員。三是以色列的危機感越來越大。四就是中俄以及歐盟與美國利益的不一致。穩定可能是暫時的,隨後可能會發生對美國更不利的局面。

 

另外,在重返伊核協議問題上,拜登可能是想當然了。以為只要從安理會撤回延長制裁伊朗聲明,伊朗就會做出積極的回應。而接下來可以通過談判忽悠伊朗完全遵守核協議,而美國卻依然保持高壓力。就像川普解決朝核危機那樣。

 

伊朗方面很清楚,一旦同意與進行談判,美國就一定會得寸進尺,且可能提出各種各樣的條件拖延解除制裁。甚至還會要求對伊朗無休止的核查。而朝鮮也給了伊朗以經驗教訓。所以,伊朗方面堅持不解除制裁美國就甭想重返協議。

 

伊朗也清楚,重返伊核協議是美歐修復關係的重要一環。美國也著急。

 

正因為拜登著急,所以才突然出手打擊伊拉克境內的親伊朗民兵組織。而伊朗也不客氣,隨之就是美國目標和以色列貨船遭襲。

 

如果伊朗繼續堅持強硬以對,拜登就很可能面對重返伊核協議失敗的場面。疏遠與以色列沙特的關係後,並沒有換來美國想要戰略轉變。美國可就吃大虧了。

相關焦點

  • 伊朗的無人機打破了中東地區的力量平衡
    綜上所述,班納特和Gantz語句證明日漸擔憂以色列無人機在伊朗的威脅,這一威脅而不是新已經達到一種「臨界質量」,呈現它相當於核威脅和掩蓋了飛彈和火箭的威脅伊朗及其代理。顯然,伊朗的無人機也已成為美國政府關注的一個問題。《華爾街日報》最近一篇題為《伊朗武裝無人機威力重塑中東安全》的文章透露,「德黑蘭使用現成的材料製造武裝無人機,挑戰美國及其在該地區的盟友。」
  • 美空軍「遠程打擊」力量的再平衡將何去何從
    那麼米切爾研究所為何要研究美國「遠程打擊」力量的再平衡問題?美國軍方遠程打擊力量的組成是什麼?存在什麼問題?未來又將如何發展?等等,這一系列問題可能都與美國的最新國家安全戰略緊密相關,歸根結底與針對中俄的大國競爭戰略相關。美國遠程打擊力量當前主要是服務於其大國競爭戰略而發展。遠程力量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受預算調整、新遠程力量發展以及武庫機發展的影響。
  • 從「平衡」到「穩定」
    因此,所謂 「 平衡 」 ,是指事物雙方勢均力敵,處於相對的靜止或不變狀態。所以,當美國人發現由於中國軍事力量的崛起,使原先美國為首盟國部署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無法與之匹配的時候,就試圖 「 再平衡 」 ——恢復並保持平衡狀態。
  • 中東局勢巨變!美軍即將撤離伊拉克,伊朗堅持抗爭終於要迎來勝利
    阿富汗局勢因為美軍撤離而變得穩定了許多,如今伊拉克似乎也將迎來變化。據環球網消息稱,伊拉克軍方日前宣布,駐伊外國軍隊作戰人員將在15天內撤離伊拉克,一些外國軍隊已經按照時間表,向伊軍移交了武器和設備。在外國大部分作戰部隊撤離後,將有少量外軍人員繼續留在伊拉克的阿薩德空軍基地,為伊拉克軍隊提供軍事顧問、情報支持、偵察和協助訓練等「服務」。
  • 新興的印太地區地緣政治 ——地區力量轉移與印度面臨的挑戰
    原文題為《新興的印太地區地緣政治:印度的機遇與挑戰》(Emerging Indo-Pacific Geopolitic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India)。文章對新興的印太地區地緣政治格局下,中國與印度在印太地區進行的戰略博弈進行了分析。作者認為,隨著中國的崛起,印太地區的力量平衡被打破。
  • 土耳其突然進攻庫德,美國遭受致命一擊,中東迎來大變局!
    致命打擊這次土耳其進攻庫德,不只會打亂美國的戰略部署,也給了以色列致命一擊,中東局勢將迎來大變局,世界格局也將迎來大變局。為什麼叫地區爭霸階段呢?那就是土耳其、伊朗和以色列以敘利亞內戰為契機,以敘利亞為主戰場,藉機大打出手,爭奪地區霸權。這裡面可能包括幾個局部爭奪,比如說敘利亞內戰、庫德建國、沙特和葉門之戰等。在這個階段裡,美國、俄羅斯、中國等大國更多的將是採取觀望策略和背後支持的戰略。 第三個階段,就是決戰階段,也就是真正的大國逐鹿的階段。
  • 重磅戰略密集出臺,中國地緣格局和經濟布局發生巨變
    3月30日,兩會後首次政治局會議聚焦中部地區,審議《關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部地區作為全國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空間樞紐,要找準定位,發揮優勢,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這也是十八大後,政治局會議首次聚焦「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 圍棋中,中央要害部位被稱為「天元」。
  • 重新發現正在「被崛起」的伊朗
    目前伊朗正在成為中東頭號區域大國作者丨王文習近平主席1月23日抵達德黑蘭,這是中國國家領導人14年來第一次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將掀開中國、伊朗兩個亞洲文明古國交往的新篇章。伊朗與「伊斯蘭國」的天然敵對性,使伊朗躍升成為阻隔快速變異式蔓延的各類伊斯蘭教極端勢力的首要屏障,是「中東反恐橋頭堡」,對中國新疆形勢及防範宗教極端勢力浸透的戰略意義重大。在反恐問題上,伊朗跟中國有著同樣立場,伊朗希望中國能參與到地區反恐事務上來。  總之,當前伊朗仍處於「國家勢能估值」的低位期,伊朗的「估值預期」正在走高。
  • 【世界】中東地區和伊斯蘭文化
    土耳其和賽普勒斯儘管地理上屬於中東地區的一部分,但是他們自身認為屬於歐洲;北邊的阿富汗有時也與中東聯繫密切。廣義上,還有大中東地區(新中東地區)的概念,用來描述穆斯林世界附近的國家。自從該地區發現石油之後,石油工業的興起,使這些產油國地區的經濟發生劇烈變化。三、宗教信仰本區域的多數國家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所以中東地區可說是伊斯蘭世界,但也有一些人信奉基督教與猶太教。
  • 一艘東方軍艦火速駛向中東,伊朗迎來最重要援軍,中東局勢大逆轉
    據日本NHK電視臺19日報導,日本正在考慮向中東地區部署自衛隊,用於情報收集和監視任務,具體地域為葉門周邊鄰近荷姆茲海峽與紅海曼德海峽地區。
  • 巴基斯坦自造首艘中國潛艇開工,南亞水下力量迎來劇變,印度很不爽
    巴基斯坦首艘S-20型潛艇舉行鋼切割儀式,南亞水下力量迎來巨變。據巴基斯坦媒體《巴基斯坦觀察家報》12月9日報導稱,於2015年與中國達成採購協議的S-20型常規動力潛艇(巴方稱「漢果爾」級)、5號艇鋼切割儀式於喀拉蚩造船廠舉行。據悉,巴基斯坦國防部、海軍、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均派代表參加。8艘S-20型常規動力潛艇,前4艘由中國船企承建、後四艘則在巴基斯坦本土建造。
  • 假如美國真的正在快速衰落...
    在新冠疫情的持續肆虐當中,世界悄無聲息地進入了二十一世紀的第三個十年。目睹美國大選的詭譎劇情和應對疫情的失敗,一種觀點和認知不脛而走,逐漸散布升騰:美國正在急劇衰落,世界格局即將迎來巨變。中國在防控疫情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是2020年全世界唯一保持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極大地提振了國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但同時也似乎導致了這種認識在國內的普遍流行。
  • 以色列新潛艇核打擊能力攪動中東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參觀第五艘「海豚」級潛艇
  • 中東戰亂都被諸世紀準確預言了
    報導提到,以美國為首的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聯盟發言人斯科特·羅林森上校向CNN表示,美國正在努力評估今天視頻的真實性,「我們將繼續支持夥伴部隊執行持久打擊IS的任務」。因為川普時期的美國矛頭指向了敘利亞巴沙爾的下臺問題,其次是遏制伊朗計劃,及後續的軍事行動,川普中東一行,輕易形成一個以沙特為首的小北約來圍堵伊朗,那麼新的代理人戰爭已經在布局之中。詩的末句提示的是地球進入巨變中的災難情形:地震、風暴頻繁發生。氣候異常帶來的災難就是颶風、暴雨、乾旱。
  • 【中東論壇】沙伊斷交: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尤其是美國和伊朗達成核全面協議,沙特對此極為不滿,為伊朗「核鬆綁」,這無疑助長了伊朗地區大國的野心,有助於釋放伊朗壓抑已久的外交潛力。因此,在抑制伊朗問題上無法從美國處找到答案,沙特轉而尋求自救,利用在域內的遜尼派力量,直接與伊朗對抗。
  • 中東地區為何戰亂不斷?
    編輯:冷小軍  /  出品:冷熱軍事史自古以來,中東地區就紛爭不斷,二戰之後,更爆發了多次大規模戰爭,是世界上最危險動蕩的地區,那麼,除了宗教、民族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中東的亂局?▲ 沙漠化的中東偏偏伊斯蘭教又鼓勵生育,中東人口一再膨脹。不斷增長的人口和有限的經濟容量之間的矛盾,使得大量的民眾失業陷入貧困,形成了中東動蕩不安的基礎原因。
  • 新一場中東戰爭即將引爆?
    這是10月8日沙特領導的多國聯軍對葉門發動新一輪空襲的有力回擊。客觀上看,胡塞武裝-薩利赫同盟在葉門首都薩那成立所謂「民族救國政府」,同暫時在南部港口城市亞丁行使職權並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哈迪政府分庭抗禮,使得葉門內戰出現長期化傾向,恐將對葉門國內和地區形勢產生更加不利的影響。▼
  • 美國海軍又迎來一個糟糕消息!
    因新冠疫情備受打擊的美國航母部隊又迎來一個糟糕消息。據美國《防務新聞》20日報導,美國防長辦公室的一份內部評估報告要求美國海軍「大瘦身」:為應對「未來的大國威脅」,美國海軍需要裁掉兩艘超級航母、凍結大型水面戰艦擴充計劃,以換取新增數十艘輕型無人作戰艦艇。報導稱,如果該計劃得以實施,美國海軍數十年來的部署和整體規劃都將被改寫。
  • 【海灣政治與社會】沙特與伊朗在地區博弈中的代理人戰略
    在中東地區,外國援助在幹預當地政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地緣政治、宗教紐帶、經濟聯繫、族緣關係等因素推動著施動方—代理方利益與政策共同體的形成。教派紛爭是當前中東地區國家面臨的普遍問題,主要表現為伊斯蘭教內部遜尼派與什葉派之爭,這種教派糾紛的外溢導致沙特與伊朗主動或被動捲入。例如,長期受到遜尼派歧視的歷史經歷,使得中東地區的許多什葉派穆斯林倒向非阿拉伯國家的伊朗。
  • 核聚變本世紀將迎來「巨變」?
    原子核都帶正電,互相的排斥力非常巨大,正如將磁鐵相斥的兩極拼在一起那麼費勁。要想聚合,必須讓它們飛快地動起來,並且能兩兩正撞,這樣就能使原子核在碰撞瞬間的動力大於它們之間的斥力,從而發生聚合。條件就是極高的溫度。在這種狀態下,原子的外層電子和原子核分離,並且可以分別自由運動,形成等離子體。宇宙中有一群天然的巨型核聚變反應堆,那就是太陽這樣的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