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操作掌控臺灣政局 「臺美關係」帶著接近臨界點的危機

2021-02-15 今日臺灣

香港「中評社」22日刊發評論文章指出,「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20日赴高雄海軍左營軍區參訪美售臺軍艦,並會晤中國國民黨2020參選人、高雄市長韓國瑜;韓國瑜22日又受邀在「臺北市美國商會」演講。美方從被認為單押民進黨蔡英文,到向韓國瑜伸出「友誼的手」,乃至於關切郭臺銘與柯文哲會不會參選?看出華府對於掌握臺灣政局的急迫感,以及對臺灣「極端政治」的不確定感。

文章認為,「臺美關係」基本是中美關係的下層結構。美國欲抑制中國崛起採取的諸多手段,包括軍事、貿易、外交等手段都有雙面刃的問題,美2020大選在即,川普總統有連任壓力,若干要對付中國的手段也會自傷。《紐約時報》日前即報導,傳白宮正考慮取消部分對中國新增關稅,以防止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之風險,顯見對華鷹派抬頭的白宮現也面臨困境,進退兩難。在此之下,美方對「香港牌」和「臺灣牌」的運用便更為積極,尤其是操控相對容易的「臺灣牌」。

川普2017年1月上任以來,2018通過「臺灣旅行法」後,2019又通過「臺灣保證法」,以及將「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更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等,今年是「臺灣關係法」40周年,美國再加碼對臺關係。軍售方面,2017、2018各有一批,2019才8月已有三批,加總超過百億美元,金額、內容日增。7月的一批有108輛M1A2T戰車等價值22億多美金,份量已經很重了;日前這批66架F-16 V型戰機等高達80億美金,足可成立一個機隊,都創下美國軍售臺灣之最。

這可看出,美國對身處第一島鏈戰略位置的臺灣重視程度,要確保臺灣親美,能貫徹其意志,由其所用。如今華府利用民進黨執政的「抗中」路線緊抓臺灣,民進黨也運用美國的支持與源源不斷的軍售加碼「抗中」,兩者緊密結合。在臺灣大選催化下,情勢更演變為,藍綠都競飆親美路線,把美國牌當做選舉利器。尤其美方之前被認為是押寶蔡英文,讓國民黨頗為吃味,AIT一表態釋出善意,藍軍馬上熱切回應,韓國瑜可望在9月或10月赴美訪問。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日前訪華府更公開表示,「國民黨的立場一向都是親美的,不管過去到現在跟未來都是如此。」

過去臺灣對外路線的選擇,有所謂「親美」「友日」「和中」的說法,簡而言之就是面面俱到,都不得罪。2020大選,國民黨因民進黨操作「抗中」、香港事件,處於劣勢,在近期藍綠的一對一民調,韓國瑜多落後蔡英文,國民黨在壓力下急補親美學分,AIT的善意如即時雨,送上的大蘋果當然是笑納了。這也讓美國達到了同時收服藍綠的目的了。

文章認為,從最近動態看來,儘管AIT有各種管道探尋民意,但臺灣已進入「極端政治」變化太大,很難掌握2020大選最後結果。以2018「九合一」選舉為例,美國選前在高雄就明顯押注民進黨陳其邁當選,最後卻是國民黨韓國瑜勝出。這次在選前5個月,美方轉向對韓國瑜釋出善意,接下來郭臺銘或柯文哲若宣布參選,美方應也是採取同等作為。因美國的最高利益是臺灣執政者「親美」,而非押寶某個陣營。


美國近來在臺灣如魚得水,2019年臺灣加總要砸100億美元向美國買武器,主流政黨、主流民意沒有一個反對;主流政黨、主流民意也沒有一個敢反對「親美」路線。政黨與政治人物之間甚而有競相討好美國,爭取關愛眼神之姿。在美國未向藍軍釋善意之前,在野黨三不五時還會抨擊綠營自甘當美國的「棋子」,現在這種論調也消失無蹤了。

文章最後指出,臺美關係發展至此,軍售節節高升,準軍事同盟隱然成形,卻帶著接近臨界點的危機,臺灣集體且過度樂觀,失去自己踩煞車的力量,山雨欲來風滿樓,後續發展就要看中美之間的角力。

相關焦點

  • 臺灣問題已到不得不解決的臨界點?— 中國密集動作傳遞出清晰信號
    臺灣地區蔡英文當局在臺獨這條不歸路上已漸行漸遠,接近到一個「臨界點」。新年伊始,中國大陸對臺各項鬥爭準備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言論上的警告密集、直接,行動上的警告也毫不含糊。僅在過去的元月份,解放軍對臺軍事鬥爭準備再創新高。
  • 習馬會的背後——實力對比接近臨界點 袁嵐峰
    炮擊金門時的「只打蔣艦,不打美艦」,就是基於海空實力遠遠弱於美國的務實策略。另一個例子是,在1996年的臺海危機中,美軍兩個航母編隊就阻止了解放軍箭在弦上的軍事行動。在美國航母到來之前,臺灣人心惶惶,軍心崩潰,有本事出國的全都跑了。美國航母來了以後,臺灣人就像找到爹媽一樣,上演了一出真正的狐假虎威。甚至有精明的商人組織了「美國航母遊」,借普通人的感激涕零之情發財。
  • 美中臺三角:從一江山島戰役、金門炮戰到飛彈危機 重新認識歷史上的臺海危機
    為鞏固在臺灣海峽的戰略地位,1954年9月對金門發動炮擊,此後奪回對一江山島、大陳島的控制。影響:這次戰事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卻給中美臺關係帶來深遠影響。它間接促成了1954年12月美國和臺灣籤訂《共同防禦條約》,美臺軍事同盟從此成形。對臺灣來說,失去臺灣列島,國軍無異於丟掉了「反攻大陸」的跳板。
  • 臺灣地區政治形成「八年詛咒」,美日「棋子」復活!
    獲選後,蔡英文發表宣言時表示,民進黨代表的臺灣新政府將努力維持臺海和平與穩定,維持兩岸關係的現狀。同時也警告,大陸可能會給島內施加的壓力會「損害臺灣海峽兩岸之間的關係」。筆者注意到,就以上蔡英文的發言摘要,透露三個信息,第一是不提「中華民國」,而是指「民進黨代表的臺灣新政府」,這一說法,絕非無意,而是謀求「去中華民國化」之心的流露。
  • 美國大選倒計時,吳釗燮對美臺關係「越描越黑」
    臺灣的民進黨當局繼上周六緊急召開「國安會議」後,11月2日又由「外交部長」吳釗燮到「立法院」報告臺美關係,為之前的單邊押寶美國現任總統川普進行「找補」。不過,他一句「交接期」的表態又令島內產生質疑。吳釗燮。圖源:臺灣「ETtoday新聞雲」臺「外交部長」吳釗燮2日到「立法院」報告「臺美關係之現況與未來發展」。
  • 蔡英文主政下的臺灣當局涉外關係困境
    2016年蔡英文上臺以來拒不接受"九二共識"、推動"實質臺獨",大陸方面根據臺灣政局和兩岸關係形勢變化加大"反獨促統"力度。在兩岸缺乏互信和溝通管道、兩岸關係轉向對立對抗的態勢下,蔡當局涉外關係困境愈加突出,不論是維繫"邦交"關係還是參與國際組織等連遭挫折,成績慘澹。川普政府上臺後,蔡當局利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之機,迎合美"印太戰略",推升與美實質關係,也無法撼動中美關係大局。
  • 林泉忠 | 日臺關係——邁向「準同盟」的險棋子?
    摘要:作為「執政黨」之間的「日臺2+2對話」,已觸及中國對日關係中最敏感的神經。不過現時北京仍保持克制,並未要立即與日本翻臉。在「中美新冷戰」的當下,「分斷美日聯手」的戰略,還不能放棄。只是當「美日臺安保對話機制」成為現實,那麼忍耐離臨界點還有多遠?
  • 從蔡英文此行看「美臺關係」的上限與底線
    對此,島內有綠營輿論將此行吹噓為「準訪問」,是美臺關係「歷史最高點」,也有輿論不以為然地諷刺此行只不過是蔡的「畢業之旅」,所以美方才給足面子、辦得轟轟烈烈。 如何看待蔡英文此行所反映出的美臺關係現狀與未來趨勢?
  • 美國加緊對臺軍售,是嫌臺灣當局死得不夠快?
    白宮在給臺獨勢力瘋狂打氣,臺灣當局則仿佛又買到了壯陽藥。其實對臺獨勢力來說,重要的不是買到多少武器,而是美國對它們「以武拒統」的鼓勵態度。中國外交部強烈敦促美方立即取消對臺軍售計劃,停止美臺軍事聯繫和售臺武器,慎重處理涉臺問題,以免給中美兩國兩軍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造成嚴重後果。
  • 臺灣大肆採購軍備背後 政治操作還是強硬對抗
    蔡英文但是美對臺售武日程,因中美貿易談判接近尾聲而眾說紛紜,有美國匿名官員發言:在中美尚未達成貿易協議之前,將暫緩對臺 F16 戰機的軍售案。不過,據報導,臺灣「國防」部長嚴德發昨日首度證實,已於二月向美方發出要求報價的信函,按預定程序,美國政府將於7月回復是否同意。
  • 臺灣團體抗議美國操弄臺灣問題破壞兩岸關係
    12日,中華統一促進黨、「軍公教聯盟」等團體組織民眾前往「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新館舉行抗議活動。中華統一促進黨發布新聞稿表示,臺灣唯有與大陸和平統一,才是長治久安的最大保障,才是人民幸福的最大保證,而美國竟然執意為「臺獨」政客撐腰壯膽。
  • 美在臺協會前主席: 美國若在臺灣駐軍可能導致中美斷交
    因為當年雙方建立外交關係的基本原則之一--美國從臺灣撤軍被破壞了。曾任美國在臺協會(AIT)理事主席的卜睿哲/圖CSIS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卜睿哲22日出席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行的「邁向更強勁美臺關係報告發布」在線研討會。他被問到美國重新在臺灣駐軍的可能性與可行性問題時做上述表示。最近美國國內有人鼓吹要重新在臺駐軍,以威懾中國大陸。
  • 臺海風雲——美國向臺灣賣武器,門道很多
    今天,咱們來聊一下美臺軍售的話題,簡單來說,就是美國在幾十年的時間裡,賣給臺灣很多武器。所以,臺灣在美國的亞太地緣政治格局中的作用是什麼呢?7個字——牽一髮,而動全身。那麼咱們再說一下第二點,美國也不希望臺灣獨立,因為美國能夠意識到,臺獨之日就是統一之時。中國的戰略決心是美國人不敢低估的。另外,一旦獨立 ,臺灣的地緣戰略重要性就會大大降低, 不利於美國掌控亞太。
  • 「臺美」關係轉變?蔡英文興奮了
    此次教習針對臺軍突擊舟等作戰課程進行深入剖析,有助於在之後提升「臺灣陸戰隊的整體作戰水平。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民進黨對美軍「赴臺」的事情,大肆宣傳,絲毫沒有低調的意思。很可能是為了堵住,拜登上位後,外界猜測的「臺美關係」或將轉變的消息。
  • 介文汲: 美國將臺灣逼近戰爭邊緣
    此行,他寫下了自1979年華盛頓與這座島嶼斷絕官方關係以來訪臺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的新篇章。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在接受電臺訪問時則表示,「阿扎爾訪問臺灣是因為美臺討論新冠肺炎。這次拜訪單純為新冠肺炎」。臺灣資深外交官介文汲接受《超訊》訪問時並不認同單純為衛生議題而來的說法,他表示,「這個時刻到訪臺灣,當然是政治目的了」。
  • 銳參考 | 臺當局還指望「美國救臺灣」?島內吵起來了……
    而臺灣島內的反應則是冰火兩重天:業界急得不行,當局卻故作鎮定。    小銳注意到,很多臺媒在報導這一新聞時都不約而同提到「邊緣人」這個詞,因為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都沒有涵蓋臺灣,而臺當局寄最大希望的美國又在政府更替期,對臺政策前景未明。
  • 臺灣是美大選的關鍵?島內熱議「拜登會不會賣臺」
    5日,臺灣陸委會與桃園市政府等單位舉行美國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座談會。
  • 2020年臺灣政局回顧
    一、蔡英文及民進黨勝選,加緊對島內社會控制並企圖以疫謀「獨」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利用執政資源大肆進行政策買票,操控網軍,全力「抹黑」「抹紅」韓國瑜,最終在2020年初兩項選舉中獲勝,蔡英文、賴清德得票817萬張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民進黨在臺「立法院」獲得61個席位。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致使兩岸關係繼續緊張。
  • 蓬佩奧稱解除「美臺關係」中自我限制 專家:對臺採取怎樣措施由...
    臺灣「中央社」引熟悉『美臺關係』的『外交人士』的話表示,這是近年來美國對「美臺關係」往來準則「最大範圍的調整」。臺「總統府」發言人回應稱,這項聲明充分反映臺美「堅實的夥伴關係」,未來也會以相同態度,在既有的堅實基礎上,持續爭取美國跨黨派合作,深化「臺美合作夥伴關係」。擔任歐巴馬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管的埃文·梅代羅斯將此決定描述為「最重要的公關噱頭」,並認為此舉會激怒北京,損害與臺灣的關係。
  • 美預測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爆發地臺灣上榜:中美都想
    他說,從1996年臺海危機,到釣魚島、南海、中印、朝鮮半島等問題,最後的關注點還會回歸到臺海問題。「現在美國在臺灣問題上進行挑釁,觸動了我們的底線,我們沒有任何迴旋餘地。」       「武統臺灣」言論引島內關注 專家:警告指向性很清晰       距離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有關「武統臺灣」的表態過去好幾天了,但國際輿論尤其島內的關注仍未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