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波茨坦會議上,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就向蘇聯最高統帥史達林表示:我們已經造出了原子彈,它是人類史上迄今為止威力最大的炸彈。杜魯門原本指望史達林作出什麼過激反應,誰知道他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希望能將它儘快用來對付日本人。事實上史達林表面看似內心毫無波動,其實暗地裡早已安排了一大堆蘇聯間諜探測原子彈情報,甚至策反了一大堆參與原子彈研發的美國科學家。待到廣島長崎吃了兩顆原子彈受到毀滅性打擊之後,全世界都算認清楚了核武器的威力。
在冷戰開始,西方跟蘇聯正式撕破臉之後,蘇聯的鋼鐵洪流雖說是北約在西歐地面部隊的噩夢,然而西方在空軍,尤其是遠程戰略航空兵上對蘇聯擁有著壓倒性優勢。當時美國的康維爾B-36「和平締造者」螺旋槳轟炸機、波音公司的B-47「同溫層噴氣」噴氣式轟炸機,加上英國的「3V」(勇士、火神、勝利者)戰略轟炸機無一不對蘇聯的大城市構成嚴重威脅,而蘇聯此時用來投放核武器的載具只有仿製自B-29轟炸機的圖-4轟炸機,性能上處於被碾壓的態勢。
蘇聯此時急需一款遠程戰略轟炸機來達到與西方的戰略均勢,於是蘇聯航空天才米亞西舍夫的噴氣式轟炸機方案脫穎而出(另一位蘇聯航空大師圖波列夫卻一直對噴氣式飛機持有懷疑態度,但是米亞西舍夫贏得了蘇聯高層的認可),它就是著名的「野牛」——米亞-4戰略轟炸機。
米亞-4轟炸機基本型全長47.2米,翼展50.48米。改進型號長達到了50.48米,翼展51.82米。整機高度度為11.3米。在動力系統方面,由4臺強勁的AM-3A渦噴發動機為其提供高達340千牛的澎湃動力,這讓它的最大平飛速度達到了947公裡每小時,實用升限達11000米。在續航力上,米亞-4的最大航程可以達到8100公裡(說起來讓人汗顏,我國轟-6K的航程大概也就這個數),作戰半徑達3556公裡(這個距離完全可以對法國發動核打擊)。
在武器系統上,米亞-4可以攜帶總重量達到12噸的航空炸彈(也挺令人汗顏,這恰好也是我國轟-6K的最大載彈量),並且可以掛載核彈。其機腹下還可以掛載攜帶核裝藥魚雷,在RBP-4投彈引導雷達的導引下,其轟炸精度也足以與西方轟炸機媲美。
1954年5月1日的紅場閱兵上,米亞-4第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當時周圍護航的一票米格跟它比起來簡直就像個玩具一樣。鋪天蓋地的米亞-4遮蔽了天空,震驚了在場所有的西方記者,它們甚至認為蘇聯的核打擊能力當時已經與美國相當!其實這是赫魯雪夫玩的一個把戲,他只是用少量米亞-4反覆通場造成了蘇聯已經裝備大量米亞-4的假象。
然而米亞-4耗油量驚人並且航程依然沒有滿足蘇聯的戰略需求,在服役不久後其主力地位就被圖-95轟炸機所取代。如今的米亞-4還躺在莫斯科的莫尼諾中央紅軍博物館中,無聲訴說著那個打了雞血年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