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莫斯科航展上,有很多有意思的飛機,比如今天說到的米亞4氣體運輸機。
米亞4本來是蘇聯戰後第二代戰略轟炸機。在50年代,蘇聯成功研發了原子彈,實現了核平衡。
但原子彈的載體上,蘇聯仍然大大落後西方。
上圖是圖4
現役的圖4戰略轟炸機,是山寨美軍B29轟炸機的產物,早已過時。
蘇聯方面分析,認為圖4根本無法逃過美軍噴氣式戰鬥機的獵殺。
美軍方面則在40年代末期開發了噴氣式戰略轟炸機B47,並且在1951年開始量產。
B47的性能平平,但對於蘇聯的衝擊是巨大的。
蘇聯方面奮起直追,推出了米亞4野牛戰略轟戰機。
該機50年代開始服役,是蘇聯第一款噴氣式戰略轟炸機。
遺憾的是,米亞4野牛設計並不成功。
米亞4野牛最大問題就是航程和載彈量不夠。
同時代的圖95熊雖然是螺旋槳轟炸機,攜帶大量炸彈的航程可以達到1萬3000公裡。
野牛呢?不攜帶任何炸彈也只能飛9000多公裡。
野牛唯一的優勢在於時速較快,每小時900多公裡。但熊的速度也可以達到每小時800多公裡,相差不大。
這樣一來,野牛很快就被淘汰了。它先是被改為空中加油機,然後又被改裝成運輸機。
堂堂威風八面的國家支柱,淪落到如此地步。
70年代,蘇聯擴張日益增加。
一些部隊和基地所在地區的交通不便,需要大型運輸機。
自然,除了各種物資以外,他們還需要氣體物資,最常見的就是天然氣。
於是,一些野牛就改裝為這種氣體運輸機。
大家在2017年莫斯科航展看到的這架野牛,就是這種氣體運輸機。
大家注意它身上背著的大包包,可以裝載不少天然氣。
只是,這種改裝是有危險的。大家隨便想一想,這個大包包會帶來多大的阻力。
一旦飛機遭遇惡劣氣象,就會失去平衡,可能墜機。
除了氣體運輸機以外,野牛還被改裝為火箭燃料運輸機,甚至大型飛機捆綁運輸機(運輸了暴風雪太空梭)。
目前米亞4轟炸機型號已經全部退役,不過俄軍還保留幾十架加油機。
客觀來說,這也是俄軍落後的一種表現。
同米亞4同時代的美軍B47,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全部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