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前幾年引進了2艘「野牛」並成功國產,但是仿佛後來沒有動靜了,也沒有再繼續發展。其實「野牛」是成也「太大」敗也「太大」,況且「野牛」的本身也不是完美的。所以到目前為止中國實際只有2艘烏克蘭原裝「野牛」和2艘自製「野牛」,一共4艘。從下面這圖確實能看出「野牛」夠大,那個步戰車顯得是多麼「渺小」
「野牛」級氣墊船的正式代號為12322型氣墊登陸艦,排水量達到550噸,是世界上現役噸位最大、運輸能力最強的氣墊船。其裝載量可以保證3輛50噸級主戰坦克或300名以上的士兵進行搶灘登陸,3臺UGT6000推進燃氣輪機和2臺UGT6000舉升燃氣輪機使其擁有最大超過60節的航速(超過100公裡/小時)。「野牛」的出現極大保障了蘇聯在黑海地區的兩棲作戰能力,可以不依賴登陸艦直接用氣墊船將兵力投送到黑海沿岸。下圖為各型現役的氣墊登陸艇/船對比,最上面的「賊鷗」就是「野牛」
作為一款超大型氣墊船,島嶼眾多的中國自然也把眼光放到他的身上,特別是面對時局複雜的海峽和南海問題。「野牛」自身300海裡(560公裡)的航程足夠由大陸沿岸出發往返海峽,有海南出發最遠可以抵達西沙群島(越南爭議),數艘配合單次可以高速投送一個兩棲營的兵力。2009年,中國與烏克蘭達成協議引進2艘原裝「野牛」並進行技術轉讓,2013年5月首艇抵達中國,2014年3月二號艇抵達中國,而中國自行建造的2艘也由黃埔造船廠建造。
但是為什麼只有4艘就不再繼續建造了,開頭我說「野牛」是成也「太大」敗也「太大」,巨大的體積即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考慮到「野牛」的艦長達到56米,寬也達到22米,超過世界上任何兩棲船塢登陸艦和兩棲攻擊艦的承載能力,所以實際上「野牛」只能獨立出動,活動範圍也只是300海裡(配合半潛船)。而且單獨出動面對方強大的火力是否能夠壓制還是一個大問題,畢竟「野牛」只有2門630近防炮和2座多管火箭發射裝置。下圖為2萬噸級的868型半潛船搭載「野牛」
與「野牛」相對應的就是726A型氣墊船,從噸位和投送能力來看726A只有「野牛」的三分之一,一次只能搭載1輛主戰坦克。但是726A能適應我國071型船塢登陸艦和075型兩棲攻擊艦,可以隨大型兩棲作戰編隊達到任何作戰地域,不受300海裡的活動範圍限制。而且強大的兩棲攻擊艦編隊可以動用海空火力對登陸地域實施強大的海空火力壓制,保證兩棲登陸的順利進行。我國目前擁有8艘071型,每艘可以攜帶4艘726A,也就是說實際投送能力比1艘「野牛」還要強大。從這個角度考慮,其實726A的適應性遠遠比「野牛」要強,實用性和活動範圍都是比「野牛」適合中國海軍的。
回來再說一下UGT6000型燃氣輪機,除了「野牛」之外中國的726型氣墊船也是用的UGT6000型燃氣輪機。這種燃氣輪機的原型是蘇聯Tu-95型戰略轟炸機使用的NK-12航空渦槳發動機,單臺功率達到1萬馬力。但是5臺笨重的UGT6000推動龐大的「野牛」還可以,安裝在較小726上卻佔用巨大的空間並產生極大的噪聲和震動,所以726型氣墊船實際只建造了區區2艘就因為發動機暫停了,因為當時中國還沒有同類產品。直到中國在以WS-10「太行」核心機基礎上研發的QC-70成功後才得以繼續發展726並成命名為現在的72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