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印度武器,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個詞就是「萬國牌」,倚靠得天獨厚的國際政治環境,印度可以毫無阻礙的在世界範圍內進行買!買!買!不像中國,買這也不行,買那也受阻,只能靠自研。
當然,印度的「萬國牌」擴軍政策也有很大的優點,它可以使印度在短時間內迅速獲得自身需要的武器裝備,從而快速建立起一支強悍的武裝力量,不過,這樣做的弊端也很明顯,太過於依賴外國武器,很容易受制於人,戰時若被出口國卡了脖子,一切都會變得很被動,而且這樣一支外表華麗的強悍軍隊是建立在犧牲本國軍工研發能力的基礎上,長期來看不利於本國工業發展,是一種非常短視的政策。印度高層對當下這種現狀也是很清楚,因此近幾年來,印度也開始學習我國的強軍政策,開始走自研之路,鼓勵本國企業積極參與軍工研發,支持國產裝備。
當然,理想越豐滿,現實也往往會越骨幹,印度的國產裝備一向以「難產」著稱,短則十幾年,像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長則多達數十年,像「阿瓊」坦克,「光輝」戰機,這就使印度的國產裝備面臨著剛剛服役就全面落後的尷尬局面,原因就是工業基礎太薄弱,很多產品都是勉為其難,超出本國的實際研發能力。
不過,印度的國產裝備也不全一無是處,也有一些成功的範例,比如印度國產的「北極星」直升機,再比如接下來要講的這款印度版的武直-10——LCH武裝直升機。
近段時間以來,印巴衝突加劇,兩軍圍繞克什米爾的主權歸屬問題展開全面交火,印軍雖然在綜合實力上對巴軍優勢比較明顯,但在數次交火中,印軍並沒有佔據多少優勢,反而屢次被巴軍教訓的灰頭土臉,為扭轉局面,印軍急需為地面武裝提供空中支援,而武裝直升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當前,印軍中性能最先進的武裝直升機當屬進口美國的阿帕奇直升機,但該機目前只有8架在印軍服役,總合同也不過22架,對於印度來說根本無法滿足其作戰需求,因此需要另一種武裝直升機來與阿帕奇配合作戰,印度國產的LCH成為最佳選擇。
LCH武裝直升機是一種多用途輕型直升機,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研究並製造,該機是在「北極星」輕型直升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二者在多個組件上具有共同性,包括發動機和旋槳在內。
其實早在2010年,該機就成功進行了首次試飛,2016年,印度國防部就授權印度空軍和印度航空兵購買了首批15架量產型號,次年為印度陸軍航空兵總共訂購了114架LCH武裝直升機,而為印度空軍總共訂購了65架LCH武裝直升機,對比只有22架的阿帕奇,顯然LCH才是印度武裝直升機的真正主力。
LCH最大起飛重量5.8噸,比武直-10 的6噸略低,但基本處於一個水準,都屬於輕型武裝直升機之列,其最大飛行速度為300公裡每小時,爬升率為12米每秒,擁有不錯的空中機動性能,短翼下有四個外掛點,有效載荷為3.4噸,可掛載多種對陸對空飛彈和火箭發射巢,可同時掛載2組雙聯裝Mistral-2空對空飛彈和2組四聯裝Helina反坦克飛彈,或者搭配4具70毫米口徑的泰勒斯火箭發射巢,機頭是一門20毫米口徑的旋轉炮塔。
LCH的機載電子系統也是非常先進,配有自動飛控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敵我識別系統及各種雷達系統,機頭前方加裝了以色列埃爾比特公司的前視紅外吊艙,該吊艙集成了夜視鏡的頭盔瞄準具和固定瞄準具,使該機在具備夜間作戰能力的同時,駕駛員能精確跟蹤、鎖定目標,並控制機載武器實施打擊。
該機有一大性能要比我國武直-10出色,那就是高海拔作戰能力。我們都知道,印度的最大敵人就是巴基斯坦,兩者的矛盾衝突點就是克什米爾地區,該地區處於高海拔地區,從兩國曆次的衝突中,印度深深地感受到,只有部署一定的高原作戰飛機,戰時才不會被動。除了跟巴基斯坦的矛盾,印度跟我國在西藏南部也有邊界糾紛,LCH除了要應對巴基斯坦,對我國也有一定威懾作用。據悉,LCH可在海拔3000米的機場起飛,在5000米的高度使用機載武器,並在不超過6500米的高度遙控無人飛行器執行任務。
總體來說,LCH是印度為數不多的性能比較出色的作戰武器之一,總體性能逼近我國的武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