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報】東工大研發新型柔性太赫茲攝像機,可實現不規則物體的盲區成像;全球首艘 LNG 雙燃料 + 電池混合動力汽車運輸船

2021-02-26 深圳市創業創新聯合會

東京工業大學研發新型柔性太赫茲攝像機,可實現不規則物體的盲區成像

圖 | 新型 2D 太赫茲攝像機(來源:Tokyo Tech)近日,東京工業大學副教授 Yukio Kawano 領導的團隊設計出一種靈活獨立的 THz 傳感器陣列,可讓太赫茲攝像機對形狀不規則的物體盲區進行成像。該研究成果發表在《高級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標題為《一種基於自對準 2D 懸浮傳感器陣列模式的可調節設計的太赫茲攝像機貼片》(A Terahertz Video Camera Patch Sheet with an Adjustable Design based on Self‐Aligned, 2D, Suspended Sensor Array Patterning)。(MIT科技評論)全球首輛 LNG 雙燃料 + 電池混合動力汽車運輸船全船貫通

近日,中國船舶旗下江南造船為挪威 UECC 公司建造的 3600 車汽車運輸船(PCTC)系列首制船實現全船貫通,根據計劃將於 4 月 12 日下水。據悉,該艘船由上海船舶設計院(SDARI)設計,掛挪威旗,是世界上首艘 LNG 雙燃料 + 電池混合動力汽車運輸船(LNG Powered Battery Hybrid Solution PCTC),總長 169.10 米,型寬 28.00 米,採用燃油和天然氣雙燃料動力,滿足 IMO Tier 3 NOx 排放限值。(MIT科技評論)

科學家在「自適應有限元算法」設計上獲突破

周愛輝團隊碳60體系電子結構自適應有限元計算結果,從左至右分別為體系構型、密度圖及網格截面圖。(研究團隊供圖)近日,在我國首個以數學學科為主導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高性能科學計算的基礎算法與可計算建模」支持下,我國科學家證明了他們所設計的基於後驗誤差估計的「自適應有限元離散算法」具有最優收斂率與最優複雜度,完成了國際首個重特徵值問題自適應有限元收斂率與複雜度分析工作。(中國科學報)

美國空軍正研發傷口癒合噴霧劑:可編程細胞,比人體自然恢復速度快5倍

美國空軍正與密西根大學合作研發一種讓未來戰士快速治癒傷口的方法,它治療創傷的速度比人體自然恢復速度快五倍。細胞編程過程使用一種叫做轉錄因子的蛋白質來修改其基因組,轉錄因子可以阻止不同的基因「調節細胞分裂和生長、細胞遷移和組織等活動」。(前瞻經濟學人)浙大教授預測儲鈉最佳結構,並成功製備該結構儲鈉材料

圖 | 摻雜碳材料的存儲示意圖(來源:Toc 圖)

如何實現高性能鈉離子電池負極?「最近的研究表明,無定形碳是一個合適的負極,因為它的缺陷點可以作為鈉離子儲存的位點。摻雜的非晶碳,特別是富電子元素摻雜的非晶碳,是一個很好的儲鈉負極。」 塗江平介紹稱。其團隊與來自寧波大學和東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描述了如何應用原子尺度的基本物理概念來構建鈉離子電池的高性能陽極。

本次研究完善了碳材料儲鈉的機制,闡明了無定形材料的儲鈉機制,為碳基鈉離子電池負極的構建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依據。研究結果以題為《富電子元素摻雜非晶碳的儲鈉行為》(Sodium-storage behavior of electron-rich element-doped amorphous carbon)的論文發表在《應用物理評論》 (Applied Physics Reviews) 上。(MIT科技評論)

北航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咽拭子採集仿生軟體機器人研究取得新進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仿生軟體機器人實驗室研究團隊設計研發出一種軟體咽拭子採樣機器人,於2021年1月25日在國際機器人領域著名期刊《IEEE Robotics & Automation Magazine》上以「Atapered soft robotic oropharyngeal swab for throat testing: A New Way toCollect Sputa Samples」為標題在線發表。該研究提出利用軟體機器人的可變性特性,替代傳統的剛性咽拭子,以軟體咽拭子在受試者咽喉部變形取代剛性末端在受試者眼前的運動,進而大大降低了受試者在面向剛性機器人時的心理恐慌程度,並提高了機器人的採樣安全性。該研究已申請發明專利。


相關焦點

  • 日本郵船首艘大型LNG動力汽車運輸船完工交付
    10月28日,由日本新來島造船為日本郵船建造的首艘大型LNG動力汽車運輸船「SAKURALEADER」號完工交付。 這是日本國內船企首次建造大型LNG動力船,新船以象徵日本的櫻花(SAKURA)為名,全長199.95米,寬38米,總噸位73500噸,能夠搭載7000輛汽車,掛日本船旗。交付後將從事豐田汽車的整車運輸工作。 「SAKURA LEADER」號具備了能夠將能效提升40%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附加技術。
  • 鍍膜劑的全球市場調查數據;世界首艘液化氫運輸船在日本下水;日本開發全球首個搭載HDR力傳感器的組裝機器人!
    在此背景下,NEDO與埼玉大學開始研究開發基於高動態範圍成像(HDR)運動解析技術的組裝機器人,其後與株式會社WACOH-TECH合作開發出可檢測出廣範圍力值的HDR力傳感器,之後又得到株式會社與電舍的協助,成功開發出搭載HDR力傳感器的組裝機器人。
  • 【世界首艘】滬東中華交付全球最大LNG動力貨櫃船
    為了滿足巨大的裝箱量,為了滿足巨大的裝箱量,滬東中華研發製造了當今貨櫃船領域最先進的綁紮橋,型式多達21種。最大堆箱層數高達24層,相當於22樓的高度,堪稱海上「巨無霸」。該船集一人橋樓、無人機艙、抗橫傾自動平衡、全船閉路電視監控系統、自動檢測報警等一系列智能化、安保化自動控制系統於一身,可抗10級風力,僅需26名船員即可輕鬆駕馭。按照當前世界先進設計標準,航行中可抗10級風力。
  • 八種顛覆未來作戰的前沿技術,微米納米前景可期
    研究人員證實,這種石墨烯紙可以平復1000次,且製造的超級電容性能不發生明顯降低。這種將石墨烯起皺的技術不僅可用於製造超級電容器,也可用於製作柔性電池的電極,或者為特定的化學或生物分子製造可伸縮傳感器等。在探測與傳感器方面,2012年,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科學家成功製成石墨烯光電探測器,能非常快速地處理和引導光電信號。
  • 電容成像技術可實現曲面或柔性顯示屏
    據外媒報導,電容成像技術先驅 SigmaSense公司宣布推出業內首個on-cell(將觸控螢幕嵌入到顯示屏的彩色濾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間,即在液晶面板上配觸摸傳感器
  • 中國氫燃料電池成功試飛:3大軍事用途效果驚人
    據科技日報網報導,這架氫燃料電池試驗機是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與遼寧通用航空研究院聯合研製的。  它是在遼寧通用航空研究院研製的RX1E電動飛機上進行改裝,採用大連化物所研製的20千瓦氫燃料電池為動力電源,配合小容量輔助鋰電池組,儲氫方式為機載35MPa氫儲罐。
  • 全國首臺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機車正式上線 氫能機車製造實現國產化丨新能源每ⓔ天
    全國首臺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機車正式上線 氫能機車製造實現國產化全國首臺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機車正式上線。氫能機車項目由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氫能公司和中車大同公司以戰略合作的形式共同推動。該機車由中車大同公司研製,以國家電投氫能公司研製的「氫騰」燃料電池為核心動力,通過央企間的強強聯合,使氫能機車製造從核心動力到主要零配件首次全部實現國產化。
  • 「電池王」中國動力 闖出軍民融合發展新航道
    最讓劉寶生引以為豪的是,公司自主研發的起停系統用AGM電池。該研發項目於2009年被列為公司「1號工程」,引領了一場鉛酸蓄電池行業的重大技術變革。「當年,我們獲悉歐洲主要汽車廠家都在車輛燃油系統中採用了起停系統,以實現節能減排,於是很快做出自主研發起停系統用AGM電池的決定。」
  • 「電池王」中國動力闖出軍民融合發展新航道
    「當年,我們獲悉歐洲主要汽車廠家都在車輛燃油系統中採用了起停系統,以實現節能減排,於是很快做出自主研發起停系統用AGM電池的決定。」劉寶生回憶道,「鑑於彼時國內同行對該技術全無認知,市場前景不明,研發需要引進多個國家設備,對於1號工程的實施,有人認為風險太大,該技術能否研發出來,存在疑議。」值得慶幸的是這一計劃按計劃上馬。
  • 【能鏈周刊】三菱宣布將批量生產燃料電池卡車(3.23-3.27)
    據悉,這款燃料電池重型轎車運輸車是基於洺源科技(大連)有限公司聯合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和東風汽車開發的一款18噸-36噸級燃料電池重卡平臺研製生產的。▲圖片來源:網絡該款燃料電池重型轎車運輸車搭載由洺源科技研發的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整車控制器及氫系統控制器。
  • 中國商飛和氫航科技探討氫燃料電池在航空動力應用中的優點和特點
    打開APP 中國商飛和氫航科技探討氫燃料電池在航空動力應用中的優點和特點 無人機之家 發表於 2021-01-06 12:02:39
  • 從212到216:德國燃料電池AIP潛艇的演化
    這就意味著在20%的部分負荷下,可實現70%的最大效率。常規潛艇裝備該燃料電池系統後,利用現有的海軍基地與基礎設施,不用增加成本,也能安全操作使用與維修保養。 採用新型混合動力系統,提高水下自持力,降低暴露率 212A級潛艇的混合動力系統的主要創新是燃料電池,裝備有帶反應劑供應源的模塊化燃料電池AIP系統,具備直接向潛艇推進電機提供直流電源的能力。
  • 氫燃料電池飛機3大軍事用途效果驚人氫燃料電池飛機3大軍事用途效果驚人
    近年來,團隊又先後研製出了多種型號的航空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源系統,填補了中國在這一技術領域的空白。其中,Ⅰ型系統2009年11月應用於中國首艘燃料電池動力飛艇「致遠一號」,Ⅱ型系統2012年7月應用於中國首架燃料電池無人機「雷鳥號」。燃料電池是一種高效、環境友好的發電裝置。
  • 氫燃料電池飛機3大軍事用途,效果驚人!
    近年來,團隊又先後研製出了多種型號的航空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源系統,填補了中國在這一技術領域的空白。其中,Ⅰ型系統2009年11月應用於中國首艘燃料電池動力飛艇「致遠一號」,Ⅱ型系統2012年7月應用於中國首架燃料電池無人機「雷鳥號」。燃料電池是一種高效、環境友好的發電裝置。
  • 快訊|用Apple的ARKit訓練機器人抓取物體;中國首款L4級5G無人駕駛汽車武漢量產等
    ARKit 通過將 RGB 攝像機在對象周圍移動兩分鐘而生成的數據創建點雲。機器人抓取是一個特定的機器人子領域,其重點是教導機器人拾取,移動,操縱或抓握物體的挑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Autolab 的敏捷網絡研究(Dext-Net)可以追溯到 2017 年,其中包括開源培訓數據集和預先訓練的模型,用於在電子商務垃圾桶揀選場景中進行機器人抓取。
  • 拋開成本,有哪幾種動力可超1000km續航?
    (狗頭表情)好了,木頭備好之後就能造船了,一條優秀的古代戰艦必須是混合動力的,風向和風速合適的時候就用風帆,逆風的時候就用人力,順風加速衝擊的時候就用混合動力。如果不涉及核反應堆呢?那麼續航最長的船舶應該是可以使用LNG燃料的LNG運輸船,中國目前很喜歡造這種動力形式。
  • 【演講主題】高成綠能侯向理:基於自主核心技術的燃料電池產品開發和多元化場景應用
    從事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研究超過18年,於2010年7月進入浙江高成綠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擔任技術總監一職,全面負責公司技術開發工作。目前已帶領團隊完全掌握了催化劑、膜電極、燃料電池堆和電解水制氫的核心技術,成功開發了50瓦到200千瓦系列化燃料電池電堆產品,並在便攜、移動、固定、動力等領域實現了批量應用。
  • 太赫茲技術及其在國防與安全領域的應用
    有極電介質存在等效的電偶極矩,金屬導體內部則存在大量自由移動的電荷,兩者與太赫茲波相互作用時會出現共振吸收,因此太赫茲波對這兩種物質的穿透性很低。而無極電介質對太赫茲波不會產生共振吸收效應,從而具有很強的穿透性。由此太赫茲成像可以將不同的材質加以區分。很多包裝材料如塑料、紙箱、布料、木材等都屬於無極電介質,但它們對可見光都是不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