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行動計劃評估報告發布,任務如期完成

2022-01-03 新華網


規定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國務院新聞辦14日公布《〈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2-2015年)〉實施評估報告》。報告說,《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2-2015年)》規定的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報告說,2012-2015年,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障人民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堅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努力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切實保障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人權理論研究和人權教育,努力提升全社會尊重和保障人權意識;堅持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國際人權交流與合作,認真履行國際人權條約,推動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到2015年底,如期完成了《行動計劃》預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其中約48%的約束性指標、50%以上的涉民生指標提前或超額完成,《行動計劃》得到全面落實。

在《行動計劃》規定的約束性指標之外,中國政府積極回應社會熱點和民眾訴求,做了大量促進人權保障的工作。自2012年起,異地高考逐步開放,受教育權得到更加充分的落實;2013年12月,勞動教養制度被廢止;2015年8月,對四類服刑罪犯予以特赦;審議通過刑法修正案(九),在立法上取消了9個罪名的死刑,適用死刑的罪名從原來的55個減少至46個等。

報告說,根據《行動計劃》的規定,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外交部牽頭,國家立法和司法機關、國務院相關職能部門以及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組成國家人權行動計劃聯席會議機制,負責統籌協調《行動計劃》的執行、監督和評估工作。

據介紹,聯席會議機制先後於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7月組織對《行動計劃》執行情況的中期評估和終期評估工作。其中,終期評估工作經過調研、評估、總結三個階段最後形成了這份評估報告。(記者孫鐵翔、胡龍江)

將制定新一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

中宣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蔣建國在14日召開的《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2—2015年)》實施評估總結會議上宣布,中國政府將制定新一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年)》。

據悉,《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年)》將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外交部牽頭的國家人權行動計劃聯席會議機制組織制定和監督實施。聯席會議機製成員包括國家立法和司法機關、中央和國務院相關部門以及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

據介紹,新一期的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將結合「十三五」規劃,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各個領域明確規定中國政府在促進和保障人權方面的目標、任務以及具體措施。

這將是中國政府制定的第三個以人權為主題的國家規劃。此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曾分別於2009年4月發布《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2012年6月發布《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2—2015年)》。

人權保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國務院新聞辦14日公布《〈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2-2015年)〉實施評估報告》指出,《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2-2015年)》規定的目標任務如期完成。這充分表現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全面有序推進人權事業發展的決心和信心,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

中國人民深知人的價值、基本人權、人格尊嚴對社會發展進步的重大意義。多年來,我國堅持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同中國實際相結合,顯著提高了人民生存權、發展權的保障水平,促進了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全面協調發展,成功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

人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人權保障涉及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如何在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進程中,促進人權事業發展,顯得尤為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改革發展紅利惠及全體人民,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

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雖然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還面臨諸多挑戰。經濟發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仍然較大,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醫療、教育、養老、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還有一些困難要解決,一些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形勢不容忽視。實現更高水平的人權保障任重道遠,依然要付出艱巨努力。

人權保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實現人民充分享有人權是人類社會的共同奮鬥目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將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人權事業和世界人權事業的共同發展,不斷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新華社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2-2015年)〉實施評估報告》全文

相關焦點

  • 美國國土安全部發布《應對中國威脅的戰略行動計劃》
    報告為美國重塑全球夥伴關係提出7條建議,包括解決國內問題、加強外交與發展而非僅關注軍事、增加國際事務預算、實行多邊主義、發起健康安全倡議、促進民主、人權與反腐敗、主動獲取公眾支持等。 新美國安全中心發布《人工智慧與國際穩定:風險與建立信任措施》報告據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官網1月12日消息,CNAS發布《人工智慧與國際穩定:風險與建立信任措施》報告。報告評估了人工智慧(AI)軍事化應用的風險,指出通過單邊、雙邊和多邊行動建立信任措施(CBM)是減少AI風險的潛在工具。
  • 澳大利亞國家海洋科學委員會發布《國家海洋科學計劃2015—2025:中期計劃》
    澳大利亞國家海洋科學委員會(NMSC)於2021年11月發布了《國家海洋科學計劃2015—2025:中期計劃》(National Marine Science Plan 2015—2025:The Midway Point),該報告評估了2015-2020年期間8項建議的研究進展,並強調下一步行動。
  • 2020人權報告: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有組織的鎮壓欺凌創新記錄
    人權觀察組織在其報告中說。該組織援引以色列「立即和平(Peace Now)」組織說法稱,2020年推進定居點建設計劃已提前完成,截至10月15日,佔領者已經完成12159套定居點住房的修建。自該組織2012年開始追蹤相關數據以來,2020年的這一數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從而達到「有記錄以來的年度最高值」。
  • 印度發布首部氣候變化評估報告
    2020年7月3日,印度政府地球科學部(Ministry of Earth Sciences, MoES)發布首部關於印度地區氣候變化評估的報告
  • 美國將發布解密報告,卡舒吉案怎麼又被翻出來了?
    美國最快將於當地時間周四發布該案的情報報告。而就在報告發布的當口,美國總統拜登還將與沙特國王薩勒曼通電話,這是拜登上任一個多月來首次與沙特領導人通話。拜登政府為何選擇此時再翻舊案?聯繫美國一段時間以來在中東地區的言動,拜登的中東政策又呈現哪些新的動向?
  • 中美軍機相撞事件二十年,美報告評估情報損失不大
    美國國會研究處當年10月10日就此事件發布一份評估報告。報告認為,美國在此事件中的情報損失不大。從長遠來看,這一事件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飛機在中國附近的國際空域飛行將產生影響。這一事件產生了四個方面的影響,分別是對EP-3E機隊的運作形成壓力,進行海上空中監視活動的條件,可能需要派出護航飛機,用無人機執行空中偵察任務。
  • 烏擬通過《國家人權戰略》,尊重人權、抵制私刑勢在必行!
    據當地媒體報導,烏茲別克斯坦正在努力通過《國家人權戰略》。《戰略》草案由國家人權中心編訂。
  • 前所未有的定居點擴張 2020人權觀察報告: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實行有組織鎮壓和歧視
    人權觀察組織在其關於巴勒斯坦和以色列2020年系列事件的報告中補充說,以色列佔領當局經常做的很多行為超出了安全界限。人權觀察的這份報告基於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國際人權組織統計數據,這些數據記錄了以色列佔領者在過去一年的行徑。人權觀察組織報告中廣泛談及以色列政府對被佔領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人實行的封鎖,這種封鎖已持續了十三年之久,此外,以色列還嚴格限制貨物進出。
  • 速覽《新聞聯播》:國新辦發表2018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國際社會持續關注中國兩會,各界人士認為,兩會傳遞出的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等信息對世界其他國家來說意味著更多共同發展的機遇。 01.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3月14日)發表《2018年美國的人權紀錄》、《2018年美國侵犯人權事記》,對美國侵犯人權的狀況進行揭露。
  • 美國DSB發布《5G網絡技術國防應用》報告執行摘要(全文翻譯)
    「如果採納並迅速採取行動,該戰略將為國防部提供一個近期計劃,以確保為'5G及以上'電信標準、能力和行業提供充滿充滿活力的美國研發(R&D)基地;美國在全球通信和網絡基礎上的長期競爭力;我們的國家和條約合作夥伴,以及美國國內外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賴、彈性的通信基礎設施選擇
  • 蘭德發布《火箭軍與中國軍改》報告 | 附全文下載
    近日,蘭德公司發布了《火箭軍的現代化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改革》報告,這是蘭德公司資深政治學家麥可·蔡司,於2018年2月15日在「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
  • [軍情解碼]美國2018年《核態勢評估》報告分析
    《核態勢評估》報告通常每8年更新一次,1994年柯林頓政府制定了冷戰後美國第一版《核態勢評估》報告,2002年小布希政府公布了第二版《核態勢評估》報告,2010年歐巴馬政府出臺第三版《核態勢評估》報告。2017年1月,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國防部需要出臺《核態勢評估》報告,目的是確保美國核威懾的安全可靠和有效」。
  • 人權組織再「白頭盔」造假證據
    據俄羅斯衛星中文網4月10日報導,非商業社會團體瑞典醫生人權組織(Swedish Doctors For Human Rights,簡稱「SWEDHR」)日前發文指控敘利亞反政府NGO「白頭盔」成員在敘利亞的救援行動系造假行為。瑞典人權人士認為,視頻中所拍攝的大量「救援」過程都是偽造的,他們「救援」的其實是已經死去的孩子。
  • 日本2021年國防總預算達GDP1.09%;美媒:過去10年沒如期完成任何大型項目;捷克首都爆發千人反防疫示威
    文章認為,如果會議目標是宣傳美國的政治、社會和經濟模式,華盛頓應該推遲峰會,先把自己國家的事處理好再說。如果會議的目標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孤立,這對美國來說,不可能有什麼效果。3.美國「慘澹」基建史:過去10年沒如期完成任何大型項目觀察者網:如果回顧美國過去幾十年的重大基建項目,恐怕沒有人能對這個問題保持樂觀。
  • 聯合國:應重視朝鮮人權議題
    這份在韓國政府所主辦之韓國全球和平論壇上發表的報告寫道,首爾和華盛頓應「讓人權議題整合至和平與無核化談判之中」,並將居住在朝鮮境外的脫北者納入,以「促進參與性和包容性和平進程」。脫北者的怨嘆該報告主要基於對自2018年至2019年期間離開朝鮮的63人的訪談。其中許多人提及他們對於平壤人權議題遭到漠視的不安。
  • 蘭德公司發布《多重困境——全域指揮控制的挑戰與選擇》報告
    報告關注的是針對均勢對手的重大作戰行動的戰役級指揮控制,討論限制在對美軍聯合作戰的指揮控制而非兩個或以上國家之間聯盟作戰的指揮控制。報告的分析聚焦於在一個地理區域作戰司令部(GCC)如美國歐洲司令部或美國印太司令部內的指揮控制。
  • 二戰末期,美軍為何最終放棄了進攻日本本土的「沒落行動」計劃
    而美軍也已經開始為登陸日本本土作戰制定計劃,以「奧林匹克計劃」和「小王冠計劃」為核心的「沒落行動」方案已經基本出爐。因此,美軍最終制定了代號為「沒落行動」的作戰方案,此方案主要包含兩個部分:其中「奧林匹克行動」計劃於1945年11月1日實施,目的是佔領九州南部約三分之一左右領土,使其與衝繩成為後續行動的主要基地。而「小王冠計劃」則計劃於1946年3月1日實施,其目標直指迫近東京的關東平原。不過,美國的計劃看似雄心勃勃,但實際上計劃的推行同樣存在困難,而最大的問題便來自於兵力。
  • 海軍造船名列美國防預算重新評估的首位
    該指令於2月17日發布,要求五角大樓成本分析和項目評估局(CAPE)局長評估國防預算中的一系列項目,包括海軍造船和國防部可以淘汰傳統飛機和艦艇能力的領域。CAPE評估應該強調三個目標:對太平洋威懾計劃能力的幾種投資方式,該倡議是在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提出的; 如何加快遠程駕駛和自動駕駛系統的使用;五角大樓在「近期」銷毀傳統飛機和艦船的實例。一旦CAPE評估完成,一個「國防副部長管理行動小組」(DMAG)將對其進行審查。
  • 美國蘭德公司發布2030未來戰爭系列研究報告
    2030未來戰爭系列研究報告,針對現在到2030年間下次戰爭發生的地點、參與方、原因及方式,從地緣政治、經濟、環境、法律、信息和軍事6個趨勢來塑造未來戰爭畫像。本次共發布了7份研究報告,分別為一份總報告《2030未來戰爭:項目概述與結論》,一份研究簡報《凝視水晶球——全面評估未來戰爭》和5份分報告《地緣政治趨勢與未來戰爭》、《全球經濟趨勢與未來戰爭》、《環境、地理與未來戰爭》、《約束趨勢與未來戰爭》及《軍事趨勢與未來戰爭》。
  • 美國稱沙特王儲批准殺害記者卡舒吉行動 布林肯宣布對76名沙特人施加籤證限制
    ·卡舒吉的行動,這可能對美沙關係產生重大影響。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周五(2月26日)發布了一份解密的評估報告,顯示沙特王儲本·薩勒曼批准了2018年10月「俘獲或殺死」《華盛頓郵報》記者卡舒吉的行動。同樣是在周五,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對76名沙烏地阿拉伯人實施了籤證限制。他說,這些人「據信參與威脅海外持不同政見人士,包括但不限於卡舒吉被殺事件」。布林肯說,這些限制是新的「卡舒吉禁令」政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