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成功進行了一次東風-5C戰略核飛彈10枚分彈頭試射。飛彈從山西太原附近發射,擊中南疆沙漠中的靶場,試射獲圓滿成功。這一舉動引起了華盛頓的高度關注,或許會對川普的對華政策產生影響。
東風5b重型洲際飛彈
2月3日是雞年新春第一個工作日,剛剛過去的春節長假,祖國大地歡天喜地年味兒濃鬱。筆者曾在大年三十那天,在《看看新聞》「點兵」欄目寫下《東風-41護佑中國歡樂祥和過大年!》一文,預祝偉大祖國強軍興國的「金雞報春」!
已崛起為國際強勢主流媒體、新聞報導一向嚴肅嚴謹、令西方主流媒體忌憚卻無可奈何的《今日俄羅斯》,援引多個消息源綜合評估後新近披露:前不久,中國成功進行了一次東風-5C戰略核飛彈10枚分彈頭試射。飛彈從山西太原附近發射,擊中南疆沙漠中的靶場,試射獲圓滿成功。這次試射被美國五角大樓和美情報機構的高度關注,被認為是中國對美戰略核反擊能力的再次躍升,迫使川普領銜的美國新政府,在確定對華政策前不得不再作更為謹慎地評估。筆者以為這個評價還是較客觀的。
東風-5C是東風-5系列戰略核飛彈的最新曝光型號。評估東風-5C的戰略核威懾力,有必要先嘮叨幾句東風-5戰略核飛彈的發展歷程。
東風-5戰略核飛彈用固定發射井液態發射。1971年首次試驗發射,1981年正式入役。系中國首款單一核彈頭戰略飛彈,彈頭種類為氫彈,爆炸當量相當於300-400萬噸TNT,可覆蓋美國和前蘇聯全境。入役初期主要威懾對象為前蘇聯。
1983年,命中精度、射擊距離、發射反應時間均獲大幅提升的東風-5A入役。1986年東風-5A首次成功進行三彈頭分導試驗。與此同時,原二炮分別在河南和湖南兩省的大山溝裡組建起803、804、818三個東風-5A飛彈旅。
2005年,東風-5A的升級型東風-B發射試驗成功,但軍方始終未予承認或否認。直到2015年其高調亮相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大閱兵,軍方才正式確認東風-5B不但的確存在,且早已入役多年。並與東風-31A、東風-31B、巨浪-2和巨浪-2A共同構築起中國戰略核反擊的中堅力量。
每個東風-5飛彈旅通常配置12枚飛彈,現有的三個東風-5飛彈旅,已全部列裝東風-5A和東風-5B兩款飛彈。從飛彈升級換裝的規律(首次正式曝光前通常已列裝部隊若干年)看,東風-5C不但早已列裝,而且極有可能在2020年前換掉所有的東風-5A。
多少年了,全球軍迷業已形成的一種思維定勢:固定發射井發射的戰略核飛彈,發射準備時間過長,發射井自身生存概率過低,因此,進入21世紀後,再將這類核飛彈視為核反擊殺器,似乎已勉為其難,以致於中美俄三大國的這類戰略核飛彈,均被各自的軍迷所普遍「不待見」。
可事實上,中美俄都在同時投入不菲資金,改進和升級這類似乎已過時的戰略大殺器。現代超級計算機的發展(中國在此領域走在美國前面,把俄羅斯遠遠甩在後面),不但使這類戰略核飛彈「老樹發新枝」(攻擊精度大幅提高、反應時間大幅縮短),而且使曾長期落後於美俄的中國核彈頭小型化能力後來居上。此外,在中美俄三大國中,中國還擁有優於美俄的從母彈頭「脫殼」後分彈頭再度變軌飛控技術,人們完全可以設想,當東風-5C的10個分彈頭從「母彈」頭「脫殼」後,通過再次變軌飛向預定攻擊目標,美國的飛彈防禦系統拿什麼進行有效攔截?何況,一旦必須進行核反擊時,中方絕不會僅僅發射一兩枚「母彈」,而是整旅的飛彈齊射反擊,試問,美國的反導系統有自信敢說有能力對付東風-5C的飽和式集群反擊嗎?
通常情形下,中國的東風-5系列,美國的民兵系列、俄羅斯的撒旦系列,母彈頭總重量在3000公斤左右,扣除後段助推飛行器總重1500公斤左右後,彈頭實際總重約1500公斤左右。此前,東風-5B帶三枚分彈頭時,每枚重量500公斤左右。現如今東風-5C帶10枚分彈頭,意味著同樣的爆炸總當量下,每枚分彈頭的重量只有150公斤左右。如此大威力彈頭小型化之能力,在全球禁止核試驗已數十年的大背景下,中國位居世界頂尖的一流「超算」模擬核試驗能力功不可!
東風-5C的出現,對其潛在的亦是現實的威懾對象美國,清晰傳遞著兩則信號:其一,中國雖不會參與美俄已經「重燃」的核競賽,但中國核軍工人也在快馬加鞭只爭朝夕;其二,中國戰略核反擊能力,從數量到質量(如果在2023年左右將803旅、804旅、818旅全部換裝成東風-5C,意味著即使不新建同等級的「東風旅」,中國僅一個東風-5系列,就擁有360枚戰略核彈頭)均在致力於構築新的「核平衡」均勢。
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在戰略核力量上,西風壓倒東風的屈辱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東風壓倒西風的態勢正在逐漸構築中……這就是東風-5C帶給筆者的最新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