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宣布重大科技突破!沒想到科技如此迅猛!

2021-03-02 達摩科技

編者語:在一個真正史詩級別的科技領域中,沒有任何一項革新技術比納米機器人的出現更為舉世震驚。

近日,美國科學家又宣布一項重大科技突破:藉助光聲斷層成像技術,實時控制納米機器人,讓它們準確抵達人體某個部位(比如腸癌病人的腸道腫瘤處),進而讓納米機器人實現藥物遞送,或進行智能微手術。

  

這個實驗論文發表於著名學術刊物Science Robotics,引起科學界的廣泛關注。普通人看來這可能只是一種不起眼的小突破,然而在真正的科學家眼裡,卻蘊含著納米機器人的一次巨大進步。

要知道,以前納米機器人在人體內可控自主運動,一直是一個難題。納米機器人太小了,只有人類頭髮絲的幾十分之一,進入人體體內很難定位;如果進入血管,被血液等一裹挾和衝擊,往往失去控制,乃至無影無蹤。

  

現在好了,有了這個技術,納米機器人就可以在進入人體深層組織後,仍然被人盯得清清楚楚、管得嚴嚴實實,人類可以實時控制它們給病變的細胞送藥,或對癌變的細胞進行微手術。

這種納米科技,簡直完全顛覆了人類的思維:想想,以後有一天你持續發燒,但醫生既沒有給你開藥,也沒有打針,而是提供了一種特別的醫療方式——往血液裡植入一種微小的機器人。這種機器人探測到發燒原因,遊過動脈和靜脈,運行到適當的系統,直接對感染部位進行治療。

是的,你沒看錯:在一個真正史詩級別的科技領域中,沒有任何一項革新技術比納米機器人的出現更為舉世震驚。在未來幾年內,納米機器人將會帶來一場醫學革命,並徹底改變人類的勞動和生活方式。

  

納米機器人,一個最前沿的研究領域。它是一種藉助最先進的晶片和納米技術,在原子水平上精確地建造和操縱物體的機器人。

現在,人類已經可以通過3D列印,一次製造出幾十萬個納米機器人,在人類無法進行操作的分子層面上對原子和細胞結構實現一系列操作。而對納米機器人的運用,現在最重要的一個領域,是醫學。

第一步,巡察:在你的血管裡放進500萬個納米機器人,這些納米機器人能夠24小時在人體內巡邏,一旦發現病灶就立即鎖定,確認後釋放所攜帶的藥物!

現在,以色列科學家正在研製一種微型納米機器人,它可以在人體內「巡邏」,在鎖定病灶後自動釋放所攜帶的藥物。

這種機器人目前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它可以從多種渠道來檢測疾病指標,例如mRNA、微核糖核酸(miRNA)、蛋白質以及多種小分子。

科學家的目標是:在未來創造大量這種納米機器人,讓它們自動且不間斷地在身體內巡邏,尋找各種疾病信號。同時,利用納米機器人從多種渠道直接探測疾病指標,讓診斷更為精確。

 

例如,當感冒病毒被檢測出,納米機器人便可主動打破此病毒分子層上的原子結構,從而抑制病情深入發展。這樣一來,潛在病人便不致產生打噴嚏、咳嗽等症狀。

如果納米機器人在未來能夠修復並維護人類的免疫系統,那麼我們很可能再也不會得病。因為它能夠24小時不間斷地在體內進行監測工作、先行評估疾病等級以及採取諸如輸送藥物等必要措施。

第二步,治療:醫生可以利用細菌般大小的機器人來治療從心臟病到癌症的各種疾病:注入血管清理血液,修復以現有水平難以修復的最小細胞,乃至清除癌變。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發的納米機器人,它可以像孫悟空一樣進入人體內部,成功清除了血樣裡的一種「超級細菌」和毒素。

在測試中,研究人員使用納米機器人來處理被 MRSA 及其毒素汙染的血液樣本。五分鐘後,這些血液樣本比對照樣本的細菌和毒素少三倍。

隨著這一技術的發展完善,今後納米機器人將在你的血管裡面來回巡視,對你的血管進行監督調理,從此就你擺脫了心臟病腦中風的威脅。

再如,美國國防部DARPA(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正致力於一項In Vivo Nanoplatform(體內納米載體平臺)項目,以幫助美國士兵快速診斷和治療多種疾病,利用納米顆粒修復器官損傷。

谷歌科學家kurzweil認為,到了2020年左右,人類的免疫系統可將由納米機器人(Nanorobot)進行接管,再接著,到了2030年,納米機器人可以把病原體,腫瘤等一系列免疫系統錯誤進行修正。

第三步,提升:納米技術的價值並不僅僅體現為終結所有疾病。科學家正在研究如何將其運用在人類生理機能的提升方面。

納米技術的前驅羅伯特﹒弗雷塔斯(Robert Freitas)已設計出一款名為Respirocyte的納米機器人,它可以攜帶90億個氧分子與二氧化碳分子,為一般紅血球攜帶量的200倍。

  

這一發明,使得人類在跑步時,得以全力衝刺整整15分鐘而體感並不疲憊。這一程度的供氧量也等同於,人類能夠在水中自如憋氣長達數小時之久。

今後,隨著人類的老化,失去活性的細胞、組織和肌肉群將不斷退化,納米機器人可以依照給定的程序對這些目標進行修復、替換和調整。

也就是說,在未來的十來年時間裡,只要你沒碰上天災人禍,你就可以長命百歲了。更加令人神奇的是,不要延緩衰老,乾脆返老還童,還可以讓八十歲的你,看上去只有五十歲的樣子。

第四步,超人:讓大量納米機器人,覆蓋人的大腦,構成一個電極網,進而形成新的大腦皮層,直接讀取或輸入大腦信號!

這個有什麼用呢?打個比方,通過這個納米機器人構成的腦機接口,我們最終做到人類與人類之間、人類與機器之間自由傳輸思想、下載思維,在短時間內擁有大量的知識和技能,獲得一般人類無法擁有的超能力。

比如你可能不懂英語,德語,法語,等等語言;通過這個晶片植入大腦;你將可能憑空多出許多這一塊的記憶;

可能一夜時間,你學會五、六門外語,掌握那些需要數十年研究才能懂得掌握的技術——比如高端醫生,科學家,晶片設計師,高端製造師;等等等等,將變得輕而易舉。

你還別真以為這是科幻,目前這一切,都已經在實驗室裡,緊鑼密鼓地研發著,商用的時間不會太遙遠!

是的,你沒看錯:從今天起,納米機器人不再是科幻小說,不再是閱讀理解,不再是新聞標題,不再是電影裡的幻影和計算機裡孱弱的靈魂,而是實實在在的宿命。

毀滅 ?還是永生?!——谷歌首席工程師:Ray kurzweil  5 年前說過這樣一段話!

「在我看來,到了2029年左右,人類會來到一個臨界點。每過一年,人類的壽命能夠延長一年,這要得益於科學技術到那個時間的發展。

到了2029年左右,人類的壽命將不再是通過出生的日期到活著的時間來進行計算,那時,人類每年所延長的壽命會比已經走完的時間還要長。」

當時這位谷歌首席的偉大工程師說出這段言論的時候;遭到了無數人的嘲笑!

10年後,當你看到納米機器人在自己血管裡巡邏,幫你修復機體損傷或病變時,你還會嘲笑他嗎?

與谷歌提倡大力發展生命,基因不同;馬斯克卻說自己很擔憂!

馬斯克認為,未來一定會誕生一種超級人類,即「 人機合一」,納米機器人和人工智慧讓人類加快進化,變成超級人類。

想想這一幕吧:很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原版人類在超級智人面前,就可能像臭蟲面對人類一樣無力和脆弱。你想想,當你把一隻臭蟲衝進下水道的時候,你的內心起過一絲波瀾?

寫到這裡,不知道為什麼,我突然想起了小說狄更斯 《雙城記》開篇的那段話: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 這是一個信仰的時期,這是一個懷疑的時期; 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 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為了避免悲劇發生,人類在發展納米技術、發展 AI,發展生命學的同時,請保持最大的敬畏!因為,一旦失控,人類將可能迎來前所未有的大災難。

不管怎樣,當人類真的掌握熟練了以上這些技術以後,面對每一個造出來的「 新物種 」,都必須小心小心再小心!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國科技的重大突破!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00:57本著開放天空的原則被譽為「中國天眼」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通過國家驗收啟動運行以來中國天眼設施運行穩定可靠發現的脈衝星數量已達到500餘顆並在快速射電暴等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科大新聞】《科技日報》盤2021年中國科技的重大突破,中國科大三項成果入選!
    12月20日,《科技日報》盤點了2021年中國科技的重大突破,共有十項科技成果入選,中國科大三項成果入選!
  • 未來十大軍事科技制高點
    面對科技的迅猛發展和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加大對軍事科技的投入,一些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的高新技術,一些被認為「改變遊戲規則」、一些可能改變世界的「顛覆性技術」大量湧現,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不僅將強力牽引軍事技術的迅速發展,也必將對未來戰爭形態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徹底改變戰爭的面貌,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 突然宣布!誰也沒想到,來的如此之快...
    聽著敵人一步一步接近踏在灌木上的嘎吱聲,和枝條茅草掛在敵人身上的唏索聲,側躺在樹幹下用枝條蓋住身子的老甘此刻從沒感覺到這燦爛的陽光是如此的冰冷,本是秋高氣爽倒感覺是天地一片肅殺樣;這是老甘平生最難熬的片刻。
  • 2021年中國科技的重大突破!網友:這就去好好學習……
    6月23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在北京懷柔科學城落成啟用這是我國研製成功的首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地球系統模擬大科學裝置圖片來源:中科院大氣所地球系統模擬裝置又稱地球模擬實驗室提供有力的模擬支撐助力碳達峰、碳中和願景目標的實現並且,它還將為我國未來在氣候與環境領域的談判提供依據7月9日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誌發表的成果顯示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童利民教授團隊聯合浙江大學交叉力學中心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研人員
  • 盤點|2015:世界10大軍事科技亮點
    隨著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人類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正在加速演變。雷射傳輸、深海開發、納米武器、生物計算機、無人作戰系統相繼取得重大突破,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技術等將推動新一輪軍事變革。世界各軍事強國在迎接新軍事革命的挑戰中,加緊推進軍事轉型,竭力搶佔未來軍事競爭制高點。
  • 從十大科技突破看中國軍事發展方向
    因此,科技進步既是產業發展走勢的風向標,也是軍事走勢的風向標。近來,中國科技事業突飛猛進、科技成果如雨後春筍。「新四大發明」(高鐵、網購、支付寶和共享單車)昭示中國新產業革命、網際網路+和工業製造2025前景廣闊;而不斷曝光的眾多軍事或軍民兩用科研成果也為中國國防和軍事現代化帶來燦爛曙光。粗略歸納,有以下十大科技突破昭示著中國軍事變革的發展方向。一是量子通訊。中國量子通訊技術獨步全球。
  • 革命性「黑科技」,美國人這麼玩
    據美國企業管理局(SBA)統計,全美55%的技術創新來自小型企業,小企業的產品發明、重大創新成果為大企業的兩倍。世界各國政府先後推出了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的科技計劃。這些技術創新活動涉及國防、醫療、能源、衛生、科技等各方面,對增強美國的國防實力、改善環境、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等都產生了重要作用。2011年12月,儘管聯邦政府預算面臨巨大壓力,但美國國會仍通過了一個新的議案,即將到期的有關SBIR/STTR計劃的法律延續了6年,並規定用於SBIR計劃的經費在總研發經費中所佔比例從2.5%逐年增加,至2017年達到3.2%。
  • 日媒表示:中國軍備科技實力看似強大,實則遠遠不如日本,並曬出證據,結果沒想到
    中國軍備科技快速發展,勢如破竹、喜事連連、不可阻擋等等,優美的詞彙已經無法形容中國軍備科技突破的速度與節奏。
  • 重新認識,美國如何成為科技第一大國?
    昨天,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軍事醫學研究院實行制裁,理由之一是該機構在研發「可用於大腦控制的武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如此搞笑的理由,一些美國人也照樣深信不疑。從美國的瘋狂行為也能看出,它的科技霸權已經開始動搖。科技,對美國來說意味著什麼?
  • 引信研究院召開中國兵器首席科學家、科技帶頭人、青年科技帶頭人聘任宣布大會
    11月23日,引信研究院召開中國兵器首席科學家、科技帶頭人、青年科技帶頭人聘任宣布大會。
  • 2020我國令世界矚目的十大科技突破!背後是這些高校的鼎力相助!
    昨天的文章我們講述了「2020年我國十大令世人矚目的科技突破」中的前五個,本文我們繼續關注剩下的五個,從衛星、量子計算到人造太陽、火箭!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系統總設計師陳忠貴曾就讀於太原重型機械學院(現太原科技大學)、南航。衛星系統的整體結構設計、信號收發、仿真軟體、星載銣原子鐘、星載氫原子鐘、信號處理等眾多關鍵環節上以中科院為首的科研單位,包括國防科大、清華、西工大、哈工大、北航、南航在內等眾多高校均做出巨大貢獻。
  • 科技革命及對軍事領域的影響
    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被迅速甚至首先應用於軍事領域。16世紀以來的5次科技革命帶來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促生了一系列重大武器裝備的發展,推動武器裝備體系從冷兵器到熱兵器、機械化裝備體系再到信息化裝備體系,推動戰爭形態從熱兵器戰爭到機械化戰爭、再到信息化戰爭。
  • 來自東方聖域的神秘「黑科技」,沒想到竟如此耐操!
    隨著科技的進步,士兵的裝備也在更新換代。現在裝備齊全的戰士除了要攜帶武器外,各種輔助裝備也是不可缺少的。這些設備或許千奇百怪,但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都需要電。 像其他充電寶有的過充保護、高溫保護、短路保護等功能NB10000更是一樣都沒落下。輸入接口更是使用了USB-C,解決了出門需要帶好幾根數據線的煩惱。在輸出上NB10000最高能達到18W,足以在兩個小時內充滿iPhone 11 PRO。
  • 量子科技獲國家高度重視,美國量子戰略對我們有何啟示?
    量子科技發展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戰略價值,是一項對傳統技術體系產生衝擊、進行重構的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實際上,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之際,近年來,量子科技已經成為了繼人工智慧之後,各國競相角逐的又一關鍵性前沿科技領域。尤其是進入2020年以來,美國不斷加快推進量子計劃,促進量子計算與人工智慧耦合式發展,開啟搶佔未來發展高地的新十年。
  • 美國高科技神話(5):美國如何走向科技創新巔峰?
    柯林頓上任後,立即發表了《技術為美國經濟增長服務———增強經濟實力的新方針》的報告。 在這份報告中,柯林頓對美國的科技政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調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將國防和非國防的聯邦研發投入比例由原先的6:4調整為 5:5。該調整為美國以軍用科技為重心向民用、商用科技轉移奠定了重要的科技政策基礎。 柯林頓主政期間,非常重視制定和實施科技創新發展戰略。
  • 美國天上的黑科技:X-29
    但是為何前掠翼的設計如此之少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材料問題。而這些問題在80年代複合材料的極大發展下都迎刃而解,於是不差錢的美國佬就決定來體驗一下前掠翼的感覺。  要知道在1981年之前,美國已經有十幾年沒有推出過任何一架新的X驗證機了。而這次推出的X-29算是為這停滯的十幾年畫上了一個句號,各路科研人員當然也是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最終這個肥差落在了Grumman身上,8700萬美元的撥款足見國防部的誠意。
  • 美國又發生重大災難!!
    打破美國最近18年的極寒面積記錄!!北京時間2021年2月21日,美國當地時間20日。美國白宮正式宣布!德州進入「 重大災難狀態 」!!德州的面積有多大?堪比法國那麼大!德州過去的幾十年,基本上都是舒適暖和,就跟我們中國的深圳、廣州一樣。基本上幾十年都不會下雪的那種!但是,這一切在今年二月份突然迎來改變。
  • C919不怕美國制裁!央視宣布新航發取得突破,關鍵材料超美國
    就在去年中旬,美國部分議員就建議白宮禁止向中國出口LEAP 1C渦扇發動機,如果真的斷供發動機的話,那對準備騰飛的C919項目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在考慮眾多因素之後,美國政府並沒有這樣做。但我國大型飛機的關鍵技術仍處在「卡脖子」的狀態,不過最近有個好消息,C919不再怕美國斷供了。
  • 美國總統的科技觀與科技政策——德懷特·艾森豪
    為發展尖端軍事科技,艾森豪在成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同時授權國防部創建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要求該局組織開發最前沿的革命性軍事技術,以「避免再發生類似讓人措手不及的狀況」。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沒有讓艾森豪失望,在其成立的50年裡支持了大批風險極高的前沿研究並取得重大成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網際網路、隱形飛機、砷化鎵等均誕生於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支持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