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李顯龍訪問中國大陸後,新加坡星光部隊將中止赴臺訓練?這一傳聞從昨天熱傳到今天。臺灣與新加坡官方都沒有確切回應,「綠委」倒是一個又一個地搶著出來表態,說法還互相打臉……
據臺媒報導,民進黨「立委」王定宇今日稱,通過「可確信的新加坡外交及軍事渠道」,確認星光部隊在臺受訓計劃未改變。民進黨「立委」蔡適應則透露,據他了解,新加坡確有思考要逐步減少「星光部隊」在臺演訓。
在臺受訓的星光部隊(圖片來自臺媒)
「終止到臺訓練」的消息最早出自香港媒體。21日,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稱,有軍事觀察員和專家稱,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對中國的訪問可能導致長達數十年新加坡軍隊到臺灣訓練的「星光計劃」被擱置。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截圖
臺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21日在臉書稱,有港媒就此詢問他,他表示,李顯龍的北京之行應有3項特點,其中之一應該與「星光部隊」的動向有關。林中斌還稱,這件事情如果屬實,其意涵大家都會感受到,不需要再特別提出。
1975年4月新加坡與臺灣當局達成協議,新加坡部隊在「星光演習」代號下到臺灣進行軍事交流,即為「星光計劃」,受訓部隊稱「星光部隊」。起初效期只有一年,但計劃展開後未曾停歇。
香港「中評社」22日凌晨發表快評《李顯龍反「臺獨」,「星光計劃」應終結》 一文,稱李顯龍訪華時重申「一個中國」政策,談到反對「臺灣獨立」,中新關係已經從困難中回返正常軌道。「星光計劃」沒有繼續實施、存在的理由,中止、終結「星光計劃」,等如拔除中新之間的一根骨刺,對雙方都有益。
此消息今日引發臺媒熱議,多家媒體對此進行報導分析,並向臺當局求證。
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截圖
臺灣「聯合報」報導截圖
消息傳出後,臺當局各個部門均表示,對此事件不予評論。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昨晚(21日)表示,未經證實的消息不予回應;臺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則稱「毫無所悉」;臺「外交部」發言人王佩玲表示,沒有評論;臺「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則指出,這都是媒體臆測,「國防部」循往例對此議題不會做公開評論與說明;「臺駐新加坡代表處」也稱,不知消息從何而來,不予評論。
而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民進黨「立委」王定宇今日稱,他通過「可確信的新加坡外交及軍事渠道」,確認星光部隊在臺受訓計劃未改變。至於具體通過什麼渠道,求證了什麼人,王定宇並未具體回應。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圖片來自臺媒)
此外,民進黨「立委」黃偉哲受訪表示,新加坡如果基於自身國家利益考量,他對此予以尊重。
黃偉哲呼籲,如果「星光計劃」果真被擱置,希望臺「國防部」等單位對此及早評估做應對,此事雖然遺憾,但不能說人家什麼,畢竟是基於國家利益考量。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表示,新加坡與中國大陸維持友好關係,對此必須尊重。但實質達成的共識是什麼?現在通過媒體看得不是那麼清晰,蔡英文應跟新加坡官方機構做更清楚的了解,希望蔡英文當局高度關注情勢發展。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針對新加坡「星光部隊」將中止赴臺訓練的傳聞,民進黨「立委」蔡適應22日對此表示,據他了解,新加坡有思考要逐步減少星光部隊在臺演訓。隨著在澳洲的訓練中心更加完備,預期赴臺的人數會持續降低。
民進黨「立委」蔡適應(圖片來自臺媒)
蔡適應表示,此前「星光部隊」在臺受訓時曾遭遇臺灣民眾陳抗,雖然目前不敢說會馬上中止到臺灣訓練,但能預期會持續減低、降低赴臺的人數。
蔡適應稱,新加坡土地狹小,軍隊長期都在海外訓練,「星光部隊」訓練地點除了臺灣地區,也有澳大利亞。新加坡在2015年與澳大利亞籤署新的戰略夥伴協議,其中包含軍事防衛部分,提及要拉長訓練時間,並籤署了25年合約,訓練人數將從6000人加到1萬多人,且新加坡還花費超過20億元澳幣擴建在澳洲的訓練中心。
此外,去年底香港海關於葵湧貨櫃碼頭扣押裝甲事件,已再度引起社會對「星光計劃」的關注,外界也曾質疑「臺新」軍事合作恐生變。
據了解,根據「星光計劃」,新加坡組建了一支由步兵、炮兵、裝甲兵和突擊部隊組成的「星光部隊」,定期赴臺灣屏東恆春三軍聯訓基地、雲林鬥六炮兵基地、新竹湖口裝甲兵基地進行訓練。赴臺的「星光部隊」人數約1萬人,臺當局只對新加坡部隊消費的物資收費。為保密,「星光部隊」早年多搭新加坡航空班機赴臺,著便服,由臺當局發放個人身份證明,並以團體觀光名義入境,近年則搭乘C-130軍機或搭軍艦直接靠港左營軍港入境。
臺灣地區與新加坡的「星光計劃」一直是不能對外說的秘密,臺當局也一直三緘其口。不過,因2007年5月發生的一場軍演意外,讓計劃對外曝光。此後星光部隊赴臺人數確實減少,從1萬人減到約3千人左右,部分改為赴澳大利亞與其他國家訓練。
「星光部隊」資料圖(圖片來自臺媒)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地區同新加坡的關係不穩,早就不是新聞。蔡英文當局執政後,「臺駐新加坡代表」人選派任也是一波三折,以致雙方關係緊張。
曾被臺當局列為重要人選的江春男傳出涉嫌酒駕,惹怒新加坡,因禁不起島內輿論壓力,才向蔡英文和臺外事部門負責人李大維請辭。而第二任人選黃志芳則因高調行事,在新加坡尚未同意其人事調配前,宣稱新加坡將作為「新南向」指揮站,犯上「外交」大忌。最後,「駐新代表」由時任貿協董事長梁國新出任。臺媒指出,新加坡兩度拒絕臺當局人選,在臺灣對外事務歷史上是首例。
「中國時報」分析稱,展望未來,新加坡在兩岸間的選擇已經相當明顯了,李氏父子和臺灣的情緣與星光部隊在臺訓練或許也將和臺灣發生的「」斷代歷史」一樣,轉化為某一代人的特殊記憶。
去年底香港海關截獲新加坡裝甲車事件發生後,外交部曾明確表示,中國政府一貫堅決反對與中國建交的國家與臺灣地區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包括軍事交流與合作。我們要求新加坡政府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
轉載規範請後臺回覆:轉載
商務合作/廣告投放
market@guancha.cn
QQ :2920915625
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