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下軍裝仍是兵,遇有戰事還出徵!
在舉全國之力共同打響新冠病毒疫情阻擊戰的戰場上,人們敬慕地看到,無數行業的成員秒變戰士,無數作戰勇士瞬間成為英雄:有第一時間抵達疫區向疫魔宣戰的病毒專家,有火速集結最早大規模開進武漢的解放軍醫療隊,有沒日沒夜與死神較量全神關注搶救生命的白衣天使,有風雨無阻爭分奪秒託起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築工人……
然而,退役軍人這個群體的戰時呈現同樣令人稱奇。在退役軍人事務機構的統一部署下,他們聽黨指揮、聞令而動、奮勇當先,雖然身上戎裝已經不再,但永遠不改的是,軍人一樣的忠誠、軍人一樣的出徵、軍人一樣的作風,軍人一樣的奉獻與犧牲。
福州市馬尾區閩江村黨員、退役軍人們自發組成疫情防控「黨員先鋒隊」疫區病房裡,有退役的白衣戰士;新建醫院工地上,有退役的建築工人;城鄉查驗卡點旁,有退役的值勤哨兵,各地慈善捐贈行動,有退役的愛心人士;給荊楚同胞緊急物品的路途中,有退役的快遞小哥……東西南北中,三百六十行,他們不在一個地域、不在一個系統、不在一個行業,但卻擁有同一個名字:退役軍人戰鬥員!也有同一個誓言:「一日為兵、一生為戰!」更有同一個擔當:「國難當頭,往前衝的隊伍裡我們從不缺席!」
2020年伊始,一場新冠病毒疫情由荊楚蔓延華夏,給國人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及時發出抗擊疫情動員令,廣大退役軍人第一時間聞令而動。
「我當過兵,有一副好身板,我先上!」「我打過仗。有上戰場經驗,出徵不能沒有我!」「國家災變,人民有難,我們這些穿過軍裝的人哪能袖手旁觀?」
從東部到西域,從南疆到北國,遍布32個省、市、區的退役軍人事務部門,都有摩拳擦掌的退役軍人在響應,雪片般的「請戰書」和「紅手印」成了熱血沸騰的標誌。
這絕不是心血來潮的一時衝動,當過兵的人,心中啥最重?國家和人民分量最重。「若為報國故,何不披徵衣」。當年的他們,風華正茂,血氣方剛,堅決聽從祖國召喚,毅然投身軍營大熔爐。他們有過「策馬刀弓唱大風」的錘鍊,有過「戰地沙場建奇功」的豪邁,更有過「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的精神塑造。
「一朝是軍人,終生報國家」。退役軍人銘記,「人的最高道德就是愛國之心」。此次疫情襲來,他們頭腦中瞬間抹去「退役」的概念,像當年英勇抗擊 『98洪水』、『03非典』、『汶川地震』一樣疾步走向戰場。
伴隨初心的跳動出徵,到阻擊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們雖然不再是軍人,但軍人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祖國這個最高道德準則永遠銘刻於心。一位退役軍人說:「我曾經來自人民,現在又成為人民的一員。危難之際,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救人民所困,始終是我的第一選擇。」
迎著使命的呼喚出徵,到總體戰最關鍵的地方去。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部署使退役軍人懂得,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直接關係關係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直接關係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也事關改革開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一位退役軍人說,「我們這部分人,是最有社會責任的群體,必須當好抗疫戰場的急先鋒!」
高擎傳統的火炬出徵,到遭遇戰最艱難的地方去。不畏強敵、不怕犧牲,勇往直前、敢於勝利,是軍人的優良傳統和寶貴品質。一位退役軍人說:「什麼叫退役不褪色?大戰之中只有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別人才能服你——不愧當過兵。」
向最危險的地方衝鋒,在最需要的地方戰鬥。退役軍人的勇氣國人有目共睹、敬佩在心。
大年初三,退役女兵李曉靜以護理隊隊長的身份,率領由50名護理人員組成的上海醫療護理隊緊急進發武漢。她有17年前支援北京抗擊非典的經驗,也有汶川抗震救災衛勤保障的經驗,更有近20年臨床護理的經驗。請戰書是「捨我其誰」的語氣:「作為一名曾經的軍人,就該上戰場;作為一名資深的護士,就該救死扶傷;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該衝鋒在前!」她和她的護理隊為醫護力量奇缺的金銀潭醫院送去了及時雨。
像李曉靜這樣逆行災區的退役軍人很多很多:山東退役軍人王曉驅車千裡進武漢,用不吃飯不誰覺的忍忍與時間賽跑,將10萬雙醫用手套送往接受重症患者最多的5家醫院後,才吃下一碗泡麵返程。河南退役軍人、村黨支部書記王國輝,驅車500公裡赴武漢,給望眼欲穿武漢市民送去5噸急需的蔬菜。他說自己曾在駐武漢部隊服役17年,第二故鄉的父老鄉親面臨危難,如果不伸出援手,心裡會有一種欠債感。
山東退役軍人王曉驅車千裡進武漢
誰都清楚,武漢是主戰場,疫魔一直十分猖獗。這是一場與看不見的敵人進行的生死決絕,死神魔爪始終遊弋自己左右,風險比短兵相接更難以預測,你死我活就在咫尺之間,「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危險無時不在。他們也是別人的兒或女,也是別人的夫或妻,也是別人的父或母,有血有肉的人徵戰中哪會沒有牽掛。
然而,能夠戰勝膽怯和懦弱的是軍人的血性,而退役軍人的血性無疑是在部隊大熔爐裡鍛造而成的。練不死就往死裡練,打不死就往死裡打,讓他們突破了人性弱點,突破了求生本能;鑄就了無私無畏的豪氣、狹路亮劍的膽氣、壓倒一切的霸氣。因此,每次與天災人禍的決戰,血性都會成為退役軍人的精神利刃,血性光芒始終照亮著他們履行使命之路。
這是「全域戰場、全民皆兵」的人民戰爭,「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新冠病毒疫情這種看不見的敵人,具有隱蔽性、詭異性、殘酷性特點,戰場無論前方後方,除了險象環生,就是艱苦卓絕。而以特別能吃苦著稱的退役軍人,戰鬥中總是把最重的擔子扛在肩上。
浙江龍遊縣64歲老退役軍人黃永生堅持奮戰在抗疫一線在浙江省,全省9萬餘名退役軍人逆行「疫」路、勇上「疫」線,協助各級政府做好宣傳疏導、疫情排查、人員轉移、環境清理等工作,風裡雨裡,沒日沒夜,有的一幹就是十幾個小時,還有的幾天連軸轉。有人問他們為什麼這樣拼命?回答是:我們多一分付出,百姓就多一分安全。
在四川、重慶、安徽、廣東、海南、福建等省市,從城市到鄉村投入一線抗疫戰鬥最多的是退役軍人。許多人被稱作「急活專業戶」「苦活專業戶」「重活專業戶」。搬運貨物,他們是「退役軍人志願者」;設卡站哨,他們是「退役軍人專勤崗」;送飯送菜,他們是「退役軍人服務員」。他們願意這樣說,我當過兵,身子骨硬朗,沒有完不成的任務。「最美逆行」「最美哨兵」「最美睡姿」等系列網紅圖片從一線傳出,圖片主角大都是退役軍人。
「路不難無以知蹄疾,任不重無以識肩硬」。追溯退役軍人疾蹄鐵肩的形成,人們自然會想到「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詩句。吃得苦中苦,練就強中強;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這是他們曾在軍旅摸爬滾打的真實寫照。如果說軍人和退役軍人是特殊材料製成的,那麼這種特殊材料就是苦與累熔鑄的鋼筋鐵骨。
退役軍人說:我們的精神品格的黨和人民培養的,危機時刻就要用它為黨和人民撐起一片藍天。
「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嚴格落實主體責任,採取科學有效舉措,堅決把疫情防控措施落細落小落實到位,眾志成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退役軍人在自己戰位上做到了一貫到底、嚴絲合縫、不折不扣。
疫情突發,生產口罩的上海大盛公司退役軍人吳勝榮首先想到要讓機器先轉起來。在沒有任何指令的情況下,他臨時帶領家在上海的十幾個老戰友開足馬力,加班通宵生產,每天從完成3隻上升到8萬支,成為支援武漢的「突擊隊」。
疫情在蔓延,可浙江海寧市每天都是「海寧無」的通報。知情的人說,120支退役軍人防疫服務站發揮了特殊作用,他們先後走訪摸底3.8萬戶家庭,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河南急建「小湯山」醫院,退役軍人嚴鵬陽春節不休息,晝夜加班,72小時將全部產品供貨到位。抗擊疫情,提高免疫力迫在眉睫,商丘退役軍人於紅燈熬製于氏秘製藥湯,無償送藥,1000多人受益。重慶退役軍人吳限量收集29個大型商場、酒店和所有商戶1.2萬人的信息,掌握34名疫情相關人員情況,為及時排查提供了可靠依據。
工作面前沒有藉口,任務來臨從不躲閃,這也是退役軍人在部隊形成的又一種優秀品格。不講價錢,不提條件,不計報酬,是他們的高度自覺。上級下達命令,他們只答一個字「是」,只說一句話:「堅決完成任務!」地方各級領導和群眾皆有這樣的評價:退役軍人最可倚重,用起來也最放心。
每一場戰鬥,都會湧現一批優秀戰士;每一次救援,都會站出一批愛心使者。心相連,情相擁,愛相通。不論是在大中城市還是在偏遠鄉村,退役軍人「鐵骨柔腸、俠膽仁心」之舉感動了無數人。
在浙江寧波,「全國模範退役軍人」褚吉旺捐贈100萬元用於防疫工作,浙江省「最美退役軍人」丁國年捐100萬用於改善醫務人員條件,海鹽縣退役軍人金惠明代表中達聯合集團捐款100萬採購防疫物資。還有一批浙江籍退役老兵,在國外用「接龍」的方式為武漢戰「疫」捐款。甘肅莊浪退役軍人張作甫、蘇玉炎、曹勝利看到醫務人員為救病人連飯都來不及吃,精選了186箱平涼蘋果送到武漢。河南汝州署名「一位98抗洪退役老兵」捐款10萬元。
海鹽縣退役軍人金惠明代表中達聯合集團捐款100萬採購防疫物資有人也許會說,這些都是創業成功的退役軍人,可能擁有雄厚雄厚經濟實力吧。然而,更多生活並不寬裕的退役軍人,在災區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也從不吝嗇。
山東聊城退役軍人、戰鬥英雄孟凡軍,向災區捐獻了5000元錢黨費,銀川退伍老兵李嘉帥掏錢錢購買了4000隻口罩,親自在街頭免費發放給過往行人,並提醒人們出門一定要戴口罩,防範疫情傳播。
退伍老兵李嘉帥向市民免費發放口罩
胸有大愛品自高。在這支胸懷大愛的隊伍當中,我們看到團結互助、和衷共濟的氛圍,看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場景,這些給患病群眾以無微不至的關愛,給醫護人員以滿腔熱情的支持,給發病地區以切實有力的幫助,這不僅是一種情感上的溫暖,更是一種決戰中的力量。
一日為祖國當兵,一生為人民而戰。曾為軍人,他們與軍人一樣風骨;回歸人民,他們與人民情同手足。平時他們默默無聞,無所謂功名,不顯山露水,卻一直在隨時準備為人民利益而赴湯蹈火。一旦國家和人民有難,他們總是把胸膛挺在前面,衝鋒陷陣,向死而生。這次抗擊疫魔大戰,退役軍人用自己的犧牲奉獻再次證明,應對災難,這是一支能徵善戰力量:聽令而行的忠誠隊伍、若戰必至的先鋒隊伍、作風堅實的過硬隊伍、意志如鋼的英雄隊伍、守護平安的基礎隊伍。他們永遠是我們最可愛的人,他們不愧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