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只是遠去:再回首,中國殲-6留下的是它傳奇的一生

2021-02-13 國科環宇

在目前中國空軍的序列當中殲-7,殲-8這些曾經的當家花旦都已經開始被殲-10,殲-11,殲-15,殲-20這些後輩們所替代,

那麼不知道誰還會記得我們曾經的老兵殲-6,這款我國裝備最多,戰績最出色的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一直都流傳「老兵不死只是會遠去」這樣一句話。

但在今天看來殲-6卻是開啟了我國衝向雲霄的一把鑰匙!

陳放在展覽館的殲-6截擊機

老兵殲-6,傳奇的一生!


飛機的發展一直是美蘇爭霸的重點,美國在1953年首次突破了音障,之後一年蘇聯也成功試飛了米格-19,從此飛機開啟了超音速時代。

米格-19戰鬥機,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噴氣式後掠翼戰鬥機,也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批量生產的超音速戰鬥機。

在面對超音速戰鬥機時中國裝備的殲-5亞音速戰鬥機已經落後,所以我國在1958年開始以米格-19為版本研製一款超音速戰鬥機,這就是國產的殲-6。

該機是中國第一種超音速單座雙發的噴氣戰鬥機,曾是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戰果最輝煌的中國產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從1960年投入批生產,1964年交付,1983年停產,共生產了5205架,而相比下米格-19雖然是蘇聯第一款超音速但很快就被米格-21取代。

當時空軍的主力,殲-6

殲-6戰鬥機採用了全金屬中單翼,機翼上表面裝有導流片,下表面有擾流片,與副翼的操縱聯動,低平尾,單垂尾加單腹鰭的設計,從布局上看,殲-6和米格-19設計思想都繼承了米格-17。

當時蘇聯的米格-17短時間下已經可以突破音障達到超音速飛行的狀態,

所以這也是米格-19沿用其布局的原因,大後掠翼提供低阻力保證,

但是如果機翼後掠角太大,翼尖失速問題就會比較嚴重,而且在多次在戰鬥中證明了飛機會快速進入失速螺旋狀態,

為了解決螺旋事故,殲-6沿用米格-19的設計,採用一對大翼刀來解決了翼尖失速問題,而美國的F-100用複雜的全自動前緣縫翼,就效果而言,自動縫翼確實比翼刀好得多,這也是受限於蘇聯和中國自身航空的發展。

殲-6裝備了2臺WP-6渦噴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為25.5千牛(2600公斤),加力推力為31.87千牛(3250公斤),

由於是在「大躍進」時期研發,所以WP-6的使用壽命和質量問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沒能達到軍方要求,殲-6的航電也是在仿製蘇聯的米格-19,

當時的戰鬥機沒有探測雷達,所以殲-6的機載設備包括無線電設備,通信電臺,雷達測距器,無線電高度表,陀螺磁羅盤,信標接收機,敵我識別器,護尾器等,儀表設備包括駕駛領航儀表,發動機儀表以及飛機附件儀表等。

殲-6戰機的航炮和彈藥

殲-6戰鬥機的主要武器是航炮,由於之後作戰任務的不同主要安裝30mm或者23mm航炮,數量也在3門以內。

並且殲-6還可以掛載飛彈,在後期改進型出現了PL-2飛彈。

作為一款當時優秀的空中攔截機殲-6也是有弱點的,就是對地攻擊能力不足僅僅可掛載200千克的炸彈,雖然後續不斷改進但由於缺乏對地攻擊設備,所以殲-6對地攻擊能力並沒有獲得顯著改善,仍然是一種只能執行簡單對地攻擊任務的殲擊機。

老兵逆境中創佳績!!

美軍裝備的U-2高空偵察機

在上世紀中國剛剛成立的幾年之內,美軍多次利用U-2或者「火蜂」高空無人偵察機對我國內地進行偵測,面對這種咄咄逼人無視國家主權的挑釁,我國空軍多次利用殲-6進行了攔截和攻擊,但戰果卻大大出乎意料,沒有擊落一架。

被擊落的「火蜂」高空無人偵察機

既然技術走不通那就只有走戰術這條路了,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專門組織人員進行訓練,終於在1964年11月15日在美軍「火蜂」高空無人偵察機對我國進行第13次偵查時候被我軍殲-6成功擊落,這次不僅讓我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作戰飛行員打下基礎。

被殲-6擊落的美軍的第二代戰鬥機F-4「鬼怪」

從2010年退役算46年的時間裡,殲-6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是空軍的主力殲擊機,也是戰果最輝煌的中國產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

在各次實戰中,殲-6共擊落20多架各型戰機,而自己沒有一架被擊落,

中國空軍、海航飛行員駕駛殲6殲擊機,多次擊落飛行高度超過殲-6靜升限的美軍高空無人偵察機,並取得了擊落美軍F-105、F-4C等先進戰機的戰果,如此輝煌的戰績足以讓我們對這位「老兵」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關焦點

  • 老兵不死,只是隨著夕陽遠去
    其實心裡很不是滋味,他們是見證歷史的使者,他們是大漠的胡楊,他們才是歷史的眼睛,國人,不該忘記歷史,在活著的時候讓這些英雄多一點欣慰,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老兵不死,只是睡在夕陽裡遠去,老兵不死,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那碗黃瓜湯在我們離開的時候爺爺還在喝 ,只是黃瓜湯確是我對爺爺最後的記憶。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宿遷記者顧園園同志運用腳力,為「老兵不死」作出的努力令我感動;新華社解放軍分社社長賈永同志善用眼力與腦力,寫下一篇篇關於長徵、關於抗戰、關於解放的好稿令我欽佩;央視著名編導呂大慶同志紮實的筆力記錄下老兵永恆的激情,給人們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可是為何?為何要讓我如此接近殘酷的現實?
  • 麥克阿瑟——遠去的老兵
    他成長於軍營之中,接過了父輩的旗幟;打過兩次世界大戰,降服了日本法西斯,但又敗在神秘的紅色中國手下;屢出奇兵而又輕敵大意;戰功赫赫而又充滿爭議。最後,他悄然消逝,給世界留下了一個老兵的背景。輕敵冒進,毫無準備,對中國軍隊茫然無知的美韓軍挨了當頭一棒,韓國第6師大部被殲,美軍騎兵第1師受創,一直潰退到清川江一線。一個月後,志願軍發起第二次戰役,韓軍第7、第8師大部及土耳其旅一部被殲滅,給美軍第2、第7師和陸戰第1師受到嚴重打擊,第25師、騎兵第1師受重創,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也在混亂的撤退中車禍身亡,麥克阿瑟在兩個月內丟掉了三八線以北的地區——他為自己的輕敵和自負付出了沉重代價。
  • 老兵不死,只是歸隊!
    老兵不死,只是歸隊!回到那早已離去的340多萬他的戰友身邊。 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鬥、2萬8千931次小型戰鬥,陣亡將士340餘萬。這是70多年前,發生在這片國土上一場關係到民族生死存亡的戰爭。 當年有上千萬,這個民族最優秀的年輕人走上了戰場,他們流過淚、他們受過傷,他們犧牲過,最後他們贏了。
  • 老兵不死,也從不凋零
    這些老兵們服役時,是軍隊棟梁!退役後,是中國脊梁!抗戰那些年,他們也曾是熱血青年,奮力殺敵;如今,經歷了漫長歲月的戰爭、動亂、病痛、貧苦,年華已逝,這些耄耋老人已所餘不多。新中國成立後,不少人因為有文化、見過世面,在人民公社時期擔任隊幹部。在物質極端匱乏的歲月裡,脫下軍裝的老兵們用勤勞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 不落幕的米格時代 ——紀念遠去的鷹神和空天前輩
    因為有一種飛機,叫作「米格-15」;鷹飛之弧線,戰鬥之血汗,書寫出驚心動魄的空戰傳奇,書寫出艱難卻輝煌的建軍史,更書寫出時代特有並長久激勵後輩的戰鬥精神。2018年3月3日,空軍中將耀先前輩,安靜地離開了。這不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但是打開革命史和空軍史,我們便會發現,他的名字與眾多將星或戰神一起,寫在了星光閃耀的英雄譜上。當年的將軍,也曾是「封面人物」。
  • 老兵不死,他們還在堅持!
    已經36歲的大加想再為自己的榮譽簿上增添一個總冠軍的記錄,他選擇了馬刺,兩年3000萬的合同對於他展現的狀態來說,物超所值。即使年齡增長導致運動能力的大幅下滑和傷病的不確定性,但是大加出色的內線技術和腳步移動以及高位的策應能力,對於缺少了迪奧的馬刺將是一個完美的補充。 大衛·韋斯特
  • 殲-10戰機,它改變了中國
    當時的主要方案是某飛的邊條翼布局方案和洪都的可變後掠翼方案,前者只是為殲八項目而做的替代品,後者普遍不被看好,後來半路殺出的「醬油黨」宋文驄拿出的則是鴨翼布局方案。此前在殲9的研製過程中,宋文驄等人就已經對顛覆傳統的鴨翼布局進行了深入研究,當時為了改善飛機的升力特性,研究人員大膽提出取消產生負升力的平尾,而採用了產生正升力的鴨翼。雖然殲9最終下馬,但它在結構強度、材料、系統、設備等方面留下的成果,為後來緊急攢出殲-10方案打下了基礎。
  • 美傳奇預言家:3歲通靈,成功預知總統死期,死前竟這樣預言中國
    美傳奇預言家:3歲通靈,成功預知總統死期,死前竟這樣預言中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法老的詛咒曾經在世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 不死老兵—中國59式坦克傳奇
    時至今日,雖然中國地面裝甲突擊的主力已然換成了99、96系列,但59式坦克依然是中國保有量最大坦克,今天,就讓我們來一探這位老兵的前世今生。59式坦克的原型是前蘇聯的T54A坦克,它是毛熊在二戰結束後生產的T54坦克的改進型。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為了迅速建立強大的國防工業用以保衛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就與當年的蘇聯老大哥籤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 傳奇 中國59式手槍-老兵不死,老槍不逝!
    真到了香港,那也是身懷人民幣,開開心心花花差差,再沒必要身懷紅星黑星以身犯險。故此,近十幾年來紅星黑星的耀眼光輝也開始暗淡了。  當年北方公司為創匯曾出口一批59來美國,口徑是點三八,價錢不貴,一兩百美元左右,外帶皮套和通條。後柯林頓頒布了禁止中國造槍枝進口的法律,現在這槍在北美市場上已經不易找了。
  •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105歲老兵逝世,曾用拐杖演繹刺刀拼殺
    威武,馬定新老人拐杖演繹刺刀拼殺來自四川廣漢的馬定新老人就是一位抗日老兵,走上過抗日戰場,打了八年的抗戰老兵。2019年1月10日,老英雄用拐杖為我們演繹刺刀拼殺「鬼子」。老人大吼「殺」這是2020年老英雄在鏡頭面前的「表演」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馬定新老英雄曾經是國軍第85軍第91師第273團的重機槍手,參加過隨棗會戰,冬季攻勢作戰,棗宜會戰,豫南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
  •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馬金瑜與消失的10萬紙媒從業人員
    只留下一地雞毛,讓當事人獨自去面對。不過,這幾天還總是想起這事。相對於其他社會熱點,這事情對我觸動更大。這並不是因為「詩和遠方」般的愛情,也不光是因為家暴等家庭問題,而是因為馬金瑜的前媒體人身份。我在微信群裡跟媒體圈的朋友說,其實馬金瑜事件還有另一個指向,即傳統媒體人的轉型危機。
  •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6)縱橫四海、老兵不死
    整個太平洋戰場都在等著他那些寶貴的航母,不能再留在印度洋打醬油玩了。大家肯定也看出來了,這場海戰完全就是中途島的翻版,只是幸運女神沒有一直站在日本這邊,日本艦隊暴露出的很多隱患完全被勝利所掩蓋,在2個月後輸了個底掉。日軍鋒芒太盛,邱吉爾哀嘆:「就東方艦隊而言,留在錫蘭附近純粹是自取滅亡。」
  • 直擊美國最強航母「企業號」,它的一生見證了幾乎整個太平洋戰爭,成就了戰爭史上的不朽傳奇
    企業號一生南徵北戰,在反法西斯戰爭最困難的時候苦撐危局,最終為同盟國陣營龐大戰爭機器的開動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當新銳的埃塞克斯級航母源源不斷駛出船廠時,勝利的曙光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而企業號也以它的一生見證了幾乎整個太平洋的全過程,成就了戰爭史上的不朽傳奇。
  • 曹爽的一生:曹爽是怎麼死的
    只因為他遇到了這一輩子最不該遇到的人,司馬懿。如沒有司馬懿,他的一生應該是榮耀的,會安然渡過他的一生。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避無可避,他的晚年被司馬懿逼迫而死,造成了終身遺憾,卻道曹爽和司馬懿到底為何走到水火不容的境地呢?
  • 拉裡·索恩:芬蘭「兵王」的傳奇一生 | 循跡曉講
    他一生在三個國家服役過,參加過蘇芬戰爭、二戰和越南戰爭,死後被埋在美國的阿靈頓公墓。那麼他的一生到底有多傳奇,且聽我細細道來。遊擊戰天才1919年,拉裡索恩出生在芬蘭卡累利阿地區,1938年加入軍隊。而且隱蔽工作做得極好,一點行蹤都沒留下,最後直接把信送到友軍的營部去了,友軍看見都傻了,一開始還懷疑他的身份來著,心想是不是這小子叛變了給敵人當臥底了,要不然蘇聯人那麼多崗哨咋沒發現他?好在是索恩對上了暗語,才打消了別人對他的懷疑。
  • 遠去的日不落榮光——前衛號戰列艦
    歷史上的前衛號同樣是一艘具有傳奇色彩的戰列艦。作為世界上建成的戰列艦中的最晚下水者,前衛號乍一看並沒有什麼驚豔之處,甚至和「末代戰列艦」這個稱號有些格格不入。8門15英寸主炮按下水日期算來已經30歲了,儘管這8門主炮是全新的備用炮,並非某些傳言那樣是其他戰列艦使用過的二手貨。四座炮塔來自兩艘被改裝為航母的勇敢級大型輕巡,裝甲方面粗略看來也沒有什麼出彩之處。
  • 遙遠的軍艦島,我們不知道歷史, 身邊的抗戰老兵,我們要銘記.
    反觀同樣作為受害者的中國,由於缺乏相關的歷史知識,中國民眾普遍沒有聽說過這段歷史。有這麼一個地方,我們都不知道,因為,我們遺忘了從這段歷史裡走出來的人,河南平頂山的李海水,他是抗戰軍人,機槍手與七位戰友被俘虜至日本,就在罪惡的九州煤礦挖煤,被迫作為奴隸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