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2021-02-23 從軍營走來


原創作者:劉斌美篇製作:理平

劉斌在朋友圈用一段感言懷念革命前輩楊忠,用他的理解和視覺歌頌老前輩豐功偉績和革命精神。

劉斌最後感言道:「作為後代的我們,血脈中流淌的著這種基因,應該無理由地接過這份責任,不折不扣地做接班人」。這番感言催人淚下……

所以,我特將這段文字配上圖片,製作成美篇分享給大家

上周在省委宣傳部、省記協組織的培訓班上,一談到老兵的話題,我就默默流下眼淚。宿遷記者顧園園同志運用腳力,為「老兵不死」作出的努力令我感動;新華社解放軍分社社長賈永同志善用眼力與腦力,寫下一篇篇關於長徵、關於抗戰、關於解放的好稿令我欽佩;央視著名編導呂大慶同志紮實的筆力記錄下老兵永恆的激情,給人們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可是為何?為何要讓我如此接近殘酷的現實?就在我培訓期間,爺爺的老戰友、老同事、老朋友,堅定的共產黨員,我敬重的幹爺爺楊忠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借用顧園園同志的話:「他們等不起,我怕來不及。」

楊忠爺爺在豪情書寫

從2010年奶奶去世至今,不到十年時間,一位位老紅軍、老八路、老新四軍、老解放,看著我長大的爺爺奶奶走了……

春節期間,郭文華爺爺去世的消息令我哽咽,回想每次回幹休所,我都要去看望郭爺爺和李奶奶。現如今再走進那棟房子,我只能面對李奶奶一人,我的爺爺奶奶去世以後,回幹休所,到郭爺爺家如同回自己家一樣,和郭爺爺一起吃餃子,聽他講述打遊擊的故事,現在這樣的場景再也不會有了……

向守志爺爺

2015年,9·3閱兵前後,我採訪了許多爺爺奶奶,四年,已經有許多位離開了我,向守志爺爺、張玉華爺爺、何子友奶奶、李昌文爺爺、郭文華爺爺、楊忠爺爺,太多太多的名字進入了訃告……

每當看到群裡訃告,我的心中就會一驚、疼痛,然後情不自禁流下淚來。我知道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是,卻控制不住這種傷感……

那天看到呂大慶編導紀錄片的最後,用了許多老紅軍的鏡頭,紀念紅軍長徵勝利八十周年,那些熟悉的爺爺奶奶,他們都健在,我打心底高興,也發自內心地哭泣,因為健在者的數字正越來越少。

張玉華爺爺

何子友奶奶

李昌文爺爺

郭文華爺爺

楊忠爺爺

我的幹爺爺楊忠,每次見到我,總喜歡拉著我的手,問我喜歡不喜歡讀歷史,我說喜歡,他很高興,告訴我多看書好,過去只有槍桿子裡才能出政權,和平年代,孩子們更多的是要有知識強國、科技強國的意識,多讀書、讀好書,把課本裡的知識運用到祖國的建設中,那就不辜負他們那代人出生入死鬧革命了。

這張老照片是向守志爺爺到北崮山幹休所看望老幹部時和北崮山幹休所的領導們合影,並再三囑咐所領導:一定要全心全意為老幹部服務,把老人們的晚年生活照顧好!

那時我的爺爺劉瑞還健在,幹休所的醫護人員上門為他量血壓,問診送藥(這張老照片當時登載在中國老年報第406期第一版)……

參加9.3閱兵的老兵方隊的老兵們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一位位老兵在那個年代凝聚成了革命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推動著國家的發展。他們正在離去,但作為後代的我們,血脈中流淌的著這種基因,應該無理由地接過這份責任,不折不扣地做接班人。在此,我借用革命烈士袁國平爺爺家書中的一句話做結束,「我們都是以殉道者的精神為革命、為國家民族服務的。」


相關焦點

  •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105歲老兵逝世,曾用拐杖演繹刺刀拼殺
    威武,馬定新老人拐杖演繹刺刀拼殺來自四川廣漢的馬定新老人就是一位抗日老兵,走上過抗日戰場,打了八年的抗戰老兵。2019年1月10日,老英雄用拐杖為我們演繹刺刀拼殺「鬼子」。老人大吼「殺」這是2020年老英雄在鏡頭面前的「表演」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馬定新老英雄曾經是國軍第85軍第91師第273團的重機槍手,參加過隨棗會戰,冬季攻勢作戰,棗宜會戰,豫南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
  • 老兵不死,也從不凋零
    第一篇每位「老兵」,都標記著一段深沉的歷史;每位「老兵」,都有一顆拳拳的愛國之心;每位「老兵」,都曾有一個刻骨銘心的故事。田瑞華,86歲的抗戰老兵。父親因幫助八路軍送信被日本兵折磨至死,田瑞華在1944年於河北霧靈山找到八路軍並參軍,參加過多次戰鬥,親手殺死過4個日本兵,榮立二等功一次並獲冀東軍區司令部通令嘉獎。田瑞華於1953年退伍轉業至河北省興隆縣工作直至退休。歲月在他們臉上雕琢出道道溝壑,戰火在他們心裡留下累累傷痕。脫下軍裝的他們,始終不忘軍魂。
  • 致敬丨日照歌手獻唱致敬抗戰老兵——老兵不死,也未凋零!
    老兵不死 永不凋零   隨著日子的臨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9·3」大閱兵已經成為熱門話題。  每個人關注的焦點也不盡相同。不過,所有人都會關注同一個焦點——抗戰老兵方隊。  在21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總參作戰部副部長曲睿揭開謎底:由目前健在的國共兩黨抗戰老兵、我黨我軍和國民黨抗日英烈後代,以及抗戰支前模範代表組成的兩個方隊,將乘車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全國人民對抗戰老兵的敬重、對抗日英烈的敬仰、對支前模範的敬意!
  • 老兵不死,只是歸隊!
    老兵不死,只是歸隊!回到那早已離去的340多萬他的戰友身邊。 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鬥、2萬8千931次小型戰鬥,陣亡將士340餘萬。這是70多年前,發生在這片國土上一場關係到民族生死存亡的戰爭。 當年有上千萬,這個民族最優秀的年輕人走上了戰場,他們流過淚、他們受過傷,他們犧牲過,最後他們贏了。
  •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馬金瑜與消失的10萬紙媒從業人員
    ▲關於吳呈傑的相關報導截圖「所有採訪我的記者都不建議我報新聞。」後來,吳呈傑報考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據悉,這個學院畢業的學生,平均薪酬遠高於其他專業。不過,吳呈傑畢業後還是成了一名記者。這應該是真實一幕。前些年,但凡有人諮詢報考什麼專業,我都不建議報新聞專業。
  • 老兵不死,只是隨著夕陽遠去
    其實心裡很不是滋味,他們是見證歷史的使者,他們是大漠的胡楊,他們才是歷史的眼睛,國人,不該忘記歷史,在活著的時候讓這些英雄多一點欣慰,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老兵不死,只是睡在夕陽裡遠去,老兵不死,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那碗黃瓜湯在我們離開的時候爺爺還在喝 ,只是黃瓜湯確是我對爺爺最後的記憶。
  • 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小記米格-21戰鬥機,空中的AK-47
    不過,這一改進並不受歡迎,因為這款為蘇聯空軍研製的型號的飛行品質降低了,因此有些米格-21SMT後來接受了縮小背鰭的改裝,並被重新命名為「米格-21ST」,其外觀類似隨後問世的米格-21比斯。米格-21比斯(「魚窩L」和「魚窩N」)生產於20世紀70年代初,由一臺圖曼斯基設計局研製的R-25-300渦輪噴氣發動機提供動力。
  • 老兵不死也未凋零!留不住青春,留得住記憶...
    美國足球是荒漠,儘管這些年引進了一批又一批的球星。但是美國大聯盟和十年前有什麼變化嗎?有什麼進步嗎?都沒有。真粗魯的話語,但話糙理不糙。因為,皮糙肉厚的德羅巴,根本沒走,他一直在進球。這個荷蘭的糙哥,沒有斯內德的華麗,範德法特的輕靈,羅本的閃電速度。這傢伙壓根就不像個荷蘭人。
  • 老兵不死只是遠去:再回首,中國殲-6留下的是它傳奇的一生
    在目前中國空軍的序列當中殲-7,殲-8這些曾經的當家花旦都已經開始被殲-10,殲-11,殲-15,殲-20這些後輩們所替代,那麼不知道誰還會記得我們曾經的老兵殲-6,這款我國裝備最多,戰績最出色的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一直都流傳「老兵不死只是會遠去」這樣一句話。但在今天看來殲-6卻是開啟了我國衝向雲霄的一把鑰匙!
  • 《無名戰士》:老兵不死,燃而無名
    決定組織成功的,往往是那些無名的老兵影片記錄的是戰爭煉獄下的眾生像,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主角;來自北歐的導演也一貫克制,完全不煽情,甚至算得上冷眼旁觀。三個小時下來,沒有超級英雄,也沒有戰地情深,只有灰冷色調下,一群普通士兵苟活於炮火中,小心翼翼地聽天由命。
  • 彼岸花開:栴嶽承芳,老兵不死慢慢凋零(上)
    足利義教的考慮一方面是避免山名、細川兩派提前反目,另一方面也是不希望今川與關東勢力有過多牽扯。果然之後永享和享德兩次大亂,都是今川範忠出兵平定,成就不世功勳。與此同時,爭位失敗的千代秋丸元服以後成立了分家小鹿,取名小鹿範賴。由於先前的緣故,小鹿分家在今川宗族裡面很有影響力。應仁之亂爆發,斯波義廉投奔西軍陣營。今川家督今川義忠揮舞東軍旗號,試圖取回斯波名下的遠江。
  • 老兵不死,他們還在堅持!
    馬刺上個賽季季後賽被雷霆擋在了西部決賽的大門外,為了追逐一枚總冠軍而放棄高薪的韋斯特也就此離開了聖城,休賽期他選擇繼續接受老將底薪,這次他選擇了勇士隊,杜蘭特加盟的效應是巨大的,沒有人不想要加盟一隻擁有「四巨頭」的球隊。
  • 遙遠的軍艦島,我們不知道歷史, 身邊的抗戰老兵,我們要銘記.
    在戰俘營,日軍不讓喝水。故意在操場上放一個帆布桶,很多人搶著喝,日軍開槍打死倆人,剩下的俘虜繼續搶著喝,被開槍是打死,不喝水是渴死。因為沒水喝,每個人都過喝自己的尿。也沒有吃的,七天吃了十八個玉米豆。我們去了八個人,只回來我自己,我把他們七個死的地方上下左右的土抓一些裝在盒子裡,我抱著七個盒子上的船,從塘沽下船回祖國,全部都是餓死的……
  • 老兵不老!特種兵轉型,他願作前浪推後浪
    身擔重任,老兵不走,沈子階壯心不已。巴蜀軍營,風展紅旗如畫。今年6月,隨著新兵王也力壓群雄,取得單雙槓一二練習雙料冠軍,特戰旅「獵豹杯」軍事體育運動會落下帷幕。手持獎狀、胸掛獎章登上領獎臺,數十名參賽新兵的表現令人驚嘆——他們以16個單項第一、15個單項第二和團體總分第一名的成績冠絕全旅。他們,是沈子階帶出來的第二批新兵!
  • 不死老兵—中國59式坦克傳奇
    時至今日,雖然中國地面裝甲突擊的主力已然換成了99、96系列,但59式坦克依然是中國保有量最大坦克,今天,就讓我們來一探這位老兵的前世今生。59式坦克的原型是前蘇聯的T54A坦克,它是毛熊在二戰結束後生產的T54坦克的改進型。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為了迅速建立強大的國防工業用以保衛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就與當年的蘇聯老大哥籤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 抗美援朝老兵補貼那些事
    活躍在全國各地的民間志願者們,一直在關注著日益縮小的抗戰老兵群體。為了能夠幫助到老兵們,一些幫助抗戰老兵的公益組織正在運行著。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和大連莊河市清水慈善中心都有專門設立抗美援朝老兵的專項基金,「為了給志願者老戰士一些陪伴,在他們生日節日表示慰問,送一些溫暖關懷。」清水慈善基金相關負責人說。
  • TFBOYS致敬榮光歲月 一起為「老兵頂好」
    78年前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是一場給中華民族帶來沉重災難的戰爭
  •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6)縱橫四海、老兵不死
    炸彈擊穿甲板,在後部6英寸副炮彈藥庫爆炸,造成嚴重損害,38死31傷。一個鍋爐艙被臨時關閉,航速降到18節。德方Kurt Ubben和Wolf-Dietrich Huy兩位中尉都聲稱自己擊中了「厭戰」號,但「厭戰」號的作戰記錄顯示只有第三架Bf-109投中。
  • 航母傳奇「企業號」的故事:一艘勇猛航艦的誕生與凋零
    其後,「企業號」在太平洋戰爭東徵西討,屢建奇功,一度單挑強大的日本帝國艦隊,經歷大小二十次戰役,多次遭日本戰機重創,仍然屹立不倒。巴瑞特·提爾曼(Barrett Tillman)著《企業號的故事:一艘勇猛航艦的誕生與凋零》(Enterprise: America's Fightingest Ship and the Men Who Helped Win World War II)就是講述這艘航空母艦的傳奇。
  • 傳奇 中國59式手槍-老兵不死,老槍不逝!
    當年北方公司為創匯曾出口一批59來美國,口徑是點三八,價錢不貴,一兩百美元左右,外帶皮套和通條。後柯林頓頒布了禁止中國造槍枝進口的法律,現在這槍在北美市場上已經不易找了。話說回來,因為中國槍被禁,現手槍中下價市場大多為南美造佔有,比如巴西的 Taurus, 阿根廷的Bersa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