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為何不佔領印度?這個地方只有草吃,9萬大軍7萬成野鬼!

2021-02-13 軍武次位面

日軍指揮官有多無腦?直接讓部下吃草!

說起印軍往往是以買買買的「世界牌」形象出現的,其「誇張」的戰鬥力以及神一樣的操作成為很多網友的段子來源,然而在二戰時期,印度是亞洲少有的未被日軍大舉入侵的國家,更是打得日軍落荒而逃,彪悍一時。

▲正在渡河的日本士兵

1942年1月日軍自南向北攻入緬甸,一路勢如破竹,盟軍向西南潰散,緬甸的全境陷落直接導致印度完全暴露在日本的兵鋒之下,位於印度東部與緬甸交接的英帕爾岌岌可危,盟軍在遠東戰場面臨巨大危機。

隨著前線戰況日益嚴峻,此時英帕爾已經被盟軍建成了一個巨大的軍事和後勤補給基地,斯利姆將軍指揮的第14集團軍駐守於此。

為了拔除這個眼中釘,1944年3月8日,日本大本營下達代號為「烏」的英帕爾作戰計劃,意圖攻克英帕爾要地,趁著印度國內局勢動蕩,一舉佔領印度,進而徹底掃除英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迫使蔣介石屈服。

日本方面負責此次作戰任務的是緬甸方面軍第15軍,由日本中將牟田口廉也指揮。1937年就是這個傢伙自導自演發動了盧溝橋事變,然而因為在中國戰場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一度被打發到關東軍坐冷板凳,這一次他再度出現在另一個文明古國,再次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牟田口廉也

1944年3月8日,牟田口廉也集結9萬日軍匯同一支由投降英印士兵組成的炮灰僱傭兵,浩浩蕩蕩地奔赴英帕爾,還口出狂言:「日本陸軍天下無敵。」

▲英帕爾戰役前夕,日軍第15軍高級將領合影

二排左起第四個正是牟田口廉也

日軍初戰就大顯神威,僅僅用了10餘天,就完成了對英帕爾各個重鎮的合圍,「我製造了盧溝橋事件,今天進而發展成為太平洋戰爭,如果,今天以自己的力量攻取印度,能夠對太平洋戰爭給予決定性影響,就能夠對國家有所報答了。」這一刻,牟田口廉也癲狂了,「帝國的榮光仿佛就在前方。

他命令各部隊進行強攻,妄言4月29日裕仁天皇生日之前拿下英帕爾,用以獻禮邀功。

不過,正是由於牟田口廉也的狂熱,前期優勢被蠶食殆盡,一種無形的力量將這群侵略者們推向死亡的深淵,日軍的噩夢開始了。

▲雨季給行軍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4月的印緬地區開始步入雨季,潮溼的氣候與肆虐的蚊蟲讓痢疾與瘧疾開始在軍中蔓延,此時的日軍部隊裡不時出現「神秘死亡」事件,很多還沒見到英印聯軍影子、甚至還沒有發一槍一彈的日本士兵,突然就暴斃在叢林之中。

他們未曾合上的眼中充滿了不甘和怨恨,惡毒的目光所向是他們的指揮官牟田口廉也,牟田的一系列「高明」決策早已為大戰定下基調。

▲有時候環境甚至比敵人還要致命

印緬邊境極端的環境是日軍作戰計劃實施的第一道障礙,雨季高達9000毫米的降水量,密集的河流網,遍布的原始森林,甚至還有沼氣瘴癘作為天然路障。

在這種境況下就算稍有頭腦的正常人也會三思而行,可牟田初來印緬戰場立攻心切,作為唯一一個不熟悉該區域情況的人,卻把參謀拋到一邊,在進行了一輪清洗後,牟田成為英帕爾戰役決策的軸心。

▲日本對於此次行動的報導

在關於作戰計劃討論時,牟田口廉也表示「所有的作戰細節,都已經被仔細商討,成功是唾手可得的!」他的作戰方案乍一看的確頗為「蔚為大觀」,但很多細節卻暴露出牟田本人粗鄙的軍事素養。

補給和後勤往往是影響戰局走向的重要因素,但是作為指揮官的牟田口廉也卻忽視了只一點,或許在中國已經嘗到偷襲的甜頭,他始終認為突襲成功與否是英帕爾戰役取勝的關鍵,稱「糧食本來就考慮從敵人那兒奪取」。

▲作戰前的補給安排

不過願望是美好的

日軍第十五軍指揮部居然妄圖效仿當年蒙古鐵劑西徵的作法。直到向部隊下達開戰命令時,原定的後勤保證計劃完成率不足兩成,隨後的補給只能指望「打下英帕爾,坐吃邱吉爾」。

▲英帕爾戰役期間

對日軍補給線進行空襲的英國皇家空軍

至於後期運輸牟田口廉也更是想到一記妙招,日軍向民間「徵調」牛馬等牲畜作為運輸工具,既可以馱運物資又食用,小算盤打得挺好,不過英印聯軍又不是傻子,上千隻牛羊成了盟軍的轟炸的路標,炮火一響,日軍抱頭鼠竄,等他們回過神來,牛馬早就受驚奔散,帶著所載運的物資跑得沒影了,只留下缺糧少彈的日本人在風中凌亂。

▲這仗可怎麼打?

由於部隊的後勤補給難以保證,為了能夠達成突襲的效果,日軍只能在減輕負擔上下功夫,重武器的不足直接導致了炮兵火力的劣勢,英印聯軍的陣地成了這夥侵略者們越不過去的溝壑。

對英印聯軍的輕視也是日軍陷入絕境的重要因素,儘管在開戰前,已經預測出盟軍約有10個師被投入到英帕爾地區,但以牟田口廉也為首的指揮部始終認為英印不堪一擊,「眼前的雜牌部隊比中國部隊更弱「。

▲印度國民軍

日本人確實有狂妄的資本,在數月前他們就曾重創英國的正規軍,不過兔子急了也會咬人,在家門口面前(雖然還沒有實現獨立)印度士兵們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由於牟田本人缺乏叢林戰經驗加上一系列不切實際的作戰計劃,日軍被這群英印聯軍徹底打懵了。

▲成群的日本士兵被餓死

曾有英國老兵回憶當年日軍在英帕爾戰役中的慘狀,大量士兵因為飢餓以野草為食,虛弱無比的日本士兵甚至連槍都舉不起來,還有不少士兵死於瘧疾和傷害,遍地都是餓死、病死的日軍屍體,因為長期的飢餓很多士兵空有一副皮囊的骨架,他們臨死前口中還塞著枯草和樹皮。

▲大和魂萬能?連槍都端不起來了

面對前線多次傳回急需補給的電報,牟田口廉也譏諷道:「我們是草食民族,在茂密的叢林中怎麼會沒有食物!」甚至還多次強調「大和魂萬能「,這滑稽的一幕和餓死的士兵屍體」交相輝映「。

不久在英印聯軍迅猛的反攻下,日軍精銳盡喪,當初的9萬大軍僅僅1萬餘人逃回緬甸,超過7萬人成了叢林中的孤魂,而這其中喪命於槍炮之下的不足半數,其餘都是被飢餓、勞累和疾病活活折磨致死。

▲自殺未遂,病死於1966年

在英帕爾戰役中發揮「關鍵作用「的牟田口廉也也被日軍大本營撤職備受謾罵,甚至被日本國內稱為」 鬼畜牟田」,更被很多人戲稱「死在他手上的日本鬼子比死在盟軍手裡的還多」,由此成就了他一番讓人啼笑皆非的「傳奇」。

▼▼▼點擊閱讀原文搶購更多好貨!!!

相關焦點

  • 二戰日軍為什麼不佔領印度?
    日軍指揮官直接讓部下吃草說起印軍往往是以買買買的「世界牌」形象出現的,其「誇張」的戰鬥力以及神一樣的操作成為很多網友的段子來源,然而在二戰時期,印度是亞洲少有的未被日軍大舉入侵的國家為了拔除這個眼中釘,1944年3月8日,日本大本營下達代號為「烏」的英帕爾作戰計劃,意圖攻克英帕爾要地,趁著印度國內局勢動蕩,一舉佔領印度,進而徹底掃除英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迫使蔣介石屈服。
  • 美國為何不儘早對日本石油禁運?1940年9月23日日軍進駐中南半島
    美國為何不儘早對日本石油禁運?1940年9月23日日軍進駐法屬中南半島,並佔領該地。
  • 二戰時日本佔領了東南亞,為什麼卻沒能攻入印度?
    1943年6月日本重組南方派遣軍,素有「小東條」之稱的牟田口廉也中將出任第15軍司令,這個戰爭狂人重新點燃了日本對印度的野心。說幹就幹,日軍以精銳第15軍三個師團十萬人進攻印度,意圖直接消滅英軍精銳,佔領英帕爾。1944年3月8日,牟田口廉也率領第15軍的3個師團共約10萬人的兵力,渡過了印緬邊界地區的欽敦江,拉開了英帕爾會戰的序幕。
  • 二戰時,日軍為何沒有佔領澳門?是日本打不過葡萄牙嗎?
    作為二戰時期中國境內少有的未被戰火凌虐的地區,澳門,幸,也不幸。說澳門幸運,與它未被日本在二戰時期佔領有重要聯繫。而這份"幸運"呢,也確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戰略意義幾乎為零。是的,日本不佔領澳門,是因為澳門太不重要了。
  • 二戰日軍最慘的一戰,至今17萬屍首不知去處!
    作為「通往亞洲的大門」,1942年達爾文的海軍及空軍基地駐守著1.5萬名盟軍士兵,是澳大利亞及其盟國(主要是美國)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樞紐。1942年2月19日,日本空襲達爾文是歷史上外國軍隊對澳大利亞規模最大的襲擊,也是二戰太平洋戰爭中重要的一次軍事行動,給澳大利亞人帶來了心理上的打擊。數周之後澳大利亞對日本的敵對情緒開始蔓延。
  • 日本侵華花了14年,為何入侵印度打一次就放棄了?
    再加上恆河水這個外掛,能活著回去都燒高香了!這雖然有點調侃印度的味道,但這是我們談起印度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實際上印度很「窮」,不過就是這麼一個我們認為很「窮」的國家,在二戰期間就讓小日本吃了一次閉門羹!之後就再也不敢對印度出手,反觀我們中國卻一直讓日本欺負,欺負了我們整整14年有餘。難道說二戰時期的印度比中國還要強大許多,以至於讓小日本都忌憚不已?
  • 日軍在二戰後還有700萬軍隊?這些軍隊後來去了哪裡?
    數量如此龐大的日軍為何選擇投降,難道僅僅是因為美國在日本本土投放的兩顆原子彈? 一、中國戰區百萬日軍,武器唬人的背後是兵員素質的下降 在二戰結束後,中國軍隊的受降地區及其廣闊,除了東北地區外的中國領土都是中國軍隊的受降區域,而且越南的河內地區也被包括其中。
  • 印度140萬大軍,為何難以制服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有何底牌?
    回顧印巴之間的幾次大規模戰爭,克什米爾的主權問題都成為爭議的中心。兩國為何會在這19萬平方公裡土地的歸屬問題上產生矛盾?趁機佔領印統治區大片領土而失勢的印軍,並沒有因為這次失利而一蹶不振 同年9月6日,精心策劃的印度軍隊試圖在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爾開闢戰場。由於駐紮在這裡的巴軍兵力不足,抵擋不住印軍的突然襲擊,被緊急趕到雅庫爾運河邊。當時,印度與蘇聯聯手,對中國西南領土的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脅
  • 馬來亞戰役:14萬大英國協軍隊為何被7萬日軍迅速擊潰?
    ,英軍和大英國協其他部隊總數多大14萬人,卻被7萬日軍迅速擊潰。馬來亞對於英國而言,只是印度次大陸的外圍防區。但因為還有一個新加坡的存在,所以英國無法像是在緬甸那樣輕易放棄。帕西瓦爾顯然被認為不具備這種能力,所以被安排到了比較安逸的東南亞任職。很多被隆美爾打的撤職的人被調去印度,也是這個道理。但那些被隆美爾擊敗的人,好歹是可以指揮和策劃大規模現代戰爭的。他們在遇到隆美爾之前,已經用非常有限的兵力在非洲挫敗了義大利人的全面進攻。帕西瓦爾顯然達不到這個層次。
  • 日軍二戰冒險入侵印度遭慘敗
    日前,印度總理莫迪在訪問日本時提及東京審判中為日本戰犯開脫的印度法官,以此討好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但事實上,日本在二戰中不僅佔領過印度邊遠地區,還向印度本土發動過大規模進攻,正是由於中國遠徵軍與英印軍的浴血奮戰,才使得印度本土免遭塗炭。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東南亞和南亞的大片區域成為日軍攻取的目標,位於緬甸以南、孟加拉灣上的印度領土(當時印度由英國統治——編者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也不例外。
  • 二戰日本紙上談兵的捷號計劃:海軍編制全打光,50萬日軍剩5萬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在政客眼中和軍人眼中有完全不同的答案。軍人直到戰死沙場之前,絕不輕易言敗;而政客則不同,戰爭還未結束,他們就從戰略、外交和國力方面預見了戰爭結局。二戰剛開始的幾年,軸心國曾一度佔據上風,在歐亞大陸所向披靡。1941年時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正式進入頂峰,用英國首相邱吉爾的話說:「法西斯曾差一點掀翻世界」。
  • 日本進犯中國14年,為何和印度只打了一仗就老實撤退?原因很現實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殘酷的戰爭,由德意日為首的法西斯分子發動。期間波及了61個國家和地區,造成9000萬軍民的傷亡,還有將近5萬億美元的損失。而我國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也進行了長達14年之久的抗戰。
  • 日軍能橫掃整個東南亞,為何進攻印度卻慘敗而歸
    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印度尼西亞在內的東南亞地區全數被日軍佔領,日軍的囂張氣焰達到了頂點。然而,橫掃東南亞的日軍卻在1944年進攻印度的戰鬥中慘敗而歸。在1944年3月到7月的英帕爾戰役中,日軍投入92000多人進攻印度,但日軍主力部隊卻遭到了英軍和印軍的迎頭痛擊。經過激戰,英印軍隊以傷亡16000人的代價,殲滅日軍25000多人。
  • 二戰最蠢的日軍司令:日本士兵不需要補給,可以吃草!
    圖:魚鷹社繪英帕爾會戰此戰,日軍十萬部隊竟有一半多陣亡,留下二戰日軍著名的「白骨街道」,西方和日本的軍史學家評價這是日本歷史上在陸戰中遭到最慘重失敗的一次戰役。一、牟田口廉在中國抗戰史和二戰史上都是個名人。
  • 日軍二戰最慘一戰,至今17萬屍首找不到…
    澳軍決意復仇的地點是紐幾內亞,從1942年3月開始,日軍和澳軍就在紐幾內亞展開了大規模的戰鬥,日本先後在紐幾內亞投入20萬左右的兵力,021943年6月底到1944年7月底,麥克阿瑟指揮部隊採取「蛙跳」戰術一層層地深入日軍的弧形防線,西進1800多公裡,北進100多公裡,數股敵人被孤立,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繫,粉碎了日軍「死守耗敵
  • 二戰鬼子佔領了東南亞大油田,為何還是無油可用?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與日本對於南方資源區,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的石油資源垂涎,有很大的聯繫,但是成功奪取了多得要溢出來的油田之後,為何日本還是最終陷入了缺油的困境。二戰前的日本有近 80%的石油需要從美國進口,另外10%來自東南亞的荷屬東印度群島,日本本土並不生產石油,但是在日俄戰爭後日本意外獲得了俄國庫頁島的南部,並發現了薩哈林油田,這也成為了日本在戰前最重要的石油生產基地。
  • 永遠到不了的港口——翻高山、越沼澤、咫尺天涯!二戰日軍潰逃記
    一開始日軍攜偷襲珍珠港的餘威,狂妄到不著邊際,西侵緬甸、印度,南吞馬來亞、菲律賓,東佔太平洋上大片島嶼,最多時入侵了30多個國家,控制西南太平洋的廣闊區域。▲太平洋戰爭中日軍擴張圖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日本帝國主義的貪心仍不滿足,妄圖繼續向東南方擴張,先佔索羅門群島、紐幾內亞島,再佔斐濟、薩摩亞、新喀多利亞島,最終控制澳大利亞,將太平洋一分為二收入囊中。這一招非常陰險,這些島嶼都是太平洋上的關鍵節點,佔領它們就能切斷美-澳間至關重要的海上交通線,解決澳大利亞這個盟軍最大的反攻據點。
  • 紐幾內亞戰役:二戰中日軍的噩夢,20萬兵力幾乎全軍覆沒
    儘管二戰期間澳大利亞本土並未遭到大規模軍事襲擊,但是在戰後的審判時,澳大利亞提交的日本甲級戰犯名單卻足足有100人,要知道,美國提交的名單只有30人,就是受害最深的中國,也只提交了32個人。而且,澳大利亞人還自行審判並處死了超過140多個日軍高官,可謂是大快人心。
  • 日本前去進攻印度,為何只打了一仗就跑?血淋淋的教訓至今難忘
    想牽制英國的兵力,並要求日本攻打印度,這樣英國便會調集大量的兵力去支援,也能為德國在歐洲戰場緩解一定的壓力。可當初日本進軍印度的過程中,準備並不是十分充足,因為當時日軍正在珍珠港與美軍宣戰,也牽制了日本主要的兵力。而攻打印度的軍隊,是由日本臨時組建的一支10萬大軍,這支部隊沒有任何的作戰經驗,基本全是新兵蛋子。
  • 二戰時期,日軍明明吃的是「牛肉罐頭」,為什麼抱怨不如豬食?
    很多文章說二戰初期,由於日本的經濟、工業、軍事一片大好,所以採購、製造的牛肉罐頭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普通士兵吃了都說好。那我想問問,士兵的罐頭是誰發的?小編嗎?這類文章純粹瞎扯,日本並不是一個擁有豐富資源的國家,沒有廣闊的土地、豐富的物產,至於牛肉很多都是進口的。不管日本本土製造還是直接購買的「牛肉罐頭」,價格普遍昂貴,根本不可能供應全軍士兵,只是軍官、有功戰士的特享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