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為什麼不佔領印度?

2022-01-26 軍武次位面

日軍指揮官直接讓部下吃草

說起印軍往往是以買買買的「世界牌」形象出現的,其「誇張」的戰鬥力以及神一樣的操作成為很多網友的段子來源,然而在二戰時期,印度是亞洲少有的未被日軍大舉入侵的國家,更是打得日軍落荒而逃,彪悍一時。

▲正在渡河的日本士兵

1942年1月日軍自南向北攻入緬甸,一路勢如破竹,盟軍向西南潰散,緬甸的全境陷落直接導致印度完全暴露在日本的兵鋒之下,位於印度東部與緬甸交接的英帕爾岌岌可危,盟軍在遠東戰場面臨巨大危機。

隨著前線戰況日益嚴峻,此時英帕爾已經被盟軍建成了一個巨大的軍事和後勤補給基地,斯利姆將軍指揮的第14集團軍駐守於此。

為了拔除這個眼中釘,1944年3月8日,日本大本營下達代號為「烏」的英帕爾作戰計劃,意圖攻克英帕爾要地,趁著印度國內局勢動蕩,一舉佔領印度,進而徹底掃除英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迫使蔣介石屈服。

日本方面負責此次作戰任務的是緬甸方面軍第15軍,由日本中將牟田口廉也指揮。1937年就是這個傢伙自導自演發動了盧溝橋事變,然而因為在中國戰場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一度被打發到關東軍坐冷板凳,這一次他再度出現在另一個文明古國,再次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牟田口廉也

1944年3月8日,牟田口廉也集結9萬日軍匯同一支由投降英印士兵組成的炮灰僱傭兵,浩浩蕩蕩地奔赴英帕爾,還口出狂言:「日本陸軍天下無敵。」

▲英帕爾戰役前夕,日軍第15軍高級將領合影

二排左起第四個正是牟田口廉也

日軍初戰就大顯神威,僅僅用了10餘天,就完成了對英帕爾各個重鎮的合圍,「我製造了盧溝橋事件,今天進而發展成為太平洋戰爭,如果,今天以自己的力量攻取印度,能夠對太平洋戰爭給予決定性影響,就能夠對國家有所報答了。」這一刻,牟田口廉也癲狂了,「帝國的榮光仿佛就在前方。

他命令各部隊進行強攻,妄言4月29日裕仁天皇生日之前拿下英帕爾,用以獻禮邀功。

不過,正是由於牟田口廉也的狂熱,前期優勢被蠶食殆盡,一種無形的力量將這群侵略者們推向死亡的深淵,日軍的噩夢開始了。

▲雨季給行軍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4月的印緬地區開始步入雨季,潮溼的氣候與肆虐的蚊蟲讓痢疾與瘧疾開始在軍中蔓延,此時的日軍部隊裡不時出現「神秘死亡」事件,很多還沒見到英印聯軍影子、甚至還沒有發一槍一彈的日本士兵,突然就暴斃在叢林之中。

他們未曾合上的眼中充滿了不甘和怨恨,惡毒的目光所向是他們的指揮官牟田口廉也,牟田的一系列「高明」決策早已為大戰定下基調。

▲有時候環境甚至比敵人還要致命

印緬邊境極端的環境是日軍作戰計劃實施的第一道障礙,雨季高達9000毫米的降水量,密集的河流網,遍布的原始森林,甚至還有沼氣瘴癘作為天然路障。

在這種境況下就算稍有頭腦的正常人也會三思而行,可牟田初來印緬戰場立攻心切,作為唯一一個不熟悉該區域情況的人,卻把參謀拋到一邊,在進行了一輪清洗後,牟田成為英帕爾戰役決策的軸心。

在關於作戰計劃討論時,牟田口廉也表示「所有的作戰細節,都已經被仔細商討,成功是唾手可得的!」他的作戰方案乍一看的確頗為「蔚為大觀」,但很多細節卻暴露出牟田本人粗鄙的軍事素養。

補給和後勤往往是影響戰局走向的重要因素,但是作為指揮官的牟田口廉也卻忽視了只一點,或許在中國已經嘗到偷襲的甜頭,他始終認為突襲成功與否是英帕爾戰役取勝的關鍵,稱「糧食本來就考慮從敵人那兒奪取」。

▲作戰前的補給安排

不過願望是美好的

日軍第十五軍指揮部居然妄圖效仿當年蒙古鐵劑西徵的作法。直到向部隊下達開戰命令時,原定的後勤保證計劃完成率不足兩成,隨後的補給只能指望「打下英帕爾,坐吃邱吉爾」。

▲英帕爾戰役期間

對日軍補給線進行空襲的英國皇家空軍

至於後期運輸牟田口廉也更是想到一記妙招,日軍向民間「徵調」牛馬等牲畜作為運輸工具,既可以馱運物資又食用,小算盤打得挺好,不過英印聯軍又不是傻子,上千隻牛羊成了盟軍的轟炸的路標,炮火一響,日軍抱頭鼠竄,等他們回過神來,牛馬早就受驚奔散,帶著所載運的物資跑得沒影了,只留下缺糧少彈的日本人在風中凌亂。

▲這仗可怎麼打?

由於部隊的後勤補給難以保證,為了能夠達成突襲的效果,日軍只能在減輕負擔上下功夫,重武器的不足直接導致了炮兵火力的劣勢,英印聯軍的陣地成了這夥侵略者們越不過去的溝壑。

對英印聯軍的輕視也是日軍陷入絕境的重要因素,儘管在開戰前,已經預測出盟軍約有10個師被投入到英帕爾地區,但以牟田口廉也為首的指揮部始終認為英印不堪一擊,「眼前的雜牌部隊比中國部隊更弱「。

▲印度國民軍

日本人確實有狂妄的資本,在數月前他們就曾重創英國的正規軍,不過兔子急了也會咬人,在家門口面前(雖然還沒有實現獨立)印度士兵們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由於牟田本人缺乏叢林戰經驗加上一系列不切實際的作戰計劃,日軍被這群英印聯軍徹底打懵了。

▲成群的日本士兵被餓死

曾有英國老兵回憶當年日軍在英帕爾戰役中的慘狀,大量士兵因為飢餓以野草為食,虛弱無比的日本士兵甚至連槍都舉不起來,還有不少士兵死於瘧疾和傷害,遍地都是餓死、病死的日軍屍體,因為長期的飢餓很多士兵空有一副皮囊的骨架,他們臨死前口中還塞著枯草和樹皮。

▲大和魂萬能?連槍都端不起來了

面對前線多次傳回急需補給的電報,牟田口廉也譏諷道:「我們是草食民族,在茂密的叢林中怎麼會沒有食物!」甚至還多次強調「大和魂萬能「,這滑稽的一幕和餓死的士兵屍體」交相輝映「。

不久在英印聯軍迅猛的反攻下,日軍精銳盡喪,當初的9萬大軍僅僅1萬餘人逃回緬甸,超過7萬人成了叢林中的孤魂,而這其中喪命於槍炮之下的不足半數,其餘都是被飢餓、勞累和疾病活活折磨致死。

▲自殺未遂,病死於1966年

在英帕爾戰役中發揮「關鍵作用「的牟田口廉也也被日軍大本營撤職備受謾罵,甚至被日本國內稱為」 鬼畜牟田」,更被很多人戲稱「死在他手上的日本鬼子比死在盟軍手裡的還多」,由此成就了他一番讓人啼笑皆非的「傳奇」。

相關焦點

  • 二戰日軍為何不佔領印度?這個地方只有草吃,9萬大軍7萬成野鬼!
    說起印軍往往是以買買買的「世界牌」形象出現的,其「誇張」的戰鬥力以及神一樣的操作成為很多網友的段子來源,然而在二戰時期,印度是亞洲少有的未被日軍大舉入侵的國家,更是打得日軍落荒而逃,彪悍一時。▲正在渡河的日本士兵1942年1月日軍自南向北攻入緬甸,一路勢如破竹,盟軍向西南潰散,緬甸的全境陷落直接導致印度完全暴露在日本的兵鋒之下,位於印度東部與緬甸交接的英帕爾岌岌可危
  • 日軍二戰冒險入侵印度遭慘敗
  • 二戰時日本佔領了東南亞,為什麼卻沒能攻入印度?
    1943年6月日本重組南方派遣軍,素有「小東條」之稱的牟田口廉也中將出任第15軍司令,這個戰爭狂人重新點燃了日本對印度的野心。說幹就幹,日軍以精銳第15軍三個師團十萬人進攻印度,意圖直接消滅英軍精銳,佔領英帕爾。1944年3月8日,牟田口廉也率領第15軍的3個師團共約10萬人的兵力,渡過了印緬邊界地區的欽敦江,拉開了英帕爾會戰的序幕。
  • 二戰時,日軍為何沒有佔領澳門?是日本打不過葡萄牙嗎?
    作為二戰時期中國境內少有的未被戰火凌虐的地區,澳門,幸,也不幸。說澳門幸運,與它未被日本在二戰時期佔領有重要聯繫。而這份"幸運"呢,也確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戰略意義幾乎為零。是的,日本不佔領澳門,是因為澳門太不重要了。
  • 日本為什麼打荷屬東印度群島?
    二戰中日本同樣也侵略過印度支那(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馬來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荷屬東印度群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太平洋島國,但為什麼日本與這些國家之間的關係卻很好?比如日本在緬甸、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太平洋島國都修建了大量慰靈碑、甚至神風突擊隊隊員塑像、二戰紀念館等。為什麼日本與這些國家能夠化解歷史矛盾,而與朝鮮、韓國、俄羅斯、中國等鄰國卻不能?主要原因是日本與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國沒有島嶼爭端,在主權問題上不存利害衝突。
  • 日本在二戰中也曾入侵印度,為什麼剛打了一仗就灰溜溜撤軍
    那麼,日本入侵了整個東南亞,甚至連美國都敢打,他們攻擊印度了呢?(日本軍的侵略)攻擊印度,其實一直是日本的理想。日本一直有成為亞洲霸主的想法。當年豐臣秀吉就曾提出過拿下半島後,再徵服明朝和印度的策略。二戰中的日本,除了中國是他的目標外,印度當然也是他的目標。不過,日本卻在印度打了敗仗,最後灰溜溜地撤軍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二戰時,為什麼日軍也要打綁腿,日軍又是怎樣打綁腿的?
    摘要:現在看到很多二戰的歷史照片或者影像,可以發現日軍士兵也都是打綁腿的。為什麼號稱已經實現機械化的日軍也要打綁腿?他們又是怎麼打綁腿的?
  • 二戰蘇聯如何處理日軍女兵,少量倖存者回國,不敢回憶那段歷史-歷史戰史-E都市
    然後,這些俘虜還每天都被要求做很多粗重的活,比如搬運沉重的物資,在冰天雪地中總會有一些體力不支倒地凍死的日軍俘虜。而這些日軍女兵也很悲慘,蘇聯軍隊對待她們和普通的日軍男兵也沒什麼兩樣,要幹很多工作,除了體力勞動之外,她們還要被蘇聯軍隊虐待,甚至成為蘇軍洩慾的工具,很多女兵受不了身心的雙重折磨,都選擇了自殺來結束這一切,最後只有少數女兵活了下來。
  • 永遠到不了的港口——翻高山、越沼澤、咫尺天涯!二戰日軍潰逃記
    一開始日軍攜偷襲珍珠港的餘威,狂妄到不著邊際,西侵緬甸、印度,南吞馬來亞、菲律賓,東佔太平洋上大片島嶼,最多時入侵了30多個國家,控制西南太平洋的廣闊區域。▲太平洋戰爭中日軍擴張圖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日本帝國主義的貪心仍不滿足,妄圖繼續向東南方擴張,先佔索羅門群島、紐幾內亞島,再佔斐濟、薩摩亞、新喀多利亞島,最終控制澳大利亞,將太平洋一分為二收入囊中。這一招非常陰險,這些島嶼都是太平洋上的關鍵節點,佔領它們就能切斷美-澳間至關重要的海上交通線,解決澳大利亞這個盟軍最大的反攻據點。
  • 二戰日軍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兵源
    這樣的傷亡率,在日本各個戰場上,這樣的傷亡率也不罕見。特別是在臭名昭著的「神風突擊隊」和「海上挺進隊」裡,那些執行「自殺式攻擊」的日本兵,好些也都是「學徒兵」。對於他們來說,百分之十的生還率,有時都是奢求。
  • 日軍能橫掃整個東南亞,為何進攻印度卻慘敗而歸
    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印度尼西亞在內的東南亞地區全數被日軍佔領,日軍的囂張氣焰達到了頂點。然而,橫掃東南亞的日軍卻在1944年進攻印度的戰鬥中慘敗而歸。在1944年3月到7月的英帕爾戰役中,日軍投入92000多人進攻印度,但日軍主力部隊卻遭到了英軍和印軍的迎頭痛擊。經過激戰,英印軍隊以傷亡16000人的代價,殲滅日軍25000多人。
  • 二戰日軍為什麼很少有重傷員,老兵回憶幫你揭開謎底!
    然而,日軍傷員大多只是受了輕傷,那麼受重傷的日軍都去哪裡了呢?二戰時期日軍對待自己的傷員分為兩個階段。不過他沒有如願以償,被與人告發,不但挨了首長一耳光,還不允許進入後方治療。▲ 二戰日軍軍糧對於戰死的士兵,日軍都要將他們帶回家鄉安葬,火化後把骨灰裝在瓦罐由同鄉帶回。
  • 1947年印度獨立時想帶上緬甸,為什麼最終沒能成功
    正是在德欽昂山組建的緬甸獨立軍的協助下日軍得以於1942年3月8日擊敗英軍並順利攻克仰光。同年3月至8月間德欽昂山領導的武裝又協助日軍擊敗了中國遠徵軍。日本佔領緬甸後成立了以巴莫為首的傀儡政權。這時的緬甸在日軍支持下宣布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然而名義上獨立的緬甸實際上處於日軍的佔領控制之下。
  • 二戰時期,日軍明明吃的是「牛肉罐頭」,為什麼抱怨不如豬食?
    很多文章說二戰初期,由於日本的經濟、工業、軍事一片大好,所以採購、製造的牛肉罐頭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普通士兵吃了都說好。那我想問問,士兵的罐頭是誰發的?小編嗎?這類文章純粹瞎扯,日本並不是一個擁有豐富資源的國家,沒有廣闊的土地、豐富的物產,至於牛肉很多都是進口的。不管日本本土製造還是直接購買的「牛肉罐頭」,價格普遍昂貴,根本不可能供應全軍士兵,只是軍官、有功戰士的特享獎勵。
  • 日軍二戰最慘一戰,至今17萬屍首找不到…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遊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1942年2月19日,日本空襲達爾文是歷史上外國軍隊對澳大利亞規模最大的襲擊,也是二戰太平洋戰爭中重要的一次軍事行動,給澳大利亞人帶來了心理上的打擊。數周之後澳大利亞對日本的敵對情緒開始蔓延。此次事件之後,日本在1942年至1943年間還對澳大利亞實施了約一百次空襲。
  • 在二戰遺址中發現日軍罐頭,居然還可以食用,為什麼這麼久都不變質?
    摘要:最近在二戰遺址中發現當年日軍留下的罐頭,居然還可以食用,為什麼都已經過去七八十年了,過了這麼久怎麼還沒有變質?
  • 二戰期間日軍食人往事
    雖然後來在這起案件中,關於吃人的指控被撤銷了,但毫無疑問,一些日本士兵在二戰期間吃了人肉。有時,他們吃人肉時甚至不餓。為了真相,徵途漫漫在二戰結束近半個世紀後,歷史學家田中利幸(Toshiyuki Tanaka)披露了他的發現,這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一次對戰爭期間的吃人行為進行調查。田中在日本戰敗後出生,他想讓對戰爭罪行"一無所知"的日本年輕人了解歷史。因此,1992年,田中公開宣布,他發現了日軍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犯下的100多起吃人案件。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什麼日本沒有像德國一樣被勝利國分區佔領?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問答音頻世界史話題闢謠作者|我方團隊書劍為酒字數:1750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二戰後對日本的處罰日軍在中國燒殺搶掠犯下了駭人聽聞的戰爭罪行,在太平洋戰場上,美國人也領教到了日本人的作戰意志和瘋狂,巴丹的死亡行軍估計美國人也忘不了。所以,對於日本戰後如何處置,盟國方面早有計議。在開羅會議時,中美英三國首腦就已經確立了一個大原則:戰爭結束的前提是完全擊敗日本帝國,或是日本帝國無條件投降,中國應當收回所有領土。
  • 二戰巔峰的日本和波蘭PK?拋開海軍不談,波蘭陸軍也並非日軍對手
    眾所周知,在二戰中日軍憑藉著海軍優勢,偷襲珍珠港和南洋,從而在開戰之後逐步佔領了當時太平洋和東南亞大部地區。
  • 二戰鬼子佔領了東南亞大油田,為何還是無油可用?
    二戰前的日本有近 80%的石油需要從美國進口,另外10%來自東南亞的荷屬東印度群島,日本本土並不生產石油,但是在日俄戰爭後日本意外獲得了俄國庫頁島的南部,並發現了薩哈林油田,這也成為了日本在戰前最重要的石油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