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民教育,你未必知道的三個真相

2022-01-27 新華網思客

中國的教育質量如何?中國人只會考試嗎?為什麼中國人特別重視教育?這三個重要的問題,你以為的未必是真相。

作者丨朱天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國民收入達到世界中上等水平,中國似乎必須走上一條以創新驅動的增長之路。但是創新需要人才,中國的教育體系能否承擔起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任呢?換句話說,中國教育是否會拖經濟增長的後腿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很多人那裡是否定的,因為中國的應試教育向來為人詬病,學生負擔過重、死記硬背、缺乏創造性等批評已成為普遍的社會共識。但是另一方面,國際學術界卻有不少學者在解釋中國(以及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奇蹟的時候又將重視教育作為一個主要原因——畢竟,如果中國教育真的一無是處,那就很難理解何以恰恰是中國成了過去三十多年來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一貶一褒,兩種觀點截然相反,究竟孰是孰非呢?

中國的教育質量如何?

  如果說教育是經濟發展的一個決定因素的話,那麼所有國家都該重視教育,中國(東亞)在這方面能有什麼特別之處呢?事實上,從公共教育支出佔GDP的比例來看,中國直到最近幾年才剛剛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的教育支出的比重都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韓國則與中國差不多。所以,從政府教育支出的角度看,東亞地區並不比世界上其他地區更加重視對教育的投資。從衡量教育水平的一個常用指標——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來看,中國只是剛剛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不僅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不少發展中國家。

但是,一個國家在公共教育上的開支只是體現了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並不一定能反映普通國民有多重視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也不絕對反映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畢竟一個人上多少年學與他學到多少東西不總是一致的,教育的質量與數量起碼同樣重要——如果不是更加重要的話。

那麼,如何衡量一個國家的教育質量呢?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哈努謝克和德國慕尼黑大學的沃斯曼兩位經濟學家利用國際性的(中小學)數學、科學和閱讀考試成績的數據,構建了一個具有可比性的七十多個國家的所謂「認知技能」指數,通過比較各國同齡的學生在相同的受教育年限裡所獲取的知識和技能的多寡,來衡量各國教育質量的高低。根據他們的數據,所有東亞國家(地區)的認知技能指數都名列前茅,更是遙遙領先於所有發展中國家。他們的分析結果顯示,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率與人均教育年限關係不大,而與教育質量高度正相關。例如,菲律賓的人均受教育年限2010年時是8.95年,高於中國的8.11年,與新加坡的9.13年非常接近(2000年及之前還高於新加坡),但菲律賓的經濟發展水平與速度則遠低於中國和新加坡。如果比較三個國家的認知技能指數,新加坡是5.33,中國是4.94,而菲律賓只有3.65(作為對比,美國是4.90,最低分是南非的3.09)。

很多讀者也許會覺得說中國教育質量很高(甚至高於美國)是個笑話。但這裡所講的教育質量比較的是相同學齡的(中小學)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的多寡,例如同樣是九年級(即中國的初三、美國的高一),中國學生的認知技能要略高於美國,更優於所有其他發展中國家。但是中國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卻遠低於美國,以2010年為例,中國是8.11年(相當於初二),屬於世界平均水平,而美國是13.09年(相當於大學一年級),為世界第一。故綜合起來看,中國的教育水平與美國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中國人只會考試嗎?

許多人會說考試成績好不說明教育質量高,中國人(東亞人)就是會考試,不見得有更多的真才實學,更談不上有多少創新能力。可是,東亞國家培養出來的學生真的就只是缺乏創造力的考試機器嗎?難道說,不那麼會考試的拉美、非洲和中東國家的學生反而比很會考試的東亞學生更有創造力?事實顯然並非如此。雖然高分不見得高能,低分也不一定低能,但是高分低能者一定遠遠少於低分低能者。畢竟,很多人認為創造力更強的歐美發達國家學生的國際考試成績要比(除中國以外的)所有發展中國家都高。其實,無論是人均發明專利還是人均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日本、韓國和新加坡都已經世界領先;用這兩個指標來衡量,中國的創新水平和能力也已將所有其他發展中國家拋在後面,並正在迅速追趕發達國家。

我們在批評中國的教育培養不出創造型人才的時候,都是將中國的現狀與發達國家做簡單、靜態的類比。確實,中國的科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比較落後,但這不是因為應試教育扼殺了中國人的創造力,而是因為中國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科研人員佔總人口的比例、人均科研經費等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也不是因為我們的中小學乃至本科基礎教育質量太差,而是因為我們的(屬於非應試教育階段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培養水平還遠不如發達國家。而這又歸咎於我國高校教師的科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普遍較低(但又高於所有其他發展中國家),很多優秀的學生出國深造後由於種種原因(尤其是國內收入水平和科研條件上的差距)而沒有回國。所幸的是,這種狀況近些年來正在迅速得到改變。

中國大學的畢業生一旦去了西方研究型大學繼續學習,他們的創新能力絕不亞於其他國家的學生。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所做的一項以移民發明家為對象的研究很能說明問題。所謂的移民發明家指的是那些以外國人身份在居住國申請發明專利的的科研人員,例如一個在美國工作的中國籍科學家以美國居民的身份申請了發明專利,就是個移民發明家。數據顯示,在2006-2010年間,高收入的發達國家吸納了全世界97%的移民發明家,他們固然很多來自發展中國家,但也有不少來自其他發達國家。來自中國的移民發明家佔比最高,達16.3%,其次是印度,佔12.1%。但來自整個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總人口6億)的只有2.7%,來自非洲(總人口11億)的只佔1.7%,原因顯然不是這些國家的優秀人才不願意去發達國家學習和工作,而是本來就沒有很多這樣的人才。

這些數據一方面說明中國(和印度)的人才外流嚴重(世界上除了美國、瑞士和新加坡等少數國家有較多的人才淨流入,很多國家都存在發明家人才淨流出的問題,包括英國和加拿大這樣的發達國家),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的教育體系培養出了很多發達國家願意吸引的人才(而不是他們想要拒之於門外的非法移民)。畢竟這些海外的中國移民發明家幾乎都是在國內接受的中小學和大學教育,中國的應試教育顯然沒有扼殺掉這些人的創造力。中國雖然流失了這麼多發明家人才,甚至是最優秀的一些人才,但是留在國內(以及從海外回國)的人才還是多到足以讓中國成為過去二十多年來創新水平增長最快的國家。

為什麼中國人特別重視教育?

決定一個國家教育質量最關鍵的因素可能不是政府願意花多少錢,而是普通家庭有多麼重視教育!家庭對教育的重視也不只是體現在開支上,而更可能體現在家長和孩子們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在學習上。世所公認,中國和其他東亞國家(地區)的家庭特別重視教育,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就是為了孩子的「錢途」嗎?現在經常講教育是最好的投資,但如果重視教育只是因為有利可圖的話,那麼別的國家的家庭不也會同樣重視教育嗎?

中國(東亞)人重視教育通常歸功於儒家傳統文化。但是儒家文化重視教育的出發點並非功利主義的,目的不是為了給個人和國家創造經濟利益,因此所重視的不是學習有用的技能,而是學習四書五經、仁義道德。中國的科舉制度只是強化了儒家文化重視教育的價值觀,使得受教育、有知識成為光榮、體面的事。畢竟能夠在科舉考試中勝出的人少之又少,如果這是學習的唯一目的的話,那教育就是一個風險太高的投資,無異於現代社會想要通過買彩票來發家致富。

除了儒家文化以外,猶太文化也以重視教育著稱,出發點也非經濟利益。猶太教在大約兩千年前就規定所有的父親都必須在兒子六七歲時送他們去上學,讓孩子們學會閱讀希伯來聖經,猶太人也因此成為識字率最高的民族。在古代農業社會,送孩子上學認字並沒有經濟上的回報,反而是個負擔,所以相當一部分猶太人因此脫離猶太教而轉信別的宗教。基督教新教文化也頗重視教育,這是因為馬丁·路德在五百年前發起新教改革運動時就要求每個基督徒能夠自己閱讀聖經,新教徒也因而比天主教徒識字率更高。

由於教育存在所謂的「外部性」(即受教育多的人不只是個人收入會提高,還會給他人或社會創造更多收入),因此,如果大家只是從個人經濟利益的角度來決定接受多少教育、花多少功夫學習,結果與社會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一定是有差距的。政府可以提供免費教育,但接受免費教育的人不一定會用功讀書。教育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有多勤奮,而這不是政府花錢能夠買到的,需要有超越於個人經濟利益之外的動力。儒家文化、猶太教和基督教新教文化就恰恰賦予了教育以超越於功利之上的價值,使得接受教育、勤奮學習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規範,而不只是個人的自由選擇。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近代之前沒有自己民族的文字,更談不上學校教育和考試制度,當然也就不可能存在重視教育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對教育的重視並沒有讓中國成為現代科學的發源地,恰恰相反,科舉制度以及對學習儒家經典的熱衷也許是中國近代科技落後的一個原因。但是重視教育的文化精神一旦用到學習現代科學技術上,其所迸發出的力量使得中國在短短的幾十年裡就取得長足的進步。這一點與猶太人的情況頗為相似。猶太人重視教育的本意是為了學習宗教經典,不是掌握實用的知識,所以猶太人對近代科學革命並沒有什麼貢獻。但是猶太民族一旦將他們的學習熱情轉移到世俗的科學技術上,一兩代人之後就開始在各個領域嶄露頭角,產生了眾多傑出的科學家。可以預期,幾十年後,世界一流科學家的名單裡也一定會有許多中國人的名字。

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重視教育的文化是個雙刃劍,有利也有弊。中國教育由於過度關注應試科目的學習,因此,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的體育、文藝及各類群體和社區活動常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眾多學子也在埋頭苦讀中犧牲了青少年所應享有的快樂時光。這些問題在受儒家文化影響的韓國、日本以及所有的海外華人群體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國的學生的確太辛苦了,但也造就了中國超高的基礎教育質量,為中國走上創新型的經濟增長之路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作者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教授)

相關閱讀

中國教育當真被西方「甩出幾條街」?

「嬉笑散漫」並非西方教育的真相

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思客更多精彩觀點!

掃描指紋識別二維碼,一鍵關注思客!

微信ID:sikexh

投稿郵箱:sike@news.cn

聯繫電話:010-88050629

相關焦點

  • 日本軍國主義下的國民教育:神風敢死隊從娃娃抓起
    戰前,為了讓所有日本民眾接受戰爭、支持戰爭,讓日本人相信「日本的天皇將成為世界的天皇的日子必將到來」、「世界上最優秀的日本民族將徵服世界」,日本政府和軍方在戰爭教育和軍事化訓練上做了大量的文章。  日本軍國主義下的國民教育日本「武士道」理論,本是300多年前的日本古學派的先驅者山鹿素行根據中國宋儒提倡的守「忠節」、「武勇」、「義理」而總結出的「盡忠死難」的所謂「武士精神」。  進入20世紀後,「武士道」精神被日本軍國主義者廣泛利用,作為激勵士氣、鞏固軍隊、禁錮和統一國民思想、實施侵略擴張政策的有力工具。圖為1920年,三個男孩正在一起揮舞著國旗和玩具槍。
  • 【毛集】三(28)評國民參政會關於國民大會的決議/關於批評美國對華政策的電報/準備應付必然到來的內戰局面/關於日本投降後黨的任務
    評國民參政會關於國民大會的決議這一條說:「關於國民大會代表問題,請政府參照本會各參政員提案,衡酌法律與事實,妥定辦法,盡使國民大會具有極完滿之代表性。」這裡所說的?政府」,是獨裁派的政府,這裡所說的「法律」,是獨裁派的法律,現在寫上了決議案,將來他們「衡酌」一番的結果,依然不外強迫人民承認十年前的那一批國大「代表」依然有效。獨裁派也會「衡酌」「事實」,其結果不外加「選」或加派一批人。
  • 關於俄國十月革命的三個真相!這才是真正的列寧與史達林!
    以下這三件事可能就與我們固有的認知大不相同!十月革命宣傳中的列寧與身後的史達林No. 1 火車站的列寧二月革命勝利後,列寧乘坐著專列火車,攜帶著大量的黃金返回蘇聯,剛到芬蘭邊界,列寧就受到布爾什維克代表團的熱烈歡迎,而這一幅感人的畫卷也成為後來蘇聯宣傳十月革命的重要題材。
  • 你不知道的關於顯示器解析度的一些真相
    我們常見的顯示器解析度;從以廣泛前定義的高清1280x720(720p)、全高清1920x1080(1080p)之後就一直沒有一個系統的命名方式來規定顯示器的解析度,那麼比如我要描述一塊時下的高端顯示器,需要3個參數:尺寸/解析度/長寬比。例如:27寸,2560x1440 ,16:9。這樣就變得十分的繁瑣而且使常人難以理解。
  • 改變世界的十個秘密組織,你知道幾個?
    1825年乘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突然死亡之際,救贖聯盟首領帕維爾·佩斯特爾領導發動了十二月黨人起義,防止繼任的沙皇接管權力。革命黨人選擇在繼位者沙皇尼古拉一世掌權的當天發動起義,推翻沙皇的統治。起義最終被鎮壓,而且帶來一系列災難性後果,像對出版和教育制度進行審查以及建立間諜網絡等。
  • 918·真相|「九一八」,不能不知的8個歷史真相
    事變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今天小編為你一一解讀……真相一 日本蓄謀已久真相三 美日曾有「秘密諒解」上個世紀60年代,周總理指示,將《松花江上》編進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可見當年這首歌曲的流傳和對中國人民抗戰,有著巨大的影響。真相七 一封烈士的遺書
  • 用了這麼多年的CDR,這些技巧你未必知道吧.
    一:關於對象選擇在Coreldraw中選擇工具只有一個,看似簡單,學問大著呢,請看:1. 按空格鍵可以快速切換到「挑選」工具2. 按shift鍵並逐一單擊要選擇的對象,可連續選擇多個對象3.方法是按住F8不放,雙擊桌面上的CORELDRAW圖標,提示是否要恢復到初始值,點確定即可(此法對解決工具欄,屬性欄不見或移位等諸問題通用)三、版本使用率及兼容性問題:CORELDRAW從8.0後撤出中國市場,所以9-10都沒有中文版的,才會導致我們常說的版本不兼容,在完全英文版上是沒有這個問題的。
  • 勸人當兵是個「風險」活兒,不過我仍然勸你認清真相後選擇熱愛!
    這要從自己接連遇到的三個故事說起。 一句話就暴露年齡。「愛情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的歌詞,來自2009年慕容曉曉的《愛情買賣》,當年大街小巷都是這調調,唱出了愛情之中的某些無奈。 老同學劉四軍帶著他兒子五軍過來找我諮詢時,嘴中居然也哼著這首歌。但五軍並不是四軍的第五個兒子,而是劉家原本培養的第五代軍人。
  • 你知道救恩有三個階段嗎?
    【真道牧師音頻在二維碼下面】救恩的三個階段基督教分為許多派別,各自站在各自的立場上,站在自己各自的看見上。這些不同的看見大都與救恩有關。一個完整的救恩觀是很重要的,現在的教會的信徒很少人知道救恩有三個階段,你如果對救恩沒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不知道救恩是分幾個階段,那麼當一個人進入救恩第一階段,以為這是全部的救恩。其實救恩是分三個階段的,每個階段都有它明顯的特性,救恩分為那三個階段呢?
  • 海參崴,你所不知道的歷史真相
    關於海參崴,你所不知道的歷史真相海參崴,如今又叫做符拉迪沃斯託克,這是一個令所有中國人都心頭滴血的城市,它深刻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的屈辱。晚清政府似乎也看到了海參崴的繁榮,希望在這裡設立領事館,結果被俄國嚴詞拒絕了,俄國人知道,海參崴的中國人實在太多,中國如果在這裡設立領事館,這裡的人很可能都會聽命於中國的領事館。
  • iPhone中隱藏的10個實用技巧,就連蘋果老用戶都未必全知道
    一直以來,iPhone手機手機都受到很多人的喜歡,但是你真的足夠了解iPhone手機嗎?今天就給大家分享iPhone中隱藏的10個神技巧,就連蘋果老用戶都未必全知道!1、照片上鎖iPhone手機相冊隱藏功能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但是還是不夠安全,其實可以將相冊中的圖片上鎖,這樣就不會擔心被別人看到了。打開iPhone手機備忘錄,然後點擊相機按鈕,上傳你需要上鎖的圖片,之後點擊右上角的【...】,選擇【鎖定】,設置好密碼之後,每次查看就需要密碼了。
  • 盤點 關於二戰的10個歷史真相!
    關於二戰你柏不一定知道的弓十條歷史:1.1938年德國吞併奧姜地利後,墨西左哥是唯一一個任通過書面和法顧律文件形式,傅譴責德國的國懷家
  • 你知道的與不知道的阿列克謝耶維奇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白俄羅斯作家、記者斯維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1978年,斯維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年滿30歲,正著手創作一本關於蘇聯衛國戰爭的書
  • 逍遙遊丨你不知道的夢幻真相——高潔之劍,龍泉劍
    在之前的《你不知道的夢幻真相》裡,咱們說到的武器大多是90以上的。其實在咱們夢幻的武器中,那些等級較低的武器也有它們的非凡來歷。
  • 技術 | 關於點巡檢和在線監測,你想知道的真相在這裡
    三、全向點巡檢管理系統雲平臺簡介:目前現有工廠三級巡點檢已經有較完備的設備管理制度、主要設備點巡檢導視牌等。點巡檢的監督主要採取領導、設備部、調度員等抽查監督管理,這樣很大程度上可以做到點巡檢的覆蓋,但仍不可避免存在漏檢、虛假巡檢的情況發生。
  • 豬灣事件與古巴飛彈危機的真相你知道嗎?
    那麼豬灣事件的真相你知道嗎?四十多年前,卡斯楚領導的古巴新政府成立後,美國政府擔心距本國海岸只有100多公裡的古巴將成為蘇聯威脅美國的橋頭堡,便指示中央情報局秘密訓練古巴流亡分子,準備打回古巴去。1961年4月17日黎明時分,美國中央情報局開始實施貓鼬行動計劃。
  • Waiting的閱讀小站|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
    第二個則發布於1991年,該解釋認為事故是由於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堆(RBMK)的設計缺陷導致,尤其是控制棒的設計。另一個促成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是職員並沒有收到關於反應堆問題報告。      ——以上皆來自百度百科
  • 關於社會科學定量、定性研究的三個相關問題
    關於社會科學定量、定性研究的三個相關問題來源:學術研究 作者:沃野20世紀80年代初,一場關於研究範式或研究方法論、的爭吵在美國拉開序幕。對抗雙方是以「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樹旗為營的。本文正是為了進一步使我國學者對社會科學方法論研究有個明白、清楚的了解,而對與此相關的三個問題做一些必要的解說。西語的「methodology(中文譯為『方法論』或『方法學』)」一詞由「method+ology」構成。而「method」又起源於「meta+hodos」之合意。
  • 關於反間諜工作,這些知識你應該知道
    工作人員解釋稱,因工作的保密需要,身穿便服執行公務,同時也對陳某進行了法律教育和說服。但身份經確認後,陳某仍反覆表示,公司有相關管理規定不能違反。因為陳某的拒絕,公務執行不斷推後,而餐廳裡越來越多不明真相的人聚集過來,造成了不良影響。當天的緊急公務,因此被徹底耽誤。事件發生後,廈門市國家安全局高度重視,迅速對此開展調查。經查,陳某在國家安全機關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時,拒不配合。
  • 關於沙特王儲,也許你想知道這些
    你不要試圖竭力推動王國變革的步伐。哈斯羅爾(al-Hathloul)於2014年首次被捕,當時她正開車從阿聯進入沙特。2018年3月,她在阿聯合駕駛時,據報導被一隊黑車攔下,被逮捕並送回利雅得,在那裡她被短暫拘留。2018年5月,她在更廣泛的鎮壓中再次被捕。哈斯羅爾(al-Hathloul)和其他女權活動人士稱,她們遭受了酷刑,並被單獨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