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版的Me-262!舊日本帝國Ki-201「火龍」噴氣式戰鬥機小傳

2021-12-23 築壘地域

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場人類歷史上最殘酷戰爭的導火索究竟是什麼?希特勒又為何會對猶太人如此仇恨?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戰爭中的啟示與實錄.

▼▼▼

隨著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的節節敗退與制空權的逐漸喪失,日軍航空部隊不得不採取更新新式裝備的方法來試圖保住自己寥寥無幾的制空權,而新式裝備的發展離不開航空技術的進步。在當時,採用新式的航空技術就意味著發展仍在萌芽狀態的噴氣式戰機與火箭動力戰機。此時遠在歐洲的納粹德國的噴氣式戰機技術已經有了較大的提升,作為軸心國的一員當然要拉兄弟一把,於是日本便得以較快的提高了自己的技術水平,在此之上也就出現了一大批的新式戰機設計。在這些落日帝國的最後掙扎中,一隻帶有德國血統的火龍卻在其中扮演了一個奇妙的角色。

▲後人描繪的火龍作戰場面,可以看到其主要作戰目標之一的B-29

直到1945年的一月,日本才獲準使用德國的最新噴氣技術。在此之前,日本只能在德國的技術實用化之後方可得到接觸與使用的權利。因此,在1944年初,日本便已經對試飛後的德國的梅塞施密特Me-262噴氣式戰鬥機與Me-163火箭動力截擊機產生了興趣。不久,日本方面在柏林的代表請求德國向日本提供這兩種戰機的數據。在隨後的談判中,德國代表被告知只有日本帝國陸軍可以生產日本版的Me-262。

由於中島在之前的噴氣技術上的發展,日本第一架噴氣式戰鬥機橘花得以飛上天空,而中島也得以在當時的噴氣機領域佔據一席之地。為了在日本噴氣機領域繼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他們提供了一架比橘花更為優秀的噴氣機,這好似為了充分利用德國在梅賽施密特Me-262上所取得的數據所達到的結果。在為日本帝國海軍開發橘花的過程中,中島向日本帝國陸軍提出了他們的建議,即研發一種最權威版本的Me-262,這便是日後的Ki-201「火龍」噴氣式戰鬥機。

根據資料來源的不同,有資料稱當時陸軍對開發自己的噴氣式飛機並不感興趣,但也有證據表明,陸軍同樣希望自己擁有自己的噴氣機,或是希望在當橘花及其發展型的性能不能滿足他們的期望時,能夠擁有一個替代選項。1944年10月,日本駐德大使館通知德國方面稱日本帝國陸軍想要得到Me-262的生產許可,同時請求德方給予其每月生產100架和500架飛機所需求的報告與預測。不過眾所周知的是,日本在二戰中的製造能力無法精確的複製出Me-262,而且在生產方面也不得不適應日本當時的能力。舉個例子,日本沒有足夠的經驗豐富的工人裡生產機鼻內部的薄鋼板,這便使得在之後的設計中,火龍的機鼻部分不得不用相比而言更重的硬鋁來代替。

Ki-201項目最初時在1945年1月12日由中島工程師澀谷嚴男(Iwao Shibuta)所領導的。與橘花不同的是,澀谷最初便將新型機設計成專門的戰鬥機。此外,澀谷也意識到,Me-262原有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已經得到了成功的測試,並且他確信通過儘可能的將262的設計應用到火龍之上,可能會時這架飛機在生產開始前,僅需要進行最低限度的測試。這個想法已經在三菱J8M的開發過程中,被證明擁有很好的效果。

澀谷與IJN的研發部門有著相同的關於Me-262資料的訪問權限。他包括草圖與Me-262A-1的繪畫等。儘管橘花的確與Me-262有著相同之處,但是澀谷的設計卻儘可能的想讓其與Me262不相同。雖然澀谷的團隊與橘花的設計團隊同在一家公司,但他們之間可能只有過很少的接觸。在第一個設計方案中,火龍被設計為與Me-262同樣大小,然而這個方案卻擁有著一個平直翼,並不是德國原型的那種後掠翼。在後續的設計中,平直翼的設計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有著較為平緩的後掠角的後掠翼。火龍的最初的設計工作包括風洞測試等在1945年6月完成,而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它都是Me-262的一個更大的複製體。

▲Ki-201「火龍」與Me-262的對比,可以發現兩者外形有著一定的不同

在設計中,火龍安裝有兩臺Ne 230軸流式噴氣發動機,這可以使其加速到812km/h的高速。而其也有裝載Ne 130發動機的設計,使用這種發動機的火龍其最大速度可以達到854km/h。

而在武備方面,火龍裝載有兩門Ho-155-Ⅱ型30毫米機炮以及兩門Ho-5型20毫米機炮。而在推測的海軍型中,其武備也包括兩門30毫米的五式機炮與兩門20毫米的99式機炮。並且火龍還可以攜帶一枚800kg的炸彈或是一枚500kg的炸彈。

隨著日本海軍方面J8M秋水的項目的不斷進展與前線戰事的不斷惡化,陸軍對進展緩慢的Ki-201項目的興趣似乎已經逐漸減弱,其結果便是火龍的研發被進一步延遲。中島希望在1945年的7月之前完成Ki-201的最終設計,在8月進行更高級的測試。在1945年的12月之前,建造完成火龍的第一架原型機並利用其完成飛行測試。到1946年的3月,中島將向陸軍交付18架試生產型機。

▲日方資料中的火龍飛行想像圖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而在此時,在中島工廠中進行組裝的Ki-201原型機的機身幾乎已經完成。然而在投降的情況下,中島也就再也無法完成飛機的組裝。這隻落日中掙扎的火龍也便最終胎死腹中。

本文系烽火戰爭錄原創內容。主編原廓,作者時空躍遷者,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世界第一種投入戰鬥的噴氣式戰鬥機,二戰德國 Me 262 型噴氣式戰鬥機
    他是世界第一種投入戰鬥的噴氣式戰鬥機,也是同時期性能最好噴氣式飛機,本應大量投入生產獲取制空權,卻被要求作為高速轟炸機投產,直到1944年6月,戰鬥型的Me262才投入戰場,為時已晚。7月26 日,阿爾弗雷德• 施萊伯少尉駕駛Me 262擊落了一架英軍「蚊」式偵察機,這是Me 262的第一個戰果,也是歷史上噴氣式戰鬥機的首次空戰勝利。同月,在蒂爾費爾德上尉不幸陣亡後,由來自東線的頂尖王牌諾沃特尼接替,這個小單位也更名為「諾沃特尼」飛行隊。
  • Me 262:最早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
    ,很多人立刻會想到各種現代噴氣式戰鬥機。回顧過往,噴氣式戰鬥機的首款參戰型號是什麼呢?本著追本溯源的原則,小火箭在本期將要為您介紹德國Me 262,這款世界上首款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另外,本著凡是不自行進行氣動計算而直接引用公開資料數據基本上就是耍流氓的原則,小火箭用了一些時間,對Me 262全機進行了建模,並對其做了全機流場計算。這樣,我就可以在本文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些有關Me 262戰鬥機的問題了。
  • 納粹德國的四大絕響王牌-Me262噴氣式戰鬥機
    華爾還不知道,他遭遇的是世界軍事歷史上第一架實用的噴氣式戰鬥機——德國納粹的梅塞施米特262-ME262(MESSERSCHMITT Me262),它的外號叫做風暴鳥。ME262的誕生世界航空技術在30,40年代突飛猛進,當時主宰空中的自然是使用活塞發動機的螺旋槳式戰鬥機。
  • 二戰德國空中獵人「Me-262噴氣式戰鬥機」!
    噴氣式戰機源於二戰,二戰傑出的噴氣式戰機代表無疑就是Me262,德軍飛行員稱Me-262為渦輪,盟軍則稱之為暴風鳥。雖然二戰後期德國燃料匱乏,使Me-262大戰中未能完全發揮其性能優勢,但德國飛行員還是駕駛該型戰鬥機在二戰期間取得擊落約509架敵機,自損100架的戰績。Me262採用的諸多革命性設計對戰後戰鬥機的發展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 年輕的Me-262特戰大隊指揮官,帝國騎士諾沃特尼之死
    儘管Me-262最初獲得了一些成功,但蒂爾費爾德的陣亡還是威脅到了(向希特勒展示Me-262是一款卓越戰鬥機的)整個計劃。為了說服希特勒考慮把Me-262主要用作戰鬥機,我需要一個有名望的英雄人物,一個既成功又獲得過高規格勳章的人,這個人還要為希特勒所喜愛和認可,最好還是希特勒心裡所仰慕的人。取得過250多次勝利的鑽石騎士勳章得主諾沃特尼無疑是最適合這項工作的人,我個人非常、非常喜歡他。
  • 納粹惡魔:ME262
    正文二戰時期德國的第一款噴氣戰鬥機Me262是全金屬半硬殼結構的下單翼機,機頭尖圓,流線型機身截面為三角形,貝殼形機艙蓋突出於機身中部脊背上,前三點式起落架,後掠式梯形主翼下裝兩臺推力900kg的「尤莫」004B渦輪噴氣發動機,最大速度870km/h。
  • 變革之鷹-Me 262 「風暴鳥」
    ,她也不是第一個飛上天的雙發噴氣式飛機,甚至它的首飛也與噴氣式發動機沒有一點關係。然而,提起噴氣式飛機,沒有人會忘記她,沒有人能否定她在噴氣機發展史上的地位;她對後世噴氣機發展的影響之大,是別的任何飛機所不能比擬的,她就是---Me 262上個世紀的 1938 年,在地理和文化上對歐洲都有深遠影響的西班牙爆發內戰,德國的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公司(Bayerische Flugzeugwerke,縮寫 BFW,位於德國的巴伐利亞州)正確的審時度勢,開始為戰爭大量生產武器
  • 歷史上的今天:盟軍首次擊毀Me-262
    1944年7月,德國空軍最著名的末日兵器——Me-262噴氣式戰機投入戰場。擁有劃時代的Jumo 004B噴氣發動機,這款「風暴之鳥」的速度大大超出任何盟軍主力戰鬥機150公裡/小時以上,在全速狀態下幾乎免疫對手攻擊。然而這個狀態僅僅維持了一個月的時間——1944年8月28日,第一架Me-262在空戰中被盟軍戰鬥機擊毀,它的終結者竟然是圓滾滾的P-47「大奶瓶」。
  • 人類航空史上第一種投入實戰的噴氣戰鬥機——德國Me-262簡述
    Me-262戰鬥機誕生了,在此之前各戰場的天空由活塞式螺旋槳戰機主宰,他們互相捉對廝殺難分伯仲,此時全新的噴氣式戰機Me-262投入戰場,一度扭轉了納粹德國戰場局勢。與盟軍P-47作戰的Me-262戰鬥機Me-262戰鬥機最早研製於1938年,此時的德國科學家們目光長遠,提出了以渦輪噴氣發動機驅動的作戰飛機概念,最終經過漫長的實驗改進,Me-262於1944年中正式進入德國空軍部隊服役並迅速投入實戰,成為世界上第一種投入戰爭行動的噴氣式戰鬥機,並在之後一度主宰了西線天空,即使在德國極其缺乏油料的情況下,仍然與盟軍各新銳戰機打成了1比5
  • 彩繪中的戰爭(46)-秋水三尺露を払う:三菱J8M1/キ200小傳
    彩繪中的戰爭(18)- 禍華賊鴉:侵華戰爭中的零戰一一型及第十二航空隊彩繪中的戰爭(27):最後的特攻 - 日本海軍「慧星」艦爆小傳彩繪中的戰爭(30)- 稍瞬即逝的「飛火流星」:日本海軍B7A2流星艦攻小傳彩繪中的戰爭(34)- 力不從心的多面手:三零F1M2零式水上觀測機彩繪中的戰爭(36)- 替罪羔羊
  • Me-262的終結者——美軍飛行員回憶錄
    美軍擁有最優秀的活塞動力戰鬥機P-51野馬,而德軍則出動全新一代、技術領先但尚未成熟的噴氣式戰鬥機Me-262,它們的交手代表著螺旋槳時代的終結和噴氣時代的開始,對未來空中戰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影響。 在美國陸軍航空兵所有的戰鬥機部隊中,第339戰鬥機大隊宣稱擊落13架Me-262,成績突出、成為後世歷史研究者的重點關注對象。
  • 如果德國1943年就有了一千架Me-262噴氣戰鬥機,戰局會如何改變?
    二戰後期納粹德國研製出了Me-262噴氣戰鬥機,1942年7月首次採用噴氣發動機試飛成功。儘管Me-262是世界上第四種採用噴氣發動機成功飛行的飛機,但卻是第一種真正用於實戰的噴氣戰鬥機,1943年6月開始量產,7月開始裝備部隊,比英國的「流星」噴氣戰鬥機要早八個月。
  • 暴風中的振翅怪鳥,二戰德軍噴氣戰機Me-262研發史
    Me-262噴氣戰鬥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在實戰中出現的噴氣式飛機,在當時一度成為了兩大陣營關注的焦點。當時的德國在戰場上已經出現了頹勢,為了力挽狂瀾,Messerschmitt AG公司在技術十分不成熟的情況頂住巨大壓力研發了這款戰鬥機。
  • 二戰中日本最好的戰鬥機---ki-84「疾風」
    KI-84,或者叫做四式戰鬥機,盟軍編號為「弗蘭克(frank)」是一架大小和重量與柯蒂斯P-40E大致相同的飛機,但發動機功率與P-47D的發動機功率差不多,大概2000馬力不到(量產型幾乎永遠也達不到這個推力)。這給了這架戰鬥機極其優秀的的功率重量比,是太平洋上日本戰鬥機中最好的存在。KI-84通常被認為是日本最好的服役戰鬥機。
  • Me262 V7橫空出世!
    大型3D空戰競技手遊《浴血長空》即將迎來一架劃時代戰機——Me 262 V7!
  • 希特勒偏執毀掉的二戰最強戰機:納粹德國Me-262轟炸機秘史
    從歷史上來講,德國空軍在1944年急忙量產Me-262噴氣式戰鬥機是為了利用其噴氣機優秀的性能來抵禦盟軍對德國的戰略轟炸,究其根源Me-262是一款制空戰鬥機
  • 中島Ki-84/四式戰鬥機疾風小傳
    下一代的主力機型包括15試陸爆(陸基俯衝轟炸機)「銀河」、16試艦爆(艦載俯衝轟炸機)「流星」、17試艦戰(艦載戰鬥機)「烈風」、17試艦偵(艦載偵察機)「彩雲」、18試局戰(截擊機)「天雷」、18試陸攻(陸基遠程轟炸機)「連山」等等,全部清一色的選擇了譽發動機。 而日本陸軍方面或許是加入計劃略遲一步的原因,對待該發動機的態度不似海軍那般狂熱。
  • 以中國神仙命名也難以挽救敗局,日本二式ki-44「鍾馗」戰鬥機
    P-38閃電擊落山本五十六乘坐的一式陸攻一戰成名直到中島公司研製的高空攔截機ki-44出現,日本終於有了爬升性能優異俯衝速度快、平飛速度快、機動性好,足以克制P-38的戰機了,日本飛行員為他賦予了鍾馗的名字,希望Ki44能象鍾馗捉鬼一樣把美機殺個精光。那麼始終堅持機動性至上的日本為何會研製一款如此「與眾不同」的重型高速高俯衝戰鬥機呢?
  • 德國擁有ME-262和V-2,同盟國有什麼?
    在空軍裝備方面,雖然未能在傳統的螺旋槳戰鬥機方面設計出能力壓美制P-51「野馬」戰鬥機和英制「噴火」戰鬥機的產品。但是在噴氣式戰鬥機方面卻領先同盟國一頭,不僅擁有ME-262噴氣式戰鬥機,更是研發出了Ho-229噴氣式轟炸機這類黑科技產品。當然,還有諸如Ar234A噴氣式偵查/轟炸機等其他噴氣機產品。
  • 武大社《風暴之鳥——二戰德國Me 262戰機全史》
    當時,我完成三本美軍戰鬥機全史P-38、P-47、P-51後,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國外的有若干權威出版物對Me 262這個型號或多或少地存在偏差。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啟動了這份文稿,和這款德國空軍最傳奇的末日戰機斷斷續續打了十年的交道~ 一開始,我沒有一個明確的完稿時間點,僅僅是以挑戰極限的方式挖掘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