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有真相,無圖評嘴說。用圖片表達世界。有圖也許不一定有真相,但是圖片所表達的,會比我的文字更靠譜。用你的心去看每一張圖片。
KI-84,或者叫做四式戰鬥機,盟軍編號為「弗蘭克(frank)」是一架大小和重量與柯蒂斯P-40E大致相同的飛機,但發動機功率與P-47D的發動機功率差不多,大概2000馬力不到(量產型幾乎永遠也達不到這個推力)。這給了這架戰鬥機極其優秀的的功率重量比,是太平洋上日本戰鬥機中最好的存在。KI-84通常被認為是日本最好的服役戰鬥機。
![]()
這架飛機擁有高速度和出色的機動性,武器為兩門12.7毫米機槍(各備彈350發)和兩門20毫米炮(各備彈150發)。有極少的改進型號使用四門20毫米機炮或者30毫米機炮+20毫米機炮的版本(針對攔截B29)。
![]()
該機一改日式戰鬥機發動機羸弱,只強調速度和迴旋能力的特點,裝甲,全橡膠覆層自封閉油箱全部裝備到位。中島的Ha-45 11/12型發動機理論可以提供1800Hp+的推力,嗯,好吧生產型因為質量問題,很難真的達到這一標準。
該機自1944年7月之後在中國戰場取得了一些被盟軍史料所能夠證明的戰果。但是日本在增壓器上的技術瓶頸,讓疾風戰機只能使用一級二速機械增壓。這使得Ki-84疾風戰機最高速度只能維持在5000-6000米的大體高度上,針對B29的攔截,顯得完全力不從心。Ki-84擊落的B29幾乎都在李梅修改了B29從低高度攻擊之後取得。這一特性也讓該機應對P47,P51等等的高速掠襲,顯得力不從心。更為致命的是,質量問題和物資,工業能力等等匱乏讓這型戰機在多數部隊的出勤率僅僅維持在百分之四十上下,只有極少數部隊可以實現百分之80以上的出動能力。
![]()
如果不是日本戰時工業能力的下降,導致發動機等質量問題,以及優秀飛行員的匱乏和,這種戰機在太平洋戰爭的最後一年,應該會取得更大的戰果。在戰爭的最後時間裡,美國艦載雷達員經常指揮艦載機對這種戰機的攔截失敗,源於該機極高的飛行速度(超過600km/h)。戰後美軍使用美軍燃油(高辛烷值),將該機飛到過688km/h(俯衝時候可以達到800,足見機體之堅固)
![]()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種戰機的消耗工時從早期ki-43,ki-44,零式等等大概25000工時,降低到了15000工時。得益於這個優勢,該機在一年時間裡生產了3500多架,對比Ki-43「奧斯卡」在六年時間中只生產了不到6000架。總體上,該機和美國P51B戰鬥機性能相當(P51B迴旋略佔優,中低空俯衝加速爬升上ki-84明顯優勢),但優於P40N,P47,以及幾乎全部的美國海軍艦載戰鬥機(尤其是中低空,中高空美系戰機仍有優勢)
![]()
在該機服役之後,中島對該機進行了一系列的發展,包括試圖引入2段3速機械增壓器,使用木材替代部分航空鋁材等等。都沒有能夠發展出服役機型。
![]()
戰後曾經有少量改進進入中華民國空軍服役,但是和Ki-43,Ki-61有在解放軍服役的記錄不同,Ki-84,我沒有發現曾經在解放軍服役的任何記錄。
讀者提醒:我的文字,只是在我的閱讀空間,我的視野空間的文字。如果你覺得和你的閱讀空間,視野空間存在差異,我們可以在特定的時間,地點進行交流。
進匹夫有行軍迷微信群添加微信號:aeolus1977
感謝幫忙點擊每天第二貼的鐵粉,謝謝大家
歡迎關注本號,「騷騷」二維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