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整個二戰中唯一量產化液冷式活塞引擎戰機:Ki-61戰鬥機

2022-01-04 航空苑

Ki-61「飛燕」式戰鬥機,盟軍代號「託尼」,由日本川崎重工株式會社研製生產。因定型量產於1943年(日本紀元2603年)而又被稱為三式戰鬥機。這是一種設計優秀,輕便靈活的戰鬥機,在1943年成為盟軍P-40和P-39的強大對手。飛燕式首先出現在紐幾內亞戰場時,令習慣了零戰和隼式戰鬥機的盟軍飛行員大吃一驚。許多日本陸軍航空兵王牌飛行員也是使用飛燕的。

日本陸軍三式戰鬥機川崎 Kawasaki Ki-61 飛燕(Hien)為日本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唯一一款量產化液冷式活塞引擎戰機。

川崎公司生產的KI-61型戰鬥機用來取代日本陸軍航空兵的KI-43型隼式戰鬥機(中島公司生產) ,是日本唯一一種配置液冷式發動機的戰鬥機。

1937年在德國Mercedes-Benz的授權下以DB-601引擎為藍本,川崎開發出Ha-40機械增壓倒V型汽缸液冷引擎,有助於飛行員的前方視野和引擎維修。

1941年12月,「飛燕」式戰鬥機原型機進行首飛。大約6個月後的1942年初,這種飛機開始量產。

1942年8月,該機型交付一線部隊使用,其日本名字稱為「飛燕」(又譯「燕子」)。 

「飛燕」的12架原型機和預生產型機於1941年12月首飛,展示了極佳的飛行性能和很好的操縱性。Ki-61-1型機於1943年2月開始服役,分為兩種裝備不同武器的亞改型,在Ki-61 kai型(生產了1274架)出現前共交付了1 380架。Ki-61-2 Kai型機由過往機型進一步發展而來,裝備了川崎Ha-140發動機,優化了高空作戰性能,分兩種亞改型,共交付了374架。

與其他日本戰鬥機一樣,美軍的類似機型很快讓它黯然失色。於是便有了Ki-100型機的誕生。毫無疑問,該型戰機是日本帝國陸軍航空兵最優秀的戰鬥機之一。

1944年推出了Ki-61-II,其特點是機翼較長,座艙罩經重新設計以及採用了十分可靠的發動機,是一種典型的戰爭後期所製造的日本飛機。Ki-61-11a1又重新使用了原先的機翼,但由於安裝了星形發動機使大部分問題得到了解決,並使用Ki-100為新的機型。這種快速的轉化打破了所有的規章,並通過在許多方面的改進而被認為是足日本最好的戰鬥機。這些改進包括強大的引擎、極好的靈活性以及攔擊B-29轟炸機所需的飛行高度。幸運的是,美國空軍對日本工廠的轟炸使得製造這種飛機的發動機及各種零部件短缺,使得不少Ki-61直到戰爭結束也沒組裝完畢。

Ki-61仿製於德國He-100戰鬥機。後者的第一架原型機於1938年首飛。由於納粹德國空軍最終選擇了Me109作為制式戰鬥機,He-100在前後完成了約12架之後,後續研製和生產計劃被全面終止。餘下的He-100戰鬥機先後被蘇聯和日本獲得。蘇聯在吸收了He-100的設計理念後研製出Lagg-3型戰鬥機,後者在蘇德戰爭中有不俗表現。日本則在He-100的基礎上做了適當改進,最終研製出Ki-61。

原型機測試時曾飛出時速591公裡的高速,對此日軍高層感到滿意並於1942年初開始量產。

1943年Ki-61飛燕在南太平洋紐幾內亞戰場上投入實戰,由於為日軍不熟悉的液冷引擎且較複雜,且後勤補給困難,使得很多飛燕處於故障待料狀態,妥善率不高。

戰爭進入後期,美軍以跳島戰術連奪塞班島、硫磺島後,以新開發的戰略轟炸機B-29超級堡壘開始轟炸日本本土,這時候因為在本土後勤補給方便,妥善率提高起來且高空性能優異火力較強的飛燕,便成為日軍防衛本土對付B-29超級堡壘的利器。

各種衍生型

一型甲(Ki-61-I甲)、一型乙(Ki-61-I乙)、一型丙(Ki-61-I丙)、一型丁(Ki-61-I丁)

飛燕一型總產量:2900餘架。

1944年日本川崎將取得授權的DB-603引擎國產化稱Ha-140(1450HP),換裝新引擎的稱為飛燕二型。

二型(Ki-61-II)、二型改(Ki-61-II改)、二型甲(Ki-61-II甲)、二型乙(Ki-61-II乙)

飛燕二型總產量:300餘架。

相關焦點

  • 二戰中日本最好的戰鬥機---ki-84「疾風」
    KI-84,或者叫做四式戰鬥機,盟軍編號為「弗蘭克(frank)」是一架大小和重量與柯蒂斯P-40E大致相同的飛機,但發動機功率與P-47D的發動機功率差不多,大概2000馬力不到(量產型幾乎永遠也達不到這個推力)。這給了這架戰鬥機極其優秀的的功率重量比,是太平洋上日本戰鬥機中最好的存在。KI-84通常被認為是日本最好的服役戰鬥機。
  • 以中國神仙命名也難以挽救敗局,日本二式ki-44「鍾馗」戰鬥機
    1475馬力水冷發動機帶來的強大生存力,成為二戰初期美國唯一能抗衡零式的戰機。P-38閃電擊落山本五十六乘坐的一式陸攻一戰成名直到中島公司研製的高空攔截機ki-44出現,日本終於有了爬升性能優異俯衝速度快、平飛速度快、機動性好,足以克制P-38的戰機了,日本飛行員為他賦予了鍾馗的名字,希望Ki44能象鍾馗捉鬼一樣把美機殺個精光。那麼始終堅持機動性至上的日本為何會研製一款如此「與眾不同」的重型高速高俯衝戰鬥機呢?
  • 精心偽裝的禮物:美軍發現日軍遺棄的Ki-61「飛燕」戰鬥機
    這是一組非常珍貴的照片,草叢中被嚴密偽裝的是一架日本陸軍Ki-61「飛燕」戰鬥機。不過偽裝它的並非日軍,而是美軍士兵。
  • 二戰時期唯一的「潛水航母」艦載機,日軍晴嵐水上攻擊機
    不久之後,整個二戰時期體積最大的潛艇——伊400級潛艇成功投入軍中服役,不過在其搭載的戰機種類上海軍高層還存在一些分歧:一部分人認為可以直接將當時軍中裝備的「彗星」戰機進行改裝後搭載,另一部分則偏向於研發一種新式攻擊機。
  • 二戰九大經典戰鬥機排名:日本零式戰機僅列第七
    P51「野馬」戰鬥機:是美國陸軍航空隊在二戰期間性能最優秀、最有名的戰鬥機之一,也是美國海陸兩軍所使用的單引擎戰鬥機當中航程最長,對於歐洲與太平洋戰區戰略轟炸護航最重要的機種。功能、尺寸與當時英國的噴火戰鬥機、德國的BF-109戰鬥機、日本的零式戰鬥機相當。最大飛行速度708千米/小時,航程2,755千米,實用升限12,800米。
  • 【講堂508期】二戰歐洲戰場著名的噴火戰鬥機,綽號戰鬥機中的虎式坦克
    ·麥克萊恩命名為噴火,當時的英國軍方對這個設計產生了高度興趣,並立即撥款進行原型機的建造,這款戰機就是後來在二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噴火戰鬥機。在與德國戰機進行空戰的時候,噴火的中高空性能更加出色。因此,在二戰時期噴火戰鬥機成為了歐洲戰場一款性能優異,火力非常強大的戰鬥機,作為一款二戰前設計的的戰鬥機,因其造型精美,性能優異,也被稱為「戰鬥機中的虎式坦克」。
  • 輕靈魔翼 : 中島Ki-43隼式戰鬥機發展史
    失敗者的身份固然恥辱,但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這架飛機伴隨著日本陸航經歷了整個二戰過程――從東南亞戰區銳不可當的先鋒到日本本土防衛戰中吃力的守護者角色。有如一名盡職盡責的老兵,隼式戰鬥機就這樣站完了戰爭中自己的最後一班崗,直到無可奈何地被擊倒在地。
  • 【講堂456期】二戰日本零式戰鬥機的噩夢,戰損比僅1:13的美軍F6F地獄貓戰鬥機
    ▲講堂456期視頻美軍戰損比僅1:13的F6F地獄貓戰鬥機F6F地獄貓戰鬥機的設計上借鑑了大量戰爭中的經驗,有很多的設計繼承了F4F野貓式戰鬥機的特性,因此這款戰鬥機也被稱為野貓的大哥,但是實力上,也對得起野貓大哥這個稱號F6F有很多的全新設計,比野貓更加的先進,主要是用於對抗太平洋戰場上日本的零式戰機
  • 【講堂586期】創造中國飛虎傳奇的P-40戰鬥機,性能一般,為何被大量採用?
    ,世界各國對於空戰飛機的需求量也大量增生,而新型飛機的研發和生產會需要非常長的時間周期,但是戰爭卻等不起,因此美國軍方在參戰的時候就沒有過多選擇,因此當時美國正式參戰之後僅有唯一一款已經進入量產階段的單座戰鬥機,這款戰鬥機就是P-40戰斧戰鬥機。
  • 末日之風――中島Ki-84「疾風」戰鬥機小史(一)
    1940年4月,日軍從德國進口了戴姆勒-奔馳公司的DB-601A發動機的技術,以此為藍本生產日本版的1175馬力級別川崎Ha-40發動機。在日本陸軍航空兵圍繞著Ha-40展開的液冷動力戰鬥機競標中,川崎公司提交了Ki-60/Ki-61方案。
  • 兼具戰鬥機和轟炸機特點的「共和之矛」,美軍F-105「雷公」戰機
    二、F-105的整體設計在氣動外形方面,量產版的F-105的整體設計在當時來看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其機鼻部位相比美軍此前裝備的多款轟炸機來說更為尖銳,減少了高空狀態下的阻力;在機翼設計方面,設計人員為了提升飛機的操縱效率、減少飛行過程中主翼氣流對水平尾翼的影響,刻意將該型戰機的水平尾翼的位置設計在機身下方的後側,而安裝在機身中央部分的主翼則採用了45度後掠角的形式;與此同時,為了使整架飛機更加符合超音速面積律
  • 二戰戰機解密:太平洋"潑婦",F6F戰鬥機到底有多牛?
    二戰期間,在太平洋的上空,有一種戰鬥機,十分的兇猛,每當日本法西斯戰鬥機看到,不免膽戰心驚。
  • 【講堂410期】世界上唯一投入實戰的火箭動力戰鬥機,德國Me-163彗星火箭動力戰鬥機
    ▲講堂410期視頻世界上唯一投入實戰的火箭動力戰鬥機德國ME-163戰鬥機是世界上唯一參加過實戰的火箭動力戰鬥機,整機長度為5.85米,翼展9.4米,加上起飛輪架高度為2.76米。Me163的機身在無動力狀態時,基本上是一架無水平尾翼滑翔機。
  • 中島Ki-27/97式戰鬥機小傳(下)
    雖然當天未能遇敵,但在翌日(10日)3架97式戰鬥機和12架95式戰鬥機再次飛臨歸德上空時,與中國空軍戰鬥機約30架展開了激烈的空戰,取得了擊落敵機24架的戰果。雖然在這其中屬於97式的戰果究竟有多少架,準確數據如今已不可考,但,無論如何97式戰鬥機初次參加實戰即獲得了一個良好的開局,這一點還是無可否認的。
  • 從"強風"到"紫電",二戰日本海軍最強戰機的發展之路
    日本在二戰戰敗前,海軍和陸軍勢不兩立,甚至由陸軍開發航母,海軍開發坦克的笑話。自然陸海軍的航空機也各不相同。在日本海軍方面,著名的航空機有零式艦載戰鬥機,烈風艦載戰鬥機等。而本文的主角紫電戰鬥機則是二戰末期,日本海軍最出色的陸上戰鬥機(局地戰鬥機),但如此優秀的戰鬥機卻是從一種"廢柴"-水上戰鬥機-強風改進而來的。
  • 中島Ki-84/四式戰鬥機疾風小傳
    昭和十六年(1941年)初,由於Ki44鍾馗在試飛過程中進展頗不順利,於是,日本陸軍決定啟動Ki44性能強化案,計劃用Ha109發動機(起飛功率1450馬力)替換Ki44原配的Ha41發動機(起飛功率1200馬力)。
  • 當德意志之鷹塗上日之丸:二戰中在日本服役的德國戰鬥機
    在林林總總的軍事合作中,日本對與德國在航空兵器方面的合作十分重視。由於自身的軍事航空工業水平整體不如德國,日本非常渴望從這位「老師」手裡學到先進的航空技術。於是,日本通過各種方式從德國獲取了飛機的樣品或者技術圖紙,為日本自己的戰機研製提供參考。
  • 末日驚雷,舊日本海軍驚為天人的震電局地戰鬥機
    美英德等西方國家看到了鴨式布局戰機在未來戰爭中的光明前景,紛紛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並成功研發出了幾種具備完整作戰能力的戰機。時刻關注西方國家動態的日本自然也不甘人後,研發出了二戰期間日軍唯一一款鴨式戰機「震電」攔截機,並將其視作他們扭轉戰局的救命稻草。
  • 川崎Ki-61/三式戰鬥機飛燕小傳(下)
    然後,緊接著在片岡、金原兩位試飛員的操縱下,同樣也是在各務原機場進行的發動機一速的社內測試中,1號機飛出了當時來說令人驚訝的590千米/小時的高速度,很快就顯示出了該機性能優越的一面。 在3架試作機全部完成之後,川崎又生產了9架增加試作機,這些飛機在結束了川崎社內的測試項目之後,又被送到了陸軍航空審查部,接受陸軍的測試飛行。
  • 太平洋上空遊弋的「海盜」,美軍F4U戰鬥機
    在二戰前中期太平洋戰場上空的較量中,擁有零式戰鬥機的日軍似乎在大部分時間裡都佔據了一些優勢,由老練飛行員組成的零式飛機編隊經常埋伏在雲層之上,對毫不知情的美軍士兵以及戰鬥機發起突襲,這種戰術讓美國人防不勝防,十分惱火。然而從1943年開始,日軍的日子就沒有那麼舒服了——美軍的新型戰鬥機抵達了太平洋戰場,這種飛機的機身比之前日軍交手過的所有戰機都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