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導讀】刺破低空的「毒刺」——美國FIM-92系列單兵可攜式防空飛彈系統小傳

2021-12-24 海陸空天慣性世界

2019年,俄總統普京籤署命令,授予上世紀80年代在阿富汗作戰的特種部隊軍官弗拉基米爾·科夫通「俄羅斯英雄」稱號,以表彰他繳獲首枚美制「毒刺」飛彈的功績……種種跡象表明,「毒刺」似乎是一種很不尋常的武器,它的身上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冷戰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雖然冷戰自始至終以核武器的大規模使用為基調,但核戰爭又在根本上與人性牴觸。所以無論北約還是華約,戰爭計劃人員都自覺或是不自覺地將核戰爭的選項排除在外,寧願相信核威懾政策是有效的,相信這場預計中的戰爭仍將以常規武器的使用開始。為此,至少在常規戰爭方面的準備,應不比打一場核戰爭的準備要少,而且在態度和情感上要更為「虔誠」。在由此產生的常規武器裝備累累碩果中,「毒刺」可攜式防空飛彈無疑是一個非常耀眼的存在……

冷戰中的北約高層大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親歷者,他們深知戰術空中支援意

味著什麼。單單在諾曼第登陸日這一天,艾森豪將軍麾下的航空兵們就為支援任務起飛了將近11000個架次。這一天盟軍的戰鬥轟炸機迫使納粹的部隊和車輛離開公路行駛,這讓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抱怨說,敵人的空中優勢對「我軍的機動構成了極其嚴重的影響,我軍對此卻無計可施」。幾天之後,隆美爾元帥發現自己也面臨著遭受空襲的風險。盟軍的戰役規劃者們將諾曼第地區劃分成了多個區域,每處區域都配屬有一架偵察-攻擊機,這些偵察-攻擊機的作用非常類似於差不多半個世紀之後「沙漠風暴」行動期間多國部隊的「殺手偵察」。在一架加拿大空軍的「野馬」式搜索-戰鬥機的指引下,兩架英國皇家空軍的「噴火」式戰鬥機找到並掃射了隆美爾元帥那輛體積龐大的「霍希」牌戰地座駕。在盟軍的空中打擊下,隆美爾的座車衝出公路並翻了車……隆美爾元帥的繼任者,陸軍元帥克魯格給希特勒寫信稱:「面對敵人的空中優勢,除了從戰場上撤退之外,我們無力採取任何策略來彌補我方空中力量的缺失」。

在盟軍的戰術空軍指揮官們——包括美國陸軍航空隊的奎薩達少將、范登堡少將和韋蘭德少將,以及英國皇家空軍的科寧翰空軍中將和布羅德赫斯特空軍少將——的運籌帷幄下,他們麾下的飛行員對德軍而言更為致命:他們讓戰鬥-轟炸機的飛行員搭乘在裝備有無線電設備的坦克上,隨同裝甲部隊一同向前推進,以此來協調控制空中打擊;他們還把裝備有甚高頻無線電通信設備的戰術空中控制小組分派到步兵部隊中;他們還給戰鬥-轟炸機裝備了微波早期預警雷達,這種雷達可以直接引導著飛機沿打擊航線飛行,甚至能夠在一定距離上進行「盲炸」……美國陸軍航空隊和英國皇家空軍的戰鬥-轟炸機摧毀了德軍暴露在外的裝甲力量和步兵。

在戰後總結報告中,艾森豪將軍對空中力量給予了高度評價,這主要是基於盟國空軍粉碎了納粹在法國莫爾坦地區發動的一次裝甲進攻威脅——德軍的這次裝甲進攻威脅著盟軍的登陸部隊,並有可能切斷盟軍登陸部隊之間的聯繫。在這場戰鬥中,表現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英國皇家空軍裝備的可發射火箭彈的「颱風」式戰鬥機。在盟國空軍偵察-攻擊機群持續不斷的炸彈轟炸、火箭彈轟炸、機槍掃射和地面炮兵火控校射下,德國地面部隊的士氣往往在面對面交火前就已經瓦解了。在諾曼第戰役結束時,時任盟軍第12集團軍群指揮官的布萊德雷中將——在其觀念被奎薩達少將徹底糾正過來之前,布萊德雷中將曾是一位空中力量的懷疑者——向阿諾德將軍表達了他的感激之情,他寫道:「在我看來,我們的密切合作比德國人所做的要更好」。在通過猛烈的轟炸粉碎了當面德軍的抵抗之後,美軍第7軍開始了突破德軍防線並橫掃法國的進程。時任第7軍軍長的柯林斯陸軍少將報告說:「倘若我們沒有現在我們所一直擁有的這樣強大的空中支援的話,我們就不可能像現在推進得這樣遠、推進得這樣快,同時傷亡又如此之低。」

諾曼第戰役的大規模低空戰術空中支援,為通往柏林的道路掃清了障礙。而了解這一切的北約高層,自然不希望這樣的一幕在自己身上再次上演。雖然從中歐一線力量對比看,北約對空對空作戰頗有信心,認為自身的裝備和訓練水平均凌駕於僵化古板的蘇聯空軍之上。而且北約戰術空軍的數量規模確實也很可觀。在冷戰的大部分時間,中歐地區的北約盟國空軍都維持著大約115個戰鬥機中隊的部署規模,總共有大約2000架作戰飛機。美國空軍額外還會增援約20個中隊,其中包括700架作戰飛機。在這些飛機當中,大部分部署在中歐地區和英國(相比之下,今天美國駐歐空軍只維持了一支下轄戰鬥機和攻擊機不足200架的機隊)。但即便如此,北約卻並沒有獲得制空權特別是前線制空權的把握。

至於這其中的原因並不複雜——對手其實相當強悍,遠不是二戰末期奄奄一息的德國空軍可比。首先,華約空軍前線航空兵力量規模更大,戰術飛機佔有1.5~2倍的數量優勢。其次,雖然華約前線航空兵在裝備質量上與北約有一定差距,但這種差距在高強度戰爭中未必能夠體現出來——北約空軍的質量優勢主要體現在飛機的精密性、耐久性和可靠性上,但華約空軍裝備往往以犧牲這些指標為代價來追求火力、速度、抗損性等戰術性能優勢(更突出武器本身的特質)。這可能導致在一場短促、高烈度的中歐戰爭中,華約前線航空兵的質量劣勢並不明顯。畢竟這場戰爭的政治目的不是毀滅,一場雙方都竭力避免動用核武器(哪怕是戰術核武器)的常規戰爭,烈度越高時間就越短,武器系統的精密性並不是太關鍵。同時還需要看到,華約前線航空兵非常強調前線戰機的疏散配置和野戰條件的起降能力——這實際上是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進攻蘇聯)那個血腥的早晨換來的慘痛教訓。數百個一線疏散機場,加上比較完善的防空體系和堅固的掩體,使得華約空軍在遭到對方突襲的情況下仍然有較好的生存能力。這一特點在冷戰期間一直沒有改變。

此外,蘇聯特有的維修體制——庫存飛機與現役飛機保持1:1比例,一旦飛機受損,直接從庫存調撥補充,受損飛機修復後補入庫存,不再送回原部隊——作戰飛機是實編的2倍,作戰韌性相當強。這一切都決定了,倘若在中歐爆發戰爭,北約地面部隊將面臨著嚴峻的空中壓力。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毒刺」單兵可攜式防空飛彈應運而生。

(未完結)

    若感興趣,請購買正版《海陸空天慣性世界》!

相關焦點

  • 每日一彈:FIM-92 "毒刺"(Stinger)可攜式防空飛彈
    同年晚些時候,通用動力公司的飛彈部門被出售給休斯公司,休斯公司因此成為 "毒刺 "系統的主承包商。FIM-92E是FIM-92D的改進型,並增加了一個新的滾動傳感器和改進的軟體,這大大增強了飛彈對低特徵目標和最新反制措施的性能。第一批生產型FIM-92E飛彈已於1995年交付。許多現有的FIM-92飛彈可能將被升級為FIM-92E標準。
  • 低空戰機殺手,美國盟友們的防空利器FIM-92「毒刺」飛彈詳述
    FIM-92防空飛彈,又稱「毒刺」防空飛彈,不過最初的時候該飛彈並不叫「毒刺」,它被稱為「紅眼Ⅱ」。
  • 阿富汗戰場上大放異彩的「毒針」,美軍FIM-92可攜式防空飛彈
    冷戰開始之後,美國人發現僅靠防空飛彈是無法解決日漸加大的防空壓力的,他們開始尋求一種機動性較為良好、可裝備在地面部隊的防空武器,經過多次大量嘗試後,FIM-92毒刺可攜式防空飛彈出現了。八十年代服役至今,該型防空飛彈已經累計產出超過70000枚,有效緩解了美軍的防空壓力,據了解世界各地目前已經有兩百多架軍用飛機被「毒刺」擊落了。
  • FIM-92"毒刺"防空飛彈 3d列印圖紙
    FIM-92毒刺飛彈,原名"紅眼睛"II。
  • 臺軍向美國採購FIM—92毒刺防空飛彈,5年前開始付款至今一套未拿到
    美國等西方國家不斷聲稱臺海情勢緊張,要求臺當局強化戰力,但臺軍向美採購的關鍵不對稱戰力裝備,卻有長期延宕的現象。不但臺灣採購的能遠距離監測解放軍動態的DB—110偵察吊艙接裝期程被拉長到10年後,5年前就開始付款給美國採購的FIM—92毒刺防空飛彈也延宕至今,臺軍一套都沒有獲得。
  • 用毒刺飛彈也就能壯個膽,然則沒有什麼大用
    對此,在這裡本炮霸談談自己對於臺灣購買毒刺防空飛彈的看法。其實,本次美國對臺軍售,臺灣購買毒刺防空飛彈沒什麼新鮮的。在之前臺灣軍隊已經有不少毒刺系列的飛彈,包括車載的復仇者和雙聯裝毒刺。毒刺防空飛彈是美國於1970年代後期研製,1980年代裝備部隊的單兵可攜式防空飛彈。
  • 美國升級毒刺單兵防空飛彈,專門強化反無人機能力
    ▲士兵操作「毒刺」單兵可攜式防空飛彈武器系統(圖片來源於:網絡)說起當今世界各國軍隊中裝備的著名單兵可攜式防空飛彈武器系統,那美國人研發的FIM-92「毒刺」單兵可攜式防空飛彈武器系統▲著名的「毒刺」單兵可攜式防空飛彈武器系統甚至出現在了多部軍事題材的影視劇中,比如之前熱映的國產軍事電影巨作「紅海行動」(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今,「毒刺」單兵可攜式防空飛彈武器系統已經廣泛裝備於美國等
  • 「毒刺」肩射防空飛彈
    先說「毒刺」的早期研製過程。在 1965 年 7 月獲得傳感器開發計劃合同後,通用動力於 1967 年開始對「紅眼」後續型號(簡稱"紅眼II")進行開發工作。1968 年 7 月 1 日,美國陸軍對現有防空系統的評審結果以《陸軍防空系統研究技術回顧》的形式公布,顯示出在該領域迫切需要改進升級。之後,根據1969年1月下旬開始的倡議,將紅眼II儘快上馬作為優先事項。
  • 頻頻擊落戰機 中國的飛弩防空飛彈戰績驚人
    單兵可攜式防空飛彈是地空飛彈系列中體積最小、重量最輕、射程最近、射高最小的一種輕型防空武器,主要配備於作戰地域前沿或重要設施的防空區域,主要打擊對象是低空、超低空飛行的戰鬥機、攻擊機、轟炸機和武裝直升機。
  • 臺媒:臺向美採購了250枚該型飛彈,共機慘了!
    文章中稱,臺灣某匿名官員表示,近期大陸軍機頻繁「擾臺」,「為強化國防,我國政府也不斷向美方提出軍售請求」;對此,美國「刺針」防空飛彈產商決定,向臺灣當局出售250枚肩射型「刺針」防空飛彈。據悉,第一批「刺針」飛彈,最快可在今年年底前運交臺灣。
  • 美國「毒刺」防空飛彈,具備「射後不理」性能,命中率較高!
    綽號為「毒刺」的防空飛彈,是由「紅眼Ⅱ」演變而來的,真實代號為FIM-92。
  • 被毒刺飛彈逼的!蘇聯空軍悲壯的阿富汗降落法,像自殺一樣俯衝
    這種降落法要從上世紀80年代的阿富汗戰爭說起,當時蘇軍發現,大部分被美製毒刺飛彈擊落的蘇軍戰鬥機或直升機,是在機場附近的低空降落航線上受到伏擊而被擊落的。「毒刺」是有史以來擊落敵機最多的防空飛彈。從1986年開始,美國中央情報局向阿富汗抵抗組織提供了大約500枚「毒刺」飛彈和250具發射器。根據1993年出版的美國高炮年鑑記載,在阿富汗戰爭中,阿富汗遊擊隊僅發射了340枚美制FIM-92A毒刺單兵地空飛彈,就取得了擊落了269架蘇軍飛機的輝煌戰果,殺傷率高達79%。
  • Onebrick群賽:FIM-92 「毒刺​」
  • 「毒刺」防空飛彈,具備「射後不理」性能,命中果然不俗!
    「毒刺」與第一代FIM-43「紅眼睛」相比較有優勢。綽號為「毒刺」的防空飛彈,是由「紅眼Ⅱ」演變而來的,真實代號為FIM-92。
  • 美國氣暈了 中國山寨了復仇者防空飛彈還出口賺了外匯
    1987年美國陸軍開始研製「復仇者」飛彈系統,由波音公司生產的「復仇者」A1飛彈系統基於兩種關鍵要素進行成功組合:飛彈系統採用可攜式
  • 「天羅地網」解密美軍防空系統專題篇(II)復仇者防空飛彈系統
    復仇者防空飛彈系統是美國陸軍前線地域防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指揮控制信息子系統、雷達子系統、發射載臺及飛彈構成。該系統由波音公司研製,以FIM-92「毒刺」地對空飛彈為基礎,發射塔採用陀螺穩定,既可以用M998悍馬車作為運載平臺,也可獨立作戰,或安裝到其它各種軍用車輛上,手持終端和遠程控制單元使其具備離架50米遙控操作能力。主要用來對抗敵方巡航飛彈、無人航空器、低空高速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
  • 防空飛彈從樓頂發射,這次俄戰機成功擺脫
    文字介紹是,極端武裝正在使用肩扛式防空飛彈對俄軍的蘇-24M2「擊劍手」戰鬥轟炸機瞄準射擊。這是目前較為完整的一段極端武裝防空作戰的視頻。從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高樓上有5人,其中2人是防空飛彈發射組,一人觀察一人扛著防空飛彈準備發射。
  • 敘利亞自由軍武器裝備 中國飛弩-6防空飛彈榜上有名!
    M16突擊步槍:M16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換裝的第二代步槍,對後來的輕武器小型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迄今為止,M16系列步槍被將近100個國家使用,被譽為當今世界六大名槍之一。薩姆-7防空飛彈:俄羅斯機械製造設計局製造,是一種可攜式低空近程地對空飛彈,用於殺傷低空和超低空慢速飛行目標。前蘇聯單兵使用的肩射近程低空地空飛彈,稱箭式飛彈。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三十期】悍馬車族在臺軍中的服役:指揮車、通訊車、發煙車什麼都有(軍事系列第418講)
    復仇者防空飛彈車它以M1097重型悍馬為載體,後者重達2噸,馬力強勁。復仇者防空飛彈是美國波音公司研發,性能可靠。每輛悍馬搭載8枚FIM-92毒剌防空飛彈,還有8枚預備飛彈,可以在行駛期間發射。飛彈系統可以全天候、全方位發射,可以提供前線野戰防空。它可以和雷達車保持信息共享,提供55公裡內敵情。飛彈的射程為4800米,射高為3800米。8枚飛彈可以迅速發射出現,其餘8枚能在4分鐘內重新裝填完畢。
  • 臺灣最猛「嘴炮」:單兵擊落大陸軍機!
    報導稱,大陸軍機「擾臺」事件近期頻率提高,「為強化國防我國政府也不斷向美方提出軍售請求」,軍方官員20日稱,美國軍方與生產「刺針」飛彈廠商在今上半年還要進行產制合約細項討論,最快可在今年底前將第一批運交臺灣。報導還引述「軍方官員」的話稱,這項軍購案的總金額達到臺幣133億7527萬元,由美國提供250枚肩射型「刺針」飛彈、發射系統以及種子教官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