綽號為「毒刺」的防空飛彈,是由「紅眼Ⅱ」演變而來的,真實代號為FIM-92。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通用動力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單兵防空飛彈--FIM-43「紅眼」,該飛彈依靠機動靈活特性而大受美軍歡迎。不過在後期測試時,美軍卻獲悉該飛彈存在諸如無抗幹擾能力等缺陷。通過吸取上述弊端,通用動力公司推出了「紅眼Ⅱ」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毒刺」飛彈。
據悉,「毒刺」在彈頭選擇和識別系統方面進行更新,具備所謂「射後不理」等性能,並能自動進行敵我目標識別。從具體參數上看,該飛彈彈體長度為1.5米,重達10公斤,擁有2450公裡/小時的最快時速和8公裡最長攻擊距離。在實際作戰時,「毒刺」不僅可採用肩扛發射,還能夠通過裝甲車發射。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毒刺」先後被多國部隊列裝,成為一款不可多得的攻擊裝備。該飛彈依靠三級火箭發動機實施動力推進,因此攻擊射程有了充足保障。當採用肩扛發射時,射手應首先依次完成安插BCU、舒展IFF天線等固定操作,再由射手通過瞄準具實施目標鎖定。如果戰場情形複雜的話,射手要開啟AN/PPX-1系統,以便進行敵我目標區分,從而增加攻擊實效。
這種特性讓「毒刺」飛彈主要擔負著為作戰部隊提供掩護作業的任務,而在主動進攻時,部隊可以使用該飛彈進行反空襲作戰。然而,有些專家對其攻擊能力提出質疑,認為其破甲性能不夠突出;有時還不能有效盯著入侵的無人機。
此前,武裝分子曾使用「毒刺」飛彈擊傷過蘇24戰機,只不過後者卻實現成功返航,因此不少技術人員表示該飛彈雖速度等方面有優勢,到卻因此限制彈頭攻擊性。
從全球範圍來看,「毒刺」防空飛彈頗具傳奇意味,曾300多次擊落各類飛機,擁有較高命中率。據相關數據顯示,該飛彈及其衍生品累計推出過7萬多枚,目前依然是出口外銷市場的寵兒。
你的讚賞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