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石之瑜/文
「佩裡」級護衛艦▲
標槍反坦克飛彈▲
陶式-2B反坦克飛彈▲
美國研製的一種光學跟蹤、導線傳輸指令、車載筒式發射的重型反坦克飛彈武器系統。主要用於攻擊各種坦克、裝甲車輛、碉堡和火炮陣地等硬性目標。
飛彈採用紅外線半主動制導,最大射程為4千米,最小射程為65米。命中率500米以內為90%,500至3000米可達到100%。彈體為圓柱形,彈翼平時摺疊,發射後展開。戰鬥部破甲威力可從地面發射,也可以從直升機上發射,第一代反坦克飛彈相比,具有射程遠、飛行速度快、制導技術先進和抗幹擾能力等特點。
AAV-7兩棲突擊車▲
毒刺防空飛彈▲
「毒刺」飛彈系統具有「射後不理」能力,射手一但按動發射按紐飛彈已經飛離發射管後,可以立即去裝配另外一枚飛彈用於下一步的交戰(小於10秒內)、隱蔽或移動到另外的一個作戰位置。
歲末天寒,臺北接收到來自華府溫暖的訊息——遲遲沒有宣布的對臺軍售案,竟然在年底前送達,讓儒釋道為主流的臺灣社會,也分享了耶誕節的喜氣。反之,北京似乎氣呼呼,表示要制裁軍售相關的美國企業。但若就只是這種痛癢程度的話,實在難猜透所反映的是真氣還是假氣。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美國對臺軍售,充其量是假軍售。
所謂假軍售,並不是說華府不收費,不但要收費,而且還會交貨。但是,在交貨以後,不代表臺北就有使用權,起碼,華府絕對不會容許臺北有絕對的使用權。也就是說,武器賣給你以後,並不是你說要用就可以用,甚至不是你想要展示就可以展示。如果臺北想要在華府認為不恰當的時間,或不恰當的地點,使用或展示武器,華府一定會懲罰臺北。
就像臺灣號稱「民主國家」,可以投票選「總統」,但是,民選的馬英九說「要到太平島宣示中華民國對南中國海的主權」,華府就毫不手軟的對馬英九下禁足令。禁足,是上級對下級的懲罰,在軍隊裡是懲罰士官兵的嚴厲手段,畢竟放假外出是小兵最渴望的事。然而,華府竟然可以對馬英九下禁足令,不準他前往太平島,說他此去,「將是在錯誤的時間對這個區域送出錯誤的訊息」。結果,被關在自己的辦公室的馬英九,只能把自己吃太平島種植的蔬菜照片,公告來阿Q一下。
那麼,請問,這次華府對臺的軍售項目中,有派裡級巡防艦,如果馬英九要搭乘派裡級巡防艦到太平島海域,宣示南中國海和平倡議,華府會同意嗎?如果華府不同意,那派裡級巡防艦算是臺北已經買到手了嗎?同理,華府還賣了針刺飛彈,如果把針刺飛彈移到太平島一天,然後撤離,作為對南中國海去軍事化的一種表態,華府會同意嗎?這是不是屬於華府認為正確的訊息?
更嚴重的是,由於派裡級巡防艦是反潛作戰的軍艦,如果要用它來對付大陸的潛艇,這是臺北可以自己決定的嗎?當然不行。如果是要華府來決定,那麼這個反潛巡防艦到底是誰的?反潛的目的、對象是華府決定的話,這個軍艦根本就等於還是美國的軍艦。不但臺北不能決定什麼時候對大陸進行反潛作戰,尤有甚者,當華府要求臺北對大陸進行反潛作戰的時候,臺北恐怕還拒絕不了。
這就不得不問臺北的戰略專家與政府領導,他們到底是在慶祝或高興什麼事?說什麼——終於得到美國軍售的決定啦!這個決定來的有點太遲啦!美國發布軍售決定的頻率太低啦!言下之意,買到什麼不重要,就是要華府常常宣布要賣,每次少賣一點都沒關係,主要是能多賣幾次,以便讓軍售的事多上新聞,用增加頻率來強化美國對臺灣關心、對臺灣安全有所承諾的印象。
臺北各界的討論已經透露,在他們的心態上,軍購併不是以購買國防武器為目的,重點是購買的動作,而不是武器,更不是使用武器。顯然,他們根本不相信自己有權利可以決定什麼時候能使用這些武器。軍購的目的是在證明美國會保護臺灣,而既然已經證明了美國會保護臺灣,那又何必非要爭取使用武器的權利呢?所以,就算明知道有了武器跟沒有武器,對臺灣沒有差別,還是要買。
危險之處就在於,假如軍購以後得到的武器,是為了美國對付大陸用的,而美國主要考慮的不是保護臺灣,而是保護美國自己,那整個軍售的意義,就與臺北設想南轅北轍了。臺北以為軍售可以象徵美國對臺灣的保護,然而實際上,花了大錢所換得的,不是美國保護臺灣,而是臺灣保護美國。由此觀之,美國對臺軍售,只能說是偽軍售,不是真軍售。
這也就同時說明,為什麼臺灣的民主看起來很熱鬧,表面上叫囂著的,是要保護臺灣的利益,對抗大陸,但實際上,馬英九也好,將來蔡英文也好,不論是不是臺獨,根本不能根據他們所認定的臺灣的立場或利益,來決定對大陸的政策。就算臺灣的選民根據他們自己的想像,認真的投下一票,選出一個他們認為最能對抗大陸的領導人,其實是選了一個人來執行華府的中國政策而已。
美國軍售臺灣是一個確保臺灣會保護美國利益的政策,臺灣的民主選舉則是確保臺灣不會站在大陸一方的過程。不論軍售或民主,就是一條綁在臺灣脖子上的鏈子,憑著這條鏈子,華府就可以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並明確告訴北京,大家都看到,這只是我的,你如果要打狗,最好先看清主人是誰。
【內容源自網絡】
編輯:燊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