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次承認謊報兩岸空戰戰果:F-104被殲-6擊落,反吹為大捷

2021-02-14 軍工會

近日,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披露了臺海上空最後一次空戰——「1.13空戰」的真相。臺灣當局一直將這場空戰吹噓為「大捷」,但實際上是一場徹底的慘敗!1967年1月13日,臺灣國民黨空軍一架RF-104G偵察機竄入福建漳州地區,並由四架F-104G戰鬥機進行掩護,解放軍出動8架殲-6戰鬥機進行了攔截。雙方爆發激烈的空戰,成為臺海兩岸空軍最後一次的空中交戰。這場空戰結束後,臺灣方面吹噓「擊落共軍米格機兩架」,宣稱自己無一傷亡。但實際上,臺灣方面隱瞞了一架F-104G被擊落的事實,而且所謂「擊落兩架米格機」純屬虛報戰功,以擔心「士氣受挫」。

賴名湯日記第一次證實「臺灣當局虛報空戰戰果」

近日,中時電子報網站披露了臺灣前「參謀總長」、前空軍「總司令」賴名湯的日記,披露了日記裡關於「1.13空戰」的若干細節,揭開了臺灣當局幾十年前謊報軍情的歷史真相。按照臺灣官方的說法,1967年1月13日,駕駛F-104G的石貝波、胡世霖在當天各擊落了一架米格-19戰機,同時「各機皆安全歸來」,史稱「113空軍大捷」。然而根據賴名湯日記記錄,這些所謂的戰果純屬謊報!

賴名湯

賴名湯日記在1967年1月13日寫道:「今天當我們的空照飛機至金門當面照相時,我掩護的F104飛機四架,和共軍MIG19遭遇,結果我可能擊落敵機一架,可惜我們也損失一架,造成一比一的戰果。然而為了民心士氣,我們不能承認自己損失一架……」賴名湯在次日(1月14日)日記中又記載道:「看見徐煥升(當時的臺灣空軍總司令,抗戰時曾駕機「紙彈轟炸日本」),不知如何說起,似乎不好說是恭喜,但是各界都在慶祝空軍勝利,實際上並不完全如此,可見人民往往為人所愚,然而為了民心士氣,又不能不如此,我見徐公真是『啼笑皆非』……」

賴名湯在1月15日又寫道:「下午董明德(臺灣空軍將領)等來家,談空軍擊落敵機的問題,他們對於徐煥升的苦衷自然不知,我只好一笑了之。天知道,我們是否擊落敵機是有問題,但我們損失一架是事實……」賴名湯在抗戰期間時曾宣稱擊落一架日機,在臺灣先後曾任聯勤總司令、空軍總司令及參謀總長等職,他的日記應該是臺灣軍方高層人物首度證實臺灣當局對臺海空戰虛報戰果。其實不僅是「1.13空戰」,臺灣當局在一系列臺海空戰中屢屢謊報戰果,例如金門空戰,在軍事史上留下了不少笑話。賴名湯日記的公開,算是第一次對這種謊報的「實錘」證據。

解放軍的歷史記錄:殲-6以弱勝強,擊落2倍音速的F-104

對於「1.13空戰」,臺灣當局一直隱瞞了一架F-104G戰鬥機被殲-6擊落的事實,駕機的少校楊敬宗從此人間蒸發,在臺灣空軍裡「活不見人,死不見鬼」。與此同時,解放軍參戰的殲-6戰鬥機完全沒有損失,「1.13空戰」是解放軍空軍的一場真正勝利!「1967年1月13日12時56分,雷達於漳州東南145公裡,高度200米發現敵RF-104G偵察機一架,飛至廈門後爬高至11000米,增速至2000公裡/小時,經同安、惠安偵察後,由湄洲灣退出。在敵偵察機入竄同時,敵F-104戰鬥機一批4架,經深滬灣入陸,至晉江地區上空,掩護敵偵察機並伺機偷襲我機。我駐漳州之殲擊航空兵第24師70大隊,於12時45分先後起飛2批8架殲-6飛機進行攔截。在空8軍指揮所引導下攔截敵偵察機未成,發現敵4架戰鬥機從右側逼近我機。軍指揮所根據當時敵我機態勢,及時改變決心,指揮2批殲-6飛機,打敵戰鬥機!

擊落F-104G的飛行員胡壽根

領航員董福成當即引導第一批殲-6飛機向右轉彎截擊敵機。這時,我3號機胡壽根發現左後方有1架敵機跟蹤,他迅猛果斷地以大動作量轉向敵機,以斜對頭態勢進行攔阻射擊,三炮齊發,僅耗彈48發,將敵擊中,其他敵機入雲逃竄。戰後據陸軍高炮64師611團報告,敵機墜落在福建崇武西浮山島附近海中,敵飛行員跳傘。我空軍航空兵又創造了在負速度差條件下,實施大角度攻擊,擊落敵機的先例。」

「不死不活」的飛行員楊敬宗

殲-6屬於第一代超音速戰鬥機,最大速度為音速的1.3倍。相比之下,國民黨空軍的F-104G則是2倍音速,屬於第二代超音速戰鬥機,雙方存在較大的性能差距。但實戰結果,卻是解放軍飛行員駕駛的殲-6卻創造了空戰的奇蹟。臺灣戰史研究人員根據記錄發現,被擊落的F-104G駕駛員楊敬宗,在臺灣戰史記錄裡是在機組「擊落兩架米格機」返航途中失蹤的,據稱在無線電中留下了「哎呀」的一聲慘叫後,從此飛機和人都沒了蹤影。楊敬宗如何被擊落的,臺灣戰史至今一頭霧水,體現了臺灣軍方對待技術兵種「非常業餘」和不認真。按照大陸方面的記錄,楊敬宗被擊落後跳傘逃生,並沒有被俘虜,很可能落入海中後溺亡。

臺灣官方在吹噓「113空戰大捷」的同時,刻意隱瞞了楊敬宗被擊落的真相,造成家屬的極度不滿。楊敬宗家人甚至號稱要召開「海內外記者會」,引發國民黨當局高度緊張,在威逼利誘之下,才逼迫楊家人「以大局為重」,將事實真相壓了下來。楊敬宗也因此一直處於「不死不活」的狀態。類似楊敬宗「不死不活」的遭遇,在臺海空戰的臺方飛行員中也不乏先例。駕駛U-2偵察機的臺灣少校飛行員葉常棣和張立義,在1963年11月1日、1965年1月10日先後被解放軍地空飛彈擊落,均在跳傘落地後被俘。然而,國民黨當局卻迫不及待地先後宣布了葉常棣和張立義的死亡,並給家屬發了撫恤金。多年後,兩名被俘飛行員被大陸方面釋放,臺灣當局竟然拒絕兩人返回臺灣島內,甚至不承認這兩人的身份。臺灣當局給出的理由是,兩人在名冊上已經「死亡」,而且發了撫恤金,如果這兩人回來,會讓當局很「尷尬」。結果,葉常棣和張立義被迫滯留在美國好多年,直到引發了海內外媒體的公憤,才逼迫臺灣當局承認「兩人還活著」。(作者:陶慕劍)

內容來源:陶慕劍觀察


我國軍工科研院所的現狀及分類改革模式

十二大軍工集團全部完成央企改制,混改大幕已正式拉開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家族譜

2018最新央企排名及旗下上市公司全名單

政府採購六種採購方式流程圖

編輯聲明:本平臺發布部分內容來自公開資料或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信息及用於網絡分享,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精彩內容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相關焦點

  • 臺灣空軍王牌飛行員口述兩岸海峽空戰經歷
    解說:這場溫州灣空戰還有多架米格機被加掛響尾蛇飛彈的軍刀機擊落。唐積敏:他們的響尾蛇飛彈大概打下了四五架飛機吧,那一次我們一共打下9架飛機,打傷了3架飛機,這次9月24號這次戰役,讓共「匪」的飛機就不敢出海了。【備註:看圖說話!
  • 史上最強飛行棺材:F-104戰鬥機
    同年5月16日,YF-104A 在沃爾特·W·埃汶上尉操縱下,在15×25KM閉合航線上創造了 2259 KM/H的世界速度紀錄。這是航空史上第一次由同一種飛機同時摘取高度和速度紀錄兩項桂冠。F-104的機翼設計尤為特殊。為了抑制飛機在俯仰軸和航向軸產生耦合動作(即荷蘭滾)的趨勢,機翼採用了高達10度的下反角。機翼平面形狀為小後掠角的平直翼系列。翼展極小,僅有6.68米!以至於試飛員第一次見到 XF-104 時竟然問到:「機翼在哪兒?」翼根和翼尖的相對厚度均只有 3.36%。由於機翼弦長小,翼根絕對厚度也很小,只有0.105米!機翼前緣半徑更是小到令人瞠目的地步——只有0.41毫米!
  • F-104戰鬥機「價值臺幣5164萬,來之不易,當心使用維護」
    此後,通過從阿里山1號到阿里山11號的11個阿里山計劃,國民黨空軍先後共從多個國家引進了238架F-104。美國託馬斯·斯塔福德航空航天博物館入口處的F-104戰鬥機(Thomas Stafford Air & Space Museum)Balon Greyjoy, Public domainF-104戰鬥機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1995年成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傳奇設計師克拉倫斯·「凱利」·詹森(Clarence
  • 美軍報告承認三哥被擊落的飛機全是JF17的戰果!
    美國外交人士試圖弄清楚是否有美國製造的F16戰鬥機在克什米爾邊界擊落了三哥的戰鬥機,結果結論是沒F16什麼事,全部戰果都是JF17戰鬥機所為。美國人本身很在意巴方是否違反美巴之間的戰鬥機終端用戶協議,在這次空戰中是否出動了F16戰機。而且三哥方面也向美國人告狀,說巴方違反了不在克什米爾地區使用F16戰鬥機的規定,並且拿著一塊來路不明的AIM120飛彈殘片做為證據。其實這個證據並不充分。
  • F-104戰鬥機
    機翼平面形狀為小後掠角的平直翼系列。翼展極小,僅有6.68米!以至於試飛員第一次見到XF-104時竟然問到:「機翼在哪兒?」翼根和翼尖的相對厚度均只有3.36%。由於機翼弦長小,翼根絕對厚度也很小,只有0.105米!機翼前緣半徑更是小到令人瞠目的地步——只有0.41毫米!有人開玩笑說,這已經可以拿去切牛排了。
  • 軍營往事|我所經歷的113空戰
    歷史背景:發生在1967年的113空戰,是至今臺海發生的最後一次空中戰鬥。此戰,臺灣方面的紀錄是以響尾蛇飛彈擊落解放軍殲-6型噴氣式戰鬥機兩架(大陸方面沒有損失紀錄),己方損失F-104雙倍音速噴氣式戰鬥機一架,空軍少校楊敬宗陣亡。(視頻來源:騰訊視頻)這場空戰,由於雙方信息隔絕,說法始終不能統一。
  • 洛克希德 F-104「星「戰鬥機(上)
    朝鮮空戰留給「佩刀」戰鬥機飛行員的沉重回憶——一架被套入米格-15 瞄準具的 F-86。飛行員們向凱利·詹森提出的要求,正是他們在血與火中得來的經驗教訓——一種輕型、高效、專用於空戰的戰鬥機,這就是 F-104 最初的基礎   噴氣發動機推力增大,為飛機重量增大提供了技術支持。
  • 《戰爭雷霆》《皇牌空戰》的熟面孔們,從這個時代開始登場
    1958年,F-104「星」式戰鬥機服役,該機是美國空軍第一種達到二倍音速的噴氣式戰鬥機,該機也出現在了《皇牌空戰7》之中。  不過這種兩倍音速的戰鬥機的服役歷程也並不十分出彩,除了同樣驚人的事故損失數量和在空戰中兩次被中國空軍的殲-6擊落以外,沒有更多戰鬥中的優異表現。然而,因為速度的浪漫和其外形的標新立異,在航空迷之中,F-104的人氣還是非常高的。
  • 巴基斯坦承認出動F16,梟龍戰機並未擊落米格21,軍方還原空戰過程
    印巴雙方在事後的戰果統計分歧較大,印度聲稱擊落了巴基斯坦一架F16戰鬥機,自身損失一架米格21戰鬥機;巴基斯坦則聲稱擊落印度一架蘇30重型戰鬥機、一架米格21戰鬥機,自身沒有損失。印度軍方一口咬定巴基斯坦出動了F16戰鬥機,並展示了AIM120飛彈的殘骸,印度軍方認為自己的米格21戰鬥機是被F16發射AIM120空對空飛彈擊落的。而巴基斯坦則沒有承認出動了F16戰鬥機,並邀請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人來巴基斯坦檢查,確定巴基斯坦的F16戰鬥機沒有損失,印度並未擊落F16戰鬥機。
  • 一架F22A能擊落30架殲10A?上集
    但如何用事實反駁這種謬論,就需要認真的探討一番了:首先,F22A是美國空軍裝備的第4代重型隱形空中優勢戰鬥機,已經成軍服役13年,但從來沒有參加過實戰空戰,儘管最近2年,可能參加過中東的一些空中支援行動,但沒有戰果(對空、對地都沒有戰果),不像美帝的F15、F16一類的三代戰機,性能有大量的實戰戰果來證明。
  • 空軍宣傳片殲-20首秀戰果,殲-11BS首次低可視塗裝亮相外掛神秘飛彈
    20空戰戰果,另外該片還展示了低可視塗裝殲-11BS掛載的新型飛彈。圖片說明:展示殲-20空戰戰果的五角星符號 宣傳片視頻截圖在這個宣傳片中,還首次展示了殲-20空戰戰果。視頻中一架殲-20座艙下面有5顆實心紅五星和3顆空心紅五星,根據慣例,這應該代表著該機在歷次演訓中取得了「擊落5架、擊傷3架」的戰果。軍事專家解釋稱,平時沒有實戰機會的情況下,在類似空軍「金頭盔」演練等貼近實戰的演訓對抗中,優勝的飛行員和戰鬥機也可以採取這樣的方式塗裝來彰顯「戰績」,以此來激勵飛行員和樹立榮譽感。
  • F16V能擊落殲20?臺飛行員說出實話:頂多殲10C的水平
    ,F16V完全有能力擊落殲20。這次媒體藉機採訪了F16V飛行員顏祥升,讓他回答F16V是否有能力擊落殲20。不過顏祥升承認F16V的主要對手是殲11、殲100戰機,認為最新型的殲11(指的是殲16)、殲10C也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F16V在雷達方面並無優勢。
  • 世界十大空戰王牌巡禮,10人擊落2555架敵機,全都來自一國
    「王牌」(ace)這個術語最早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指的是在空戰中擊落5架及以上數目敵機的飛行員,珀古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達到這個標準的人。二戰全面爆發時,空軍已經不再是一個輔助兵種,而是一支可以左右戰局勝負的決定性力量,這也導致了空戰的格局和規模都達到了新的高度,同時頂尖王牌飛行員們的戰績也攀升到空前絕後的程度。
  • 寡婦製造機F-104的所有故事都在這裡了(三)
    上圖為西徳空軍一架魔改F-104,其以火箭助推的方式進行一次瘋狂的「0」跑道起飛。注意飛機掛載中黑色的物體,這是用來模擬戰術核武器的訓練彈。本文將和大家聊一聊那個狂野而勇猛、又如賭徒般置人生死於度外的「真男人」,和「飛行棺材」這個「美名」。
  • 解放軍被擊落9架戰鬥機,9:0溫州灣空戰的真相!
    :924溫州灣空戰1958年9月24號,臺海戰役仍然在進行,當天中國大陸浙江溫州灣上空,兩岸爆發了臺海史上最大規模的空戰,大陸空軍至少被擊落九架的米格17戰機,不但是國軍軍單次空戰擊落敵機的最高紀錄,同時也創下世界航空史上,第一次以空對空飛彈擊落敵機的歷史紀錄。
  • 寡婦製造機F-104的所有故事都在這裡了(二)
    上圖為F-104的首架原型機(生產序號:53-7786)本文將要和大家聊一聊F-104的一些終極魔改型號和與中國的故事。1965 年 9 月 20 日,菲利普·E·史密斯少校駕駛 F-104C 侵入我海南島領空(美國人的說法是導航系統故障),遭到海航 4 師 10 團高翔、黃鳳生殲-6 雙機攔截。高翔從距離 291 米開炮,一直打到距離 39 米,F-104C 凌空爆炸,史密斯跳傘。而在尋找失蹤的史密斯過程中,該中隊兩架 F-104C 在返航途中相撞,兩名飛行員喪生。
  • 春節特別報導①|共和國「鋼盔」殲-6:擊落數十架美機,自身一無折損
    值此新春佳節之際,整理了殲-5、殲-6、殲-7、殲轟-7、殲-8、殲-10、殲-11等解放軍經典戰鬥機的小記,通過講述這些國產戰鷹的守衛祖國領空故事,展現些許人民空軍成立至今的崢嶸歲月,以饗讀者。昨天說完殲-5,接下來自然是殲-6戰機的故事,這也是中國自主生產的首款超音速戰機。殲-6飛機尺寸小、重量輕、推重比大、機動性好,適於近距格鬥空戰。
  • 盤點海峽兩岸的歷次危機,解放軍沒有一次讓步
    兩岸軍事對峙強度的變化,受兩岸政治形勢變化的影響,當然也受國際因素的影響。從軍事對峙緊張程度來分析,兩岸經歷了六次大的危機。分別發生在1949年、1954年、1958年、1961年、1996年和1999年。
  • 臺軍首批F-16V下線,想對抗殲-20?
    這150架F-16與從達索訂購的60架「幻影」2000-5和自行研製的130架IDF一起用於接替臺灣空軍的F-104和F-5E/F。臺灣F-16是按MLU標準製造的Block 20批次,該機裝備AN/APG-66(V)3雷達,寬視角HUD,數字式地形系統,GPS,夜視鏡兼容座艙,新型模塊化任務計算機、AN/APX-111「切鳥器」敵我識別裝置等航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