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 唐納德·卡根
終於看完了這本超厚的書了,確實有好多感想。
一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我對這場發生在雅典和斯巴達聯盟之間的長達27年的大戰幾乎沒有了解,歷史課似乎對於這場戰爭沒有提及,只是「狹隘的城邦體制最終無法容納政治和經濟的迅速發展希臘被馬其頓王國所滅」這樣一句話帶過。
但是對於公元5世紀的「歐洲人」來說,希臘,就像華夏的中原一樣,代表著文明世界的範圍,而席捲整個希臘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就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大戰,其造成的人類生命和財產的極大損失,以及對古希臘的制度、命運造成的深遠影響,完全不遜於上世紀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儘管戰爭在2400年前就已經結束,但對於每一個讀到這段歷史的人來說,都能深深感受到其慘烈,「文明的習慣、體制、信仰和約束土崩瓦解....真理和榮譽灰飛煙滅」,這是一部非同尋常的人類悲劇,講述了一個龐大帝國(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文明)的興衰。
二
除去戰爭本身的破壞外,這場悲劇的另一個關鍵在於,它導致了一個鼎盛的人類文明時代極速隕落。
在公元前499-449年的希波戰爭中,希臘城邦聯盟以頑強的抗爭,擊敗了曾在五十年間徵服亞歐(除了中國)的近乎無敵的波斯帝國,保存了自身文明,確立了無比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並從此開啟了一個極度發展和繁榮的璀璨時期:城邦民主製得到十足發展,任何公民都能參與政治、獲得政治權力,誕生了「民主之父」伯利克裡;希臘戲劇進入黃金時代,其豐富性和獨創性在人類歷史上或許無與倫比,誕生了一大批如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裡庇得斯、阿里斯託芬這樣的聲名顯赫的戲劇詩人;以菲狄亞斯為代表的雕塑和建築大師們設計了雅典衛城上的帕特農神廟等建築,以及位於奧林匹亞和整個希臘世界的諸多精美建築,深刻影響了西方藝術的發展軌跡;原子唯物論創始人德謨克利特為代表的自然哲學家們積極探索和理解物質世界,「西方哲學奠基人」蘇格拉底為首的政治哲學先驅則在人類事務領域進行相同的探索;「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及其學派在醫學上取得了長足進步,其醫學觀點對西方醫學發展產生巨大影響;「歷史之父」希羅多德著成《歷史》,成為西方文學史上首部成型歷史著作....德國的亞斯貝斯認為,彼時的古希臘和中國的諸子百家時期(以及印度的釋迦牟尼時期等)都屬人類文明發生根本性文化突破的特殊歷史時期,是塑造人類精神與世界觀的大轉折時期,由於發生的年代相距不遠,這個公元前800-200年的時期被稱為軸心時代。
但這個輝煌的時代因伯羅奔尼撒戰爭戛然而止。
三
伯羅奔尼撒戰爭另一處迷人之處就在於,它就像「蘇美爭霸」在公元前的上演,雅典和斯巴達的爭霸和上世紀兩個大國對峙的歷史時期有諸多相似之處,只是戰爭有冷熱區別。
首先,和冷戰時期的北約與華約所處的狀況相似,伯羅奔尼撒戰爭中的雙方,雅典領導著提洛同盟,斯巴達統率著伯羅奔尼撒聯盟,大半世界幾乎都加入雙方陣營,「每個陣營都有自己的強大領袖、將帥、外交官、政治家」;雅典和斯巴達全面競爭、相互猜忌,塑造了希臘的國際體系和政治氛圍;斯巴達人在陸上所向無敵,雅典人在海上逞威稱雄,雙方總體上勢均力敵,都把對方看作己方安全的最大威脅。
其次,在爭霸局面形成之前,雙方都共同參與並贏得了一場具備正義性質的艱苦卓絕的戰爭,蘇聯和美國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共同勝利,雅典和斯巴達聯合領導希臘世界贏得了第三次希波戰爭,徹底挫敗了波斯人徵服希臘的野心。這種偉大勝利讓雙方獲得了極高的威望,也為自身贏得了穩定的空間,社會進入了高速發展和繁榮的時期。但就在這不久後,兩個鼎盛的大國調轉矛頭,進入了全面對抗,其破壞性不可估量。不同的是,蘇美避免了熱戰的結局,而雅典和斯巴達則讓整個世界隨著戰爭毀滅。
最後,如同蘇美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狀況一樣,伯羅奔尼撒戰爭雙方在政治制度方面存在著根本對立,雅典發揚光大了城邦民主制,而斯巴達是典型的寡頭政治,雙方在希臘各地扶植相同理念的政治盟友,並打擊消滅對立派別,希臘諸多城邦在政治鬥爭中開始尋求兩大勢力的支持,從而捲入雙方的紛爭。
四
易中天先生在其《中華史》中表達過這樣的觀點:當一個王朝的追求由生存、興旺轉為霸權時,其發動的戰爭就失去了正義性,此時其衰亡就是必然的。
伯羅奔尼撒戰爭正是驗證了這一點。在此前對抗波斯的反侵略戰爭中,希臘人是為了自由和家園而戰,所以他們英勇果敢、無懼犧牲、戮力同心。但是在雅典和斯巴達爭霸時,一方面,一些行為在正當性上失去了立足之本,公民們缺乏發自心底的鬥志,城邦內也會有諸多反對的聲音;一方面,非自衛戰爭的財富和人力損耗,將會讓更多人難以容忍,從而加速城邦內外的背心離德;還有一方面,內外矛盾叢生和戰場失利,會破壞對制度和路線的自信,雅典和斯巴達在戰爭各個時期一直面臨這樣的問題(雅典問題較嚴重因為斯巴達的文獻記錄過少)。而這一切都在消耗著國家的元氣,進而將國家引向衰敗的道路上。
歷史上很多王朝都經歷了相似的過程,曾經橫掃六合、幾乎統一歐洲大陸的拿破崙,當他背叛了革命,投身到封建君主的陣營,並試圖成為皇帝統治一個超級帝國時,他的軍隊就不再所向無敵了;曾經在軍事、科技、影響力方面和美國分庭抗禮多年的蘇聯,曾經讓資本主義世界瑟瑟發抖的那個牢不可破的聯盟,最終黯然解體,沈志華老師指出,蘇聯解體的關鍵不是90年代,不是80、70、60年代,而是在1943年就註定了,當年5月25日,蘇聯解散了共產國際,放棄了「解放全世界」的理想,轉而和帝國主義結成了同盟,走上了瓜分世界的稱霸道路,這個聯盟的基礎從此就蕩然無存了,其命運就在此刻註定了。
五
在戰爭的初期,出現了一系列很微妙的狀況,即引發兩大聯盟危機的並不是雙方的核心利益區,而是一些世界的「偏遠角落」,有的不在雙方勢力範圍,有的和雙方幾乎都無瓜葛,但卻導致了雙方的介入繼而引發危機。
究其原因,在最開始,雙方儘管相互猜疑和警惕,但彼此都清楚戰爭的後果,都希望儘量避免爭端,這樣對雙方都有利,因此雙方在相互威懾的同時,會努力保持克制,避免對方誤判,所以根本不會去介入對方的核心利益區;但這些遠離雙方核心利益的偏遠地區卻在核心利益區被排除後進入了雙方視野,因為雙方都認為這個地方對對方無足輕重,所以對方不值得下血本;但在現實中,正因為這種地區並不屬於任何一方、與雙方並無瓜葛,雙方反而會努力拉攏,因為如果他們不投靠自己,就會投靠敵人、加強敵人的力量,從而讓自己在未來處於弱勢。
這就是威懾平衡中的微妙之處,屬於任何威懾一方的力量不會破壞局面,而不屬於二者之一的部分卻因為有可能打破平衡而引發猜忌循環,最終破壞威懾平衡;威懾本身能保持和平,而無威懾的卻反而能破壞和平。
當雙方在越來越多的線路上展開此類爭奪時,修昔底德評價,此時驅使雙方的,已經不完全是實質的利益,而是恐懼和榮譽,對於敵方可能要強過自己的恐懼,以及不能在角逐中落於人後的榮譽驅使。
六
戰爭中的領導權問題。
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初期,伯利克裡擁有絕對的領導權,他主張採用防禦性戰略,依靠圍繞雅典和比雷埃夫斯港的城牆防守,因為完全軍國一體的斯巴達人是希臘最強的陸軍,同時斯巴達人領導的伯羅奔尼撒軍團是雅典可參戰男子人數的2-3倍,正面作戰雅典基本不可能和斯巴達人匹敵。但雅典有無比強大的海軍,且有多個海軍盟邦相助,相比之下斯巴達人的海軍幾乎不堪一擊。
因此伯利克裡提出,利用海軍封鎖伯羅奔尼撒的海岸線,登陸襲擊斯巴達人及其盟友的城鎮和農田,希望從經濟上拖垮錢財和資源匱乏的斯巴達人。
以現在的眼光看,伯利克裡的策略是值得嘗試的,雅典可以避開敵人的鋒芒,利用自己的海軍和經濟優勢消耗戰擊敗敵人。二戰時,這種策略在對付日本和德國時被證明是有效的。但在公元前5世紀,還沒有經濟戰的概念,歷史上沒有可借鑑的案例,所以當伯羅奔尼撒人表現出的韌性超出雅典人預料,以及雅典人愈發按捺不住怒氣要衝出城牆與決戰時,伯利克裡的戰略就遭到了質疑和圍攻。
此時雅典的城邦民主制就顯露出了弊端,這是一種直接民主制,全體公民走上街頭參加人民大會,在會上投票決定重大事宜。雅典的重要職位是十位將軍,這些人每年必須接受至少十次審查,有可能因為指控而被審判和定罪。而在戰爭第二年,雅典大瘟疫造成了一系列混亂,伯利克裡的政策遭到了一系列指責,他的政敵趁機群起攻之,讓他陷入窘迫的境地,最終他被罷免了將軍,又因侵吞公款的罪名被指控上法庭,他的戰略也因此被無法繼續。
總之,在戰爭的關鍵時期,決策權不是牢牢掌握在將軍手中,而是依然由不具備專業能力、容易受情緒影響和誤導的大眾來決策,這是非常致命的。
同樣的問題多次發生,公元前406年7月,此時已到了戰爭末期,雅典在阿吉紐西戰役中竟然派出了8位將軍同時指揮海軍,且沒有任何一人權限凌駕在其他人之上,這導致戰鬥結束後在追擊和收殮遺體的問題上出現混亂,雅典人沒有及時收回犧牲者的遺體,這些將軍因瀆神被憤怒的雅典群眾在公民大會上投票處死(但民眾很快就追悔莫及);不久後在阿哥斯波塔米,六名新任將軍依然沒有最高統帥,而是輪流擔任指揮,因為害怕決策的後果,他們用最穩妥的辦法,錯失了取勝良機。
對於這個問題,前段時間有個講述長徵的電視劇中一個鏡頭讓我印象比較深,當時應該是猴場會議,要對於下一步前進策略要進行投票表決,毛主席當即提出反對:「前線決策怎麼能投票決定呢?!」,仔細想想確實如此。
所以後來的政治制度對這一點進行了修補,羅馬共和國時期,儘管有兩個執政官,但在緊急時期,將會選出一個人作為獨裁官,單獨執掌指揮權直到緊急狀態結束;現代政體相關制度設計更是完善了。
七
戰爭容易開始,卻不易終結。作者根據雅典的財政和預算數據估算,伯利克裡原本計劃戰爭在三年內結束,如果節約一些可能還能多持續一年,實在不行還有一筆緊急資金可以動用,以及雅典娜神像上的金箔可以變賣,還可以支持1-3年。
但是戰爭遠非已不在世的伯利克裡預料,這場「世界大戰」足足打了27年。在今日來看歷史,動輒幾十年幾百年的風雲不過書頁上的一彈指,似乎27年不是太長。但今年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時代的一粒塵,落到每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這27年來,戰爭就像一個兇殘的教師,徹底改變了人的秉性,教出了許多可怕的事情,這期間不知多少塵沙被揚灑在歷史的風中。
戰爭中的雙方並不是不清楚戰爭後果,包括斯巴達王阿希達穆斯在內的雙方主和派一直在努力平息事態,努力促成和平,雙方在戰爭期間也曾實現停戰、尋求和解、籤訂合約。但戰爭的螺旋一旦發動,就很難停止,循環最終繼續了下去,直到一方戰敗為止。
此時,整個世界已經毀滅了,而人們也再也無法回到過去了。西方總是把伯羅奔尼撒戰爭和一戰做對比,二者確實有相似之處:很多人在努力避免戰爭,但戰爭仍舊不可阻擋地發生了,且無法中止,造成了文明層面的破壞;戰爭雖然有了結局,但只是分出了勝負,而並沒有建立一種穩定的力量平衡,沒有建立一種新秩序,沒能為未來的幾代人建立和平和發展的新時代。戰爭的結局只是一個悲劇性事件的結束,也是進步、繁榮、自信和希望的時代的終結,以及一個更黑暗時代的開始。
八
公元前490年。
馬拉松平原上,雅典派1萬名「公民自衛兵」,他們都是步兵。對面的波斯軍團是10萬人(一說9萬、一說2.4萬),其中有數千騎兵。
自古步兵難敵騎兵,更何況數倍的人數差距。
但結果是10萬波斯人大敗而歸,損失6000餘人,而雅典只損失了192名公民,取得了馬拉松戰役大勝。
士兵斐力庇得斯飛速跑了42公裡回到雅典,只說了一句「我們勝利了!雅典得救了!」便力竭而亡。
公元480年。
溫泉關,斯巴達王列奧尼達率領300名衛士,以及6000餘名伯羅奔尼撒人,在此迎戰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20-30萬大軍。
由於正值奧林匹克運動會,按照此間休戰的神聖原則,希臘各城邦大都沒有派兵參戰,因此這裡只有他們孤軍奮戰。
此時的波斯帝國是個橫跨歐亞非三個大陸的龐大帝國,無數王國和地區都被其入侵、徵服或終結,其中包括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許多強悍、驕傲的民族都最終臣服,加入波斯皇帝的麾下。
薛西斯聽聞過斯巴達人是希臘世界最強悍的戰士,他認為,斯巴達人很快就會向他低下驕傲的頭顱,希臘人將因斯巴達人被徵服而陸續臣服。
可他沒想到的是,面前的聯軍阻擋了他三天,讓他的軍隊付出了2萬人(一說7000)的代價而沒能前進一步。最終他還是靠收買叛徒,才能從後面包抄了斯巴達人。
當得知己方已被包圍時,列奧尼達讓其它盟軍撤退,他帶領剩下的斯巴達人、賽斯比人、黑勞士等斷後,最終298名斯巴達勇士全部陣亡。
溫泉關聳立著一尊獅子紀念碑,上面刻著銘文:「異鄉的過客,你若到斯巴達,請轉告那裡的同胞,我們恪守誓言,長眠於此。」
可是曾經這樣的雅典和斯巴達,在漫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後,都不復存在了。
這也再次提醒我們:
忘戰必危、好戰必亡。
九
公元5世紀的雅典,仍保留著氏族時代的殘留影響,公民們擁有著公共權力,他們之間還是平等的兄弟,人民大會可以選舉和罷免將軍,對有產者的財產有最終決定權。
雅典的海軍、重步兵等中堅力量,無不是以公民階級的團結為基礎。
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苦難和危險讓派系鬥爭激化,恐怖和血腥愈加激起了憤怒和復仇的渴望,在內外的雙重壓力下,殘存的家庭紐帶和古老傳承破碎了,公民社會被進一步分裂。
另一方面,工商業的發展讓公民之間的財富出現分化,在危機年代,財富更快地積累和集中於少數人手中,自由公民越來越多陷於貧困化和破產。這樣公民之間就分化出了訴求並不一致甚至利息相對立的階級,而無法再度成為一個有著共同方向、步調一致行動的整體。
富人階級會努力讓自身的經濟地位轉化為政治地位,之後讓政治地位成為法律地位,並謀求將這種地位優勢世襲化、制度化、永久化,這將開啟一個新的人奴役人的時代,公民社會和城邦民主制將不復存在。
斯巴達人依靠更古老的傳承,他們的軍政一體及奴隸制度只能適應一定規模內的統治範圍,當他們統治希臘後,無法維繫原有的秩序,也更無法應對財富湧入對社會的改變,因此他們比雅典更快的瓦解了。
無論伯羅奔尼撒戰爭是否發生,以及如何發展,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規律都會持續地發揮作用。
十
戰爭之後。
公元前404年3月,伯羅奔尼撒戰爭以雅典的失敗和投降告終,但結局卻不是雅典的消亡。斯巴達人在雅典扶植了一個寡頭政權,但一名叫色拉西布洛斯的雅典人發動了起義,最終在公元前403年完全恢復了雅典的民主制,10年內重建了艦隊、城牆和獨立地位,25年之內重新獲得了之前的盟友支持,恢復了實力。之後雅典繼續繁榮發展,沒有發生內戰或政變,直到前4世紀末。
而斯巴達人公民數量持續、嚴重地下降,內部發生分裂,外部統治也無法維繫。戰爭結束不到30年,斯巴達被底比斯擊敗,走上了長期衰退的道路。
公元前338年,馬其頓控制希臘。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病亡,帝國分裂,古希臘終結,希臘化時代開始。
題外話:
古希臘已經離我們遠去,因為它不是一座城市、一個國度,而是一個文明。
我們可以在巴黎說自己站在大革命時期那個法蘭西共和國的土地上,可以在威尼斯說自己正站在14世紀威尼斯共和國的土地上,可以在中國的各處說自己站在古老華夏的土地上,但是在如今的希臘共和國,我們很難說自己站在當初那個希臘的土地上,儘管仍有一些遺址殘存,但當初的文明氣質已不復再現了。
也就是說,作為現代人,我們已經沒法從物理上見證古希臘了(可以見證一點點,畢竟還有遺蹟),而只能在典籍中去追尋。
但是,一個叫做UBI Soft的法國遊戲公司,給了現代人一個選擇的機會。這個公司出品了名為《刺客信條》的系列遊戲。從最開始,遊戲就和歷史中的特定時期與人物緊密結合,如文藝復興時的義大利,獨立戰爭期間的波士頓等。
2014年,UBI做了一個驚人之舉,它在《刺客信條:大革命》中完整復刻了1789年的巴黎,杜樂麗宮、羅浮宮、巴士底獄、巴黎聖母院等數十個地標名勝均完整再現,和現實建築別無二致。除此之外,巴黎的建築、人們的服飾、日常生活、店鋪招牌、登場人物等均完美考究和復現,最終實現讓玩家如夢幻一樣踏上二個世紀前的巴黎街頭。
並且,在巴黎聖母院燒毀後,遊戲中的巴黎聖母院竟然成了人們最後可以遊覽和緬懷之處。
(現實的巴黎聖母院暫時不在了)
(遊戲中的巴黎聖母院仍在,並且為了支持人們來參觀,UBI已將遊戲設置為免費贈送)
(遊戲中的聖母院內部)
在下一步作品中,UBI再接再厲,復刻了19世紀中葉的倫敦,並且版圖比巴黎更大,其中容納了7000多幢建築,以及白金漢宮、特拉法爾加廣場、查令十字街等數十名勝,並且玩家在此時的倫敦市中可以見到狄更斯、卡爾-馬克思、達爾文、南丁格爾、貝爾等歷史上的著名人物。
(遊戲中的十九世紀倫敦)
(遊戲中的白金漢宮)
UBI的野心不止於此,它不再滿足於只復刻一座城市,而是在最新的二部作品中,分別復刻了託勒密王朝末期的古埃及和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期的古希臘。尤其是在《刺客信條:奧德賽》中,整個復刻的古希臘世界西起凱法隆尼亞,東至希俄斯,北起古馬其頓,南至克裡特島,面積約為35萬平方公裡(遊戲中有按比例尺縮小),UBI根據遺蹟、史料、雕塑、壁畫甚至出土的錢幣,努力考究,重現了其上的城邦、神廟、地標、村鎮、農田、地貌以及風土人情,還原了古希臘人的生活,讓人嘆為觀止。
《奧德賽》就像一個時空隧道,讓現代人能夠穿越時間長河,重新踏上這片二千多年前的土地,在這裡能夠見識到繁榮的雅典城邦,參觀帕特農神廟、狄奧尼索斯劇場與雅典娜雕像;能夠遊覽阿爾戈斯、斯巴達、底比斯與奧林匹亞等風格各異的城邦與神殿;能夠在海上航行,拜訪巨大的波塞冬像、克裡特宮殿遺址以及錫拉火山群島,能夠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加入兩大聯盟的軍團戰爭,以及拜訪溫泉關的獅子像;能夠和斯巴達傳奇英雄伯拉西達並肩作戰,和蘇格拉底參加人民大會,和希羅多德一起航行,出演索福克勒斯的戲劇,以及結識伯利克裡的神秘愛人阿斯帕西婭。
(雅典娜神像)
(雅典衛城聖殿)
(狄俄尼索斯劇院,在這裡可以參演索福克勒斯的戲劇)
(雅典的戰略重地比雷埃夫斯港)
(踏入斯巴達)
(正值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奧林匹亞)
(皮洛斯要塞,雅典打入伯羅奔尼撒背部的一顆釘子)
(安菲波利斯,斯巴達傳奇英雄伯拉西達和雅典將軍克裡昂率兵在此大戰,伯拉西達奇襲成功,殺死了克裡昂,但自己也傷重不治)
(溫泉關的獅子像)
(遊戲中這樣的歷史地點遍布各地,並且在發現時會提示歷史地點)
《奧德賽》甚至還超越了遊戲圈,它開發了純遊覽的《發現之旅》模式,聚焦古希臘文化,我們可以在這裡通過歷史人物指引導覽,以及文化影片,在遊戲中學習古希臘各地的自然、社會、城市、藝術、政治等方方面面。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因為無法前往希臘進行教學形成,許多歷史老師讓學生通過《奧德賽》進行希臘歷史的線上學習,為此UBI經過練習,贈送了學生們限時的《發現之旅》使用許可。
(發現之旅模式,就像在古代邊參觀邊聽導遊講解)
所以,如果對古希臘或伯羅奔尼撒戰爭有興趣,可以考慮《刺客信條:奧德賽》。
詞條:
伯羅奔尼撒戰爭 https://4m.cn/Z8V7x
古希臘 https://4m.cn/zG2Bj
希波戰爭 https://4m.cn/rlBoQ
第一次世界大戰 https://4m.cn/WliJj
城邦民主制 https://4m.cn/I3WKz
雅典將軍 https://4m.cn/iX7IU
伯利克裡 https://4m.cn/WG5Mj
埃斯庫羅斯 https://4m.cn/4G08O
索福克勒斯 https://4m.cn/c6STe
歐裡庇得斯 https://4m.cn/4sZe9
阿里斯託芬 https://4m.cn/fxoBS
蘇格拉底 https://4m.cn/WDsAu
德謨克利特 https://4m.cn/2ltf1
希波克拉底 https://4m.cn/9tBSD
希羅多德 https://4m.cn/JcCVw
軸心時代 https://4m.cn/tli2c
寡頭政治 https://4m.cn/b8DCz
易中天 https://4m.cn/Y6z78
易中天中華史 https://4m.cn/ZJKrx
馬拉松戰役 https://4m.cn/Lc99X
溫泉關戰役 https://4m.cn/Qlak6
沈志華 https://4m.cn/db7eh
拿破崙-波拿巴 https://4m.cn/gzext
牢不可破的聯盟 https://4m.cn/FZjPt
共產國際 https://4m.cn/HQXAR
奧林匹克運動會 https://4m.cn/B1zC2
阿吉紐西戰役 https://4m.cn/Qe5VH
獨裁官 https://4m.cn/kl1qd
帕特農神廟 https://4m.cn/jkOMn
雅典娜神像 https://4m.cn/xRhB0
狄俄尼索斯劇院 https://4m.cn/Mni0d
列奧尼達 https://4m.cn/IWXIX
薛西斯一世 https://4m.cn/D9Hws
黑勞士 https://4m.cn/78J69
色拉西布洛斯 https://4m.cn/uwDYp
底比斯 https://4m.cn/LYF9g
馬其頓 https://4m.cn/LmRqm
亞歷山大大帝 https://4m.cn/fSSLN
希臘化時代 https://4m.cn/gyEcd
UBI https://zh-cn.ubi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