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欣喜,未來飛機可以不要發動機,改用離子風推進黑科技了?

2021-02-25 小鹿情感深處

新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小鹿情感深處」,再點關注公眾號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隨著2020新的一年開啟,是時候展望一下可能從根本上影響未來飛機設計的一項新技術了。

飛機問世100多年之後,仍需要在螺旋槳、渦扇或火箭發動機的驅動下飛行,並發出震耳欲聾的噪音。

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師在2018年成功試飛了一種全新概念的飛行器,該機沒有任何活動部件,也不依靠燃燒化石燃料的活塞或噴氣發動機驅動,更重要的飛起來完全寂靜無聲,它人類史上首架離子風推進飛行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系副教授史蒂文·巴雷特和他的團隊隨後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巴雷特自小就是一個「星際迷航」迷,他堅持認為飛機應給和星際迷航中的宇宙飛船那樣,不應該有累贅的螺旋槳和渦輪發動機。

在此夢想的推動下,巴雷特團隊的最終設計出了一種前瞻性的離子風推進裝置。他們在一架重2.27千克、翼展5米滑翔機航模上安裝了一系列導線,在傘翼與機身之間的空間形成了一個水平正電極圍欄,此外在主翼後緣還布置有類似的負電極圍欄,不過導線要粗一些。

然後他們在機身內塞入了一堆鋰電池,通過升壓電路把電池電壓提高40000伏,並與正負電極圍欄接通。圍欄導線通電後就會使周圍空氣電離,並形成從正電極圍欄向負電極圍欄流動的離子風,產生推動飛機前進的推力。

團隊在麻省理工學院杜邦體育中心的體育館內進行了試飛,因為這是他們可以找到的最大室內空間。離子風飛行器在此成功進行了10次試飛,最大飛行距離60米,也就是體育館內的最大距離,離子風推進系統產生的推力足以維持整個飛行過程。

雖然該飛行器目前僅是一個簡陋的模型,但卻是離子風推進技術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要知道之前的研究人員甚至無法讓僅重幾克的飛行器起飛,長期以來這項技術在世界範圍內都處於較為空白的狀態。

巴雷特團隊目前正致力於提高推進效率,以更低電壓產生更強離子風,最終巴雷特希望設計出一種沒有可見推進系統和獨立控制翼面的實用化飛機,沒有噪音也不產生排放。作者:阿姆斯壯


相關焦點

  • 飛機革命!告別引擎:離子推進飛機試飛成功,將開創航空新時代?
    他在小時候看到《星際迷航》中夢幻般的飛行器時,就在想,這正是他夢想中未來飛機的飛行方式。飛機結構圖。可以明顯看到電極和電線的位置(來源:研究論文)試驗時,飛機上的電池向前端的金屬(正極)施加2萬伏電壓。
  • 離子風推進飛機在美試飛成功,或將開創航空動力新時代?
    他在小時候看到《星際迷航》中夢幻般的飛行器時,就在想,這正是他夢想中未來飛機的飛行方式。事實上,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有科學家提出,離子風不可能成為飛機的動力。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信邪的巴雷特團隊研發進展也並不順利。他們只能讓小型飛行器短暫滑行幾秒鐘,距離產生足以維持更大型飛機飛行的離子風還很遠。
  • 全球首駕「離子引擎」飛機問世,麻省理工重新定義飛機!
    2009年,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學教授史蒂文 · 巴雷特(這次離子推進飛機的主要設計師)開啟了一個關於「無動力裝置供飛機推進系統設計」的項目。對於這次成功試飛,巴雷特還說:「我們做的這些改變,都是物理學可以允許的東西」。所以,除了上天,或許我們對未來的飛機還可以憧憬更多:沒有引擎噪音、能源來自空氣、完全沒有汙染物排放等等。
  • 未來十年無人機發展方向:無聲離子推進器式無人機
    巴雷特最近試飛了第一架使用離子風推進器(ionic wind thruster)的飛機,這種電子引擎產生並發射充電粒子。  根據巴雷特的說法,利用這一原理駕駛飛機一直是一個「很遙遠的想法」,更多是在科幻小說中才會出現的東西。但他還是想試一試,「在《星際迷航》(Star Trek)中,你會看到太空梭靜靜地滑過,」他說,「我想,『我們也應該有那樣的飛機才對。』」
  • 首架「電空氣動力」飛機問世,通過放電製造「離子風 」飛行
    目前,巴雷特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名航空航天工程師,他表示:「我不認為飛機必須要有螺旋槳或渦輪機,它們應該可以利用某種電磁推進裝置悄無聲息地滑翔,就像《星際迷航》裡描寫的那樣。在我看到過的各種物理學原理中,唯一可能實現這個目標的就是電空氣動力學。」
  • 科學發現 | 首架「電空氣動力」飛機問世,通過放電製造「離子風 」飛行
    麻省理工的科學家們研製出了一架尺寸與汽車相當的新型飛機,通過對空氣放電使其電離,可以產生從正極吹向負極的「離子風」,從而推動飛機前進。我一直在想,未來的飛行器應該是什麼樣的」,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史蒂文.巴雷特(Steven Barrett)說道。目前,巴雷特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名航空航天工程師,他表示:「我不認為飛機必須要有螺旋槳或渦輪機,它們應該可以利用某種電磁推進裝置悄無聲息地滑翔,就像《星際迷航》裡描寫的那樣。在我看到過的各種物理學原理中,唯一可能實現這個目標的就是電空氣動力學。」
  • 新型飛機不用引擎只靠「離子風」飛行
    研究員巴雷特透露,他的部分靈感來自於電視科幻片《星際迷航》,他表示未來的飛機不應再配備引擎或螺旋槳,並且不再發出噪音。  巴雷特稱這項技術可應用在商業客機的表層,減少飛行阻力及推動客機飛行所需的能源,但承認測試的飛機缺乏航程及續航力,難以成為一架有用的無人機。
  • 本周精粹 | 中國電信VS中國移動,打響5G無人系統戰役
    智能無人系統迅猛發展,本周京東無人大飛機、離子風驅動的無人機引人注目,中國電信與中國移動打響5G無人系統戰役、英國開發在南極使用的無人船佔據新聞頭條
  • 軍情觀察|太行發動機終於行了!人民空軍可以扔掉拐杖了
    圖片說明:鋸齒版尾噴殲-20(來源:新浪微博)令人欣喜的是,人民空軍成立70周年前夕,安裝了改進型「太行」發動機的殲-20、「太行」版殲-10C的照片在社交網絡上流出,一直制約著解放軍空軍發展的「心病」已經全部治癒,國產戰鬥機未來全面換上「中國芯」指日可待,產能不再受制於人。
  • 中國研製出世界最強斯特林發動機,能用於發電和潛艇推進,厲害了
    ,它能用於發電和潛艇推進。斯特林原型樣機的成功,成為我國類似發動機關鍵技術和工藝發展的裡程碑,為我國未來生產兆瓦級斯特林發動機奠定了基礎。什麼是斯特林發動機?一個兆瓦級的斯特林發動機結構緊湊,系統簡單。該發動機可以與任何類型的熱源結合,無論是傳統能源還是核能中。
  • 2019日內瓦車展,TA才是最強「黑科技」!
    作者:恩佐;轉載請帶以上信息視為自動授權最近一部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火了,這個在26世紀的世界,被改造成機械身體的少女圈粉無數,甚至在抖音上到處都可以看到它的「模仿秀」,人們對於未來科技的憧憬似乎從未停止。數百年來,科技在不斷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諸如電子設備、機器人、人工智慧等已經悄無聲息的普及開來,特別是在人們最為倚重的交通工具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快訊:CR929飛機選用中航發CJ-2000發動機
    今年的莫斯科航展上,俄方也展示了自己的航空發動機產品。俄羅斯展示的AL-41F-1C渦扇發動機,不久前,俄軍剛剛訂購了一批配備這款發動機的蘇-30SM重型戰鬥機。中國商飛國產大飛機項目CR929上半年完成發動機供應商的選擇。
  • 海歸+民企研製,殲20頂級隱身黑科技究竟是什麼神器?
    在不考慮當前因為發動機限制而造成某些局限的情況下,殲-20毫無疑問是一款謀求全面五代機標準的先進戰鬥機
  • 航空煤油發動機,輕型飛機的未來動力
    第二,也是最嚴重的問題是,車用汽油的飽和蒸汽壓較高,容易在油路中造成汽塞(vapor lock),這是非常嚴重的安全隱患。 航煤發動機從技術上說更應該是輕型飛機未來動力的終極解決方案,特別是對於我國的通航發展更有重要意義,因為航空汽油的匱乏、高價和供應不便一直是困擾我國通航企業和阻礙私人購買輕型飛機的巨大難題。
  • 飛機推出過程中,可以起動發動機嗎?
    但是,這或許適合於軍航,或許來自於乘客的想像,或許在一些特定的環節中也確實應當是指揮者,而在起動發動機這件事上,機務應當降級成「聯絡員」。這個話題的背景是這樣的:在一架飛機推出機位的過程中,機組詢問地面機務:可以起動2發嗎?機務同意以後,機組起動2發,但是牽引車司機隨即停止了牽引,並要求飛機必須關車。
  • 未來十大軍事科技制高點
    遠望智庫特約研究員趙國安科技總是最先應用於軍事領域,並對戰爭產生深刻影響。要在明天的戰爭中贏得主動,今天就必須關注和努力搶佔未來軍事科技的制高點。基於此,本文重點對當今軍事科技的十大熱點領域進行了梳理,對當前研究情況和未來發展,以及在軍事領域的應用進行了展望,期望對廣大軍事工作者有所啟發和啟示。
  • 翔翼黑科技,讓飛行更安全些
    文|顧珂薇 吳林 趙思媛 程繼金 曾宇 朱華超圖|翔翼 視覺中國原文刊登於《南方航空》2020年9月刊vol.320從1903年萊特兄弟的「飛行者」1號,到今天的波音、空客、ARJ……100餘年來,科技一直是幫助人類從地面騰飛、翱翔天際的主要推動力。
  • 中國大飛機發動機的十字路口
    更為人熟知的渦扇-20是在渦扇-10「太行」發動機的基礎上進行去除加力燃燒室,加大外風扇直徑等一系列改進後的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後面細說。除了伊爾-76和空警-2000之外,習主席最近視察的中國空軍未來10年內的主力轟炸機轟-6K也在使用D-30KP-2,未來該機還可能有裝備海軍航空兵的改進型,D-30KP-2的裝機數量將以百計。
  • 從十大科技突破看中國軍事發展方向
    近來,中國科技事業突飛猛進、科技成果如雨後春筍。「新四大發明」(高鐵、網購、支付寶和共享單車)昭示中國新產業革命、網際網路+和工業製造2025前景廣闊;而不斷曝光的眾多軍事或軍民兩用科研成果也為中國國防和軍事現代化帶來燦爛曙光。粗略歸納,有以下十大科技突破昭示著中國軍事變革的發展方向。一是量子通訊。中國量子通訊技術獨步全球。
  • 美國天上的黑科技:X-29
    既起到了襟翼的作用又承擔了副翼的作用,超臨界機翼的大膽使用讓飛機具有極佳的跨音速性能。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省時省力,Grumman原版照搬了F-5的機頭設計,所以大家看著會有點眼熟。  在第一階段試飛中,飛行員還算是中規中矩的,因為這一階段只是為了驗證飛機結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大攻角被限定在了21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