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威脅「切斷中美關係」:中美斷交的可能性淺析

2021-02-19 杭子牙的小喇叭

這是一個很難深談的話題,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超出討論邊界,招致各種狂噴毀罵,所以我只能儘量嘗試著,做一些點到為止的粗淺分析。我覺得現在幾乎所有對中美關係的討論,都是基於一種由主觀願望支配的、常態化環境下的討論,而忽略了以下三個客觀存在的、非常態化前提:第一,今天這個世界正處在一個格局體系劇烈變化的周期,這種變化是非常態的,也是和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格局體系變化不同的,因而已經超出了之前的經驗與認知。而美國的焦慮情緒和川普的性格特質,又放大了非常態化的波動範圍。但是我們很多人仍然習慣於用常態化條件下積累的經驗或認知,來對非常態化下的變化趨勢進行研判分析。第二,美國對中國的敵視態度不僅僅存在兩黨精英階層,美國皮尤中心的最新民調顯示(業內都知道這個民調中心的權威性),現在有近70%的美國民眾對中國保持負面看法。美國是個選舉社會,川普因為疫情應對失誤導致病毒擴散蔓延又面臨連任危機。一個實力遠超他國的超級大國,其政治人物在危機狀態下會做什麼,不應該有任何「不可能」的懷疑。第三,中美之爭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競爭,而是國際政治與領導權爭奪,中國崛起必然會動搖到美國領導地位,會在各個領域、全球範圍,甚至外太空,都深刻觸及美國最廣泛的利益,而美國為了消除威脅,打壓中國也會無所不用其極。國家是由人組成的,人與人在一個國家或組織內圍繞政治與領導權爭奪時會發生什麼,國家與國家在圍繞這兩大權力爭奪時也會發生什麼。所以,美國會不會對中國國債違約?中美會不會爆發局部戰爭衝突?中美會不會脫鉤乃至斷交?我覺得這些大哉問的題目,都應該放到這些前提下分析,不要用常態化條件下的經驗與認知來分析,不要被長期以來和平環境下形成的觀念自我麻醉,尤其是不要太過高估我們對美國的重要性。中美如果脫鉤、或發生衝突、或斷交,或部分賴掉對中國的債務,會不會對美國形成傷害?但是,Anyway,借用一下這個英文單詞,發生了又怎樣?當中美發生衝突時,很多中國人都會問這一句,「發生了又怎樣?」都能承受由此而帶來的損失,各位可以換位考慮一下,作為西方世界的領袖,在各方面相對於中國都具領先優勢,在國際上又已經橫行了近百年的美國,難道他們不會這樣問自己?難道他們就承受不了由此而帶來的損失?所以,對美國來說,這裡面沒有「能」與「不能」的選項,只有「做」與「不做」的選項,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在付出什麼樣的成本下才去「做」的選項。當美國覺得自己的國際領導地位受到威脅,或是其廣泛分布於全球的核心利益受到威脅,就算付出再大成本,承受再大損失,它也會毫不猶豫向對方下手。常態化思維下,你很難想像美國會不宣而戰,用無人機把一個主權國家的二號人物當眾斬首吧?我估計伊朗也是這樣想的,所以他們在蘇萊曼尼被斬殺後舉國錯愕,但是美國就這樣幹了。常態化思維下,你也很難想像就因為中國反對科索沃戰爭,美國就把一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同時也是核武國家的大使館炸了吧?我相信當時絕大多數中國人也這樣想的,但是美國佬TMD就是幹了。它不僅幹了,而且在攻擊目標的選擇上很明顯還經過反覆推演,既達到了戰術攻擊目標,又控制了衝突邊界。在這個方面,你不得不說美國確實有一套毒辣的狠招。所以,在大國圍繞領導權進行爭奪衝突的過程中,不要自信地打包票說什麼事情不會發生,你最好做好最壞打算,做好各種可能都會發生的準備。尤其是,美國是一個操弄了上百年國際政治的老手,又像蓬佩奧說的那樣「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毫無道德底線,在外交上還能隨時自我批判,具有高度靈活的政策糾錯能力。我是個和平愛好者,一直主張中美應和平相處,好好交流,共同發財。特別不希望中美發生衝突,因為不管是經貿衝突,還是戰爭衝突,最終都是以國家發展與民眾的福祉為代價。我在幾天前就坦率說過,就當前的中美勢力對比,如果中美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中國肯定會吃大虧,搞不好還會被中斷復興進程;就算不發生軍事衝突,如果雙方從競爭滑向全面對抗,進入互相對峙的冷戰狀態,也會嚴重遲滯中國崛起復興進程,會導致一系列難以預料的事情發生。所以,我希望中美關係能向好發展,呼籲兩國能展現政治智慧與包容精神,找到一條相處的和平道路。但是,我們不能把這種主觀向好的願望當成是現實,因為現實和未來總是比我們的願望更為殘酷,所以還是應該對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做好最壞打算。中美斷交當然會給世界,會給兩國帶來難以想像的極大政治災害。這個可能非常之小,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但是,只要中美矛盾衝突還在當前的軌道發展,這個選項就不能排除。
別忘了柴契爾夫人說過的一句話:「要小心你的思想,它會變成你的語言;要小心你的語言,它會變成你的行動」。當很多人的思想與行動都在朝向一個方向發展時,什麼瘋狂的事情都會發生。川普在說出「切斷和中國關係」後,很多人罵川普「瘋狂」。他確實瘋狂。但是,如果你今天才認識到川普瘋狂,那是你不了解美國,不了解川普,也不了解國際政治權力爭奪的本質。

場外思考

謝謝欣賞,我會努力!

信掃一掃讚賞作者 Reward

謝謝欣賞,我會努力!

相關焦點

  • 資深共和黨人吳高林:中美脫鉤 中美斷交 天塌不下來
    吳先生:毫無疑問,中方對搞好中美關係釋放出了最大的善意和誠意,正如最高領導人指出的,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但中方期待「合作共贏」只是一廂情願,「美國政府已經聽不進去了」,「美方基本上就根本不說合作的事」,而且美國政府從來沒有想過「雙贏」,它只想「單贏」。
  • 【中美關係】中美競合關係與臺海問題
    中美貿易戰和美國的臺灣牌已經成為當前中美關係何去何從的一個風向標, 所以我們應該首先界定中美關係發展現在處於什麼樣的階段。中美長期競合狀態的出現2019年2月我在首爾開會時有韓國學者問我,如果中美關係可分為三種的話,即:一是重回冷戰;二是通過妥協、慢慢走向G2;三是長期複合型競爭合作共存,我怎麼看。
  • 離斷交一步之遙, 中美自由落體比美蘇冷戰更快、更糟
    我在昨天文中談到,川普上任後,帶著對黑人總統歐巴馬的深刻鄙視,將歐巴馬時代的內外政策一個不留統統推翻。在南海問題上,美軍雖然經常找茬,打著維護航行自由的幌子挑戰中國對南海的主權,經常把飛機軍艦開到南海,但美國還從來沒有出臺過一個系統的政策聲明,來表明他們對南海問題的態度。這次美國政府的南海聲明,代表著川普破天荒正式重拾了歐巴馬時代的南海政策,開始對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存在進行系統性打壓。
  • 中美關係轉折點!
    都將成為中美關係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在中美關係高度緊張的當下,在川普威脅要斷絕對華一切關係的時候。按外交常理,一般應當是副部長或以下級別會晤,然後再進行部長級會晤,之後才是部長以上級別會晤。雙方直接跳過部長級會晤,這本身就不同尋常。
  • 中美戰略博弈下的兩岸關係
    2017年12月美國白宮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2018年1月五角大樓推出的《2018國防戰略報告》,都公開直接地將中國作為主要威脅和戰略競爭對手,拉開了中美戰略對抗的大幕,「臺灣牌」再次成為美國對華遏制戰略的重要手段。    一是在立法層面提升美臺實質關係。 2018年1月、2月,美眾參兩院先後以無異議方式通過《與臺灣交往法》,3月川普籤署了該法案。
  • 唐永紅:中美及兩岸結構性矛盾的性質與中美及兩岸關係的走向
    各方多認為,在拜登及民主黨治下,美國對華政策進而對臺政策會有不同於代表共和黨且反建制的川普的做法,因而中美關係、兩岸關係可能呈現不同的局面。  在美國的文化與邏輯下,中國的強大就是對美國的威脅與不利。因此,中期上看,中美關係將因中美之間不可調和的結構性矛盾不僅不容樂觀,而且很可能破局,除非中國完全接受美國的無理要求。但中國應不太可能接受美國的無理要求,因為那意味著放棄「中國夢」,包括「復興夢」與「統一夢」。在中美戰略競爭的過程中,「臺灣牌」會被美國一直打下去,除非兩岸統一了。
  • 川普祭出對華「禁飛令」:中美斷交或爆發戰爭,還有多遠?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趙全勝:中美競合關係與臺海問題
    中美貿易戰和美國的臺灣牌已經成為當前中美關係何去何從的一個風向標, 所以我們應該首先界定中美關係發展現在處於什麼樣的階段。2019年2月我在首爾開會時有韓國學者問我,如果中美關係可分為三種的話,即:一是重回冷戰;二是通過妥協、慢慢走向G2;三是長期複合型競爭合作共存,我怎麼看。我的回答是:「前兩種模式都不符合現實,複合型目前最符合中美狀態。」
  • 拜登上臺可能性多大?對中美關係有何影響?深度解讀美國大選|風向
    但是隨著美國大選結果揭曉以後,中美會出現短暫的調和期,還會對前段時間中美之間大規模的摩擦做出一定的反思和調整。3、何偉文:如果拜登上臺的話,根據民主黨現在公布的政策綱領,有兩方面可以預見。其一,民主黨反華的基本立場和基本政治路線跟川普不會有很大區別,並且會更加看重人權、民主、自由這些方面;其二,民主黨提出回歸多邊主義,但是可能會通過加強改善盟友的關係來共同來對付中國。
  • 張顯耀:中美關係定位決定臺灣發展走向
    前臺灣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接受中評社訪問時指出,很明顯的,臺灣議題從來就不是單獨且臺灣可以掌握的問題,而是看中美關係如何定位,才決定臺灣問題的發展與走向。張顯耀認為,這次艾利森提到「一國兩制」,這絕對會成為拜登上任後中美衝突的一個重要議題,因為中國認為這是內政問題,美國不宜幹涉,這是中共從1979年到現在不曾改變的立場。他表示,如果講到臺灣問題或是兩岸議題,首先應拉高到中美的戰略關係角度來看,因為從過去的歷史來看,臺灣問題都是存在於中美戰略關係架構裡。
  • 中美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此一來,雙方擦槍走火引發戰爭的可能性就大增。那麼,目前中美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有多大? 早先,就不斷有人說,美國對華「接觸」(改造中國)戰略已經失敗,全面遏制中國已達兩黨共識。似乎這就意味著,要麼通過冷戰方式,要麼熱戰方式,似乎戰爭陰雲正在聚集。
  • 中評重磅專訪:李成籲中美關係轉危為安
    ,重新評估過去幾年相互間的政策和舉措,重新整理互相打交道的思路與方式,爭取和推動中美關係轉危為安、走向緩和。這種想法是有害的,如果真這樣的話,中美必有一戰。「我始終認為,中國和美國要避免這樣的衝突,因為這是毀滅性的,這是沒有贏家的」。  拜登若順利執政,中美關係會否迎來轉機?李成表示,雖然不必對中美關係回暖過份樂觀,但至少拜登勝選在短時間內為中美關係提供了避免繼續滑坡、走向戰爭的機會。
  • 李水金:川普的國內外政策、中美關係走向及中國應對策略
    那麼川普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總統呢?其上臺了對中國及世界會有哪些政策呢?中美關係在這一場不確定性的川普時代會如何走向呢?中國又如何應對川普上臺後的中美關係呢?下面先介紹川普及其團隊,再介紹川普的國內外政策,然後介紹川普對中國的八大政策及中國的應對之策。當然,所有的僅代表個人觀點。
  • 中美俄大三角關係及其未來
    一、中美俄大三角關係中美俄之間存在著中美、中俄和美俄三種關係,以及中美俄互動關係。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打壓和美國建制派的舉措,無疑使得俄羅斯暫時難以實現融入西方。因此,俄羅斯只好向東看,極力與中國搞好關係。2. 中美關係改革開放40年來,中美關係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上世紀80年代中美共同對付蘇聯的準同盟式關係,這個階段是中美的蜜月關係期。第二個階段,上世紀90年代到2010年,中美一直維持在一種「正常化的國家關係」。
  • 顧子明|從「夫妻關係」角度,聊聊中美
    在我看來,美債和貿易,是中美關係的兩大壓艙石,只有這兩者組合在一起,美國才能形成可持續的對中國薅羊毛。如今貿易已經開打,再沒了美債,中國對美國喪失了利益輸送,只剩下威脅,那也就意味著這段關係就會徹底的崩潰。很多人都拿中美關係比作夫妻,那麼,貿易和關稅上的大打出手,還屬於「夫妻」相互控制對方的零花錢或者凍結銀行卡。
  • 【解讀】趙明昊:中美關係的「戰略突圍」
    外界普遍期望,拜登執政會使中美緊張關係得到緩解,進而避免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陷入更嚴重的衝突。拜登及其核心外交政策顧問認為,中國不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而是最重要的長期挑戰,美國不應與中國打「新冷戰」。雖然拜登政府仍會繼續在大國競爭視角下處理中美關係,但其立足點在於「讓美國跑得更快」,與中國展開正和競爭。
  • 拜登上臺,將給中美關係帶來什麼?
    刁大明老師是中美關係研究領域的資深專家,對於時事的追蹤很緊密,同時也有理論分析功底。請他對前述問題給出自己的回答,會構成我們進一步討論的良好基礎。特別是面對著川普政府在過去4年中對大國關係以及國際秩序的各種破壞性影響,國際社會對拜登政府的修復與延續保持了高度關注。 雖然尚未就位,但從拜登本人及其團隊成員的選前表達看,新政府的確被規劃為推進較大幅度的調整乃至回歸,但客觀上也同樣面對不可小覷的內外挑戰。而拜登政府在調整與平衡之間的變化也將為中美關係帶來一些變化乃至機遇。
  • 張維為:中美關係何去何從
    三,美國要恢復與盟友的關係。為了對付中國,美國將加強與傳統盟友的合作,會特別注重在意識形態和高科技領域和中國競爭。四,中美關係將以競爭為主,但也會有部分領域的合作。美國會與中國對話,包括重建雙邊對話機制。在氣侯變化、疫情防控等方面中美是有一些合作空間的。
  • 中美貿易戰的歷史緣起、理論透視與戰略對策——川普還能「玩」多久?
    而切斷美元供應,將使得中資銀行失去使用國際儲備貨幣的可能性,甚至可能會導致在海外開展業務的中企無法進行美元結算。屆時,「中國的對外貿易自然會減少」。美國國務院在聲明中稱,將對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的某些僱員實施籤證限制,稱根據美國《移民和國籍法》第212(a)(3)(C)款規定:如果美國國務卿有理由相信外國人的入境「會對美國的外交政策產生潛在的嚴重不利影響」,則不允許外國人進入美國。
  • 未來五年的中美博弈
    過去國際研究界的確習慣於類似柯林頓時期、小布希時期、歐巴馬時期對華政策或中美關係的說法,時間段通常是四年為限。未來四年,拜登執政,對華關係肯定是其重要工作。當下思考中美關係,想比於過去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有能力做到「以中國本位」的視角。換句話說,中美未來會怎麼樣,不是美國一家說了算,也取決於中國人怎麼思考?怎樣的行動?怎樣的回應?這也是近年來我思考與研究中美關係的重要心得:中國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願塑造一定程度的中美關係狀況?美國沒有絕對的實力牽著中美關係走,如果中國不願意的話!我記得,幾年前,拜訪五角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