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難深談的話題,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超出討論邊界,招致各種狂噴毀罵,所以我只能儘量嘗試著,做一些點到為止的粗淺分析。我覺得現在幾乎所有對中美關係的討論,都是基於一種由主觀願望支配的、常態化環境下的討論,而忽略了以下三個客觀存在的、非常態化前提:第一,今天這個世界正處在一個格局體系劇烈變化的周期,這種變化是非常態的,也是和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格局體系變化不同的,因而已經超出了之前的經驗與認知。而美國的焦慮情緒和川普的性格特質,又放大了非常態化的波動範圍。但是我們很多人仍然習慣於用常態化條件下積累的經驗或認知,來對非常態化下的變化趨勢進行研判分析。第二,美國對中國的敵視態度不僅僅存在兩黨精英階層,美國皮尤中心的最新民調顯示(業內都知道這個民調中心的權威性),現在有近70%的美國民眾對中國保持負面看法。美國是個選舉社會,川普因為疫情應對失誤導致病毒擴散蔓延又面臨連任危機。一個實力遠超他國的超級大國,其政治人物在危機狀態下會做什麼,不應該有任何「不可能」的懷疑。第三,中美之爭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競爭,而是國際政治與領導權爭奪,中國崛起必然會動搖到美國領導地位,會在各個領域、全球範圍,甚至外太空,都深刻觸及美國最廣泛的利益,而美國為了消除威脅,打壓中國也會無所不用其極。國家是由人組成的,人與人在一個國家或組織內圍繞政治與領導權爭奪時會發生什麼,國家與國家在圍繞這兩大權力爭奪時也會發生什麼。所以,美國會不會對中國國債違約?中美會不會爆發局部戰爭衝突?中美會不會脫鉤乃至斷交?我覺得這些大哉問的題目,都應該放到這些前提下分析,不要用常態化條件下的經驗與認知來分析,不要被長期以來和平環境下形成的觀念自我麻醉,尤其是不要太過高估我們對美國的重要性。中美如果脫鉤、或發生衝突、或斷交,或部分賴掉對中國的債務,會不會對美國形成傷害?但是,Anyway,借用一下這個英文單詞,發生了又怎樣?當中美發生衝突時,很多中國人都會問這一句,「發生了又怎樣?」都能承受由此而帶來的損失,各位可以換位考慮一下,作為西方世界的領袖,在各方面相對於中國都具領先優勢,在國際上又已經橫行了近百年的美國,難道他們不會這樣問自己?難道他們就承受不了由此而帶來的損失?所以,對美國來說,這裡面沒有「能」與「不能」的選項,只有「做」與「不做」的選項,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在付出什麼樣的成本下才去「做」的選項。當美國覺得自己的國際領導地位受到威脅,或是其廣泛分布於全球的核心利益受到威脅,就算付出再大成本,承受再大損失,它也會毫不猶豫向對方下手。常態化思維下,你很難想像美國會不宣而戰,用無人機把一個主權國家的二號人物當眾斬首吧?我估計伊朗也是這樣想的,所以他們在蘇萊曼尼被斬殺後舉國錯愕,但是美國就這樣幹了。常態化思維下,你也很難想像就因為中國反對科索沃戰爭,美國就把一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同時也是核武國家的大使館炸了吧?我相信當時絕大多數中國人也這樣想的,但是美國佬TMD就是幹了。它不僅幹了,而且在攻擊目標的選擇上很明顯還經過反覆推演,既達到了戰術攻擊目標,又控制了衝突邊界。在這個方面,你不得不說美國確實有一套毒辣的狠招。所以,在大國圍繞領導權進行爭奪衝突的過程中,不要自信地打包票說什麼事情不會發生,你最好做好最壞打算,做好各種可能都會發生的準備。尤其是,美國是一個操弄了上百年國際政治的老手,又像蓬佩奧說的那樣「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毫無道德底線,在外交上還能隨時自我批判,具有高度靈活的政策糾錯能力。我是個和平愛好者,一直主張中美應和平相處,好好交流,共同發財。特別不希望中美發生衝突,因為不管是經貿衝突,還是戰爭衝突,最終都是以國家發展與民眾的福祉為代價。我在幾天前就坦率說過,就當前的中美勢力對比,如果中美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中國肯定會吃大虧,搞不好還會被中斷復興進程;就算不發生軍事衝突,如果雙方從競爭滑向全面對抗,進入互相對峙的冷戰狀態,也會嚴重遲滯中國崛起復興進程,會導致一系列難以預料的事情發生。所以,我希望中美關係能向好發展,呼籲兩國能展現政治智慧與包容精神,找到一條相處的和平道路。但是,我們不能把這種主觀向好的願望當成是現實,因為現實和未來總是比我們的願望更為殘酷,所以還是應該對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做好最壞打算。中美斷交當然會給世界,會給兩國帶來難以想像的極大政治災害。這個可能非常之小,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但是,只要中美矛盾衝突還在當前的軌道發展,這個選項就不能排除。
別忘了柴契爾夫人說過的一句話:「要小心你的思想,它會變成你的語言;要小心你的語言,它會變成你的行動」。當很多人的思想與行動都在朝向一個方向發展時,什麼瘋狂的事情都會發生。川普在說出「切斷和中國關係」後,很多人罵川普「瘋狂」。他確實瘋狂。但是,如果你今天才認識到川普瘋狂,那是你不了解美國,不了解川普,也不了解國際政治權力爭奪的本質。
謝謝欣賞,我會努力!
信掃一掃讚賞作者 Reward
謝謝欣賞,我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