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國家是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美國的綜合實力超過中俄之和,但美國不明智地將中俄積壓到了一起,也給自己帶來很大麻煩。而且,美國相對衰退而中國正在崛起,俄羅斯則正在恢復和調整。照目前勢頭發展,美國維護全球霸主的地位將越來越力不從心。美中俄的三角關係與發展前景對於全球秩序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值得探討。
一、中美俄大三角關係
中美俄之間存在著中美、中俄和美俄三種關係,以及中美俄互動關係。
1. 美俄關係
美國和俄羅斯都是具有全球野心的國家。美國綜合實力超強,因此在蘇聯解體之後,成為全球真正的霸主。
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具有兩面性的民族。一方面,俄羅斯民族是一個戰鬥民族,天性喜好徵服,具有稱霸世界的野心;另一方面,俄羅斯人一直想要成為西方的一員;但這兩方面性發展到一定程度卻是矛盾的。
俄羅斯的這種兩面性集中體現在彼得大帝(1672-1725)身上。一方面他虛心向西方學習,甚至不惜冒險使用了一個假名到西方取經。在這次冒險期間,他為荷蘭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當了一個時期的船長,還在英國造船廠工作過,在普魯士學過射擊。他走訪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甚至還參加了英國舉行的一屆會議。總之,他盡了最大的努力學習西方的文化、科學、工業及行政管理方法,並在俄羅斯強力推廣。
另一方面,他也是俄羅斯開疆拓土的君王。俄國通過戰爭吞併的領土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芬蘭附近的一片重要領土。雖然徵服的領土並不很大但卻很重要,因為它給俄國提供了波羅的海上的一個出口,因而提供了一個"瞭望歐洲的窗口"。
蘇聯時期,俄羅斯民族達到了頂峰,其影響力波及半個世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再一次想加入西方,結果忍受不了西方對其戰略空間的擠壓,與西方逐步走向對立。2014年,俄羅斯利用烏克蘭政治動蕩之際,將原本屬於自己的克裡米亞通過公民投票的方式吞併,俄羅斯與西方徹底決裂。
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為克裡米亞問題嚴厲制裁俄羅斯,俄羅斯經濟受到打擊,並成為國際秩序的破壞者,處處與美國對著幹。
美國很多戰略家,如布熱津斯基,曾建議美國構築大西方以應對中國的崛起。這個大西方包括了俄羅斯和土耳其。川普有意拉攏俄羅斯,但卻遭到建制派的極力反對。建制派抓住「通俄門」死死不放,必欲置川普於死地。
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打壓和美國建制派的舉措,無疑使得俄羅斯暫時難以實現融入西方。因此,俄羅斯只好向東看,極力與中國搞好關係。
2. 中美關係
改革開放40年來,中美關係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上世紀80年代中美共同對付蘇聯的準同盟式關係,這個階段是中美的蜜月關係期。
第二個階段,上世紀90年代到2010年,中美一直維持在一種「正常化的國家關係」。在這個階段,由於蘇聯解體,中美共同的敵人沒有了,但中美經濟互補性使雙方均受益。
第三階段,2010年之後,中美關係逐步惡化。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製造業總量超過美國,引起美國的不安。歐巴馬搞「亞洲再平衡戰略」,開始在經濟和軍事上圍堵中國。2017年,中國GDP達到美國的63%,2018年美國朝野形成共識,必須遏制中國的發展。
美國對中國的擔憂是多方面的,遠遠比對俄羅斯的擔憂大的多。因為俄羅斯的經濟總量只是美國的十分之一,而且沒有發展出一種吸引人的經濟模式。俄羅斯的強大隻剩下軍事和資源,長遠來看不足為慮。而中國的發展卻在多方面對美國構成威脅。
美國除了對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擔心之外,更擔心的是中國已經開始與美國爭奪高端製造業的制高點了。美國還擔心中國的發展模式對發展中國家的吸引力,擔心中國的政治體制與美國的競爭,擔心中國軍力發展對美國的全球霸權形成威脅。由於中國擁有美國4倍的人口,發展潛力巨大,因此美國將中國列為頭號威脅。
但中國對美國的威脅並非是直接的,中國不像俄羅斯那樣對現有國際秩序不滿,中國是現有國際秩序的受益者、維護著和補充者。美國如果想要繼續維護現有的國際秩序,離開與中國的合作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川普上臺之後,採取了對華全面打壓的戰略。經濟上對華發動貿易戰,試圖將中國經濟打垮,或迫使中國放棄高科技發展。軍事上打造「印太戰略」企圖拉更多的國家與中國對抗。
美國的咄咄逼人將中國擠壓到俄羅斯一邊,中俄儘管存在很多矛盾,但為了共同抵抗美國的壓迫,走到了一起。
儘管如此,中國依然希望與美國搞好關係。因為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來說,美國的重要程度遠超俄羅斯。美國在華軟實力也超過俄羅斯的影響力,中國更願意向美國學習。美國留學費用是俄羅斯的數倍,但在美深造的中國學生人數是在俄羅斯讀大學的中國學生人數的十倍。
3. 中俄關係
中俄雖然是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但只是由於同時受到美國的擠壓才走到一起的。中國要想崛起,就不能同時面對美俄聯手的打壓。如果形成美俄聯手打壓的局面,如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既反美又反蘇,中國不僅難以發展經濟,就連安全也沒有保障。
沙皇時期,俄羅斯曾經侵佔中國150萬平方公裡土地,這一直是中國人心頭之恨。但為了有一個良好的崛起環境,中國與俄羅斯完成了邊界劃分。中俄邊界問題解決後,俄羅斯對中國依然不放心,擔心中國崛起後奪回原本屬於中國的領土。由於俄羅斯的這種擔心,因此遲遲不敢與中國共同開發俄東部。但2014年之後,俄羅斯受到西方嚴厲制裁,而中國非但沒有落井下石,反而幫了俄一把。普金這才痛下決心與中國共同開發俄東部,中俄關係進一步走進,最明顯的標誌是中國3000多軍人參加了俄羅斯「東方2018」的軍事演習。
但中俄固有矛盾並沒有消失。比如,俄羅斯不承認中國對南中國海爭議島礁的主權,參與越南在有爭議海域的石油開發。俄還繼續向中國的區域競爭對手印度和越南出售武器,利用印越制衡中國。中國也不承認俄羅斯對烏克蘭克裡米亞半島的佔有。一方面是由於中國認為俄羅斯侵犯了烏克蘭的主權,與中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符;另一方面中國與烏克蘭的關係良好,不願意得罪烏克蘭。
二、中美俄關係的未來
中美俄實力正在發生著變化,總的趨勢是中國與美國綜合實力越來越接近,而俄羅斯的綜合實力與中美的差距越來越大。
當中美實力對比發生反轉之時,中美關係將大大緩和。因為中國並沒有稱霸全球的野心,而美國則無力遏制中國。而且,中國是現有國際秩序的受益者,中國只會對現有國際秩序加以補充,絕不會另起爐灶。美國為了自身利益,將不得不接受中國崛起的現實,與中國一起維護國際秩序。中美利益不同,對國際秩序塑造上有矛盾,但這種矛盾是可以通過妥協達成共識的。
俄羅斯由於製造業難以復興,軍事實力將逐步落後於中國,最終成為一個二三流國家。當中俄經濟、軍事實力拉開之時,俄羅斯的自信就沒有了,就會日益擔心中國對原有被佔領土的覬覦。這時俄羅斯就會放棄全球野心,極力與美國為首的西方搞好關係,依靠美國和西方的力量捍衛其領土完整。俄羅斯必將放棄西擴,再一次試圖融入西方,專守東部領土。而西方此時也會接受一個沒有威脅的俄羅斯,將其拉入西方陣營,共同對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