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日本與臺灣發生衝突 美國會選擇幫誰?

2021-03-05 張殿成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5月5日報導,臺灣當局「海岸巡防署」、「漁業署」日前派遣巡護九號、漁訓二號出海,前往衝之鳥礁實施護漁。而據掌握,日本已動員5到6艘公務船舶,集結在衝之鳥礁200海裡水域來回巡弋,形成優勢兵力,守株待兔等待臺灣的護漁支隊。據悉,「海巡署」已要求巡護九號放慢航速,並動員所轄最大噸位的巡防救難艦宜蘭艦出海增援,全速駛往衝之鳥礁200海裏海域前緣,和護漁支隊會合後,將共同進入200海裡水域實施聯合護漁行動。在雙方持續加大在「衝鳥」礁周邊海域加強對抗的背景下,倘若爆發衝突,美國會幫誰呢?

   此前,日本「衝鳥」礁以外150海裡處扣押了臺灣一艘漁船。馬英九緊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應對衝之鳥礁事件,國民黨主席洪秀柱也要求日本無條件放人,但均未奏效。最終臺灣還是被迫咽下一口惡氣,向日本繳納170萬新臺幣,換來被扣押的漁民獲釋。日本政府單方面挑起「衝鳥」礁事件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意圖,一方面是在臺灣政黨輪換之際,趁機進行海洋領土擴張;另一方面則是試探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的反應。


   事實上,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不能以「礁」主張200海裡專屬經濟區,因此日本扣押臺灣漁民的「衝鳥」礁周邊海域等於是公海。「衝鳥」礁是位於西太平洋海域,衝繩東南1000多公裡的珊瑚巖礁,具體位置是北緯20度25分31秒,東經136度04分52秒。在高潮時只有兩塊高不過1米的小礁石露出水面。雖然包括中國在內,多數國家都認為這兩塊礁石只是法律意義上的「礁石」,而不可能是島嶼。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衝鳥」礁只能享有領海,不能享有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但是近來日本用盡各種技術及力量,想要把這兩塊礁石的法律地位是「島嶼」,主張其享有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日本為了保護這兩處礁巖的地理特徵,進而維持「衝鳥」礁所謂的」鳥嶼「地位,為其修築了鋼筋水泥的防護設施和鈦合金防護網,並在礁巖附近搭建了氣象觀測站,隨時掌握周邊的環境變化。以「衝鳥」礁為基點,日本一直主張享有半徑為200海裡,面積達43萬平方公裡的專屬經濟區。而日本抓捕臺灣漁民實際上就是為了顯示對「衝鳥」礁及其周邊海域的有效管控,這也顯示出了日本在解禁集體自衛權後進行海洋領土擴張的戰略意圖。

   日本故意製造事端選擇的時間點耐人尋味。再過十幾天,臺灣地區領導人就要換人了,由民進黨的蔡英文出任,在這個節點上,日本強扣漁船刻意造成日臺關係緊張的表象,試探即將上位民進黨的反應。蔡英文在四年前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表示,馬英九在釣魚島事件上處理的太過於強硬和激進,如果自己執政不會對日本採取這樣的應對方式,因為臺灣和日本是最好的朋友。在「衝鳥」礁事件上,蔡英文只簡短對外回應「全力捍衛」。不過,在暗地裡卻與安倍晉三的弟弟岸信夫私下就這一問題達成共識,即「低調處理、儘速解決」。這等於是安倍給了蔡英文一個面子,而蔡則有可能對日採取妥協退讓的立場,出賣臺灣漁民的利益,放棄對這一海域的海洋權益,而這正是日本想要的。


   在日本看來,「臺灣對於保護日本海上交通線具有生死攸關的意義」,日本進口的原油90%依靠中東。從中東至日本有3條海上航線,分別是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和龍目海峽。目前日本進口原油都是通過馬六甲海峽至南海的航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臺灣與大陸實現統一,中國的海洋力量將以臺灣為前進基地部署到南海和東海,中國在南海的影響力就會上升,日本在東南亞長期構築的經濟基礎也會喪失,日本在南海的各種活動也會受到限制。因此,及時將民進黨當局控制在自己的手裡就成了日本牽制中國最重要的一環。

   在美日臺的這個三角關係中,日臺若爆發衝突美國鐵定不會幫助臺灣。因為對於美國來說,臺灣與大陸畢竟同屬一個中國,兩岸統一也只是時間早晚的事情。因此,在涉及到海洋權益問題上,美國寧可站在菲律賓這樣的小國一邊,也不會熱衷於為臺灣說句公道話,更何況美國與日本籤訂有《美日安保條約》。「衝鳥」礁的海洋權益歸屬最終取決於硬實力博弈後的話語權,而不是退讓和妥協。歷史經驗已經無數次告訴中國人:打鐵還需自身硬。

相關焦點

  • 金一南:臺海若發生戰事,美國會為臺灣出兵嗎?
    由川普任命的美國陸軍參謀長麥康維爾隨後回應稱,美國武裝部隊領導人僅僅是在為了維護美國國家安全利益,或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建議派遣部隊參加戰鬥。那麼,川普為什麼會在軍火銷售問題上與美軍方產生分歧?川普是真的不願意挑起戰爭嗎?臺海一旦發生戰事,美國會為臺灣地區出兵嗎?
  • 若大陸拿下東沙群島、澎湖列島,臺灣會崩潰
    他表示,在這個情況下,臺灣要特別小心,不要動不動就挑釁,自己故意去捅破馬蜂窩,所以520蔡英文的講話就非常重要,但不管她會怎麼說,兩岸已經回不去了。  蔡英文曾說兩岸若爆發衝突,希望臺灣撐過第一擊之後,希望第一批國際援助能趕到臺灣?
  • 解析:美國不介入,日本和韓國若發生軍事衝突孰勝孰敗?
    對此,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聲稱韓國的這一決定是「完全錯誤的判斷」,日方對此表示抗議。從種種跡象來看,日本和韓國恢復傳統軍事盟友關係恐怕遙遙無期,而兩國目前持續緊張的關係頗有點針尖對麥芒之感。雖然目前來看日韓之間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這種緊張的氣氛仍不免令人生疑:若日韓之間發生軍事衝突,到底孰能看到最後的勝利?
  • 中美若發生衝突,希望日本向誰靠攏?中國駐日大使回應
    主持人:我認同日本國內對華認知存在政治化、情緒化傾向。但文章卻選擇從中美關係切入,直指美方對華政策存在問題,這是否代表中方認為美國對華政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日本的對華認知?  孔大使: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看待任何問題都難免受到外界影響。圍繞中美關係,迄今日本國內接受的多是美國媒體的報導和觀點。
  • 若解放軍「武統」臺灣,日本是否會協防?
    「武統」臺灣,日本是否會「協防」臺灣?「武統」臺灣,日本是否會協防?》。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17日報導,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1月16日舉行關於日本防衛戰略的論壇,由巖屋毅主講。當記者詢問巖屋毅,若中國大陸「武統」臺灣,日本是否會協助防衛臺灣,巖屋毅並沒有回答會或不會,僅表示對於兩岸關係,日方希望未來能夠和平解決、和平討論;日本與美國一致,支持任何和平行動。
  • 2021年度笑話:美國對臺灣的承諾堅若磐石?
    拜登甫就任美國第46屆總統,解放軍就派遣了13架軍機執行巡航任務,進入了臺灣西南部防空識別區。
  • 美國若挑起臺海衝突 俄或通過三種方式介入
    ‍一段時間以來,「臺獨」勢力的挑釁愈發猖狂,其底氣主要來源於美國的力挺。由於民進黨當局尋求「倚美謀獨」,美國則有意「以臺制華」,致使臺海面臨的衝突風險急劇增加。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美國若挑起臺海衝突,中國為了國家不被分裂,只能選擇不惜一戰。作為中國的友好鄰邦,俄羅斯或通過三種方式介入。
  • 臺灣軍力的強弱定位:聽美國安排 反正不能超過日本
    理由很簡單,想通就會知道,現下的狀況臺灣怎樣發展軍事力量,會是最佳選擇。之後就會理解,所謂的軍事跟最近很紅的啥「修昔底德陷阱」跟「米洛斯問題」,本質上在臺灣這裡,都有一半是假議題。為何說是假議題?嗯,因為任何有關現實主義在國際議題上,第一點就是「現狀的理解」,不是「你期望的樣子」。
  • 金燦榮教授答日本NHK記者: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會出什麼陰招?
    問題在於臺灣和美國方面在變化,臺獨在加快,美國打臺灣牌的意願在加強,這就使得局面非常地危險。不排除在某一個時間點引發一場危機。那麼危機呢,我現在相信中國大陸肯定是贏家。我前面講中國大陸工業化,工業化以後,軍事現代化的基礎就很好。
  • 美在臺協會前主席: 美國若在臺灣駐軍可能導致中美斷交
    主持研討的CSIS高級副總裁格林(Michael Green)表示,AIT現在有美國軍事人員,但他們有不同的地位。在臺灣的背景下,美國駐軍的主要目的將是「前哨式試探部隊」,確保美國投入衝突,這是美國在韓國駐軍的很大原因。如果你從這個背景下思考,不需要駐軍,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讓北京相信動武會帶來後果。
  • 悍然挑釁,臺灣對大陸動手了 | 中國真正的好兄弟是誰? 戰爭若爆發也許只有他站在中國一邊
    自從520毒心蔡上臺以來,在和大陸越走越遠的同時,臺灣和日本卻狼狽為奸,加速靠攏,臺獨分子持「臺灣國」貼紙的護照竟能暢通無阻的去日本,近日,日本竟然不顧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派出日本總務副大臣赤間二郎日前訪問臺灣。而這時45年來的首次!讓人感到好笑的是,日本高官訪問臺灣是推銷核輻射地區的產品,臺灣方面大開綠燈表示支持,臺灣民眾怒罵:蔡英文為討好日本簡直脫了褲子不要臉了!
  • 臺海局勢連載08:美國會出兵支援臺灣嗎?
    美國認為,臺灣是美國的老朋友,美國不能因為交了大陸這個新朋友,就忘記了臺灣這個老朋友,所以總是不斷地給臺灣提供武器裝備,而且美國國內一些人,在國內立法、支持臺灣獨立等政治鬥爭中也始終為臺灣鳴冤叫屈。如果臺灣宣布獨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對臺使用武力的話,美國會採取什麼態度呢?這是大家都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
  • 臺灣民調:若臺海發生戰事 近八成人不想上戰場
    對此,島內軍事專家宋兆文反問:「是誰在造成人民擔心害怕?是誰逼迫人民走向戰爭煉獄?」《聯合報》評論說,民眾若不憂心衝突,軍機呼嘯就不會引起那麼多敏感反應。「問題在於我們如何遺失了『海峽中線』?這當然都與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並不斷對兩岸交流增添限制有關。」  臺「國防部」預告,9月29日、10月6日將全兵力預演,出動的直升機和戰機數量將比24日的多出一倍。
  • 中美一旦開戰,都誰會幫助美國
    【中美一旦開戰,都誰會幫助美國】近日著名軍事問題專家張召忠認為,中美陸地戰、飛彈戰、核戰都不可能,但是擦槍走火可能,小規模衝突也可能,臺灣、香港、新疆、南海都是敏感地區。那麼一旦中美開戰,誰會來幫助美國呢?
  • 統一臺灣最佳時間:2021—2023
    臺灣資深媒體人近日在臺灣發文指出:兩岸軍事衝突的風險提高,擦槍走火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兩岸一旦開戰,美國不會參與。它國內的事都一團糟,根本顧不過來,而且得不償失。「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日前聲稱「兩岸衝突風險升高,要臺灣有全面備戰準備」,此言論一出,輿論譁然。
  • 外媒稱臺海戰爭風險升高,蔡英文:若開戰,臺灣頂多能撐24小時
    臺灣屬於中國領土,若非出於各自的政治盤算,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會認為臺灣不屬於中國。而臺海戰爭,美軍在國際上將出師無名(「臺灣關係法」只是美國內部「出師有名」的自言自語而已),筆者判斷國際上願意直接捲入臺海戰爭的國家會很少(間接捲入的也屈指可數)。所以,中國大陸涉及臺海戰爭,付出的國際代價有限。若臺海衝突,美國難如願2020年下半年,臺海突然躍升為全球軍事高風險地區。
  • 前美在臺協會處長司徒文:臺灣選擇統一 美國不會反對
    前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長司徒文(William Anthony Stanton)20日表示,包括統一在內,臺灣可以自由決定未來,只要這是根據人民意願,自由選擇的結果,而且統一過程是和平的,這是美國一貫的政策。 司徒文。
  • 臺灣政治衝突加劇 暴行激化撕裂臺灣社會 前途堪憂?
    ,顯示統「獨」團體對立衝突有升高的跡象,暴行將激化撕裂臺灣社會,臺當局應有處理預防的動作,避免更多失控狀況發生。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不滿日本船艦以水炮驅逐臺灣籍漁船,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霸先黨部主委陳清峰7日至日本臺灣交流協會門口,對石碑潑紅漆洩憤,並在門口大喊:「死日本人出來!」日方暫不提告,警方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裁罰1500元(新臺幣,下同)。面對近來政治立場不同人士相互以潑漆、毀壞旗幟,激化撕裂臺灣社會,「朝野」黨團齊聲呼籲應彼此冷靜,尊重包容不同意見。
  • 美智庫炒作「2021年美中因臺灣爆發衝突可能性為最高」意欲何為?
    文 I 蘭斌強1月14日,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公布最新的年度報告,對2021年世界各地發生潛在衝突的可能性做出預測。風險評估表依發生概率與利益衝擊程度分為3級。這次公布的報告首次將美中兩國在臺灣問題上爆發嚴重危機列為全球潛在衝突中的最高級別。美國智庫的這份報告對即將上臺的拜登政府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值得關注。我們需要搞清楚的是,這份報告的用意究竟是什麼?我們該做哪些應對?
  • 臺灣專家:大陸不會小打,要打就是大打,美國若派兵介入會被全殲
    近幾個月來,解放軍軍機頻繁赴臺灣周邊空域「打卡」,令島內壓力倍增。據環球網援引臺媒2月2日報導,當天上午7時21分,一架解放軍軍機進入臺灣「西南空域」,臺空軍在空警戒並「廣播驅離」,高度為3000米。臺媒宣稱,截至目前,今年僅1天未記錄到臺軍「廣播驅離」,還吐槽解放軍軍機「天天來」。在此前一天,有臺媒報導稱,1日上午9時許一架解放軍軍機進入臺「西南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