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聯合新聞網」5月5日報導,臺灣當局「海岸巡防署」、「漁業署」日前派遣巡護九號、漁訓二號出海,前往衝之鳥礁實施護漁。而據掌握,日本已動員5到6艘公務船舶,集結在衝之鳥礁200海裡水域來回巡弋,形成優勢兵力,守株待兔等待臺灣的護漁支隊。據悉,「海巡署」已要求巡護九號放慢航速,並動員所轄最大噸位的巡防救難艦宜蘭艦出海增援,全速駛往衝之鳥礁200海裏海域前緣,和護漁支隊會合後,將共同進入200海裡水域實施聯合護漁行動。在雙方持續加大在「衝鳥」礁周邊海域加強對抗的背景下,倘若爆發衝突,美國會幫誰呢?
此前,日本「衝鳥」礁以外150海裡處扣押了臺灣一艘漁船。馬英九緊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應對衝之鳥礁事件,國民黨主席洪秀柱也要求日本無條件放人,但均未奏效。最終臺灣還是被迫咽下一口惡氣,向日本繳納170萬新臺幣,換來被扣押的漁民獲釋。日本政府單方面挑起「衝鳥」礁事件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意圖,一方面是在臺灣政黨輪換之際,趁機進行海洋領土擴張;另一方面則是試探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的反應。
事實上,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不能以「礁」主張200海裡專屬經濟區,因此日本扣押臺灣漁民的「衝鳥」礁周邊海域等於是公海。「衝鳥」礁是位於西太平洋海域,衝繩東南1000多公裡的珊瑚巖礁,具體位置是北緯20度25分31秒,東經136度04分52秒。在高潮時只有兩塊高不過1米的小礁石露出水面。雖然包括中國在內,多數國家都認為這兩塊礁石只是法律意義上的「礁石」,而不可能是島嶼。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衝鳥」礁只能享有領海,不能享有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但是近來日本用盡各種技術及力量,想要把這兩塊礁石的法律地位是「島嶼」,主張其享有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日本為了保護這兩處礁巖的地理特徵,進而維持「衝鳥」礁所謂的」鳥嶼「地位,為其修築了鋼筋水泥的防護設施和鈦合金防護網,並在礁巖附近搭建了氣象觀測站,隨時掌握周邊的環境變化。以「衝鳥」礁為基點,日本一直主張享有半徑為200海裡,面積達43萬平方公裡的專屬經濟區。而日本抓捕臺灣漁民實際上就是為了顯示對「衝鳥」礁及其周邊海域的有效管控,這也顯示出了日本在解禁集體自衛權後進行海洋領土擴張的戰略意圖。
日本故意製造事端選擇的時間點耐人尋味。再過十幾天,臺灣地區領導人就要換人了,由民進黨的蔡英文出任,在這個節點上,日本強扣漁船刻意造成日臺關係緊張的表象,試探即將上位民進黨的反應。蔡英文在四年前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表示,馬英九在釣魚島事件上處理的太過於強硬和激進,如果自己執政不會對日本採取這樣的應對方式,因為臺灣和日本是最好的朋友。在「衝鳥」礁事件上,蔡英文只簡短對外回應「全力捍衛」。不過,在暗地裡卻與安倍晉三的弟弟岸信夫私下就這一問題達成共識,即「低調處理、儘速解決」。這等於是安倍給了蔡英文一個面子,而蔡則有可能對日採取妥協退讓的立場,出賣臺灣漁民的利益,放棄對這一海域的海洋權益,而這正是日本想要的。
在日本看來,「臺灣對於保護日本海上交通線具有生死攸關的意義」,日本進口的原油90%依靠中東。從中東至日本有3條海上航線,分別是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和龍目海峽。目前日本進口原油都是通過馬六甲海峽至南海的航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臺灣與大陸實現統一,中國的海洋力量將以臺灣為前進基地部署到南海和東海,中國在南海的影響力就會上升,日本在東南亞長期構築的經濟基礎也會喪失,日本在南海的各種活動也會受到限制。因此,及時將民進黨當局控制在自己的手裡就成了日本牽制中國最重要的一環。
在美日臺的這個三角關係中,日臺若爆發衝突美國鐵定不會幫助臺灣。因為對於美國來說,臺灣與大陸畢竟同屬一個中國,兩岸統一也只是時間早晚的事情。因此,在涉及到海洋權益問題上,美國寧可站在菲律賓這樣的小國一邊,也不會熱衷於為臺灣說句公道話,更何況美國與日本籤訂有《美日安保條約》。「衝鳥」礁的海洋權益歸屬最終取決於硬實力博弈後的話語權,而不是退讓和妥協。歷史經驗已經無數次告訴中國人:打鐵還需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