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徵八號來了!從它身上能看到未來火箭的影子
▲ 發射現場 高亮 攝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圓滿完成首次飛行任務。
——《科技日報》
2
「玉兔二號」月球車行駛裡程突破600米,完成第25月晝工作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2月22日5時和21日19時22分完成第25月晝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進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月面工作719天,月球車累計行駛600.55米。
科研人員對25個月晝所獲得的探測數據進行研究分析,持續產出科學成果。近期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Xu et al 2020)上的一篇科學成果表明,搭載在嫦娥四號著陸器上的月球中子和輻射劑量儀在月球背面探測到了一個太陽高能粒子事件(SEP)。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表面探測到SEP,驗證了儀器性能,也對SEP的加速機制和加速源區做了詳細分析。
——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
3
超9萬億立方米!第二次青藏科考初步摸清亞洲水塔水量
▲ 科考隊員利用直升飛機運載科考設備到極高海拔冰面作業
亞洲水塔有多少水?12月21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是地球第三極,是亞洲10多條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被稱為亞洲水塔。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姚檀棟院士介紹,科考隊近期在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的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重大進展。科考發現,全球共有78個水塔,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就有16個。如果以海拔2500米的等高線為界,亞洲水塔區的面積約400萬平方公裡。發源於亞洲水塔區的河流的流域總面積約1000萬平方公裡,流域內的總人口約20億。
——央視新聞客戶端
4
2020年「天象劇場」12月23日迎來謝幕大戲
天文專家介紹,2020年「天象劇場」將於12月23日迎來謝幕演出——「火星伴月」,如果天氣晴好,我國感興趣的公眾面向西南方天空,憑藉肉眼就可欣賞到這幕美麗的「星月童話」。
火星在夜空中呈現為一顆明亮的紅色天體,熒熒似火。天津市天文學會副理事長李梅叢介紹說,從今年9月開始,火星的亮度開始逐漸增加,並在10月成為東南方天空「最亮的星」。進入12月,火星的亮度明顯下降,但依然比較明亮,肉眼可見。
——新華網
5
「奮鬥者」號海試保障母船「探索二號」返回三亞 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海試順利收官
▲ 12月21日,「奮鬥者」號海試保障母船「探索二號」靠泊三亞。新華社記者 趙穎全 攝
12月21日,在完成所有航次任務後,「奮鬥者」號海試保障母船「探索二號」返回三亞,歷時57天的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海試順利收官。10月26日11時,「探索二號」從三亞起航,前往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執行「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萬米海試保障與「深海勇士」號深潛航次任務。
從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獲悉,航次期間,「探索二號」科考船在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與「探索一號」科考船進行了多次聯合深潛作業。在與「奮鬥者」號萬米載人潛水器聯合作業期間,「奮鬥者」號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探索二號」搭載的「滄海」號視頻直播著陸器,成功實現了全球首次萬米海底實時4K視頻直播。
——新華網
6
一類伊波拉病毒能在豬體內有效傳播
▲ 彩色透射電子顯微圖顯示了感染豬肺中的萊斯頓型伊波拉病毒顆粒(藍色)。圖片來源:NIAID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指出,萊斯頓型伊波拉病毒(RESTV)應該被認為是一種家畜病原體,它有可能影響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哺乳動物。這一警告來自12月22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
科學家在該研究中發現,實驗室仔豬感染RESTV後會患上嚴重的呼吸道疾病,並從上呼吸道排出病毒。RESTV可以感染人類但不會致病。現在,科學家表達了他們的擔憂,豬可能成為「伊波拉病毒的臨時或放大宿主」。
——《中國科學報》
來源:今日科協
原標題:《長徵八號、「玉兔二號」、亞洲水塔水量、「天象劇場」謝幕、「探索二號」、一類伊波拉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