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網上曝光了在陸軍寒區試驗場正在進行試驗的某新型輪式突擊炮樣車,該車的曝光迅速引起了網友的關注。今天本炮霸不才就來說說這個新型輪式突擊炮。
這個新型輪式突擊炮之所以一曝光就迅速的引起了網友的關注,是因為其處於的位置特殊。按照常理,如果進入到了陸軍寒區試驗場進行試驗,那麼該型車至少是一個即將進入我軍裝備序列的狀態。在ZTL-11輪式坦克裝備我軍只有短短幾年以後,又一款全新的「輪式突擊炮」即將裝備我軍,這是為啥呢?
這當然得從ZTL-11說起。眾所周知,ZTL-11是我軍裝備的第二款輪式突擊炮。較之前PTL-02的不同除了用105線代替了100滑、底盤從6輪變成了8輪之外就是隸屬關係由炮兵轉換到了裝甲兵,從火力支援變成了火力突擊。
在ZTL-11研製之初,我軍確立了以8X8輪式步兵戰車為基型的全輪化車族概念。最早的8輪突擊炮採用的是戰鬥室後置,動力前置的布局。然而在試驗過程卻發現了嚴重的問題。由於炮塔靠後,底盤較長,長後座的105線的火炮製退器正好處於車首的上方。在開炮時由火炮製退器噴出的高壓燃氣對車首首上會有個嚴重的衝擊,駕駛員如果在車內的話會非常的難受。其感覺宛如將人放在一口大鐘內,然後猛的用力敲鐘。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8輪105大幅度的修改了方案。於是這就有了動力後置,戰鬥時中置的布局。將炮塔前移之後,炮口制退器超出了車首很多,「敲鐘」的問題便迎刃而解。另外戰鬥室中置之後,對於提高其射擊的穩定性也是很有幫助的。
然而,ZTL-11畢竟是我國輪坦第一個啃骨頭的。當年技術條件的限制,8輪底盤並不是很緊湊,浪費的不少的重量。ZTL-11又要兼顧浮渡,所以其在堆裝甲提高防護性能的空間比較有限。8輪步兵戰車的懸掛系統設計缺乏經驗,懸掛系統的抗性不足,ZTL-11在遠射程開火時精度比較一般。當年對於8輪的定位沒有太高,只是突出可以快反和便宜,對於全輪式裝備的要求遠沒有現在的中型合成旅這麼高。於是這裡就有了一個合理的新型輪式突擊炮(新輪坦)的需求。過去以8輪為基型最大限度的通用,對於輪式步兵戰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於輪坦和122自榴這些重心較高,車重較大的衍生型號,不變的懸掛和動力對機動性影響很大。
從目前所曝光的影像來看:新一代的輪式105突擊炮有了以下方面的變化。
全新設計的底盤,比之前的8輪底盤緊湊了不少,這樣就可以節約出不少的重量可用於加強防護。不僅可以加掛更厚的附加裝甲,還對於車底增加了一定性能的防雷組件。不過雖然新輪式105突擊炮看著比以前的ZTL-11厚實了很多,但是其最大重量還是在24噸的上限之內。這一點可以從其仍然保留了水上螺旋槳推進器,具有水上浮渡能力看出來。
脫胎於新輕坦105毫米坦克炮的全新一代長後座低後坐力炮,使得其在新輪式突擊炮之上不需要炮口制退器的加持。這就使得新輪式突擊炮即便是使用戰鬥室後置的布局,也不用再怕對駕駛員的「敲鐘」問題。當然目前正在測試的其實分別有戰鬥室中置和戰鬥室後置兩輛樣車,戰鬥室中置有利於射擊穩定性,戰鬥室後置全車長度較短有利於機動。
由於底盤承載能力和浮渡的限制,新輪坦在擠重量加防護的同時,只能靠提高火力加強觀瞄來提高新輪坦的戰鬥力。因此新輪坦的炮塔不僅安裝了類似新輕坦的尾艙自動裝彈機,還配置了豪華的炮長和車長觀瞄。另外還額外增加了自動武器站和多種軟對抗裝置。
ZTL-11在使用中暴出的越野機動性欠佳的問題,也將在新輪坦得到完美的解決。據悉新輪坦所使用的是與新輕坦同源的132系列發動機,兩倍於原先功率的發動機確保了新輪坦具有強力的機動性。另外我國新一代裝甲車輛普遍開始注重高原機動性能,這個兩倍於原先的功率很可能像新輕坦的發動機那樣採用二級渦輪增壓射擊,在高原上新輪坦也能健步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