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為何送了兩個小島給埃及?

2021-02-17 區域產業經濟學

如果不把地圖放大,很難發現在阿拉伯半島與西奈半島之間有兩個小島,它們鎖控從亞喀巴灣進入紅海的必經之路,因而無論對以色列還是阿拉伯世界來說都至關重要。這兩座島嶼被稱作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其中蒂朗島面積不過80平方公裡,塞納菲爾島更是只有33平方公裡,這樣規模的島嶼很難說有多大經濟價值,但作為軍事要塞卻綽綽有餘。

以色列絕大部分海岸線都面向地中海一側,但是在亞喀巴灣卻有一座城市埃特拉可以直通紅海,如果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被敵對國家控制,那麼以色列的船隻就很難平安通過蒂朗海峽,進而駛入印度洋。從歷史上說,這兩座島嶼起初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但是英國人滲入中東後將埃及行省從奧斯曼帝國剝離,而這兩座島嶼也在英國的操縱之下成為埃及領土。

公元1906年,英國和奧斯曼帝國達成協議,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併入埃及,但這樣的情形並沒有維持太久。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霸權式微,埃及本土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鬥爭風起雲湧,眼見埃及隨時有脫離掌控的風險,英國人便為蒂塞兩島尋找下家。當時沙特作為英國殖民中東的重要組成部分表現得格外恭順,於是英國便將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轉交給沙特,沙特成為蒂塞兩島新的主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色列在阿拉伯世界的夾縫中復國,而隨著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阿拉伯諸國聯合絞殺以色列的計劃宣告破產。此時佔據蒂塞兩島的沙特明顯感覺無力封鎖蒂朗海峽,於是便將兩島暫交予埃及並請後者代為出力。1950年,埃及與沙烏地阿拉伯籤訂協議,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再次落入埃及手中,但這樣一來以色列的生存狀況便急轉直下。

1956年,埃及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禁止以色列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同時封鎖蒂朗海峽,以色列的船隻如果要進入印度洋,只能通過直布羅陀海峽並繞過好望角實現了。這對於立國不久的以色列來說可謂是致命傷,同時之前掌控蘇伊士運河的英法兩國也對埃及收回運河的行為感到不滿,所以英、法、以三方聯合於1956年發動了第二次中東戰爭。

戰爭以埃及的全面失敗告終,但由於美蘇的強勢介入,英法以三國也未佔到絕對的便宜,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依舊在埃及手中。寢食難安的以色列不能容忍埃及在蒂朗海峽的軍事存在,於是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奪佔了西奈半島、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埃及再不能對以色列形成封鎖。隨著後續的第四次中東戰爭落幕,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終於認識到戰爭根本無法從源頭解決問題,只有和平才是唯一出路。

(圖-蒂朗島旁一艘沉船見證當年的戰爭)

1978年,埃以籤訂《戴維營協議》,以色列將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歸還埃及,而埃及則不再限制以色列船隻在蘇伊士運河和蒂朗海峽的航行。伴隨著埃及以色列關係正常化,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的軍事用途已經大為弱化,於是沙特便提議收回對蒂塞兩島的主權。然而借出去容易,要回來卻很難,經過一系列的波折,最後沙特以上百億美金的投資做擔保,埃及議會最終在2017年通過歸還島嶼的決議。就這樣,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再次回到沙特版圖,直到今天。

(本文編輯:閆錦鯉;本文插圖:風長眼量。)

相關焦點

  • 埃及與以色列為何走近?
    埃及外交部長薩米赫·舒克裡,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一埃及外長對以色列的訪問觸發了民間的憤怒情緒,其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舒克裡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聯合記者會是在耶路撒冷召開的,而不是特拉維夫,舒克裡還在耶路撒冷參加了晚宴。此舉隱含的意義是埃及承認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主權,以及它作為以色列首都的地位。
  • 約旦險些步埃及突尼西亞後塵:結果沙特成大贏家,伊朗躺槍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約旦正在發生的動蕩,幾乎與2011年的埃及一模一樣關鍵時刻,沙特人決定救約旦。6月11日,也就是騷亂平息一周後,沙特、阿聯和科威特三大土豪國在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倡議下在沙特城市麥加舉行緊急會議,達成了援助約旦的協議。
  • 沙特和埃及加入上合組織?白宮心提到嗓子眼,英感慨西方地位不保
    除了美國的傳統盟友之外,一些與美國態度比較曖昧的國家也對美國的態度急轉直下,比如說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尤其是沙特,此前沙特在2015年的時候斥資54億美元購買了美國的愛國者防空系統,但是該防空系統卻在葉門胡塞武裝針對沙特的石油設施發動攻擊的時候「袖手旁觀」。事後非常生氣的沙特方面就此事質問美國之時,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竟然表示是沙特人不會用導致的。
  • 同樣是阿拉伯國家,為何敘利亞、埃及、突尼西亞的穿著像歐洲人,而沙烏地阿拉伯穿著特別傳統?
    跟敘利亞、埃及和突尼西亞這些國家相比,沙特是最「純」的單一宗教國家敘利亞、埃及和突尼西亞能夠輕裝前行,而沉重的宗教包袱卻讓沙特極度保守作為伊斯蘭教的發源地,沙特坐擁了麥加和麥地那兩座宗教聖城,每年都會有數百萬的穆斯林信徒到沙特朝覲。
  • 非洲這兩個阿拉伯兄弟為何又鬧矛盾?
    當年,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參加非盟首腦會議期間遭到未遂行刺。蘇丹被懷疑是暗殺行動的幕後主使。埃及於當年派兵佔領了爭議地區。此後,該地區一直處於埃及控制之下。兩國之間就解決該爭議進行過多次商談,但埃及堅持這一地區屬於埃及領土,兩國始終未能達成一致。近年來,圍繞該地區的爭端再次加劇。2014年,埃及在這一地區設立了選區,引發蘇丹強烈不滿。
  • 沙特空襲葉門背後的國家較量!
    據報導,沙烏地阿拉伯駐美國大使阿德爾·朱拜爾當地時間25日宣布(中國的3月26日),沙特軍方美東時間當天19時對葉門胡塞武裝組織展開空襲。他說,沙特方面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葉門民眾與「葉門的合法政府」。葉門外交部長25日在埃及呼籲阿拉伯國家對葉門實施軍事幹預。這輪空襲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以沙特、埃及為首的10個國家。而沙特等國之所以空襲,原因是胡塞叛軍事實上已經接近推翻了葉門政府。
  • 坐擁全球第三軍費,沙特軍隊的戰鬥力為何那麼低?
    可以說,當年的沙特王國軍隊是驍勇善戰的,而如今的沙特軍隊確實出了名的弱雞,雖然坐擁世界上較為先進的武器裝備,卻連穿著拖鞋作戰的胡塞武裝都打不過,以至於淪為笑柄,王室對此,卻只能無可奈何。沙特王室對於軍隊,幾十年來一直採取既利用又防備的策略,既需要他們,但是又極其防備他們,這裡有著深刻的歷史因素。
  • 一文看懂:沙特秘密處決記者的「局」
    20世紀初,這個家族出了一個叫穆罕默德·卡舒吉的人,後來成為沙特首任國王伊本沙特的私人醫生。所以,從沙特建國起,卡舒吉家族就與王室關係匪淺。這次被沙特王儲秘密處決的卡舒吉正是穆罕默德·卡舒吉的孫子。卡舒吉家族也不可小覷。卡舒吉的一個姑姑嫁給了埃及超級富豪——穆罕默德·法耶茲,英國哈羅德百貨公司的前老闆。
  • 沙特反腐,把另一個國家總理逼辭職了
    2015年1月,時任沙特國王阿卜杜拉去世,國王的弟弟、原王儲薩勒曼(Salman bin Abdulaziz Al Saud)登基。自1953年沙特開國君主伊本‧沙特(Abdulaziz ibn Al Saud)逝世後,沙特王國的王位便一直在伊本‧沙特的兒子間兄終弟及。
  • 兩場戰爭毀一國(下):沙特走向墳墓的葉門戰爭
    當時,在敘利亞內戰陷入僵局,ISIS興起,沙特王室知道闖了大禍,拿主持敘利亞內戰的【班達爾王子】開刀:在2014年10月和2015年1月,分別撤去了班達爾王子的兩個重要職務(情報局局長、國安會主席)!     班達爾王子被剝奪第二個職務時,正是沙特現國王薩勒曼繼位之初;實際上,這預示著曾經叱吒風雲的外交明星班達爾王子,在王位繼承權的爭奪中,已經失去了任何機會。
  • 三年葉門戰爭, 沙特與胡塞武裝成大輸家, 阿聯和伊朗卻是大贏家
    持續了將近三年半的葉門戰爭的期中考結束了,戰爭的幾大主角有人歡喜有人愁:兩大「領銜主演」沙特與胡塞武裝一無所得,都是大輸家;兩個主演伊朗與阿聯卻是這場戰爭的大贏家
  • 埃及主導了四次中東戰爭,為何最終還是屈服了呢?
    其中阿拉伯的領袖,那是埃及,埃及主導了前四次中東戰爭,跟以色列那是打得最狠。但是直到現在,很多人不明白的是,埃及主導了四次中東戰爭,為何最終還是屈服了呢?其實根本原因只有三個字。從二戰後開始,因為以色列的建立,使得阿拉伯世界非常憤恨,不滿巴勒斯坦地區被分割。為此,以埃及為首,阿拉伯世界開始了長期的戰爭。
  • 埃及西奈半島為何淪為極端組織的「溫床」
    西奈半島為何淪為恐襲「重災區」?此後,直至塞西當政,埃及政府發動了對西奈半島極端分子的一系列襲擊行動,但由於埃及政局動蕩,政府軍始終難以集中精力剿滅西奈半島的極端組織。埃以和平協議規定,埃及和以色列交界地區實行非軍事化,西奈半島的安全由埃及警察以及多國觀察員部隊負責,埃及不得部署軍事人員,且必須遵守該地區人員和物資的部署限額。這些規定使埃及對西奈半島安全穩定的掌控能力非常有限。
  • 沙特記者之死
    他成了沙特政府嚴密監控的知識分子。 他在美國的朋友巴奈特•魯賓曾是歐巴馬政府的阿富汗問題專家,2009年訪問利雅得,有沙特官員警告他,「不要與卡舒吉見面」,那會讓沙特政府心生疑慮。魯賓還是和卡舒吉見面了,他們是認識二十年的老友了。第一次見面是在沙特的吉達,卡舒吉跟他說,當時的王儲薩勒曼·本·阿卜杜勒不應該援助在阿富汗打「聖戰」的薩拉菲派,那個派別太極端了。
  • 淺談沙特為何購買東風21飛彈
    近日,外國網友上傳一組沙特東風3戰略飛彈清晰圖片,讓軍迷們見到了其真容。圖片為4月29日,沙特軍隊在閱兵式上展示了東風3戰略飛彈部隊。  據沙烏地阿拉伯官方報紙《OKAZ》9月18日的報導,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當被記者問起皇家沙特國防軍的新軍購計劃時,沙特聯合軍事委員會顧問安華。馬吉德。
  • 【中東】以色列-沙特權宜同盟與美國的矛盾
    以色列擔心,伊朗的核計劃會打破以色列在大中東地區的核壟斷,而沙特擔心的則是什葉派力量的上升,蔓延到自己關鍵的東部省油田以及其他海灣國家長期受壓的什葉派人口。什葉派分支主導的敘利亞阿薩德政府作為伊朗的關鍵盟友,因此成為以色列和沙特的共同敵人。
  • 埃及遊記一:土地和人口
    今天先講埃及。埃及全國總面積不足100萬平方公裡,其中93%為沙漠。八千萬人口都擠在尼羅河兩岸和尼羅河三角洲。首都開羅就集中了全國四分之一的人口,2000萬,和北京規模相似。就這麼點土地,有一點農業,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工業似乎也沒有什麼,因為它的三大經濟支柱從大到小,依次為旅遊業、蘇伊士運河通行費、石油和天然氣。隔壁的利比亞石油儲量比埃及大得多。
  • 埃及法蒂瑪王朝
    法蒂瑪王朝建立後,就不斷的東擴,一點一點的開始蠶食埃及,經過幾十年的浴血奮戰,終於把埃及、敘利亞、約旦西部、沙特包括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大部分地區收入版圖之中,並遷都埃及開羅。
  • 內塔尼亞胡就卡舒吉事件發聲支持沙特,沙以是敵是友?
    《紐約時報》根據現有視頻錄像,逐幀分析沙特記者死亡案全過程,梳理了犯罪嫌疑人與沙特王儲的關係。其認為,在沙特小組人員與卡舒吉發生肢體衝突後,卡舒吉被注射了大量藥劑,死後屍體被肢解。據《華盛頓郵報》2日報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美國政府取得聯繫,呼籲美國「不要放棄對沙特王儲的支持」,因為在其看來,「沙特王儲是美國在中東的重要戰略夥伴,也是遏制伊朗在中東地區坐大的關鍵人物」。以色列一位匿名政府高官對以色列第10頻道說,發生在沙特記者身上的一切是「有問題的,但是我們在沙特擁有重大的戰略利益,我們必須確保沙特的穩定」。
  • 第二次中東戰爭:英法以欺負埃及,蘇聯:以色列你再橫保證你消失
    蘇伊士運河在西方殖民者手上長達100年,直到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埃及才用戰爭方式奪回了這條黃金水道。而在歷史上,「第二次中東戰爭」也叫作「蘇伊士運河戰爭」,是英法這兩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為了搶奪蘇伊士運河的主權,勾結以色列對埃及發起的侵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