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前段時間講了2015年9月,俄軍出兵敘利亞的詳細過程,其中戰略運輸機的作用是最大的。如果沒有足夠的戰略運輸機,不論俄軍「瞞天過海」的計謀如何規劃得天衣無縫,其也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因為問題的關鍵點很簡單:連足夠戰略運輸都沒有的話,又如何遠程投送重型武器、物資和作戰部隊呢?
在2019年的11月初,美軍在敘利亞也小試牛刀,展示了戰略運輸機投送重裝部隊的能力。
當時因為土耳其對敘利亞庫區的軍事行動肢解了美庫聯軍,隨後俄軍和敘利亞政府軍開進了幼發拉底河東岸的庫德人控制區。美國人一開始出賣了庫德人,但是又捨不得將自己控制的敘利亞油田拱手讓人。面對步步緊逼的敘利亞政府軍,美軍使用C17運輸機遠程投送了一小支重裝部隊,來加強當地美軍的防衛能力。
2015年,俄軍的軍事行動是應敘利亞政府之邀,來打擊極端武裝的;而美軍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並未經過敘政府的同意,實際是打著打擊極端武裝的旗號,來行分裂敘利亞之實。
這兩例俄美軍隊的遠程投送行動雖然規模不一、性質不同,但單純就軍事作用來說,其實都達到了目的。由此可見,戰略運輸機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前面講了這麼多,主要是加深下大家對於戰略空運最直觀的認識。而在軍事方面公認為世界前三強的除了美俄之外,還有我們中國。
不過在戰略空運能力方面,我們的短板很大,長期以來只能依靠數量不多的伊爾76扛大梁。不說與美俄軍隊相比了,甚至在幾年前比起印度空軍來,我們也不佔優勢。
問題的關鍵點就在這個戰略運輸機上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戰略運輸機只能依賴外購。而外購的選擇度極其有限——或者直接說僅限於俄制的伊爾76。而由於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我們能買到的伊爾76數量也並不多。
拿印度空軍來說,其雖然也不具備自主生產戰略運輸機的能力,但是通過同時向美俄外購,倒是擁有了約30架俄制伊爾76和美制C17運輸機。這些運輸機在印軍向拉達克高原地區運送主戰坦克及裝甲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這樣的大國不可能在戰略運輸機這種核心武器上一直受制於人,所以運20的服役對於我們來說意義是非常大的。
經過幾年的生產和使用,我國的運20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而且應用越來越廣泛。
僅以今年以來的情況來說,運20就參加了國內抗擊疫情的大規模戰略投送行動,向國外支援抗疫的行動。完成了向國外投送閱兵、軍事競賽部隊的任務,在國內擔負高原重裝空投、空降等重要軍事任務。
從運20的頻繁出鏡來說,這款戰機的服役數量和成熟度都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大量的使用無疑積累了運20的使用經驗,而在如此多行動中運20的可靠表現也直接說明了該機的性能很出色,部隊很滿意。
2020年9月11日,央視軍事報導發布視頻,運20將投送中國參演部隊到俄羅斯,參加其組織的高加索2020戰略軍演。
自2018年以來,解放軍已經連續三年參加俄羅斯的戰略演習了。與以往兩次的投送方式不同,據央視軍事的說法,參加此次演習的人員、裝備全部依託運20大型運輸機,實施點對點遠程空中投送。
這句話雖然簡單,但其實意義是很大的。
第一:以往我國軍隊出國參加軍演,一般都是通過多種投送方式進行投送,這一次是全部使用空中投送,這本身就是一次對我軍戰略投送能力很好的檢驗;
第二:以往我國軍隊出國參演,使用戰略運輸機倒也不罕見,不過主要是投送人員、物資和輕型裝備。而這一次是投送了包括04A步戰車、07式榴彈炮在內的多款履帶式重裝備;當然也還有09式卡車炮、猛士突擊車等輪式裝備;
第三:這次是跨國投送,從我國酒泉機場抵達俄羅斯的阿斯特拉罕州,飛行裡程與到中東波斯灣相當,這個意義是非常大的。
目前來說,我們只投送了首批部隊,從央視公開的視頻畫面中還沒有看到坦克的身影。因為後續還會有投送,所以我們也可能看到運20遠程運送主戰坦克的畫面。
提到這裡的話,我們也有必要講到另外一個常被誤解的點了。
那就是很多朋友經常以為,戰略運輸機可以投送整個師旅建制的重裝部隊,這實際上是個誤區。
戰略運輸機的作用是在最短時間內將力量投送到目標區域,投送重裝備的能力自然是具備的,但是這種方式一般只能投送較小規模的重裝部隊。成師、成旅建制的重裝部隊,通常還要依賴於鐵路或者海運。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較大規模的重裝部隊往往裝備非常多的重型車輛,其所需的作戰物資數量也是極大的,不能完全指望通過空運。
但是空運能在最短時間內將小規模重裝部隊投送到目標區,這個意義依然是巨大的。小規模重裝部隊及一定規模的輕裝部隊在最短時間內經過戰略運輸機空運抵達,在大多數時候就已經能夠用了。
有人說美俄軍隊的戰略運輸數量都是幾百架,它們肯定可以。其實,美俄軍隊的玩法也沒有這麼土豪。
以海灣戰爭中美軍的戰略投送來說,空軍戰略運輸機先期投送的是82空降師的人員及裝備。
投送該師的12000人及38架直升機、51輛輕型坦克、180部反坦克飛彈、26門火炮及必要物資就動用C5A運輸機71架次、C141B運輸機908架次。
一個輕裝師尚且如此,可想重裝師得有多難搞了。
所以美軍在海灣戰爭中除了先期投送82空降師外,主要是空運人員及少部分物資了,通過空運抵達的物資量絕對數雖然不小,但是卻僅佔到了物資投送量的5%,顯然不佔大頭。
俄羅斯在2019年還組織了一次有約80架伊爾76參與的空降演習,但是也只是投放了1個機械化空降團而已。
所以空運的部隊大頭其實是輕型部隊和大八輪這樣的中型部隊,但重裝部隊戰鬥力更強,因此使用空運投送少部分重裝部隊,其意義依然十分重大。
現階段,我們看到了我軍在戰略空運上諸多可喜的進步。不過比起美俄軍隊來,我們的短板依然還十分明顯。
這就需要更多的運20,更多地走出去,甚至需要更加重型的運輸機。所以我們說,任重而道遠,想要擁有強大的戰略空運能力,還需要長期而不斷地努力,中國空軍,加油!
歡迎關注「熊熊點兵」微信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關注「熊熊點兵」,每天都有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