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印度不斷在中印邊境增兵,而且多次越境挑釁。一提到中印問題,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1962年的那場中印戰爭,結果中國完勝。可是,在印度人眼裡,中國並不可怕,而且印度人從骨子裡看不起中國,中國人也常常拿落後的印度開玩笑。雙方沒有互信沒有好感,特別這次疫情,印度表現更讓很多中國人憤怒,那麼,所有這些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兩次到印度,今天我就試著給大家介紹一下真實的印度。
一、文明。印度作為五大文明古國之一(包括希臘),是傳統與現代文明結合最典型的國家。印度人至今還是以素食為主,地位越高越食素。印度還一直沿襲上千年社會等級化,傳統上,印度社會階層被劃為4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已公布廢除,實際有)。而且13億印度人幾乎人人信奉宗教。
再看看印度的另一面,印度政治上實行的是現代的三權分立制度,全民講英語,社會文明標準和主體文化幾乎全部仿製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所以說它即傳統又現代;
二、文化。印度文化是苦感或者說苦難文化。印度人認為,人越受苦,離神越近,來世也就越幸福。比如他們國父甘地就是典型代表,他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就是最好的體現。
而反觀我們中華文化,與印度正好相反。我們提倡快樂、向上文化,主張人生苦短應該及時享樂;
三、自由。印度人喜歡自由而且傲慢。有人批評俄羅斯人傲慢,俄羅斯人卻說,見了印度人你才知道什麼是傲慢。無論是美國、中國、日本,不管誰和印度人做生意,不管可以賺多少錢,他們從不主動,表現就是漫不經心。
印度還是典型的小政府大社會國家,在交往中他們很少提到政府,據說他們一個省的廳級單位,最多也就7、8個人。
印度人的自由還體現在衛生方面,無論男女都可以隨地大小便,這一現象我們在其首都新德裡也隨處可見,真讓人不適應。
四、髒亂。這一點印度確實需要改進。我們中企思智庫率團先後五次到訪新德裡和孟買,無論是首都新德裡還是馳名世界的孟買,可以講是印度最好的城市。但是,我們隨處可以看到垃圾和貧民窟,豪華的五星級酒店旁邊就是貧民窟,這一點和於彥忠秘書長介紹的日本完全不一樣。如果你要是去老德裡(原來首都)參觀,那就更無法忍受了。
五、人多。印度人口近14億,面積只有290多萬平方公裡,不到中國的1/3。我們西北方鄰國哈薩克斯坦面積與印度接近,人口才1000多萬,巴西面積是印度的三倍,人口也不過2億。
六、輕商。在傳統印度四個階層中,商人屬於第三等級,是下等人,所以印度輕視商人,不太尊重市場法則,我認為,這可能也是印度落後的一個主要原因吧。
以上是我了解的印度的基本情況,那麼印度為什麼不怕中國,印度人為什麼又看不起中國人呢,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印度古代文化和文明程度都優於中國。
據說,十九世紀以前,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國家是印度,印度對中國的影響有幾千年,除了印度的佛教外,印度的哲學、農業、音樂、舞蹈、雕塑、醫藥等等,給中國帶來很大影響。漢唐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也是印度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朝代。還有學者指出,德語和日耳曼文化也受印度影響。
第二,印度人國際競爭中優於中國。
印度人跟中國人不ー樣,中國人老講葉落歸根,印度人是隨遇而安一一走到哪裡,哪裡就是他的家就是他的祖國。
過去一段時間,中企思智庫代表團到訪過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們每到一地都能見到印度人,有人說地球上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我認為這句話不準確,應該說有人的地方就有印度人。
聯合國一份調查顯示,印度人從事的行業多以金融、法律和經營企業為主,在主要賺錢行業,都擠滿了印度人。比如美國許多知名企業CEO都是印度人,這可能與他們天然的語言優勢以及他們的軟體開發能力有關。相對中國人而言,在海外往往從事苦力活的人多。
第三,印度建國比我們早。印度是1947年建國,而且新中國成立後,印度是第一個非社會主義陣營承認中國的國家,同時在五六十年代,印度經濟是大幅度好於中國的。
第四,天性自由。印度人喜歡自由,對約定時間時常不守時,再加他們採用英國式的社會制度,印度人心理上優於中國。
總之,印度是我們最大鄰國,也是歷史上與中國友好時間最長的國家,我認為,印度人特別真誠,而且也非常熱情樸實,除了有點傲慢不守時之外,好像挑不出什麼毛病,中印應該世代友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