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長期對峙,印度不怕中國,中國人看不起印度人,為什麼?

2021-02-07 中企思智庫

近兩年,印度不斷在中印邊境增兵,而且多次越境挑釁。一提到中印問題,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1962年的那場中印戰爭,結果中國完勝。可是,在印度人眼裡,中國並不可怕,而且印度人從骨子裡看不起中國,中國人也常常拿落後的印度開玩笑。雙方沒有互信沒有好感,特別這次疫情,印度表現更讓很多中國人憤怒,那麼,所有這些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兩次到印度,今天我就試著給大家介紹一下真實的印度。


一、文明。印度作為五大文明古國之一(包括希臘),是傳統與現代文明結合最典型的國家。印度人至今還是以素食為主,地位越高越食素。印度還一直沿襲上千年社會等級化,傳統上,印度社會階層被劃為4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已公布廢除,實際有)。而且13億印度人幾乎人人信奉宗教。


再看看印度的另一面,印度政治上實行的是現代的三權分立制度,全民講英語,社會文明標準和主體文化幾乎全部仿製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所以說它即傳統又現代;



二、文化。印度文化是苦感或者說苦難文化。印度人認為,人越受苦,離神越近,來世也就越幸福。比如他們國父甘地就是典型代表,他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就是最好的體現。


而反觀我們中華文化,與印度正好相反。我們提倡快樂、向上文化,主張人生苦短應該及時享樂;


三、自由。印度人喜歡自由而且傲慢。有人批評俄羅斯人傲慢,俄羅斯人卻說,見了印度人你才知道什麼是傲慢。無論是美國、中國、日本,不管誰和印度人做生意,不管可以賺多少錢,他們從不主動,表現就是漫不經心。


印度還是典型的小政府大社會國家,在交往中他們很少提到政府,據說他們一個省的廳級單位,最多也就7、8個人。


印度人的自由還體現在衛生方面,無論男女都可以隨地大小便,這一現象我們在其首都新德裡也隨處可見,真讓人不適應。



四、髒亂。這一點印度確實需要改進。我們中企思智庫率團先後五次到訪新德裡和孟買,無論是首都新德裡還是馳名世界的孟買,可以講是印度最好的城市。但是,我們隨處可以看到垃圾和貧民窟,豪華的五星級酒店旁邊就是貧民窟,這一點和於彥忠秘書長介紹的日本完全不一樣。如果你要是去老德裡(原來首都)參觀,那就更無法忍受了。


五、人多。印度人口近14億,面積只有290多萬平方公裡,不到中國的1/3。我們西北方鄰國哈薩克斯坦面積與印度接近,人口才1000多萬,巴西面積是印度的三倍,人口也不過2億。


六、輕商。在傳統印度四個階層中,商人屬於第三等級,是下等人,所以印度輕視商人,不太尊重市場法則,我認為,這可能也是印度落後的一個主要原因吧。


以上是我了解的印度的基本情況,那麼印度為什麼不怕中國,印度人為什麼又看不起中國人呢,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印度古代文化和文明程度都優於中國。


據說,十九世紀以前,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國家是印度,印度對中國的影響有幾千年,除了印度的佛教外,印度的哲學、農業、音樂、舞蹈、雕塑、醫藥等等,給中國帶來很大影響。漢唐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也是印度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朝代。還有學者指出,德語和日耳曼文化也受印度影響。



第二,印度人國際競爭中優於中國。

 

印度人跟中國人不ー樣,中國人老講葉落歸根,印度人是隨遇而安一一走到哪裡,哪裡就是他的家就是他的祖國。


過去一段時間,中企思智庫代表團到訪過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們每到一地都能見到印度人,有人說地球上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我認為這句話不準確,應該說有人的地方就有印度人。


聯合國一份調查顯示,印度人從事的行業多以金融、法律和經營企業為主,在主要賺錢行業,都擠滿了印度人。比如美國許多知名企業CEO都是印度人,這可能與他們天然的語言優勢以及他們的軟體開發能力有關。相對中國人而言,在海外往往從事苦力活的人多。


第三,印度建國比我們早。印度是1947年建國,而且新中國成立後,印度是第一個非社會主義陣營承認中國的國家,同時在五六十年代,印度經濟是大幅度好於中國的。


第四,天性自由。印度人喜歡自由,對約定時間時常不守時,再加他們採用英國式的社會制度,印度人心理上優於中國。


總之,印度是我們最大鄰國,也是歷史上與中國友好時間最長的國家,我認為,印度人特別真誠,而且也非常熱情樸實,除了有點傲慢不守時之外,好像挑不出什麼毛病,中印應該世代友好下去。


中企思智庫企業家代表團在孟買,右一為本文作者王曉穎


相關焦點

  • 印度同時與幾個鄰國邊境衝突!印度為什麼在玩火?
    下面我們節選了部分精華和大家分享:中印對峙背後的驚天秘密按印度人的思維方式,做生意要求全世界最便宜的價格,同時還得要求全世界最高的品質。( 作者以2017年中印洞朗邊境衝突為例。)印度軍隊什麼時候越境到洞朗的?
  • 中印邊境又出現一個新對峙點?印度人:T-72必將會給中國一個教訓
    圖為哨所的內部場景哪怕是現在已經到了冬季,邊界上正在發生極端寒冷的天氣變化,但中印邊境的緊張局勢並沒有因此而發生變化。在2021年後,印軍更是準備開始向前線增兵,意圖醞釀冬季攻勢。在看到印度人的冥頑不靈後,中國也開始改變了以往被動防禦的狀態,在中印邊境實控線附近更加主動有為,近期備受關注的「全軍最高點-5592觀察哨」,就是解放軍的態度。除了這一座24小時不停運作的哨所之外,中印之間還有一個全新的對峙點正在形成。
  • 為什麼有很多印度人討厭中國人
    為什麼有很多印度人討厭中國人,並認為中國人想摧毀印度?以下是印度人討厭中國的主要原因(大多數人都這麼認為)1962年中印戰爭當中國1962年攻擊印度並控制阿克賽欽時,表明中國不再是印度的朋友。邊境衝突(實控線對峙:近1000名中國士兵進入印度(根據印度時報的報導))中國在地圖上標明對「阿邦」和拉達克部分地區的控制,並頻繁滲透這些地區的邊界,這激怒了印度民眾。但並非所有印度人都討厭中國。當邊界緊張時,我們會感覺很糟糕,但我們知道這只是地緣政治運動。中國人並不討厭我們,我們也知道中國對我們有多重要。 [!
  • 中印對峙地區已經有印度士兵凍死的消息
    27日,距離中印雙方「一致同意停止向一線增兵」還不到一周時間,《印度時報》洋洋自得地打出了這樣的標題。雖然中印雙方就邊境對峙達成了一些重要協議,也同意雙方不再向邊境地區集結兵力。但是印度目前的動作依然很多。
  • 班公湖對峙告一段落:中印撤軍,印度佔了大便宜?
    可是,也有一些讀者說什麼「藏南問題還沒有解決」等等,看樣子他們並不認可印度在班公湖畔栽了的觀點。那也好,今天小編用「印度佔了大便宜?」來做標題,這下你們滿意了吧?1、2020年,中印邊境問題再起,吸引世界目光。6月15日晚,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印度軍隊再次違背承諾,公然越過實際控制線,對中方部隊發動挑釁攻擊,從而引發雙方激烈肢體衝突,造成人員傷亡。
  • 中印邊境衝突背後:新德裡的迷之愚蠢與盲目自信
    所以,從挑起爭端的國際形勢看,印度人還是很會選擇時機的,中印之間幾次衝突,新德裡都選擇了最有利於自己的國際形勢下手,一方面自己可以得到國際支持,一方面又希望能趁中國無暇他顧,或不願衝突長期持續下去,而獲得最大利益。但是,這幾次衝突,印度都遭到了失敗。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雖然國際形勢總體上對印度有利,但是衝突雙方的實力對比,完全不在一個重量級。
  • 美國駐印大使離任演講露出「馬腳」,華盛頓果然插手中印邊境對峙
    據環球網1月6日報導,即將離任的美國駐印度大使肯尼思賈斯特此前一天參加了印度智庫組織的活動時,發表了一篇題為《美印夥伴關係裡的雄心與成就》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對中印邊境地區局勢妄加評論,並透露了美國插手中印邊境對峙的重要信息。
  • 中印對峙之際,印度「親華分子」和我說了心裡話
    帶著這個疑問,我撥通了一位印度朋友Sanjay的網絡電話,想要從他那兒偵查一些「敵方」的心理活動。Sanjay(化名)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國迷。我最早和他認識,是在四年前的Italki語言學習平臺上,當時還是高中生的他主動聯繫我,想要學習中文(我則向他學習印地語)。他告訴我,2008年北京奧運給了他很大的震撼,所以從高中開始,他就開始自學中文。
  • 中印邊境對峙轉折或現,印度撐不下去了...
    2020年11月8日,《人民日報》官微在最新刊發的「中印兩軍發布聯合新聞稿」短訊中,頗具意味的對當前中印對峙前線的未來形勢走向,做了一個「預報」:為進一步推進其他問題解決,共同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雙方已同意近期舉行下一輪會談。「其他問題」指的是什麼?
  • 中印邊境激烈對峙,解放軍要小心印度玩騎馬打仗
    於是在班公湖一線,出現了極為詭異的一幕,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並且還都是有核國家,在邊境上的軍方對峙方式,居然是你一拳我一腳!以至於現在發展到,大家都是擼起袖子抄傢伙,玩冷兵器對掄。    這恐怕是當今世界上最為弔詭的場面了!這是我威武解放軍,當前在班公湖前線的扮相!這讓你想到了誰?
  • 中印邊境問題的來龍去脈
    中國方面當然會強烈反對,但在反對之餘,先了解清楚中印邊境問題的來龍去脈,了解歷史上究竟發生過什麼,會更有利於我們去表達自己的主張(2017年洞朗對峙時,我曾寫過中印的邊界紛爭,今天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了修訂,並補充了這兩年發生的變化,以及對未來趨勢的判斷,部分內容可能會和官方的宣傳存在一些差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繼續往下閱讀)。
  • 中印邊境對峙進入第9個月,印媒:印度比中國差太遠了
    印度和中國的邊境對峙僵局已經進入第九個月。
  • 中印邊境對峙,為了逼中國出手,印度軍工出馬
    中印邊境對峙依然在持續中,中印局勢似乎並不明朗。據悉,印度軍工為了全力支持印軍對抗解放軍,苦心開發多種裝備!
  • 新聞點評125:中印邊境衝突兼談印度崛起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讓印度銘刻至今,如果不出意外,印度還要繼續銘刻下去,直到某一天印度真正的超過中國。
  • 中印邊境對峙 日本趁機渾水摸魚?
    有美國媒體日前刊文稱,近來中印兩國因為邊界問題發生對峙,導致緊張局勢升級,而日本方面卻藉機派出了軍艦與印度進行聯合軍演,希望兩國能夠結成同盟,共同在印度洋上對抗中國。日本為何與印度越走越近?而未來又是否在海洋上繼續針對中國?
  • 中印邊境對峙進入第9個月 印媒:印度比中國差太遠了
    印度和中國的邊境對峙僵局已經進入第九個月。
  • 中印邊界仍緊張對峙,巴基斯坦與印度交上了火!
    為什麼印度會選擇這個時機在錫金段上同中國對峙呢?從印度的角度看,大概有如下幾點。  第一,從去年到現在,中印關係走勢不太好,現在算是集中爆發。去年印度要加入核供應國集團,當時有六個國家反對;印度認為它沒能順利進入,是以中國為首反對所致。另外,印度想把虔誠軍頭目列到聯合國的恐怖分子名單中,它認為也是中國擋住了它。
  • 中印邊境衝突,論列印的4種策略....
    1、事發前,中印雙方軍長級會談剛剛結束,已經達成緩解局勢的共識。2、在實控線上,雙方一直都有對峙。但是,對峙並不一定爆發衝突。只要不是引發衝突,每個對峙點如同哨所一樣,不一定都有很多官兵駐守。圖中所示,衝突發生地位於狹窄的加勒萬河谷轉彎處,早前雙方一直都在帳篷對峙。因為對峙是長期的,一線兵力並不多,增援部隊都在後面部署。所以,當出現狀況時,祁團長才會僅帶幾個人按照中印雙方約定的慣例前去交涉。
  • 決戰1962:揭秘中印邊境戰爭決策內幕
    本文原載於《中國新聞周刊》2012年第42期,作者徐焰。本文原題:《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決策內幕》,亦有自媒體使用標題《毛主席:「我想了十天十夜,都想不通為什麼印度要打我們」。 由於中國方面長期爭取同印度恢復和維持友好關係,對那一仗採取低調處理;在公開媒體上很少談及,社會上許多人不大了解此事,且對一些決策很不理解。
  • 【關注】中印對峙之殤
    衝突造成至少20名印度軍人喪生。印度朝野上下對軍人的死「無法接受」、「難以置信」,反華情緒強烈。中印邊界問題錯綜糾纏數百年。維護主權、保衛國土,中國有成功,也有失誤,有勝利,也有悲情與傷痛。中印邊境的中段儘管不長,卻是兩國邊境問題的微縮版,是解剖中印國土爭端來龍去脈的「麻雀」。2017年中印在中段邊境對峙時,錫金和不丹的名字,屢屢被中印雙方提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