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超聲速和彈道跟蹤天基傳感器」(HBTSS)項目走向分析

2021-12-23 海鷹資訊

2020年6月26日,美國會參眾兩院宣布,否決國防部提交的將「高超聲速和彈道跟蹤天基傳感器」(HBTSS)項目由飛彈防禦局(MDA)轉交太空發展局(SDA)的議案,同時為該項目劃撥1.2億美元預算,其中有2000萬美元來自SDA的2021財年預算,另外1億美元則來自兩院為該項目開發新型任務載荷而額外追加的經費。美國防部表示,追加的經費將用於確保HBTSS項目在2022財年完成首顆傳感器發射任務,按計劃將在2021年12月31日前啟動新型傳感器在軌測試。

世界主要軍事大國都在加緊研製高超聲速武器,特別是俄羅斯,在高超聲速武器的開發和試驗方面已經領先。由於高超聲速武器可在臨近空間高速、高機動性飛行,受地球曲率遮擋的影響,地面預警雷達的視距將減小,從而難以對高超聲速武器進行有效預警探測與跟蹤。

天基傳感器憑藉其可進行大範圍監測的優勢可作為高超聲速武器的探測與跟蹤的一種解決方案。雖然美國目前擁有「天基紅外系統」和「太空跟蹤與監視系統」兩種天基預警衛星,但「天基紅外系統」軌道過高,精度不夠;而「太空跟蹤與監視系統」雖位於低地球軌道,但只在2009年發射過兩顆,無法實現全面覆蓋。所以,美國迫切需要發展一種新型天基預警探測跟蹤傳感器,以實現高超聲速武器探測與跟蹤。「高超聲速和彈道跟蹤天基傳感器」(HBTSS)項目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美國近期對HBTSS項目更頗為重視,加大投入以推進原型開發。

HBTSS項目旨在「下一代太空體系架構」中的高超聲速預警探測體系下開發一種功能強大,價格合理,生存能力高且擴展能力強的太空紅外傳感器系統,由約200個50~500千克的傳感器載荷組成,搭載於「下一代太空體系構架」中的低地球軌道衛星星座,用以探測與跟蹤高超聲速威脅和彈道飛彈等先進武器,為飛彈防禦系統提供低延遲高精度的關鍵數據。

目前,MDA正與SDA、DARPA和美國空軍一起開展HBTSS的樣機概念設計工作,第一階段為設計原型有效載荷及信號鏈處理演示。2019年10月29日,MDA分別授予諾格、Leidos、L3和雷神公司4家公司一份為期12個月、價值2000萬美元的科研合同,用於完成HBTSS星座的載荷原型機方案設計,以及信號鏈處理、軟體算法等研究工作,同時擬採用「太空跟蹤與監視系統」中的兩顆衛星作為測試平臺,為HBTSS項目演示驗證降低技術風險。該系統計劃2021-2022年開始進行天基演示試驗驗證,2025年後實現部署運行。

MDA在上一個預算周期中將HBTSS列為未獲資助的優先項目,最終美國國會在2020財年為HBTSS項目撥款了1.08億美元。2020年6月11日,美參議院在其發布的年度國防法案早期版本中表示,將為該項目提供額外的資金,但具體數額當時尚未確定。直至2020年6月27日,美國會明確表示,將在2021財年為HBTSS項目提供1.2億美元支持,其中2000萬美元來源於MDA的2021財年預算,1億美元來自美參眾兩院對該項目研發新型任務載荷提供的追加經費。鑑於HTBSS項目還處於開發階段,加之美國國防部對其重視程度提升,未來有望繼續加大投入。

HBTSS項目由MDA還是SDA負責這個問題上,美國國防部和國會存在異議。美國國會希望MDA繼續負主要責任,而美國國防部則希望將該項目轉交給SDA。最終,國會在2019年12月通過的立法指示MDA成為HBTSS開發和部署的牽頭機構。但當時任美國國防部負責研究和工程的副部長麥可·格裡芬(現已離職)在MDA的21財年預算提議中,將HTBSS項目資金責任轉移給了SDA。儘管美國國防部在這件事上極力爭取,但美國會參眾兩院還是在2020年6月26日否決了國防部提交的將HBTSS項目由MDA轉交SDA的議案。

美國國防部希望將HBTSS項目轉交給SDA也並非是沒有依據的。SDA近期發布了一份廣角衛星的建議書,其中涉及預計將於2023年發射的中視場衛星,這些中視場衛星將是MDA HBTSS的首批太空組件。

DARPA戰術技術辦公室於2018年啟動了黑傑克計劃,旨在建立一個由60-200顆衛星組成的分布式低地球軌道衛星星座,提供全球持久的覆蓋,以支撐「下一代太空體系架構」。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寬度通信,同時會安裝其他有效載荷用於飛彈防禦、PNT(授時,導航與定位)以及ISR(情報、監視和偵察)。

HBTSS項目作為「下一代太空體系架構」下高超聲速預警探測體系建設中的一環,與黑傑克計劃之間應該是存在一定聯繫的。由黑傑克計劃的部署方式和用途不難推測,HBTSS或許將作為用於飛彈防禦的有效載荷安裝於黑傑克衛星上。

世界主要軍事大國在高超聲速武器方面的快速發展,給美國帶來了空前的高超聲速武器防禦壓力,美國正在現有彈道飛彈防禦體系基礎上,加快建設高超聲速防禦體系,而對高超的預警探測與跟蹤能力是實現防禦首先要解決的問題。HBTSS項目作為實現高超聲速武器預警探測與跟蹤能力中的重要一環,愈發受到美國國防部的重視,近期更是加大了對該項目的資金投入和技術開發力度,以期加快預警探測與跟蹤能力的實現,但當前該項目在項目負責機構與預算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HBTSS項目作為「下一代太空體系架構」下高超聲速預警探測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與構架下的其他項目存在著多方面的聯繫,其未來發展如何,還有待進一步關注。

作者:北京海鷹科技情報研究所 王俊偉

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為方便大家查閱往期【海鷹資訊】推送的文章,我們的「號內搜」功能升級啦!點擊主頁面「號內搜」,輸入要查詢的內容,就可以看到我們發布過的所有相關文章哦!歡迎來體驗!😋

海鷹資訊 hiwing_news

速遞新鮮軍事資訊
打造一流資訊平臺

長按左側二維碼,收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HBTSS)高超聲速飛彈跟蹤空間傳感器介紹
    高超聲速飛彈跟蹤太空傳感器(Hypersonic and Ballistic Tracking Space Sensor,HBTSS)是這一研究的產物,為了滿足對來襲彈道飛彈和高超聲速飛彈進行連續跟蹤需求。HBTSS將對彈道飛彈和高超音速飛彈進行從生到死的跟蹤探測能力——包括探測、跟蹤和識別目標。HBTSS最終將被納入到太空發展局的太空安全架構的跟蹤層,作為其的一部分。
  • 美國飛彈防禦局選擇兩家供應商履行反高超聲速武器研製合同
    據govconwire網站和c4isrnet網站2021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報導,1月14日,美國飛彈防禦局授予L3哈裡斯技術公司價值1.22
  • 國外智能化技術在高超聲速飛行器領域的應用研究
    SNL將高超聲速飛行器視為核大國之間新的戰略制衡手段。傳統彈道飛彈雖然也可在大氣外達到Ma5以上的飛行速度,但高超聲速飛行器的飛行高度位於大氣層內,從而在飛行過程中具有隱身性和機動性。速度更快、彈道更低、隱身性更好,使高超聲速飛彈能更好地突防敵防禦系統。SNL認為,俄羅斯和中國正在著力發展進攻性高超聲速武器系統,投入使用後或將使美國的飛彈防禦系統失效。
  • 【原創】美國飛彈防禦系統發展動向及趨勢分析
    此次試驗不僅是「地基中段防禦系統」首次攔截洲際彈道飛彈試驗,同時也是美國彈道飛彈防禦系統有史以來首次對洲際彈道飛彈進行攔截,對美國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表明美國已初步具備有限的本土防禦能力。從飛彈防禦局公布的消息來看,此次攔截試驗具有一定難度。
  • 以「盾」制「矛」——美國太空體系建設的考量
    近日,美國參議院發布《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將為用於探測和跟蹤高超聲速武器的天基傳感器提供額外資金。
  • 美國飛彈防禦系統能力及裝備預測分析
    新一代天基飛彈預警系統均已實現部署,包括4顆天基紅外探測系統(SBIRS)大橢圓軌道(HEO)載荷和4顆天基紅外探測系統地球同步軌道(GEO)衛星,參與多次飛彈發射監測和反導試驗,驗證了預警指示和全程跟蹤能力。新系統可對全球發射的戰略與中遠程彈道飛彈實施預警探測。
  • 美國高超聲速武器工業基礎能力布局分析及啟示
    劉易斯認為,美國與中俄相比,在高超聲速技術基礎科學方面的認知仍具有領先優勢,美國要平衡好近期和中長期的資源投入,而不僅僅是針對中俄的被動反應。美國通過啟動多個快速原型樣機項目來加速高超聲速飛彈武器研製,在需求和技術的雙重牽引下,目前發展到一個關鍵時間窗口——從試驗探索到工程研製,從技術可行到武器可用,從解決有無到裝備夠用。
  • 【深度分析】美國GPI高超聲速武器攔截器項目簡介
    在未來幾年,它計劃開發一種能夠攔截高超聲速彈頭的先進飛彈防禦系統。該項目的研發階段已經啟動,在此期間將仔細研究和選擇最優方案以便將來付諸實踐。合同和費用:先進反導系統開發項目競標於11月19日啟動。當天,飛彈防禦局向三家競標者發出了初步設計方案擬訂訂單。
  • 從破除對東風17的誤解開始——高超音速武器系統的技術方案、作戰使用與防禦手段分析
    美國的X-43A、X-51A和HiFIRE高超聲速試驗飛行器和HAWC高超音速巡航飛彈項目採用的都是超燃衝壓發動機的技術路線。以現役裝備為例,F-35的EODAS紅外傳感器雖然能鎖定1300公裡外的彈道飛彈靶彈,但在那種情況下跟蹤的其實是火箭發動機的尾焰。在火箭發動機停止工作之後用同樣的傳感器就很難跟蹤到了。按美國國防部副部長麥克・格裡芬(MichaelGriffin,對對就是少前那個格裡芬)的說法「高超音速飛行器比我們能追蹤到的最暗的目標還要暗上20倍」。
  • 相比用於戰略核打擊,美軍更加重視高超助推滑翔飛彈的戰術應用
    DARPA項目「獵鷹高超音速試驗床」項目——HTV-2國防部的批評人士認為,UCS聯盟的科學家們從技術細節到戰略意義,每一步分析都犯了錯誤,具體觀點包括:UCS聯盟的模型是基於十年來DARPA設計的HTV-2飛行試驗,但是HTV-2從未完成一個完整的飛行測試,而且現在開發的高超聲速武器已經與HTV-2存在很大不同。
  • 【重磅】2018年國外高超聲速飛行器技術發展綜述
    從發展應用方向來看,高超聲速飛彈是重點突破和競爭方向;高超聲速飛機發展迅猛;空天往返飛行器依託典型項目穩步推進;同時加大高超聲速試驗能力建設,推進基礎科研技術發展。美國全力發展高超聲速打擊攻防兩端能力,計劃最快在2020年形成早期作戰能力進入2018年,隨著美軍高超聲速飛彈科研從以技術集成演示驗證為目標的預先研究階段逐漸轉入以形成作戰能力為目標的型號研製階段,美國在戰略規劃、組織管理、經費保障和項目實施上均進行了較大的調整,以加快高超聲速打擊武器作戰能力形成。
  • 美國LRHW遠程高超聲速武器項目—新數據和新問題
    【據俄羅斯「軍事觀察」網站5月18日報導】 在最近幾年裡,美國一直在開發一種先進的遠程高超聲速飛彈系統LRHW(LongRange HypersonicWeapon遠程高超聲速武器2018年正式介紹了LRHW項目,隨後五角大樓多次公布了這樣或那樣的信息。外國媒體上也發表了各種評論和不署名來源的信息。根據公開的報導,LRHW系統將包括幾個主要產品。最主要的是安放在運輸發射箱內的AUR(All-Up-Round)飛彈,其攜帶一個C-HGB(通用高超聲速滑翔體)彈頭。機動發射裝置和飛彈連移動指揮所正在開發中。
  • 高超聲速武器全面碾壓亞聲速武器?你錯了!
    同樣,大家對高超聲速飛行器的期待也一樣,僅僅完成偵察監視之類的非直接打擊任務,已經滿足不了各國軍方日益膨脹的戰略戰術需求。於是,各種基於這一技術的武器應運而生。得益於高超聲速武器具備的高速度和大氣層內可進行機動的特點,軍方認為它可以完成快速打擊任務。因此,各科技大國不遺餘力地測試和發展高超聲速武器,並取得了一定成果。
  • 美計劃研發攔截高超聲速武器攔截器-GPI!
    MDA 一直擔心美國跟蹤高超音速巡航飛彈的能力存在差距,這對於當前基於地球同步軌道的飛彈防禦衛星來說太難可靠跟蹤。由於它們飛行高度很低,並且能夠避開地基雷達的探測。為此,MDA一直在追求建設高超音速和彈道跟蹤空間傳感器(HBTSS)。MDA 要求為 HBTSS 提供 2.56 億美元的研究、開發、測試和評估 (RTD&E) 資金。
  • 【裝備發展】高超攻防4:美海陸空高超助推滑翔彈新細節;DARPA高超飛機TBCC發動機進展;MDA授出21份高超防禦概念研究合同
    一、美國海陸空三軍正同時基於SWERVE項目成果研製潛射/陸射/空射型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彈,《航空周刊》總結美軍高超聲速飛彈發展的三條路線2018年10月11日,美國《航空周刊》報導,根據兩名熟悉相關項目情況的消息人士透露
  • 退役「全球鷹」變身「SkyRange」無人系統,將投入高超聲速測試
    文中講述了美國空軍退役的4架第20批次(Block 20)型全球鷹無人機,將被改裝為試驗平臺,用於在太平洋上空進行高超聲速試驗。無人機將加裝新傳感器,大幅增加高超聲速飛行器飛行試驗過程中收集的數據的數量和質量。
  • 【推薦閱讀】2017年國外高超聲速飛行器技術發展綜述
    美國加大高超聲速試驗設施投資力度,持續推進高超聲速基礎研究技術發展目前美國多項高超聲速核心技術的成熟度已達到5+,高超聲速技術即將邁入武器化進程。在此背景下,美國緊密圍繞研發和裝備需求,加大高超聲速試驗設施建設投資力度,並持續推動基礎科研,旨在支撐高超聲速武器研製,同時進一步夯實可重複使用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理論基礎。
  • 中國又掌握一反導撒手鐧技術,乘波體高超聲速試驗獲得巨大成功!
    ,2018年8月3日06點41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研製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系統星空-2火箭在西北某靶場成功發射,在經過近10分鐘飛行試驗,火箭完成主動段程序轉彎、拋整流罩、級間分離、釋放高超試飛器自主飛行、飛行器彈道大機動轉彎等試驗程序,最終按預定彈道進入落區。
  • 美國反高超攔截彈「飛鏢」方案原來這樣——不過昨天下馬了
    ,能夠進行中段和末段攔截,對高超聲速目標也具備攔截能力。而如果是增程型薩德和紅旗-19,實際上是對高空高超聲速空氣動力目標進行攔截,也就是可以在彈道的整個滑翔段進行攔截,紅旗-19最初考慮的攔截目標是以6馬赫以上飛行的吸氣式動力的高空偵察機,意味著其在動力系統設計難度上要比只考慮攔截滑翔器的薩德要更難,因為要攔截這類目標飛彈需要有更大的機動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