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乾貨,點擊上方「讀書時間」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Hi-reading
今天談談埃及歷史,說的不是金字塔,而是要講人口增長和封建王朝滅亡之間的因果關係,絕大部分人都贊同,但是還有一部分人不相信,主要是堅定的認為腐敗是國家滅亡的主要因素,回復講述的理由也很幼稚,我就沒有回覆他們,今天統一講一個案例給大家聽一聽。
2011年,埃及爆發革命,執政30年之久的穆巴拉克政府黯然下臺,這次革命號稱尼羅河革命,在歡呼聲中,擁有80%民眾支持的穆爾西政府上臺。
革命前,埃及40%的城市人口和78%的農村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下,18%人口每日生活費不到2美元,15-29歲青年大面積失業,這些失業青年,是掀起革命的主力軍。
按照革命群眾的總結,埃及的經濟狀態之所以如此差勁,民眾活的如此窮困潦倒,核心原因就是專制政府管理國家的水平不行,政府腐敗貪了人民的錢,而人民一旦推翻了獨裁者穆巴拉克,將他的贓款納入國庫,剷除穆拉巴克和他的利益集團,換個政府,一切腐敗就會蕩然無存,國家經濟就會蒸蒸日常,普通百姓就能過上好日子,於是,大家就革命了。
但是實際上,穆巴拉克是1981年10月上臺的,當時埃及人口只有3500萬左右,到了他下臺的2011年,埃及人口是8100萬。埃及的人均耕地只有0.55畝,而且全部是乾旱少雨的地區,出產的糧食只能勉強滿足一半的人口,也就是4000萬左右。
多餘的4000萬人吃什麼,吃進口糧食,埃及依靠進口糧食滿足了他們的溫飽,穆巴拉克治下,埃及的經濟一向頗為耀眼,在中東地區屬於前列國家,有足夠的錢進口糧食,並且補貼窮困百姓,穆巴拉克執政時期,埃及政府每年巨額補貼大餅、水、電、天然氣和汽油的款項就達政府全年財政支出的四分之一。
這些補貼,讓窮人能夠活命,養活他們和他們的孩子,人口增長,在經濟形勢一片良好的時候,這些補貼沒什麼,政府負擔的起,一切都在良性運轉,人口和經濟達到了平衡。
但是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埃及經濟形勢逐年惡化,2010年埃及貿易逆差失控,全球食品價格也跟著上漲,穆巴拉克政府扛不住了,由於對底層百姓的補貼減少,底層百姓的生活水平急劇惡化,於是2011年,在千夫所指中,穆巴拉克政府垮臺了,幾乎沒有任何人同情他,穆巴拉克就是貪汙腐敗和無能昏君的同義詞。
很可惜的是,這次革命是不流血革命,由於反對者太多,軍隊支持革命群眾,穆巴拉克政府軍就是起義軍,沒有爆發任何戰鬥,埃及百姓的人口沒有減少。
於是春風滿面的新政府悲劇了,獲得80%人口支持的穆爾西政府在2012年上臺,剷除了腐敗無能的舊政府,僅僅執政一年,就把埃及經濟搞的烏煙瘴氣,然後就被趕下臺了。。。
到底有多悲劇,下面摘取一些文獻資料讓大家看一下埃及當時的慘狀。
革命前多達36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至2012年底已縮水至135億美元,蒸發超過一半,僅夠維持3個月的進口。同時,貿易逆差達創紀錄的317億美元。
與此相伴,埃鎊劇烈貶值,美元與埃鎊的兌換率從革命初的5.1升至現在黑市上的8.0。由於埃鎊對美元持續貶值,糧食、能源的進口成本進一步加大。
2012年,埃及物價指數平均上升了4.5%,而平均工資卻下跌了11%。失業人口比2010年進一步增加了48%,青年失業率更高到「無從統計」的地步。
在穆爾西執政的第一年裡,埃及記錄在案的示威遊行就達9400多次,創下「自法老時代之最」。進入2013年以來,埃及人平均每月示威1140次,且大多伴隨著封路、打砸店鋪、襲擊車輛行人,乃至於強姦等暴力破壞行為。
政府面對居高不下的財政赤字、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束手無策。穆爾西競選時提出的改善經濟、民生、交通和治安的目標基本都沒有兌現。為了彌補財政缺口,政府甚至打算取消穆巴拉克政府一直執行的大餅補貼政策。
什麼是大餅補貼政策,在革命之前,埃及政府一直給予高額財政補貼,並指定廠家專門生產這種麵餅。十幾年來,埃及每張政府補貼的麵餅的價格一直保持在0.05埃鎊,大約為人民幣5-6分錢,而其成本約為0.30埃鎊,無補貼的售價則為0.50-0.60埃鎊,為受津貼麵餅的10至12倍。
政府對麵餅銷售進行統一管理,每位公民每天可以買到三張補貼麵餅,並且只能憑藉證件到國家糧店購買,那裡進行嚴格的檢查和統計,因為佔埃及人口一半左右的貧困人口都要依靠這種政府補貼的麵包為生。
如今你要把他取消,那還了得,於是當初支持穆爾西奪取政權的革命群眾,反手就再次造反,把穆爾西趕下去了,爆發二次革命。
很可惜,二次革命也沒能挽救埃及,如今的埃及經濟,陷入慢慢熊途,按照國際經濟觀察家的說法,那就是黑暗且漫長,看不到任何終點的希望。
由於穆爾西政府做的實在是太糟糕,埃及經濟已經差的不能再差了,民眾也學乖了,知道換政府也沒用了,於是目前這個政府還在勉強運轉,沒有爆發三次革命攆他下去。
埃及悲劇的核心原因,是經濟和人口的不匹配,埃及所擁有的資源,無法養活那麼多人口,註定有一批人陷入飢餓和貧困,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達到的人口平衡,一旦經濟惡化,經濟總量無法提供那麼多資源的時候,馬上就會爆發矛盾,當這個社會有一批人感覺自己的情況已經差的不能再差的時候,他們就會破罐子破摔,選擇革命。
如果昨天說的唐宋元明清還比較古老的話,埃及悲劇誕生在2011年,應該離大家比較近了,相信具有一定的說服力。所謂貪汙腐敗都是誘因,而不是核心原因,只要民眾吃飽穿暖,沒人會管你腐敗不腐敗,換個政府就能保證不腐敗了?所以經濟問題才是核心問題,故我國的一貫國策就是經濟穩增長,保證經濟增長的目標壓倒一切。
我國建國以來,人口飛速增長,雖然農業科技革命帶來了糧食產量讓大家不至於餓死,但是經濟一直上不去,建國以後的幾次內亂,雖然表面都是其他原因,但是經濟問題肯定是主要原因。否則鄧小平執政後,不會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經濟改革上面去,同時執行計劃生育。在當時的條件背景下,在當時人口和經濟的尖銳矛盾下,這麼做是具有大智慧的。鄧的目標,就是發展經濟,穩住人口。
當中國的人口增速被壓制,開始進入自然穩定甚至開始衰退的時候,已經是30年之後了,這個時候中國的經濟已經發展到了舉世矚目的地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30年前一窮二白的中國完全是天壤之別,這個時候,為了保住經濟體量和綜合國力,人口還是不能增加,但是不允許衰退,在這個背景下,開始逐步放開了計劃生育,放開的目的不是要中國人口大爆發,而是中國人口維持穩定,衡量這個人口基數是否科學,就是18億畝耕地所能維持的人口總數,多了不行,少了浪費。
當然,計劃生育是有違人權的,是不人道的,更科學的辦法是利用經濟增長,富裕的生活,讓人們自然節育。但是在80年代那種貧困的環境下,經濟和人口出現了尖銳的矛盾,鄧爺爺採用這種做法,無可厚非,具有大智慧,只不過要是早點結束就好了。
最後,給中國經濟點個讚,中國經濟不出問題,則一切社會矛盾,都會消弭於無形之中。
關注讀書時間,領略精彩人生!
歡迎您分享心得、推薦好書。
投稿或互動請發送電子郵件至:
16191888@qq.com
讀書時間公眾號:Hi-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