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講講埃及的歷史

2022-01-09 讀書時間

撈乾貨,點擊上方「讀書時間」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Hi-reading

今天談談埃及歷史,說的不是金字塔,而是要講人口增長和封建王朝滅亡之間的因果關係,絕大部分人都贊同,但是還有一部分人不相信,主要是堅定的認為腐敗是國家滅亡的主要因素,回復講述的理由也很幼稚,我就沒有回覆他們,今天統一講一個案例給大家聽一聽。

2011年,埃及爆發革命,執政30年之久的穆巴拉克政府黯然下臺,這次革命號稱尼羅河革命,在歡呼聲中,擁有80%民眾支持的穆爾西政府上臺。

革命前,埃及40%的城市人口和78%的農村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下,18%人口每日生活費不到2美元,15-29歲青年大面積失業,這些失業青年,是掀起革命的主力軍。

按照革命群眾的總結,埃及的經濟狀態之所以如此差勁,民眾活的如此窮困潦倒,核心原因就是專制政府管理國家的水平不行,政府腐敗貪了人民的錢,而人民一旦推翻了獨裁者穆巴拉克,將他的贓款納入國庫,剷除穆拉巴克和他的利益集團,換個政府,一切腐敗就會蕩然無存,國家經濟就會蒸蒸日常,普通百姓就能過上好日子,於是,大家就革命了。

但是實際上,穆巴拉克是1981年10月上臺的,當時埃及人口只有3500萬左右,到了他下臺的2011年,埃及人口是8100萬。埃及的人均耕地只有0.55畝,而且全部是乾旱少雨的地區,出產的糧食只能勉強滿足一半的人口,也就是4000萬左右。

多餘的4000萬人吃什麼,吃進口糧食,埃及依靠進口糧食滿足了他們的溫飽,穆巴拉克治下,埃及的經濟一向頗為耀眼,在中東地區屬於前列國家,有足夠的錢進口糧食,並且補貼窮困百姓,穆巴拉克執政時期,埃及政府每年巨額補貼大餅、水、電、天然氣和汽油的款項就達政府全年財政支出的四分之一。

這些補貼,讓窮人能夠活命,養活他們和他們的孩子,人口增長,在經濟形勢一片良好的時候,這些補貼沒什麼,政府負擔的起,一切都在良性運轉,人口和經濟達到了平衡。

但是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埃及經濟形勢逐年惡化,2010年埃及貿易逆差失控,全球食品價格也跟著上漲,穆巴拉克政府扛不住了,由於對底層百姓的補貼減少,底層百姓的生活水平急劇惡化,於是2011年,在千夫所指中,穆巴拉克政府垮臺了,幾乎沒有任何人同情他,穆巴拉克就是貪汙腐敗和無能昏君的同義詞。

很可惜的是,這次革命是不流血革命,由於反對者太多,軍隊支持革命群眾,穆巴拉克政府軍就是起義軍,沒有爆發任何戰鬥,埃及百姓的人口沒有減少。

於是春風滿面的新政府悲劇了,獲得80%人口支持的穆爾西政府在2012年上臺,剷除了腐敗無能的舊政府,僅僅執政一年,就把埃及經濟搞的烏煙瘴氣,然後就被趕下臺了。。。

到底有多悲劇,下面摘取一些文獻資料讓大家看一下埃及當時的慘狀。

革命前多達36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至2012年底已縮水至135億美元,蒸發超過一半,僅夠維持3個月的進口。同時,貿易逆差達創紀錄的317億美元。

與此相伴,埃鎊劇烈貶值,美元與埃鎊的兌換率從革命初的5.1升至現在黑市上的8.0。由於埃鎊對美元持續貶值,糧食、能源的進口成本進一步加大。

2012年,埃及物價指數平均上升了4.5%,而平均工資卻下跌了11%。失業人口比2010年進一步增加了48%,青年失業率更高到「無從統計」的地步。

在穆爾西執政的第一年裡,埃及記錄在案的示威遊行就達9400多次,創下「自法老時代之最」。進入2013年以來,埃及人平均每月示威1140次,且大多伴隨著封路、打砸店鋪、襲擊車輛行人,乃至於強姦等暴力破壞行為。

政府面對居高不下的財政赤字、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束手無策。穆爾西競選時提出的改善經濟、民生、交通和治安的目標基本都沒有兌現。為了彌補財政缺口,政府甚至打算取消穆巴拉克政府一直執行的大餅補貼政策。

什麼是大餅補貼政策,在革命之前,埃及政府一直給予高額財政補貼,並指定廠家專門生產這種麵餅。十幾年來,埃及每張政府補貼的麵餅的價格一直保持在0.05埃鎊,大約為人民幣5-6分錢,而其成本約為0.30埃鎊,無補貼的售價則為0.50-0.60埃鎊,為受津貼麵餅的10至12倍。

政府對麵餅銷售進行統一管理,每位公民每天可以買到三張補貼麵餅,並且只能憑藉證件到國家糧店購買,那裡進行嚴格的檢查和統計,因為佔埃及人口一半左右的貧困人口都要依靠這種政府補貼的麵包為生。

如今你要把他取消,那還了得,於是當初支持穆爾西奪取政權的革命群眾,反手就再次造反,把穆爾西趕下去了,爆發二次革命。

很可惜,二次革命也沒能挽救埃及,如今的埃及經濟,陷入慢慢熊途,按照國際經濟觀察家的說法,那就是黑暗且漫長,看不到任何終點的希望。

由於穆爾西政府做的實在是太糟糕,埃及經濟已經差的不能再差了,民眾也學乖了,知道換政府也沒用了,於是目前這個政府還在勉強運轉,沒有爆發三次革命攆他下去。

埃及悲劇的核心原因,是經濟和人口的不匹配,埃及所擁有的資源,無法養活那麼多人口,註定有一批人陷入飢餓和貧困,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達到的人口平衡,一旦經濟惡化,經濟總量無法提供那麼多資源的時候,馬上就會爆發矛盾,當這個社會有一批人感覺自己的情況已經差的不能再差的時候,他們就會破罐子破摔,選擇革命。

如果昨天說的唐宋元明清還比較古老的話,埃及悲劇誕生在2011年,應該離大家比較近了,相信具有一定的說服力。所謂貪汙腐敗都是誘因,而不是核心原因,只要民眾吃飽穿暖,沒人會管你腐敗不腐敗,換個政府就能保證不腐敗了?所以經濟問題才是核心問題,故我國的一貫國策就是經濟穩增長,保證經濟增長的目標壓倒一切。

我國建國以來,人口飛速增長,雖然農業科技革命帶來了糧食產量讓大家不至於餓死,但是經濟一直上不去,建國以後的幾次內亂,雖然表面都是其他原因,但是經濟問題肯定是主要原因。否則鄧小平執政後,不會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經濟改革上面去,同時執行計劃生育。在當時的條件背景下,在當時人口和經濟的尖銳矛盾下,這麼做是具有大智慧的。鄧的目標,就是發展經濟,穩住人口。

當中國的人口增速被壓制,開始進入自然穩定甚至開始衰退的時候,已經是30年之後了,這個時候中國的經濟已經發展到了舉世矚目的地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30年前一窮二白的中國完全是天壤之別,這個時候,為了保住經濟體量和綜合國力,人口還是不能增加,但是不允許衰退,在這個背景下,開始逐步放開了計劃生育,放開的目的不是要中國人口大爆發,而是中國人口維持穩定,衡量這個人口基數是否科學,就是18億畝耕地所能維持的人口總數,多了不行,少了浪費。

當然,計劃生育是有違人權的,是不人道的,更科學的辦法是利用經濟增長,富裕的生活,讓人們自然節育。但是在80年代那種貧困的環境下,經濟和人口出現了尖銳的矛盾,鄧爺爺採用這種做法,無可厚非,具有大智慧,只不過要是早點結束就好了。

最後,給中國經濟點個讚,中國經濟不出問題,則一切社會矛盾,都會消弭於無形之中。

關注讀書時間,領略精彩人生!

歡迎您分享心得、推薦好書。

投稿或互動請發送電子郵件至:

16191888@qq.com

讀書時間公眾號:Hi-Reading

相關焦點

  • 埃及遊學必備|10分鐘看懂埃及歷史
    世界文明地標·埃及篇10分鐘梳理古埃及歷史框架|一看就懂的古埃及歷史!遊學必備!建議收藏!>統一國家比較團結,大家只聽法老的,類似咱們的漢唐;分裂地方冒出一堆政權,類似咱們的南北朝和五代十國。上下埃及兩部分組成了古埃及領土,在歷史車輪的碾壓下3分4合3次分裂的中間期把埃及歷史隔開成4個重要階段早王國、中王國、新王國、晚王國這樣看來,埃及的歷史框架是不是漸漸清晰了?
  • 【歷史】關於埃及歷史的小總結
    前段時間看了《埃及豔后》這部電影,加上一直對埃及的歷史很感興趣,於是就去找了本《埃及通史》書看,雖然各種人物和事件也記不清,但還是梳理了下埃及的歷史
  • 歷史之脈|古代埃及人與埃及簡史
    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遊地區,受宗教影響極大,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對永恆觀念的一種崇拜產物,也是法老的陵墓。除了金字塔以外,獅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徵。古埃及文明形成於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開始於5100年前(公元前3100年)左右時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
  • 埃及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古埃及歷史:法老時代(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525年)距今9000多年前,便有人開始在尼羅河河谷定居,進行農業和畜牧業生產活動,大約公元前五千年,埃及文明逐漸形成,並統一成為尼羅河上遊河谷地區和尼羅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區的上埃及和下埃及兩個國家。
  • 埃及歷史發展的簡介
    ),簡稱」埃及「。但是如今的埃及阿拉伯人並不是古埃及人,文化也完全不同;科普特人是皈依基督教的古埃及人的混血後裔,科普特語由古埃及語發展而來。埃及境內擁有很多的名勝古蹟,例如國際知名的金字塔、帝王谷。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 埃及遊記——聊聊我走過的埃及
    埃及的薩達特總統上臺以後,堅定要奪回西奈半島,戰爭雖然殘酷,但那場戰爭的奇襲戰略思想應該也能載入史冊。當時的安排大概有:距離幾百米的蘇伊士運河兩岸雙方部隊隔岸相望。埃及這邊安排駐守士兵每天唱歌跳舞吃甘蔗,完全不像有打仗的籌劃。而當時埃及和蘇聯關係很好,修水壩賣武器以及派專家來指導。但即將開戰前,薩達特總統示意暫時沒有打算戰爭,就請專家回去。
  • 極簡埃及史
    歐洲恐怖襲擊不斷,埃及這兩天也遭受了一次嚴重恐怖襲擊。但這些事情,本身並沒有發生什麼重大變化,其中的歷史和現實經緯,我在以前分享的文章中都有涉及,想複習或未閱讀的朋友,在公眾號直接回復「世界」,或者點擊底部菜單欄「看往期」中的「世界歷史」,就能收到文章合集,挑著看吧。今天繼續極簡歷史系列。世界歷史好久沒更新了。今天坐觀君就來給大家續上一期。
  • 埃及之旅
    古埃及有7000多年燦爛的歷史文化,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首都開羅是埃及最大的城市,也是非洲及阿拉伯世界最大城市。    雖然埃及貧窮落後不富裕,但導遊Lina在講解過程中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爛熟於心,她的愛國情懷深深影響感染著我。
  • 歷史上的今天 1981年10月6日 埃及總統薩達特遇刺身亡
    埃及對薩達特條約的反應,即 1979 年將塞尼送回埃及的埃及-以色列和平條約,在公民中普遍受到歡迎,但遭到穆斯林兄弟會的拒絕,他們認為薩達特放棄了確保巴勒斯坦建國的努力埃及在阿盟的地位被暫停。埃及伊斯蘭主義者感到被薩達特出賣了,並公開呼籲將他撤職並以伊斯蘭神權政府取而代之。(埃及士兵在襲擊殺死埃及總統安瓦爾薩達特的審查平臺後傾向於傷口。
  • 【探索】埃及方言的特徵及其成因
    背景埃及是一個歷史大國,文明古國。追溯其歷史可至公元前3100多年前的法老時代。地處亞、非、歐三大洲的交界地帶,地理位置優越,扼守蘇伊士運河。北臨地中海,南接蘇丹,西臨利比亞,東接紅海並和巴勒斯坦與以色列接壤,戰略位置突出,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近年來埃及局勢趨於穩定,國家經濟開始步入正軌,各方面開始發展。另外,埃及與中國同為四大文明古國,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燦爛的光輝。
  • 埃及與以色列為何走近?
    此前,5月17日,在埃及南部艾斯尤特市的新修電站開幕儀式上,埃及總統塞西表示要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帶來「公正和全面」的和平,以終結長達半個世紀的衝突。他認為埃及和以色列之間的「溫暖和平」是巴以和平協議的保障。在訪以之前,舒克裡已於6月29日訪問了巴勒斯坦的拉馬拉。
  • 埃及法蒂瑪王朝
    關注「北非視角」帶給您更多異國奇聞在阿拉伯帝國歷史上,阿巴斯王朝(公元750-1258)建立後,
  • 埃及遊記一:土地和人口
    我們這次去非洲選擇了埃及、坦尚尼亞和衣索比亞三國,都在東非或者東北非。埃及有五千年的歷史,比我們還久。坦尚尼亞是黑非洲國家,她和肯亞並列,是非洲看動物遷徙的最好國家。衣索比亞在非洲比較獨特,這裡的人不是純黑,當然也不白,有點黑裡透紅。據說是阿拉伯人和黑人上千年混血的結果。
  • 聖經揭秘 出埃及記 摩西帶以色列人出埃及 過紅海之迷
    聖經說,法老容百姓去的時候,非利士地的道路雖近,神卻不領他們從那裡走,因為神說,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後悔,就回埃及去。所以神領百姓繞道而行,走紅海曠野的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都帶著兵器上去。我覺得這種說法太扯淡,火山噴發的雲柱火柱位置是固定的,並不始終在隊伍的前方,而且只要火山在噴發期,雲柱火柱就一直在,沒有停的概念,難道大家就真如聖經說的,白天黑夜都可以走,就都不休息了嗎。其實所謂的雲柱火柱領他們走路,還是跟埃及十災一樣,只是把一些自然現象加上一些神的因素,創造一種解釋,讓人們覺得神很偉大很厲害而已。
  • 沙特為何送了兩個小島給埃及?
    以色列絕大部分海岸線都面向地中海一側,但是在亞喀巴灣卻有一座城市埃特拉可以直通紅海,如果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被敵對國家控制,那麼以色列的船隻就很難平安通過蒂朗海峽,進而駛入印度洋。從歷史上說,這兩座島嶼起初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但是英國人滲入中東後將埃及行省從奧斯曼帝國剝離,而這兩座島嶼也在英國的操縱之下成為埃及領土。
  • 真主之劍,十字軍的噩夢——埃及王薩拉丁
    歐洲中世紀浩浩蕩蕩的七次十字軍東徵,是中世紀歷史中最風雲濤蕩,英才輩出,傳奇湧現的一段歷史。全基督教文明圈的騎士、勇者與貴族前往東方追求上帝、財富、土地和權力。從聖墓守護者,布永的戈佛雷;到麻風王鮑德溫四世、伊貝林的巴利安以及獅心王理查等一批批歐洲英豪湧現在十字軍的歷史中。
  • 埃及四千年導讀筆記-46
    第十六王朝與第十五王朝都處於同一時代,這個王朝的歷史處於斷層時期,沒有具體的科考。希克索斯人雖將新的戰爭技術如複合弓、騎兵和及雙輪戰車引入埃及;但他們也被埃及文化同化,不僅姓名中加入了拉的元素,對於塞斯神也尤為崇敬;同時在墓葬風俗上也越來越傾向於埃及北方早期的風俗。
  • 埃及開羅安全部門大樓發生爆炸
    勿錯過精彩內容~據埃及內政部聲明,當地時間凌晨1時許,距開羅市中心以北約11公裡的舒布拉海邁區一安全部門「舒布拉海邁第一支隊」門前發生爆炸。爆炸由遙控炸彈引發,遭襲的安全部門大樓嚴重受損,並波及周圍建築,受傷人員中有6人是安全人員,已送醫救治。據上午9時許埃及衛生部公布的最新數字顯示,爆炸共造成29人受傷,暫無人員死亡。
  • 350萬平方公裡的埃及,是如何一分為三的?
    1922年,埃及名義上從英國獨立出來,是一個親英的王朝,而且英國還有大量軍隊駐紮埃及,埃及只能算是從殖民地到半殖民地。
  • 從埃及到緬甸,軍人幹政問題何解
    從反殖民運動到冷戰,曾有無數軍人掌握一國權柄,非洲大陸、拉美諸國、希臘和韓國,軍方作為政治要角皆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血筆。然而當軍方亦無法調理國家的政經矛盾時,日趨保守的立場將讓國家深陷示威輪迴,其中埃及便為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