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 ——日本侵略者「有計劃的恐怖政策」(上)

2021-02-13 中國國家歷史

在對華侵略戰爭中,日本的戰略策略,不僅包括以強大的軍事力量在戰場上擊敗與殲滅中國的軍隊,顯示其不可戰勝的「武威」,還包括在戰後對拒不乞降、敢於抵抗的中國軍民實行嚴厲的「膺懲」——中世紀式的屠城與法西斯的燒殺淫掠。兩者結合,構成了日本當局以武力徵服為手段、以屠殺恐怖為威懾的殖民侵略戰爭政策與順之者為奴、抗之者格殺勿論的法西斯霸主邏輯。戰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曾做出這樣的分析與判斷:「對都市或村莊居民實行屠殺以為報復,這就是日方所謂的『膺懲』行為。這些行為在中日戰爭中一直未停過,其中最壞的例證就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對南京居民的大屠殺。」

 

早在1937 年8 月中旬,當松井石根受命率軍離開東京前往中國前,就在與裕仁天皇、近衛首相及杉山元陸相商討進攻上海與南京戰事時表示,如果中國軍民與中國政府在日軍的武力進攻面前不肯求和乞降,繼續「堅持民族主義」和「排日情緒」,那就「必須付出代價」。所謂代價,就是遭到日軍瘋狂的大屠殺。

松井石根1937 年1 月在上海

 

1937 年10 月8 日,松井石根在上海發表聲明,對不肯屈服、正浴血抗戰的中國軍民與中國政府發出殺氣騰騰的威脅:「降魔的利劍現在已經出鞘,正將發揮它的神威。」

 

日軍在向南京進擊的一路上,已經開始對中國人民燒殺淫掠。日同盟通訊社上海分社社長松本重治根據日軍第十軍隨軍記者所說,記述道:「柳川兵團之所以進軍迅速,是因為默許官兵『任意搶奪和強姦』。」

 

1937 年12 月8 日,松井石根在給據城頑抗的中國軍民的《勸降書》中,再次赤裸裸地進行燒殺搶掠的恐怖威懾:「日本軍對負隅頑抗的人將格殺勿論……貴軍如果繼續抵抗的話,南京將無法免於戰火,千年的文化精髓將會毀於一旦,十年的苦心經營將也化為烏有。」

 

但《勸降書》被唐生智輕蔑地不予理睬。面對著十數萬殺氣騰騰的日軍的戰爭威脅與瘋狂進攻,裝備低劣的南京守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從10 日到13 日的南京攻略戰使日軍傷亡慘重。日本的武力徵服與戰爭威懾政策、日軍速戰速決的軍事計劃與戰無不勝的神話,在南京城下再次遭受嚴重的打擊與挫折,日本當局惱羞成怒。為了維護與修補它的「武威」,再次論證與宣揚它的武力徵服與恐怖威懾政策,日本周密策劃並實施了在日軍攻佔南京後對南京軍民進行「膺懲」的大屠殺,也就是松井石根所宣揚的、讓拒降的南京軍民「付出代價」。

 

1947 年3 月10 日, 國民政府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對戰犯、進攻南京的日軍第六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的判決書指出:「日本軍閥以我首都為抗戰中心,遂糾集其精銳而兇殘之第六師團谷壽夫部隊、第十六師團中島部隊、第十八師團牛島部隊、第一一四師團末松部隊等,在松井石根大將指揮之下,合力會攻,並以遭遇我軍堅強抵抗,忿恨之餘,乃於城陷後,作有計劃之屠殺,以示報復。」

 

人性是複雜的。日軍官兵,就像所有人一樣,其人性中,本來既有著向善的一面,又有著向惡的一面。當他們身處於一個正常的民主、法治社會中時,在道德、法律和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與約束下,他們人性中向惡的一面往往得到抑制,得到監督,得到懲罰,而不能發洩、張揚;而他們人性中向善的一面,得到保護,得到表彰,得到推廣,因而能夠不斷地發揚成長,有所作為:他們就成為正常的人,社會就成為正常的社會。而一旦他們被統治者煽動與引導,走上侵略戰爭的戰場,失去了道德、法律和社會輿論的約束,他們人性中向惡的一面,就會急劇地、無限地膨脹;人性中向善的一面,就會迅速被壓制,而不斷縮小,以至消失:他們就會成為歇斯底裡的戰爭狂人和無惡不作的殺人惡魔。

 

1937 年12 月13 日攻入南京的十多萬日軍官兵,就是這樣一批歇斯底裡的戰爭狂人和無惡不作的殺人惡魔。

 

從1937 年12 月13 日日軍佔領南京,十多萬日軍燒、殺、淫、掠所製造的「恐怖的時代」就開始了。

 

一位當時身處南京、目睹日軍駭人聽聞暴行的西方僑民記述了他的切身感受:「日軍潮水一般湧入城內,坦克車、炮隊、步兵、卡車絡繹不絕。恐怖的時代隨著開始,而且恐怖的嚴重性一天比一天增加起來。他們徵服了中國的首都,徵服了蔣介石政府的所在地,他們是勝利者,應該為所欲為,日本飛機曾散發傳單,宣稱日軍是中國人唯一的真朋友,日軍將保護善良的中國人。於是日軍隨意姦淫、擄掠和殺戮,以表示他們的誠意。」

 

日軍首先把屠殺指向那些被俘的中國軍隊的傷病員與已經放下武器的中國軍隊官兵。

 

對在戰場上俘獲或投降的戰俘,對已放下武器的敵軍官兵,應該怎樣處置,在20 世紀初多次制定和修改的有關國際法中,都有明確的規定,即尊重戰俘的生命權、人格權與個人財產權等,不得殺害、侮辱與搶劫等。

日軍南京入城儀式

 

1929 年7 月17 日,日內瓦會議訂立了《關於戰俘待遇的公約》(簡稱《日內瓦公約》),其中明文規定:敵對雙方對戰俘生命的任何危害或對其人身的暴力行為,均應嚴格禁止,尤其不得加以謀殺或消滅。對戰爭中的普通難民,交戰各國與國際社會更應予以保護與援助。這是每個現代國家都應遵守的起碼的國際準則。日本政府在1929 年7 月17 日也曾籤署了《日內瓦公約》。然而,日軍1937 年12 月13 日攻克南京後,日本當局為貫徹實施他們對中國軍民與中國政府的武力徵服與恐怖威懾政策,並力圖把這種政策的威力發揮到極致,從上到下逐級下達了屠殺全部戰俘的命令,其中自然包括一切他們認為可疑的人——廣大的中國普通民眾。日方當局認為,敢於武裝抵抗日軍的中國軍隊是他們實施對華武力徵服的最大阻力與障礙。只有不僅以戰爭擊敗中國軍隊的反抗,而且以戰後殺俘、全部消滅中國軍隊官兵的肉體,才能徹底摧毀中國人民與中國政府的抵抗意志與戰爭工具,才能使中國真正畏服而迅速向日本求和乞降。

 

指揮進攻南京戰役的日軍最高長官、日「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將不僅在南京戰役前殺氣騰騰地叫囂「降魔的利劍現在已經出鞘,正將發揮它的神威」,而且在日軍佔領南京後,幾次發出大規模搜捕與屠殺中國戰俘的命令。12 月15 日,他通過「華中方面軍」參謀長冢田攻發出指令:「兩軍在各自警備區內,應掃蕩敗殘兵。」所謂「掃蕩」,就是屠殺的代名詞。12 月18 日,松井石根在第一次到南京「巡視」期間,又命令:「混雜的軍人都應予以『紀律肅正』。」所謂「紀律肅正」,也是指屠殺。

 

日「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日天皇裕仁的叔父朝香宮鳩彥王中將是日軍進攻南京的前線指揮官,他也下達命令:「殺掉全部俘虜。」

 

日軍進攻南京的主力部隊第十六師團的師團長中島今朝吾中將在1937 年12 月13 日的《陣中日記》中寫道:「基本上不實行俘虜政策,決定採取徹底消滅的方針。」

 

屠殺俘虜的命令層層下達。於是有「師團屠殺令」「旅團屠殺令」「聯隊屠殺令」乃至大隊或中隊的屠殺令等。第十六師團第三十旅團第三十八聯隊聯隊長助川靜二元大佐說:「師團長吩咐,不要保存俘虜。」第十六師團第三十旅團在12 月14 日午後4 時50 分下達命令:「要消滅中國兵!」「各部隊在接到師團的指示後,不許收容俘虜!」

 

第一一四師團第一二七旅團第六十六聯隊第一大隊《戰鬥詳報(12 月13 日)》稱:「午後3 時03 分,從聯隊長接到如下命令:根據旅團部命令,俘虜全部殺掉。其方法可以十幾名為一組槍殺。」

 

日軍在攻入南京城時,首先對在中山門、光華門、通濟門、雨花門、水西門一線內廓與城垣陣地上作戰負傷、未及撤退而被俘的中國軍隊負傷官兵進行了集體屠殺

 

在南京城東的中山門,日本《東京日日新聞》特派記者鈴木二郎目睹了日軍殘酷屠殺中國被俘官兵的恐怖情景:「在那裡,我第一次遇上毫無人性的大屠殺。在25 米高的城牆上站著排成一列的俘虜。他們一個接著一個被刺刀捅落到城外。許多日本兵提起刺刀,吶喊一聲往城牆上的俘虜的胸、腰刺去,鮮血濺向空中。這情景陰森可怕,看著這情景,我久久茫然呆立在那裡。」

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也被屠殺

 

接著,從1937 年12 月13 日晨開始,日軍以坦克車開路,從南京東部、南部、西南部的各城門攻入城內,迅速地沿著城內各條大、小街道,向城北追擊;在這過程中,他們對最後撤退的中國掩護部隊的官兵與大量的、驚慌失措地從家裡逃出來的普通百姓不分青紅皂白地加以掃射屠殺。正在南京城裡並擔任「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的德國西門子公司駐南京代表約翰·拉貝看到:「街道上到處躺著死亡的平民。」他在12 月14 日的日記中寫道:「在開車穿過城市的路上,我們才真正了解到破壞的程度。汽車每開100 米到200 米的距離,我們就會碰上好幾具屍體。死亡的都是平民,我檢查了屍體,發現背部有被子彈擊中的痕跡。看來這些人都是在逃跑的途中被人從後面擊中而死的。」

 

日軍的瘋狂追殺使得南京的主要街道——從南到北橫貫南京城的中山路與中央路等,成了「血路」。「當時,在城內馬路上,擠滿了難民以及國民黨退下來的士兵和傷病員。……日本軍不分青紅皂白地向這些人群開槍,這兩條馬路變成了血的馬路。在這兩條馬路上,數萬人被殺……」「第二天,坦克部隊也開到馬路上來。履帶壓過了橫在馬路上的屍體……馬路上血流成河,形成了兩條血路。」

 

日本《東京日日新聞》特派記者鈴木二郎當時隨軍在南京採訪。他親眼看到:「坦克發出履帶的轉動聲,無情地壓在上面飛馳而過。屍體的臭氣和硝煙瀰漫的臭氣一起散發出來,猶如置身於焦熱的地獄、血池的地獄,以致有了一種錯覺,好像已經站到『獄卒』的立場上了。」

 

再接著,日軍對潰退到南京城北長江邊未及渡江、在陷入包圍中被迫放下武器的大約10 名萬中國戰俘,以及無數的普通百姓,在長江邊的中山碼頭、煤炭港、草鞋峽、燕子磯、三汊河等地以及漢中門外秦淮河邊等城內外其他地方,分批進行了慘絕人寰的集體大屠殺。

 

日軍第十六師團師團長中島今朝吾中將在12 月13 日的《陣中日記》中寫道:

 

敗逃之敵大部進入第十六師團作戰地區的林中或村莊內,另一方面,還有從鎮江要塞逃來的,到處都是俘虜,數量之大難以處理。事後得知,僅佐佐木部隊就處理掉約15000 人;守備太平門的一名中隊長處理了約1300 人。在仙鶴門附近集結的有七八千人,此外還有人不斷地前來投降。處理上述七八千人,需要有一個大壕溝,但很難找到。預定將其分成一兩百人的小隊,領到適當的地方加以處理。


秦淮河邊被屠殺的民眾

 

據中島今朝吾記載,僅在12 月13 日這一天,第十六師團就「處理」了24000 名到25000 名俘虜。日軍第十六師團第三十旅團旅團長佐佐木到一少將在12 月13 日的日記中這樣寫道:

 

俘虜接連不斷地前來投降,達數千人。態度激昂的士兵毫不聽從上級軍官的阻攔,對他們一個個地加以殺戮。回顧許多戰友的流血和10 天時間的艱難困苦,即使他們不是士兵,也想說「都幹掉」。

 

關於日軍在長江邊集體屠殺中國戰俘,戰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其判決書中寫道:「好些中國兵在城外放下武器投降了。在他們投降後七十二小時內,在長江江岸被機關槍掃射而集體地被屠殺了。這樣被屠殺的俘虜達三萬人以上。對於這樣被屠殺的俘虜,連虛飾的審判都沒有實行過。」其實,在長江江岸被集體屠殺的中國戰俘與平民遠不止此數。

 

集體屠殺戰俘最典型的一次發生在1937 年12 月16 日夜間的草鞋峽。日本著名記者本多勝一在20 世紀70 年代採訪過多位曾參加過這次大屠殺的日軍第十三師團山田支隊的官兵。他在其著作《通向南京之路》中,如實地記錄了這些日軍官兵所講述的在草鞋峽集體屠殺中國戰俘數萬人的恐怖情景:

 

圍成半圓形的重機槍、輕機槍和步槍,對著江岸的俘虜人群,同時連續地集中射擊。一時間槍彈射擊的爆裂聲和人群痛苦的慘叫聲響成一片,長江岸邊變成了令人毛骨悚然的阿鼻地獄。……射擊大概持續了一個小時。之後,整個屠殺現場至少沒有一個是站著的。……當然,屍體堆裡面肯定還有活著的人。……於是,想到的辦法就是火燒。屍體都穿著厚厚的冬棉裝,因此著起火來不容易熄滅,並且可以照亮夜空,給作業帶來了方便。衣服一著火,不管怎麼裝死的都會動起來……只要看到有動彈的,我們就立即用刺刀捅死他。……這也是「作戰」,是南京城內軍司令部的命令——「俘虜,必須迅速乾淨地處理掉!」

 

相關焦點

  • 日本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
    2.伊藤先生(京都大學碩士生):我想,對於南京大屠殺,日本人應該全都知道吧。我記得小學時好像在歷史課上學到過。不知道這一事件的人可能也有,但肯定是極小一部分。至少在我這一代,只要上過大學的人,肯定都是知道的。雖然有一部分人不承認這一事件的存在,但是一般來講,日本人應該都認可這一事件確實存在過這個事實。
  • 深化南京大屠殺研究的邏輯路徑
    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不僅僅是南京人 南京大屠殺發生在南京及其周邊地區,南京市民首當其衝,遭受了重大生命財產損失。然而,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不僅僅是南京人。就南京大屠殺中主要受害群體之一——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而言,南京衛戍軍的成員來自全國各地,南京籍佔絕對少數。即使受害的平民,也不都是南京人。當時南京的難民中,尚有從上海、無錫和其他地方來的。南
  • 南京大屠殺已過去83年,為什麼我們必須年復一年地祭奠?
    他們把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針對平民的大屠殺以及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描繪成「嚴厲懲處偽裝成平民的中國軍人」。這是在赤裸裸地扭曲歷史。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侵華日軍在這座古城進行了長達四十多天的燒殺擄掠,超過30萬同胞慘遭屠戮。(日本侵略者有組織地活埋南京老百姓)記得我第一次踏入「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時,被牆上的那一張張照片驚呆了。
  • (日)山內小夜子 | 南京大屠殺與日本僧侶
    淨土真宗是日本佛教界一個代表性的派系,鎌倉幕府時期由親鸞祖師開創,現在分為10多個分支派系。其中,總寺院設在京都的真宗大谷派東本願寺,以及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西本願寺這兩個寺院各自擁有近1萬所的寺廟和1000萬人的門徒,屬於日本佛教中相當大的一個團體。下文就這兩個寺院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所作所為進行研究。
  • 南京大屠殺事件的前前後後
    南京大屠殺發生在1937年12月13日,不過這起事件得先從盧溝橋說起。12月13日晚上11點20分,日本軍部正式對外發布攻陷南京的消息,日本國民陷入一片狂喜當中,14日全日本放假一天,東京有上百萬人參與了慶賀勝利的民眾遊行,全東京都是膏藥旗的海洋,晚上整個銀座都是提著燈籠慶祝的日本人。真是原子彈下無冤魂,有什麼樣的國民,才有什麼樣的軍隊。12月14日,還有一批漢奸在北京居仁堂對外宣布成立新的政府,以此來取代國民政府,就是後來汪精衛做老大的那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 從南京大屠殺看日本民族性
    以至於本尼迪克特感慨地說,日本人有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民族性格。 對於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及其諸多令人難以理解的表現,美國、俄國和日本自己的學者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其中很多人提到了日本的民族中心主義。 日本的民族中心主義有深遠的歷史根源。
  • 南京大屠殺物證——谷壽夫手書
    通過在日本工作的表妹賈昕燁幫助,我從日本雅虎網站上買到了二戰期間南京大屠殺主犯谷壽夫的一幅手書捲軸。
  • 南京大屠殺頭號主犯,竟活了94歲,什麼原因使他逃脫審判
    南京大暑殺,是每一個中國人不該忘卻的歷史。那些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慘遭毒手,我們最大的希望就是侵略者受到應有的處罰,遇難者能得以慰藉。
  • 南京大屠殺的真兇
    在侵華日軍中的發動戰爭的那些人中,又到底是誰掌握著發動戰爭的權利?天皇家族?統制派?皇道派?還是英美資本家?當侵華日軍在中國到處屠殺、搶劫的時候又是誰下的命令?又是出於什麼目的下達這樣的命令呢?正值國家公祭日,就以南京大屠殺前後日本軍部一系列的人事任命為線索,本文對此進行逐步分析。根據《明治憲法》的規定,日本海陸軍的總司令就是天皇本人。
  • 從歷史到記憶:深化南京大屠殺研究的邏輯路徑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都曾就南京大屠殺一案進行嚴肅的審判,從法律層面確定了南京大屠殺的基本事實。但其學術研究起步甚晚,1962 年,南京大學歷史學系日本史小組寫作了《日本帝國主義在南京的大屠殺》,以油印本刊刻了內部資料;日本學者洞富雄 1968 年發表了全世界第一篇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專題學術論文。
  • 實拍南京大屠殺戰犯被槍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投降。1946年2月15日,南京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成立,主要審理製造南京大屠殺慘案的日本戰犯和其他日本戰犯。
  • 南京大屠殺已過去82年,為什麼我們還要不厭其煩地祭奠?
    在日本的靖國神社,不僅供奉著侵華戰爭中罪行累累的甲級戰犯,甚至還歪曲歷史,美化日軍的罪行。下面這張照片就拍攝自靖國神社,他們把「南京大屠殺」稱之為「南京事件」。他們把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針對平民的大屠殺以及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描繪成「嚴厲懲處偽裝成平民的中國軍人」。這是在赤裸裸地扭曲歷史。
  • 你不知道的北方版「南京大屠殺」
    作者以目擊者的身份,細節呈現了日軍在旅順大肆虐殺中國人的情景,其中一段令人髮指的記載是這樣的:旅順大屠殺死難者遺骸「我站在一處高地,離我不遠處有一個池塘,池塘邊站著好多日本兵,拼命將一群難民往池塘裡趕,不一會池塘裡便塞滿了人。只見難民在水裡亂成一片,池塘邊的日本兵,有的拿槍射擊,有的用槍上的刺刀刺。
  • 南京大屠殺八十年祭,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王國軍】八十年前的南京1937年12月13日凌晨的南京,城牆四周的槍炮聲漸漸沉寂下去,在黑暗的火光中,日軍蜂擁入城。在中山門城門的鐵扉上,日軍第16師團步兵第20聯隊用白漆寫著: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午前三時十分,大野部隊佔領。當太陽再次升起的時候,南京已無可挽回的陷落了。
  • 「南京大屠殺」用英語怎麼說
    今天是「堅持英語」堅持推送的第1506天昨天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紀念日
  • 南京大屠殺不止殺了30萬百姓,學校成了慰安所,日本人還有人性?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想起戰爭和殺戮,不禁映入頭腦的便是當時在我們國家作惡多端的日本人。經濟危機後,日本為了爭奪領土和資源,將魔爪伸向了中國,開始了對中國的侵犯。
  • 日本滅絕人性的「三光」政策:僅8個根據地就被日軍屠殺300多萬人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後,在中國採取了十分野蠻的政策。它不僅在佔領南京後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在其他淪陷區也製造了許多駭人聽聞的暴行。
  • 視角 | 英國學者:80年後,中日能克服南京大屠殺的遺留問題嗎?
    的文章稱,80年過去了,中日應該一同銘記並哀悼南京大屠殺,而不是繼續因為這次最可怕的戰爭罪行而陷於分裂。米特稱,他前不久去了南京。他曾希望參觀那個為1937年12月日本軍隊進入這座城市時發生的可怕事情而建的大型紀念館。但這棟建築並未開放,它正在為今年南京大屠殺80周年之際舉行的重要活動進行準備。
  • 建築師齊康:我為什麼設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1985年8月15日,南京人民政府建成並開放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築大師齊康設計的紀念館一期建築,以「生與死」、「痛與恨」為主題。建築由灰白色大理石壘砌而成,氣勢恢宏,莊嚴肅穆。就是這樣一個小縣城,日本鬼子都不放過。我父親當時留守在南京,有一個德國人拉貝也在南京,他對南京人民很好,作為一個洋行的經理,他組織了難民營,難民營建成了十字架的形狀,這樣飛機轟炸的時候,就不會被炸到。
  • 《南京大屠殺》|| 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在這本書的核心篇章裡,作者通過採訪當事人、查閱檔案資料以及實地考察與研究,極其詳實地記錄了日本軍隊殘暴、滅絕人性的屠殺行動,深刻揭示了日本侵略軍的兇殘本性。同時,作者還生動記述了南京安全區裡以德國商人約翰•拉貝、美國外科醫生羅伯特•威爾遜、「南京活菩薩」明妮•魏特琳拯救中國人的英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