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研究生院:一「壇」好課

2021-02-15 國防大學


「一個紮根新疆的馬蘭軍人,將向你講述一個怎樣的現代新疆。『軍爭論壇』第7期,今晚7點,不見不散。」國防大學教學樓前一張活動海報,引起許多學員圍觀。今年9月初,研究生院的非全日制軍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同學們,集智原創了這檔「軍爭論壇」。論壇首期開講後,他們的學習日程表裡從此多了一份特別備忘。▲ 活動現場

2個多月來,在各方支持努力下,論壇主題越講越深、受眾越聚越廣、影響越來越大,已成為研究生院一張靚麗的學術交流名片。

強軍之道,要在得人。作為軍事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非全日制軍事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備受各級關注。全軍各院校也對此進行了各種有益探索。調整改革後,國防大學對2019級非全日制軍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學員採取集中統訓培養。90名軍碩學員,來自軍委機關、戰區機關和部隊一線等全軍數十個部門、二十幾類崗位,具有參與重大軍事行動多、崗位實踐經驗豐富、基層建設情況熟悉等優勢,短板在於理論功底普遍薄弱、對其他軍兵種或相關領域了解不多。召開學員骨幹會,集體探討論壇構想、選題計劃及實施細節。「藉助最好平臺、發揮自身優勢、調動多方資源、創立獨特品牌」,一檔「姓軍為戰、百家爭鳴」的「軍爭論壇」應運而生——「軍爭」二字,名起《孫子兵法》「軍爭篇」:「軍」代表軍碩研究生身份,突出「姓軍為戰」,立起鮮明導向;「爭」代表爭論,以學員闡述觀點為主,談經歷體會、講制勝機理、論作戰之道,倡導「百家爭鳴」,引發深入思考。▲  骨幹會研究討論研究生就要立起研究生的姿態,軍碩生就要展示軍碩生的特色。兼顧集中統訓安排和關注熱點話題,論壇第一季主要聚焦重要戰略方向軍事鬥爭準備、海外非戰爭軍事行動、部隊思想政治教育等模塊,先後安排「香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海外非戰爭軍事行動」「馬蘭軍人眼中的新疆」等8個選題,由軍碩學員隊8個班級分別舉辦1期活動。為充分調動學員積極性,論壇由學員全程自主組織。各班推選1名代表擔任主講人,班幹部擔任主持人,其他同志分別負責資料收集、提綱擬制、板報設計、課件製作、試講彩排和開講現場保障,攝影攝像、後期處理及稿件編發等工作。從第一季8期活動反響來看,論壇達到了聚焦實戰、鍛鍊學員、促進交流、推動教學、啟迪思考的預期。正如研究生院院長孫寶龍所言,「今天的軍碩生,人人都是一本書、人人都有好故事、人人都能登講臺;後天的軍碩生,必將是我軍奮戰世界一流的中堅力量。」 

把握今天爭取後天,既是「軍爭」的起點,也是「軍爭」的使命。

「堅決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不斷壯大愛國愛港力量」「聽了這堂課,我要告訴更多的身邊人,現在的新疆很美很安全……」  各期論壇開講後的積極反饋,源於選題的精當、經歷的豐富和情懷的感染,也源於使命的傳承、責任的擔當和思維的啟迪。李亞南,南部戰區某部參謀, 曾在駐港部隊任職,先後參加香港回歸周年慶典和各類演習、指揮演練及專項軍事行動。他以主責戰位優勢、多年實踐積澱、深邃問題思考,概括再現香港不堪回首的「昨天」,綜合分析香港局勢的「今天」,對建設香港的「明天」提出對策建議。周國平,海軍某艦艦長,曾率艦到訪28個國家、34個港口,參與「和諧使命」、亞丁灣護航等多項海外非戰爭軍事行動。他以作戰支援艦艇視角,分享海軍官兵的愛國情懷,展示大國海軍的使命擔當,凸顯風景獨好的自信豪邁。▲ 「後天」軍爭論壇主講人陳斌8期論壇,期期精彩。每一個選題都直面關切,每一次講述都深入淺出,每一輪問答都啟迪久遠。主講研究細緻、分析透徹、觀點深邃,聽眾聽課認真、提問積極、氛圍活躍。聯合作戰學院副教授張光才參加了第二期活動聽完學員講述後,即興分享幾點感悟體會,以學員、學長和教員三個身份,勉勵大家「讀無字之書、結有識之士、做有為事業」。▲ 國防大學聯合作戰學院張光才副教授分享感悟學習是一種智力活動,研究是一項系統工程,聯合是一個軍事話題。這三者之間,在軍碩學員身上必然存在著某種關聯。但是,如何才能讓它們緊密結合?值得思考和探索。論壇契合軍校研究生教育側重培養批判性創新思考能力的職能要求,探索改變傳統觀念,激發自主學習、系統思考、探究發問和答疑解惑的內在活力,鼓勵站上全國最高軍事學府的大講臺,講述親歷故事、拋出不同觀點、給出獨特見解、引發廣泛思考,共同激發軍碩教育管理和學習研究的創新活力。一期論壇的成功,並不簡單。其往往反映科學的態度,飽含分工的精準,體現擔當的主動,承載情懷的展露,折射價值的追求,凸顯聯合的珍貴。選定哪些主題,調研哪些素材,講述哪些內容,講到什麼程度,如何回應關切,如何應對提問?這些問題都需要一一解答。▲ 國防大學研究生院孫寶龍院長與學員交流

開講前,主講人通過充分調研,結合工作實踐和深入思考,形成初稿材料;全班人員齊上陣,發揮各自專長、共同加班加點,幾易其稿、反覆打磨,完善講課內容。開講中,主講人氣定自若、對答如流,其風採絲毫不遜於教員。不論什麼軍種、無論哪個崗位,主講人在親歷重大軍事鬥爭準備、海外非戰爭軍事行動等重大活動時,無不著眼國家穩定、民族復興和軍隊發展大局,無不飽含強烈的愛國愛黨、強軍興軍情懷,辯證理性看待問題,客觀果敢迎接挑戰。

「蕭伯納講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互換一下,我們都還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交換一下,我們都有了兩個思想。這就是交流的力量,也是論壇的價值。」每期的主持環節一樣精彩紛呈,主持人恰到好處的點評,總能錦上添花。 「樹立世界一流的志向、堅持最高層次的標準、緊盯部隊好用的目標,努力塑造自己、提升自己、成就自己」,這是研究生院政委衣述強在主題教育黨課時給全體國大研究生的諄諄教誨。這份學員相互教相互學、主動提升自我的「軍碩集體作業」,儼然像一顆新星,照進研究生院「後天」沙龍這個舞臺,使其不斷豐富、創新超越、精彩互通。▲ 國防大學研究生院衣述強政委與8位主講人合影

編輯:盧旭東

主管|國防大學政治工作部
主辦|國防大學政治工作部宣傳處


監𠃊制:吳江根

總編輯:羅金沐

主𠃊編:陳𠃊飛

值班編輯:王耀星

郵𠃊箱:gfdxwx@163.com


相關焦點

  • 6分鐘,了解國防科技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 2020年國防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公告
    2017年7月,按照習主席和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決策部署,原國防大學、南京政治學院、西安政治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後勤學院、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武警政治學院和裝備學院部分機構整合,組建成新的國防大學,下轄國家安全學院、聯合作戰學院、軍事管理學院、政治學院、聯合勤務學院、軍事文化學院、國際防務學院和研究生院。同年7月19日,習近平主席親自給國防大學授軍旗、致訓詞。
  • 【國防大學】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是國防大學的核心職能
    ——習近平國防大學聯合作戰學院——■解放軍報記者 張科進 羅金沐 鄒 琪閆曉強攝記者一行到國防大學聯合作戰學院採訪時,該院院長董連山剛剛從某重大演訓現場歸來。作為全軍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的最高學府,國防大學也面臨著一系列艱巨的挑戰——新生的聯合作戰學院由多個院系和部門合併組建而成,原有任務不同、思維理念有別,學院建設的方向如何確定?課程體系如何設置?
  • 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簡稱耶魯(Yale),坐落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紐哈芬,是一所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全美第三古老的高等學府。19世紀初,美國舉國上下提出大學課程設置應著重實用學科,美國東部許多高校紛紛設立實用學科。課程改革的浪潮衝擊著美國的大學,也衝擊著以保守著稱的耶魯,它迅速地對這一浪潮做出反應,其結果是,1828年,在傑裡邁亞·戴校長的領導下,耶魯發表了著名的《耶魯報告》。
  • 第一站:國防科技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於哈爾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即著名的「哈軍工」,陳賡大將任首任院長兼政治委員。「哈軍工」創辦於韓戰期間,是新中國第一所高等軍事工程學院,其卓越的辦學成效鑄就了我國國防科技和高等教育史上一座豐碑。1970年,學院主體南遷長沙,改名為長沙工學院。1978年,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 新年度,國防大學掀起備戰打仗熱潮
    新年伊始,國防大學堅決貫徹習主席開訓動員令,堅持課堂銜接戰場,教研對接打仗,迅速掀起了教戰研戰、學戰練戰的新熱潮。1月4日,習主席籤署中央軍委2021年1號命令,向全軍發布2021年開訓動員令。為迅即傳達貫徹主席號令,當天下午,國防大學召開宣布中央軍委《2021年開訓動員令》大會,迅即進行傳達部署。
  • 【名校黨】112所211名校之國防科技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之一,是中共中央1959年確定的全國20所重點大學之一,是國務院首批批准有權授予碩士、博士學位的院校,是全國首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院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計劃的院校,是軍隊唯一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行列的院校,也是軍隊唯一納入國家「雙一流」建設支持的院校。
  • 國防大學校長、政委軍銜情況:1上將3中將2少將,他們是誰?
    國防大學是解放軍的最高軍事學府,能在這所大學進行學習、深造是無數人的夢想。所以,這所大學的校長就非常的關鍵、重要了。那麼這所大學的現任領導都有誰呢?他們都什麼軍銜呢?誰最高呢?一、校長:鄭 和鄭和是上海市人,1958年11月出生,畢業於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戰役戰術專業。
  • 我們在戰位報告 | 國防大學:聯合作戰教學體系在這裡重塑
    中國軍網記者  張詩夢特約記者  羅金沐 通訊員  閆曉強 又是新的一天,陽光透過松林映照,國防大學校門右側,習主席對國防大學的訓詞熠熠生輝。時間流轉。2016年3月23日,習主席視察國防大學,強調要把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突出出來。
  • 新的國防大學成立 南京政治學院、西安政治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等7所軍校併入
    國防大學,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DU, PLA)是中國最高軍事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唯一的一所高級合同指揮院校,直屬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 。
  • 大學軍訓國防活動個人心得總結9篇
    下面是小編整合的大學軍訓國防活動個人心得總結,一起來看看吧,肯定對你有所幫助的。更多活動總結點擊軍訓總結查看。大學軍訓國防活動個人心得總結2金秋送爽,秋雨始停,連綿不斷地下了一整天的秋雨收斂了她的嬌縱,取而代之的則是傍晚路燈下的一絲溫暖的燈光,也許是心疼我們在寒風冷雨依舊堅持訓練吧。每天重複著之前的訓練內容,軍姿,蹲姿,正步,齊步,等等等等。
  • 我們在戰位報告丨國防大學:聯合作戰教學體系在這裡重塑
    ■中國軍網記者 張詩夢  特約記者 羅金沐通訊員  閆曉強又是新的一天,陽光透過松林映照在國防大學校門右側,習主席對國防大學的訓詞熠熠生輝。時間流轉。2016年3月23日,習主席視察國防大學,強調要把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突出出來。
  • 如何上好大學軍訓課?教官送你小秘籍
    文字丨嚴 楚  馬 驍圖片丨李建秋  楊 彬  劉芬榮開學季,剛剛步入象牙塔的大學生們,面對大學第一課——軍訓,你準備好了嗎
  • 丨軍校改革丨國防大學:一切圍繞「最艱巨的戰爭準備」
    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賦予高素質軍事人才培養新的時代內涵和標準要求。以強軍目標為統領的軍隊院校改革作為軍隊新一輪改革的一部分,正向縱深發展。 新年伊始,以改革強校為主題,國防大學召開校黨委五屆九次全會。
  • 【美國大學名校談】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學院),簡稱麻省理工(MIT),坐落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校園面積168英畝。
  • 學生因感染HIV被退學,臺灣「國防大學」或將面臨100萬重罰
    原本就讀臺灣「國防大學」的阿立(化名)被驗出感染愛滋病後備受歧視,後遭退學,臺「衛生福利部疾管署」擬對「國防大學」開罰100萬元(新臺幣,下同)。愛滋病患者遭遇歧視問題,再度在島內引發討論。  據臺灣《中國時報》16日報導,臺「國防大學」2012年通過體檢發現學員阿立感染愛滋病病毒後,不但禁止他上遊泳課、要求餐盤分開清洗,而且最終將其逐出校園。2014年,「衛福部」認定「國防大學」歧視,要求恢復阿立的就學機會或和解。
  • 回答「勝戰之問」,國防大學兩年來培養大批聯合作戰指揮人才
    他是國防大學聯合作戰學院聯合指揮系教授王勇男。31年的教學實踐,王勇男對我軍指揮員培養中存在的不足有著深刻的體會。國防大學改革重建後,他和教員們緊緊圍繞構建完善聯合作戰人才培養專業化課程體系,打了兩場硬仗。首先打了場遭遇戰。2017年初,聯合指揮系成立。按照要求,新學年伊始就要用新的課程體系上課。
  • 國防大學教授李莉:「戰爭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
    無論是穿著便服還是一身戎裝,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教授李莉走到哪兒都會被人認出來。她在媒體上擔任特邀軍事評論員已經多年,這位女軍事專家通俗易懂、娓娓道來的風格受到很多人喜愛。  李莉在中央電視臺做的第一期節目就非常有挑戰性。當時我軍殲-20戰機首飛,恰逢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境外媒體普遍認為這兩者之間「必有聯繫」,是要給蓋茨點「顏色」看看。
  • 【院校指南】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院校指南
    獨立戰爭期間英軍佔領了耶魯,所幸將軍的秘書是一位校友。他出面交涉,避免了校園被軍隊焚毀的慘劇。隨著十九世紀的到來,為了吸引學生,耶魯在古典和現代中努力尋找平衡,開設了諸如經濟學和社會學等當時的新興學科。在這一百年裡,耶魯逐漸擴展,先後設立了醫學院、神學院、法學院、研究生院、理學院(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前身)和藝術學院,並於1887年由州議會通過法案批准升格為大學。
  • 物理課要上5個學期!強化基礎學科,這名院士為我國國防建設事業奮鬥終身
    1938年任延安通校教員;1950年任張家口軍委通信工程學校第一部主任;1952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副院長;1964年晉升為少將;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國軍事電子科研和教育事業主要創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電子學會的主要創辦者,為興辦軍事電子工程院校、主持國防電子研究院和創建大型國防電子工程系統、發展電子工業、培養科技人才等做出了重大貢獻。